第 59 节
作者:
套牢 更新:2021-02-17 05:55 字数:4904
究对华政策,“试探直接同中国人接触的可能性”。中苏珍宝岛事件后,尼
克松于1969 年7 月批准了放宽对美国公民来中国旅行的限制,允许六类公民
(议员、记者、教员、学者、科学家和医生、红十字会代表)到中国旅行,
还允许在国外工作的美国人可以购买一百美元的中国货物。法国首任驻华大
使艾蒂安·马纳克到任会见周恩来时,奉戴高乐总统的指示将尼克松总统的
口信转纶中国最高级的领导人。他说,3 月底戴高乐到华盛顿参加前总统艾
森豪威尔的葬礼时,尼克松正式请法国总统把美国有意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口
信捎给中国领导人。不久,尼克松和基辛格利用出访亚洲、欧洲一些国家的
机会,请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领导人传
话:美国不同意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不参加孤立中国的安排,
希望同中国对话。为了表明美国同中国打开关系是有诚意的,美国通知中国,
美国政府打算采取一个象征性的步骤——撤走自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
在台湾海峡奉命巡逻以表明美国对蒋介石承担义务的两艘驱逐舰,以示美国
愿意同中国缓和,通过谈判解决两国关系问题。为了答复美国撤走军舰的表
示,周恩来通过巴基斯坦渠道转告美国领导人,中国决定释放7 月16 日进入
广东海面而一直被拘留的两个美国人鲍德温和唐德纳女士(后查明这两人是
误入我境内)。12 月3 日,在波兰华沙文化宫举办的南斯拉夫时装展览会上,
美国驻波兰大使向中国使馆人员表示愿意同中国驻波兰代办会晤。
每当美同政府放出这些试探气球,中国方面都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始终处于第一线。在当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容易的,
中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上存在着种种反对中美接触的势力。由于多年的隔绝
状态,双方互不了解。每天出现在两国报纸上的言论和政界人士的谈话仍然
是互相敌对的,但周恩来却凭着他特有的政治敏感,从美国政府的大量反共
老调中看出了某些细微的变化,井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魄力,同毛泽东主席
一起,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冲破障碍,推动历史的前进。作为恢复
接触的第一步,中国政府同意美国大使会见中国驻波兰代办,中断了两年多
的中美华沙大使级谈判千1970 年1 月20 日宣告恢复。美方在当日会谈中表
示美国政府准备派代表去北京或接受中国政府的代表到华盛顿直接讨论一些
问题,中方表示:中国愿意考虑和讨论美国政府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出
的任何意见和建议、从而切实有助于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局势,并从根本上
改善两国关系:这些会谈可以在大使一级进行,也可以在更高一级或通过双
方同意的其他渠道进行。此后不久,周恩来又利用接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之
机亲自表达了上述意见。
正当中美双方通过传递信息逐步走向高级接触时,发生了1970 年3 月美
国入侵柬埔寨的事件。中方基于一贯反对侵略扩张政策的立场,中止了同美
国的联系。直到美军撤出柬埔寨并再次发出愿意打破美中关系僵局的信号
时,双方的联系才又恢复。同年10 月下旬,尼克松分别向正在访美的叶海亚
总统和齐奥塞斯库总统表示,中美和解十分重要,美国绝不会与苏联共谋反
对中国,愿意派一个高级使节秘密访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中国也作出了
一个引人注目的姿态:是年国庆节,周恩来请美国记者斯诺夫妇上天安门城
楼,站在毛泽东主席身边,检阅国庆游行队伍。
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周恩来不仅亲自过问,而且对版面作了精心安
排。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庆祝国庆典礼上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
头版的显著位置上。照片经过了特别处理,只有毛泽东、斯诺夫妇与站在身
后的翻译四个人,他们身后或是身旁别的人物的身影已经按照周恩来的意见
作过技术处理了。这张毛泽东跟美国人斯诺在天安门上的照片,是周恩来向
美国发出的含蓄而饶有深意的信息。想不到竟被尼克松和精干分析的基辛格
忽略了。
事后,基辛格在回忆录里写道:周恩来“不幸对我们敏锐地观察事物的
能力估计过高。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那么拐弯抹角,以致我们这些粗心大意
的西方人完全不解其中的真意。十月一日,中国国庆节那天,周恩来把美国
作家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妻子领到天安门城楼上站在毛主席旁边检阅一年一
度的国庆节游行,而且照了相。这是史无前例的:哪一个美国人也没有享受
过那么大的荣誉。这位高深莫测的主席是想传达点什么?斯诺自己后来谈论
这一事件时指出:‘凡是中国领导人公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事情过
后我才终于理解到,毛泽东、周恩来是想以此作为象征,表示现在他俩亲自
掌握对美关系;但是,这在当时真是一种远见卓识。”
1971 年4 月,周恩来又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决策,指示我有关部门主动邀
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亲自会见美国运动员和随行记者。同年4 月21 日,
周恩来给美国政府一个口信,表示愿意接待美国特使例如基辛格博土或美国
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交谈。尼克松于5 月中旬答复说,他准备在
北京同我领导人进行直接交谈,并建议由基辛格同周恩来或另一位适当的中
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议。中国同意这一建议的信件于6 月2 日
传到白宫,基辛格立即送交尼克松。尼克松兴奋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两人当即决定把基辛格的中国之行称
为“波罗行动”,以几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探险”的壮举
作比拟。1971 年7 月周恩来同基辛格在北京举行会谈;1972 年2 月尼克松访
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就中美关系正常化等问题进行了
广泛、认真和但率的讨论,实现了中美最高领导人的直接对话。
约法三章维护主权——1972 年处理美国租用中国卫星地面站
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中,能够见微知著,处处维护主权,体现着杰出的外
交智慧。
1972 年:月,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一行(包括白宫发言人
齐格勒)18 人继基辛格首次来华后再次来华,为尼克松总统以私人名义访华
作技术安排,其中之一是有关电视转播问题。白宫发言人齐格勒向中方提出:
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随行的大批记者将通过通讯卫星播发电视、图片、
电讯等,请中国政府给予方便。美国人民渴望通过电视看到尼克松总统访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况,尼克松本人对此极为重视。
接到请求,周恩来指示由外交部熊向晖约请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讨论
此事。会上,“四人帮”的爪牙于会泳抢先发言,他摆出极“左”的腔调说,
我们绝对不能在中国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为尼克松进行电视宣传,这也是
“首长”的意见。这个“首长”指的是江青一伙,当时,江青一伙把持着中
共中央组织宣传工作的大权,与会的其他同志听后,只好一言不发。
此事中断后,熊向晖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情况。周恩来说:岂有此理!
过去美同政府一直敌视中国,现在美国总统要来中国访问,这是历史性的转
变。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亿万人民通过电视看到尼克松访华的情况,就会引起
思考,增加对中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这是为尼克松做宣传,还是为新中国
做宣传?一席话,句句有理,无可辩驳。
周恩来决定原则同意美方要求,并要美国方面帮助租用一个通讯卫星,
在转播技术方面也请美方协助。
熊向晖向齐格勒转达了周恩来的决定。齐格勒听了,认为租用通讯卫星
的经费可能有100 万美元,中国政府不必花钱租用,因为美国政府已经准备
了供美国记者使用的通讯卫星,因此只要求中方在北京、上海、杭州修建地
面站即可,费用由美国承担。熊向晖听后,立即表示修建地面站的费用由中
国政府支付,只要美方技术协助,至于是否租用通讯卫星一事,再作考虑。
熊向晖之所以表示,是想为中方节省100 万美元租金。
不想周恩来听了汇报后,马上批评熊向晖一听100 万美元租金就想缩头
的做法,他说:这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这是涉及我们主权的问题,在主权
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为了维护主权,同时又圆满地解决卫星租用的问
题,周总理让熊向晖向美方转告三点:第一,请他负责为中国政府租用一颗
通讯卫星,租用期是北京时间1972 年2 月21 日上午1 时至2 月28 日24 时;
第二,在租用期间,这颗卫星的所有权属于中国政府,美国方面事先向中国
政府申请使用权,中国政府将予同意,中国政府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第三,
租用费和使用费都要合理,要齐格勒提出具体数目。我们通过其他途径了解
国际上的一般价格,不做“冤大头”。
三点“约法”环环相扣,既维护了主权,又精明合理。齐格勒听了很惊
讶,想了一会儿说,我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谈判对手。我完全接受中国政府提
出的前两点办法。请放心,租用费一定很合理。我知道,租用费和使用费是
互相关联的。我现在提不出具体数目,但我可以设想,这两项费用之间将会
划个“等号”。我很佩服你们的精明,我更佩服你们处处注意维护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尊严。我将把这一深刻印象报告尼克松总统,并告诉我的同事和亲
友。我还要坦率地说,现在我完全同意基辛格博士的看法:周恩来总理是世
界上罕见的、令人衷心敬佩的、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据理力争如实行文——与美方论台湾问题以及发表《上海公报》
1972 年2 月,尼克松和基辛格访华期间,大部分时间是与周恩来讨论国
际重大问题和中美两国关系,由于双方立场各异,在很多问题上有过激烈交
锋,但周恩来总是以高度的谈判艺术,寓论辩于说理之中,使对方感到尽管
意见不同,中方的立场是有道理的,中国领导人的话是可以信赖的,进而双
方最后达成共识。
关于台湾问题的讨论,一开始就使中美双方会谈陷入了僵局。这是一个
对双方来说都属于极端敏感的问题。双方都作了充分准备,周恩来首先摆明
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老问题了。华沙会谈十五年也一直僵持
在台湾问题上。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自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
是中国的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在会谈中则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
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
会与台湾断交。”
对此,周恩来严正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这是你们历届政府都承认的。而现在,是哪国军队占领着台湾?是你们美利
坚合众国。中国人有句俗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说有什么复杂原因,
那也是你们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你们不但对这一现实没有任何改变,而且
还继续从各方面封锁、孤立我们。”
这时,基辛格有点着急:“总理先生,我希望你们能了解我国的国情,
因为这将牵扯到我们两院以及两党的问题。我们将失去盟友。我们的总统希
望在他第二任时彻底决定这个问题。”
周恩来语气缓和下来:“我理解尼克松总统为此作出努力。但请问,你
们怕失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是一些腐朽的,即将垮台的‘老朋友’。
美国在南越和柬埔寨支持的阮文绍、施里玛达等老朋友总是要被人民赶下去
的。如果当年杜鲁门不用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不以武力援助蒋介石,22
年来的中美关系可能不同得多。问题是争取一代和平是寄希望于前进方面,
还是寄希望于这些‘老朋友’。把缓和远东紧张局势的希望放在这些人身上
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你们总统不是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已经提到了吗?世
界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总不能让中国人民再受损害了吧?”
周恩来还进一步以时代精神向美方晓以利害,指出:既然中美要进入一
个新时代,必然要改变一些关系。中国有句俗话说,会掌舵的人引导航船迎
着浪头上,不然将会被浪潮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