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0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1      字数:4751
  ぱ恕!?br />
  他站起身令道:“命军医好好给他疗伤!”
  隋军士兵把担架抬了下去,这时,大地再次开始摇晃,仿佛发生了地震,两万突厥骑兵呼啸杀来,疾奔至数十步外开弓放箭,铺天盖地的箭矢愤怒地射向城头。
  ……
  两万突厥骑兵没有带攻城武器,面对高耸坚固的城墙,他们除了滔天怒火,毫无意义地用箭射城头外,没有半点办法。
  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后,突厥万夫长哈吉见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下令撤军回乞伏泊主营,两万突厥骑兵如潮水般退去。
  但就在突厥骑兵刚刚撤离,几名隋军斥候却骑马从东面的一片森林内奔出,他们奔至城下高声大喊:“薛将军何在?”
  有军士跑去禀报薛韶,薛韶连忙走上城头,探头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
  “我们奉李总管之命,李总管有命令交给薛将军。”
  薛韶听说是李靖派来,慌忙命人开城放他们进来,片刻,一名士兵领着斥候上城,斥候取出一封信,单膝跪下呈上,“这是李总管手令,请将军收讫!”
  薛韶打开手令看了看,眼中顿时露出惊讶之色,随即变得兴奋起来,他将手令一收,回头厉声喝道:“命令全军列队,准备出击!”
  ……
  从紫河堡到武周山口约二百里六十路程,突厥骑兵也是经过了一天一夜的疾奔才赶到紫河堡,但返回时,他们的速度却慢了很多,主要是战马疲惫,而且他们没有了任务压力。
  率领这两万军队的万夫长叫做哈吉,年约二十余岁,皮肤黝黑粗糙,外貌就像三十多岁一样,他身高六尺五,体重超过两百斤,俨如黑熊一般强壮,他是突厥有名的勇士,能空手和虎豹搏斗,尽管他四肢发达,但头脑并不简单,他甚至还很细心。
  他率军追击到最后,渐渐赶上了乌图部,却发现人明显少了,明明是上万人逃走,最后怎么只剩下两三千人,而且全部都是青壮士兵,阿努丽在哪里去了,女人孩子到哪里去了?
  他心中已经明白过来,一定是他中了诱兵之计,阿努丽和数千妇孺半路上从另一条路逃掉了,只是她们是从哪一条路逃走,他却百思不得其解,哈吉对这一带地形并不熟悉。
  但此时他却很担心回去怎么交代?可汗命他率两万骑兵追杀逃跑的阿努丽,务必将乌图部斩尽杀绝,不留后患,不料他竟然一个人都没有追到,甚至连一个女人和孩子都没有抓获。
  这样空手回去,不光是被耻笑的问题,关键是他怎么向可汗交代?难道他的两万骑兵还跑不过几千名妇孺吗?
  哈吉心中焦虑之极,这时一名年长的千夫长上前道:“将军,会不会阿努丽公主她们是从幽暗之谷逃走了?”
  ‘幽暗之谷?’
  哈吉一愣,“在哪里?”
  “就是紫河穿过大山的河谷,隋朝人叫它紫河谷,在前方六十里处,我曾跟随启民可汗走过,穿过山谷就到隋朝腹地了,有不少村庄。”
  哈吉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可以绕去紫河堡吗?”
  “当然可以!”
  哈吉心中忽然热了起来,他们追击的数千乌图部士兵进入紫河堡后必然不会过久停留,稍微休息后,就会继续南下和阿努丽汇合。
  说不定阿努丽率领妇孺还会在半路上等他们,自己先一步杀到南面去,就算抓不到阿努丽,但也能拦截住几千乌图部士兵,将他们全部斩杀,自己也可以用人头向可汗交令了。
  想到这,哈吉立刻对千夫长令道:“由你来带路,大军立刻穿过山谷到南方去。”
  哈吉一声令下,两万突厥骑兵加快了速度,沿着紫河向河谷口奔去。
  下午,两万突厥骑兵赶到了河谷转弯处,他们折道向南,向丘陵深处而去,很快他们便发现了线索,泥土上有密集的马蹄印,显示大队人马从这里经过,还发现了一些遗落的羊皮。
  哈吉愈加兴奋,率领两万骑兵向山谷深处疾奔而去,很快便进入突厥人传说中的幽暗山谷。
  就在突厥大军进入山谷约半个时辰后,薛韶率领四千隋军骑兵衔尾追到了山谷口,在山谷口已等待了二十名隋军斥候,他们是李靖留在这里的接应人。
  一名校尉催马上前施礼道:“启禀薛将军,突厥大军不出李总管的意料,进入了山谷,已有半个时辰。”
  薛韶点了点头,回头喝令道:“一半人上山,另一半人跟我进去!”
  隋军分兵两路,一路跟随薛韶进了山谷,而另一路则扛着千余桶火油上了山,沿着山涧边缘边向山顶攀去……
  山谷长约三十里左右,由于河水凝结成冰,谷内道路还算平坦,只需一个多时间便可以走出山谷,两万突厥军在山谷中列队而行,延绵数里,山谷内十分幽暗,头顶是上一线天,大约走出十几里后,前方士兵忽然大声叫喊起来,一片吵闹声。
  “出了什么事?”哈吉催马上前问道。
  “将军,前面道路被大石堵死了,我们过不去了!”
  哈吉一愣,催马向前奔去,果然看见前方狭窄处被数十块巨石死死堵住,每一块巨石都重达数千斤甚至上万斤,足有一丈多高,将道路封得严严实实,人可以想办法攀爬过去,但战马却无论如何过不去。
  哈吉心中顿时涌起一种极为不祥之感,他仿佛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喝令道:“速退回去,快回去!”
  他话音刚落,头顶上忽然传来一片轰隆隆的巨响,他们一抬头,只见密集的石块从天空落下,砸向他们的头顶。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九十四章 紫河鬼谷
  兵书上最简单的一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说得虽然简单,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
  知己就是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要去招惹强敌,但偏偏很多人都没有自知之明,或是为了强撑面子,或者是习惯使然。
  知己难,知彼就更难,知彼也分有层次,知道对方军粮有多少,兵力有多少,装备是怎样,那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知彼,多派斥候就能知道。
  而了解对方主将的背景、经历、作战习惯,喜欢偷袭还是喜欢劫粮道,这只是一种中等层次的知彼,这个需要事先做功课,需要派情报人员事先去调查,难度稍大。
  而清楚对方的处境、了解对方的心思,根据对方的处境和心思来判断对方可能采取的决策,这就是一种高层次的知彼,当然,这种知彼的风险很大,需要一定的魄力才能做出,但风险收益也很高。
  李靖这次袭击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知己知彼,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他只带了八千骑兵,加上紫河堡的军队也不过一万三千人,而对方是两万人,虽然隋军的铠甲要强于对方的皮甲,但在骑术上却要逊对方一筹,双方的弓箭长矛的区别都不大。
  而且对方走的是紫河北岸的草原,没有供埋伏的藏身处,没有可依凭的城墙,没有可利用的地形或者河流,只能和对方硬拼,就算隋军的阵法先进,最后以弱胜强战胜对方。
  但杀敌三千,自损八百,隋军至少也要付出四五千人的阵亡,所以李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和敌军硬拼。
  在知己的情况下,他又抓住了对付最大的一个弱点,突厥人追击乌图部失败,他们主将无法回去交差。
  在这种情况下,主将必然会想办法寻找战机,那么他就会发现乌图部妇孺从紫河谷逃走的秘密,那他会不会想到穿过紫河谷,去南方拦截乌图部战士的撤退?
  李靖无疑在冒险下了一个大赌注,因为紫河谷里面藏着一个机会,他在赌对方主将会抓住这个机会,李靖便毅然在紫河谷布下了天罗地网,等待突厥军的入瓮。
  头顶上,铺天盖地砸下的石块令突厥军一片混乱,士兵被砸得头破血流,战马嘶鸣,重重摔倒在地,惨叫声此起彼伏,士兵纷纷高举盾牌防御,或奔到悬崖下紧靠石壁站立。
  山顶上没有那么多石块,仅靠石块是无法歼灭两万突厥军,但中埋伏、遭到隋军伏击的心理冲击,却引发了山谷中极度混乱。
  两万突厥骑兵调转马头向北方奔逃,这是人的本能,在危难时刻,人总是会奔往自己家的方向。
  但狭窄的山谷里容不下万马奔腾,恐慌和求生的本能使突厥骑兵争先恐后地向北逃命,他们互相践踏,踩踏着同伴的身体和战马的尸体,惨叫声哭喊声响彻山谷。
  主将哈吉一马当先,带着一万多突厥骑兵向山谷北口奔逃,在离谷口还有数里时,他忽然惊恐地拉住了马缰绳,他发现地上全是黑漆漆的油污,空气中有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
  这个发现令他魂飞魄散,猛抽一鞭战马向谷口疾速奔逃,就在这时,头顶上忽然滚下来十几个大火球,砸向密集的人群。
  士兵们惊恐万分,狂呼乱叫,拼命避让头顶上的火球,但火球却只是打开地狱大门的钥匙,霎时间,山谷中熊熊燃烧起了大火。
  炽烈的火焰吞没了突厥士兵,哀嚎声响彻了山谷,头顶上一桶桶火油砸下,乌黑的石油四处流淌,所过之处火焰腾空,俨如火魔舔着毒舌,浓烈刺鼻的毒烟弥漫了整个山谷。
  主将哈吉率领两千余人拼死逃向谷口,谷道越来越宽,已经宽至百步,这就是快要到谷口了,他们已经看到了远处的光线,闻到了新鲜的寒风。
  可就在这时,一声梆子响起,密集的箭矢却如暴风骤雨般射来,哈吉没有防备,霎时间,他被射得像刺猬一样,连惨叫声都没有喊出来,便连人带马重重摔倒在地。
  前面有隋军的箭雨埋伏,后面是烈火滔天,毒烟弥漫,两千多突厥骑兵没有选择,只能举起盾牌拼死向谷口冲去。
  一批一批的突厥骑兵惨死在密集的箭雨之下,但强烈的求生欲望还是使数百骑兵冲出谷口,亡命地向远方的草原奔去。
  一个多时辰后,火势渐渐被融化的河水熄灭,浓烟也渐渐散去,整个紫河河谷几乎成了修罗地狱,两万多突厥骑兵,除了四百余人冲出谷口脱逃大难外,其余骑兵几乎全部惨死在河谷中。
  巨石雨落、互相践踏、烈火焚烧、毒烟熏炙、劲弓箭雨,各种残酷的手段无不用其极,一队队隋军士兵手执利刃进入了河谷,将受伤尚未死的突厥士兵全部杀死,不留后患。
  从此,紫河河谷被当地人称为‘鬼谷’,夜晚风吹过鬼谷发出的尖利啸声就仿佛是冤魂的哀叫,直到很多年后,依然没有人敢夜间从紫河河谷通过。
  次日一早,已率领二十余万大军杀到云内县的颉利可汗得到了两万突厥军在紫河谷被全歼的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异常震惊,也使他意识到隋军开始反击,由于不明隋军人数,他不敢大意,下令大军停止南下,驻扎在隋朝军民已撤离一空的云内县。
  三天后,也就是十一月中旬,杨元庆率领八万隋军主力抵达了马邑郡郡治鄯阳县。
  ……
  此时的鄯阳县已成为隋军北抗突厥的大本营,由于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城内已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粮食、草料、军械、火油、帐篷、战鼓,以及床弩、投石机、霹雳炮等上千架各种防御重武器。
  而鄯阳县的数万居民也已全部撤离,城内只有从各地征集来的一万精壮民夫,负责搬运物资,杨元庆的指挥军衙也就是从前的马邑郡郡衙,刘武周所修的宫殿被拆除后,这座郡衙便成了城内最大的官署。
  上午时分,鄯阳城外一队骑兵飞驰而至,为首大将正是代州总管李靖,他的军队已经南撤,此时他得到杨元庆的命令,赶到鄯阳城述职。
  骑兵飞驰到城下,一名骑兵上前大喊:“李总管奉楚王殿下之令赶来述职,城上开门!”
  守城军官认识李靖,急令开启城门,骑兵队催动战马,向城内奔去。
  军衙议事堂上,杨元庆正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沉思这场战役,他和突厥作战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知道和突厥人打仗比较简单,不像进攻李唐时需要各种战术情报分析,也没有城池的争夺,只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动一场大战,就能决定战争胜负。
  但就算发动一场大战也有很多讲究,和突厥军的战役还是一样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天气,此时已是十一月中旬,最寒冷的冬至即将到来,下雪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旦下雪,对突厥人的士气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地利就是作战地形,在平坦的草原上,突厥人占有优势,但到了地形复杂、崎岖不平的中原腹地,突厥骑兵的优势就会降低,而利用地形作战,那却是中原军队的擅长。
  而人和可以解释为士气,颉利可汗刚刚登基,他对内部的控制力还并不强大,如果突厥军势如破竹、一帆风顺的话,内部矛盾还显示不出来,可如果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