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0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2      字数:4759
  “是直接从太原过来吗?”杨恭仁给兄弟倒了一杯茶,关切地问道。
  杨师道接过茶杯点了点头,“先去了一趟洛阳,然后过来。”
  “洛阳?”
  “楚王殿下在洛阳,我先去见他。”
  杨恭仁沉默了,片刻他缓缓问道:“你是劝我投降,是吧!”
  “当初大哥在荥阳时,我去找你,你告诉我,我去太原,你去长安,各给对方留一条路,大哥还记得吗?“
  “我记得。”杨恭仁淡淡道。
  杨师道叹了一口气,“现在的时局我不说,大哥也应该清楚,唐朝大势已去,人人各寻后路,连关陇贵族的独孤氏和窦氏也暗地里找过杨元庆,现在荆襄战役已经结束,襄阳成了一座孤城,大哥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杨恭仁沉默半晌,叹道:“这些我当然明白,只是当初李渊不肯用我,就是怀疑我会投降隋朝,我心中早憋了一口气,若我现在投降,岂不是说明他的猜测正确,我却陷于不义,这口气我咽不下。”
  “大哥,这只是一口气而已,为了赌这口气,却赔进了大哥的前途,是否合算?杨元庆让我转告大哥,只要大哥肯投降,他将实封大哥为户部尚书、襄国公,而且五妹现是楚王侧妃,将来会是贵妃,我们家族又将成为皇亲国戚,大哥,不能为了一点面子,就毁了自己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杨恭仁低下了头,良久,他苦笑一声道:“就算我不为面子,投降隋朝,那你大嫂和侄儿侄女怎么办?他们都在长安,这会害死他们,我不能这样做。”
  “大哥,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长安有隋军情报堂,可以很轻而易举把他们转移出来,而且还能让独孤家或者窦家帮忙,保护住他们,我可以保证他们平安无事。”
  杨恭仁背着手走到窗前,久久凝视着院外,他最终叹了口气:“为我一人的颜面而陷襄阳城四十万人于危境,是我失大义了。”
  他又回头道:“你回去告诉徐世绩,我可以把襄阳城交给他,但我要回长安,而且愿意回长安的士兵,也希望他不要拦截,我就只有这个条件。”
  杨师道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半晌,他无奈地问道:“大哥真的要回去吗?”
  杨恭仁点了点头,“我不能让自己陷于不义,我必须回去,不管李渊怎么处置我,至少我问心无愧了。”
  杨师道知道大哥是个极为固执之人,他已决定之事,自己无论如何也劝服不了他,只得起身行一礼,无可奈何告辞而去。
  杨师道刚离开不久,高士廉便匆匆赶来了,他也听说杨师道来了,这令他心中充满了希望。
  “杨尚书,听说师道来了,人还在吗?”高士廉进屋没有看见杨师道,心中不由有些愕然。
  杨恭仁摇摇头,“他已经走了,高长史,有件事我要告诉你,我已经决定弃城了,襄阳城已成孤城,和唐朝相隔,我们没有再守它的必要了。”
  高士廉默默无语,既然杨师道来过了,他便知道必然是这个结果,可以说在他的意料之中。
  “杨尚书决定投降了吗?”
  “我不投降,只是弃城,我还是回长安,这些士兵中有荆襄人,有关中人,愿意投降者我不勉强,愿意跟我回长安者,我将带他们走,高长史自己做一个决定吧!”
  “其实我早就想说,荆襄大局已定,死守襄阳城除了证明一点气节外,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了。”
  高士廉叹了口气,“既然杨尚书做出了决定,那我们二人就分头行动吧!愿意投降者,跟我开南城门出城投降,愿意回长安者,跟杨尚书走北门。”
  高士廉的表态倒有点出乎杨恭仁的意料,原来高士廉已经心存投降之意,不过这可以理解,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要赌一口气。
  杨恭仁平静地点了点头,“就这么决定了!”
  两个时辰后,襄阳城门大开,高力廉率领两万余荆襄籍和巴蜀籍唐军出南城门,向徐世绩率领的隋军投降,而杨恭仁则率领八千关中籍唐军,出了北门,向西北方向的汉中撤退,返回长安。
  徐世绩并没有阻拦,率领大军进驻襄阳,两天后,徐世绩率领四万精锐隋军向汉中方向进发。
  这便是杨元庆交给他的任务,一旦杨师道劝说杨恭仁放弃襄阳后,由杜伏威守襄阳,他徐世绩则率领四万中原隋军进攻汉中,切断关中和巴蜀的最后联系,从而完成对关中的战略包围。
  四万隋军沿着汉水河谷,浩浩荡荡向汉中进军,此时唐朝在汉中地的兵力并不多,只有罗艺率领的一万军队,以及之前柴绍带回来的数千败兵,一共有兵力一万五千人。
  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六十三章 北地迎归
  春回大地,和熙的暖风吹绿了河东一望无际的原野,麦田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麦苗,已经长到一尺高,一群群农民们在河边忙碌地引水入渠,远方山影叠翠,茂盛树林上空飞翔一群群的百灵鸟,春的气息格外浓厚。
  这里是太原以西,经历了去年的大旱,今年就仿佛老天要补偿人间一样,格外地风调雨顺,水源充沛,一条条小河里流水潺潺,清澈碧绿。
  在南北向宽阔的官道上,一队五百人左右的骑兵正从南方疾奔而至,声势如奔雷,激起滚滚黄尘,为首大将正是从洛阳归来的杨元庆。
  不过他此时并不是回太原,他而是继续向北,去马邑郡草原,迎接凯旋归来的李靖及两万军队。
  此时关中最后的决战并没有拉开,还在积极的准备之中,只是一些外围的战役已经打响,如巴蜀和汉中,一旦外围的战役的结束,那么关中的决战便是水到渠成。
  骑兵队拉出长长的队伍,在官道上一路疾奔,前面便是三桥镇,也是南北和东西官道的交汇之处,形成了一个热闹的集镇,小镇上商铺林立,商贾云集。
  奔到这里,骑兵队放慢了速度,从这条长达一里的小镇街上缓缓穿过,今天正逢社祭,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农民云集小镇,使小镇上涌入数万人口,男女老少,热闹异常。
  各种摊铺一家接着一家,连街上也摆满了,大多是各种瓜果野味及药材,连太原城的一些商家也嗅到了商机,跑来摆摊设点,卖一些低档的货物,几家卖廉价脂粉的摊铺前挤满了从乡间赶来的妇人。
  骑兵队放慢了速度,不再奔行,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缓缓经过,十几名亲兵前后护卫着杨元庆,警惕地注视着两边的异常。
  这时,远处店铺里忽然有个破锣般的声音响起,“殿下!”
  所有人都回头望去,只见一家卖廉价首饰的店铺里冲出一人,脸黑如锅底,正是是程咬金。
  程咬金的忽然出现令杨元庆的脸上浮起一丝笑容,好几个月没见他,意外相逢,还是觉得他蛮可爱的。
  程咬金异常兴奋,从店铺里冲了出来,一连撞倒了四五个摊子,吓得他连连道歉。
  “黑炭,你不是在延安郡吗?怎么在这里?”杨元庆笑着问道。
  听殿下叫自己黑炭,程咬金也倍感亲切,他上前施礼道:“回禀殿下,卑职是请假回来探亲。”
  “哦!”
  杨元庆点点头,又看了一眼卖廉价首饰的店铺,又笑问道:“在这里给妻子买首饰?”
  “这里的首饰她才不会要呢!”
  程咬金挠挠头,咧嘴笑道:“给我家小娇娘买玩具,那小娘就喜欢收集各种首饰,哎!和她娘一样。”
  周围亲兵们都一起笑了起来,程咬金人缘非常好,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
  程咬金又问道:“殿下是回太原吗?”
  说完,他又觉得不对,这里是去北方的路,太原向东的官道已经过了,杨元庆微微一笑,“我去马邑郡,要不要一起去看看,还是你先回去探亲。”
  这种和殿下同行的机会程咬金怎么可能放过,他回太原的真实用意不过是想混酒肆青楼罢了。
  他连忙笑道:“卑职左右无事,愿意跟殿下北行。”
  “那好,上马走吧!”
  程咬金的脸蓦地红了,他期期艾艾从斜对面一家低档青楼里牵出了自己马匹,顿时引来士兵们一片哄笑,杨元庆也忍不住笑骂起来,“你这浑蛋,怎么品味越来越低了,连这种地方也拱!”
  程咬金嘿嘿一笑,“这说明老程严守军纪,没有去沿途村子里偷鸡摸狗。”
  “这话倒不错,走吧!”
  杨元庆笑了笑,催马而行,不多时一行人出了镇子,加快速度,向马邑郡疾奔而去。
  ……
  从一月中旬北方草原融雪后,大隋雁北总管李靖便率领两万骑兵进兵草原,清剿突厥余部,在十万回纥军及铁勒联军的配合下,隋军及回纥联军共十二万人,在突厥牙帐击溃四万突厥军,颉利可汗率数千残军仓惶北逃。
  李靖随即命大将杨巍率五千隋军骑兵向北追击,并在北海以西追上突厥残军,将最后突厥残兵全歼于北海湖畔,颉利可汗在激战中身负重伤被俘,不幸在归途中伤重不治而逝。
  草原一战,历时两个半月,全歼突厥,并俘虏突厥贵族及直辖部属十余万人,以及牛羊数千万头,战马、牛羊皮及帐篷等各种物资不计其数,至此,东方突厥正式灭亡。
  四月初,李靖大军返回了马邑郡乞伏泊,并在草原上扎下大营。
  在离乞伏泊还有三十余里的草原上,五百骑兵护卫着杨元庆一路疾奔,经过几天几夜的昼夜奔驰,终于抵达了乞伏泊。
  远远的,杨元庆已经看见一眼望不见边际的大营,此时不仅是李靖的两万骑兵,包括驻扎在边境上的一万五千隋军也赶到了乞伏泊大营,协助李靖管理战俘。
  这时,一队骑兵离开了大营,向杨元庆的队伍疾奔而来,片刻骑兵奔至,为首大将正是李靖,李靖翻身下马,快步奔至,在杨元庆战马单膝跪下:“微臣李靖,拜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翻身下马,连忙将李靖扶了起来,笑着安抚他道:“我一直就在等待总管消息,总管立下不世战功,大胜归来,令人不胜欣喜。”
  “微臣只是去清剿突厥余孽,真正战功在殿下,微臣惭愧。”
  杨元庆呵呵一笑,又走到杨巍面前,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赞许道:“不错,没有给我丢脸。”
  杨巍是杨元庆的堂兄,在杨元庆将来登基后,他将跃身为皇族,不同于一般将领,但杨魏却为人低调谦虚,从不以杨元庆堂兄自居,严守军规,以下敬上,和众人都相处非常融洽,提起‘拼命三郎’的威名,隋军上下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夸他。
  杨巍脸胀得通红,似乎有话要说,杨元庆便微微一笑,“你想说什么?”
  “启禀殿下,卑职恳求参加关中之战。”
  众人都笑了起来,眼巴巴地就为这个,杨元庆重重拍他一下肩膀,呵呵一笑:“好!我答应你。”
  说完,杨元庆又对在场所有的将领拱手道:“各位将军,这次北征突厥,每一个人都立下了大功,我会重重封赏各位,以表彰大家北伐突厥的功绩,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证突厥战俘的稳定。”
  他的一番简短讲话,赢来众人的一片掌声。
  ……
  在去大营的路上,李靖简单向杨元庆汇报了这次北伐的经过,杨元庆点点头问道:“薛延陀人的态度怎么样?”
  李靖笑道:“薛延陀既是突厥人的忠实走狗,但同时也是一只狡猾的狐狸,这次攻打突厥,薛延陀人始终躲得远远的,从头至尾都没有露面。”
  说到这里,李靖又低声道:“殿下,回纥部大酋长裴萨也一同来了。”
  “他是来表功吗?”
  李靖冷笑一声,“不仅如此,在路上他便提出来,希望隋军助他剿灭薛延陀部,我没有答应,只是敷衍他,需要殿下来决定,估计他会向殿下提出这个要求。”
  “为什么需要隋军协助,他不能独立剿灭薛延陀吗?”杨元庆不解地问道。
  李靖摇了摇头,“回纥联军一共只有十二万军队,而薛延陀在上次隋突之战中留了一手,没有倾兵而来,他们手中还有八万军队,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而且双方极为敌视,恐怕迟早有一场争夺草原的大战。”
  杨元庆微微一笑,“这正是我所期盼。”
  ……
  两人加快马速,不多时,便来到了大营前,在大营门口,前一天赶来的相国杜如晦和崔君肃已经等候在营门口,杨元庆翻身下马笑道:“两位相国比我快一步啊!”
  杜如晦和崔君肃上前行一礼,杜如晦呵呵笑道:“李总管从草原带来如此多的牛羊财富,我们这等见钱眼开之人,怎么能轻易放过,当然要赶来抢财。”
  众人皆会心地笑了起来,一行人进了大帐,杨元庆在帐中坐下,十几名士兵上前奉了热茶,杨元庆喝了口茶,问杜如晦道:“清点好了吗?有多少牛羊和马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