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6 节
作者: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0      字数:4752
  抗旨不遵?其实满朝文武人人皆知,都不认为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么问题,惟独他赵黎明拿来说事,还说危及社稷,陛下,此人居心叵测啊!”
  李渊心里也明白,赵黎明所言其实也并不差,秦王权力确实过大,但秦王是他用来平衡太子的手段,和危及社稷没有关系。
  更重要是,这次中原之败,是战略决策失误,并非秦王权力过大,恰恰相反,就是因为秦王没有战略决策权,才导致最后失败,所以赵黎明的劝谏确实有点危言耸听。
  李渊已隐隐猜到赵黎明此人是受太子的指派,是太子在幕后暗中操纵,所有的劝谏都是为了太子的利益。
  李渊着实有些不满,虽然不至于杀他,但他也不能容忍赵黎明这样无休无止地闹下去。
  李渊随即令道:“把赵黎明赶出宫去,不准他再进宫胡闹!”
  侍卫们领令冲出武德殿,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将瘦小的赵黎明像拎小鸡一般架出了武德殿。
  赵黎明被拖走,回头嘶声大喊:“陛下,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鉴,陛下不听臣谏,大唐危矣!”
  赵黎明一直被拖出皇城朱雀门,扔了出去,这时,早有人奔去秦王府报告。
  赵黎明跪了一个上午,李世民在府中也提心吊胆了一个上午,他就害怕父皇听从劝谏,削减自己兵权。
  从潼关回来,李世民的心情一直不好,中原战役的失败,沉重打击了他的威望,尽管父皇并没有削减他的权力,但父皇却削减了李孝恭的权力,将巴蜀兵权夺走,交给了四弟元吉。
  如果说他得到关东的兵权是一种胜利,但大哥建成也并没有因此利益受损,他得到了汉中之权,罗艺被封为汉中总管。
  加上齐王元吉得到了巴蜀之权,实际上建成一系成为了这场中原之战的大赢家,而他李世民却成了最大的输家。
  心中虽然不满,但他也无话可说,毕竟在自己在中原之战中大败,引来满朝文武的抨击。
  李世民现在在考虑,怎样才能挽回他的声誉,他现在急需一场胜利,而在杨元庆身上捞不到什么便宜,只能打萧铣这个软柿子的主意,只要彻底剿灭萧铣,在南方开疆辟土,便可以挽回他的声望。
  这时,李世民的幕僚张公谨匆匆走进房间,躬身道:“殿下,朱雀门那边传来消息,赵黎明已被圣上赶出皇城。”
  张公谨原是王世充手下大将,文武双全,年初时逃到长安,投奔好友尉迟恭,被尉迟恭推荐给李世民,深得李世民的信赖,为天策府帐下幕僚。
  这个消息令李世民大喜过望,父皇没有接受赵黎明劝谏,让他一颗心略略放下,但同时他眼中闪过一道杀机,他不会再容赵黎明于世。
  “安排几个弟兄,把赵黎明处理了。”
  张公谨沉思一下道:“赵黎明此时心情低落,不如等半夜翻进他府去,让他自缢而亡。”
  李世民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冷冷道:“可以,但要做得干净利落一点。”
  ……
  次日一早,李世民接到宫中紧急宣诏,宣他进宫面圣,李世民匆匆赶到武德殿御书房,只见五名相国和太子建成皆已经到了。
  李渊面沉如水,眼中怒火隐约可见,李世民心中一紧,难道是赵黎明之事?
  “秦王殿下觐见!”
  宦官一声高喝,使御书房所有大臣都回头望来,李建成狠狠地盯着李世民,眼中充满了刻骨仇恨,毫不掩饰。
  只有裴寂暗暗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但李世民却不明白裴寂这眼色的含义。
  李渊见李世民进来,不等他见礼,便立刻站起身道:“皇儿随朕到里屋去。”
  李世民跟在李渊进了里屋,心中忐忑不安,这时,李渊停住了脚步,也不回头,冷冷问道:“你给父皇说实话,赵黎明之死和你有关吗?”
  赵黎明自缢而亡,李世民得到的报告是天衣无缝,尽管李世民完全可以否认与己无关,但他心念一转,父皇可是把他叫进内室问话,他若否认会失去父皇的信任。
  李世民双膝跪下,“父皇,赵黎明之死是儿臣所为。”
  “果然是你干的!”
  李渊蓦地转身,目光盯着李世民,但并不是恼怒,问道:“你为何要杀他?”
  “回禀父皇,赵黎明以谏臣自居,搬弄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父子兄弟之情,破坏大唐稳定局面,此人绝不能容他。”
  李渊注视着李世民半晌,最后淡淡道:“朕只有一句话,以后要做这种事,必须先和朕商量。”
  李世民暗暗松一口气,这场赌局他押对,其实他之所以敢杀赵黎明,就是他知道父皇也不容赵黎明,只是父皇碍于仁君的面子不好动手,由自己动手最合他的心意。
  “儿臣知错,下次一定听从父皇的安排。”
  李渊并不想责怪李世民杀人,在他看来,李世民若连这点魄力都没有,还做什么天策上将,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有没有事先向自己报告,没有没隐瞒自己。
  虽然李世民事先没有报告,不过还好,他没有隐瞒自己,这一点让李渊颇为满意,李渊喜欢这种能控制住儿子的感觉。
  他点点头,“到外面去说吧!刚刚得到消息,南阳郡发生了大事。”
  李世民这才知道,原来大臣聚集,父亲脸色铁青,和赵黎明之死无关。
  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十九章 赎买条件
  御书房里的气氛很压抑,很多事情都集中在一起,本来李渊打算在偏殿召开军国会议,偏偏发生赵黎明自缢身亡事件,他不想把这件事扩大,便改在御书房内。
  其实李渊也并非讨厌谏臣,他要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所以表面上他要欢迎大臣劝谏,而且也摆出一副虚心听谏的姿态。
  但赵黎明的劝谏实在是在尖刻,目标对准了秦王,而且他的劝谏根本不可能办到,废除天策府、剥夺秦王军权,这种不切实际的劝谏令李渊极为恼火。
  秦王把他杀了,也解除了李渊一桩心病,而且秦王做得很漂亮,连赵黎明的家人都认为是自缢。
  不过就算是自杀,李渊也要做一点姿态,以安抚李建成的怒火。
  李渊坐了下来,他看了一眼众人,“关于赵黎明自缢一事,朕也深感悲痛,但事情已经发生,除了悲痛之外,我们还可以做点其他事情,传朕的旨意,厚葬赵黎明,赐爵武宁县公,谥号为‘直’,并荫其一子为官。”
  李建成本想追究赵黎明之死,虽然赵黎明的劝谏和他没有关系,并不是他的指使,但赵黎明这么耿直的官员死亡,对大唐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
  更重要是,李建成根本就不相信赵黎明是自杀,如果赵黎明真的想死,他会一头撞死在武德殿,博一个名垂青史的忠臣之誉,而绝不会无声无息死在家中。
  李建成几乎可以肯定,赵黎明就是秦王所杀,只是他没有证据,使他心中恨之入骨。
  李建成刚要再提追查赵黎明死因,李渊却警惕地看了他一眼,赵黎明自缢之事已经结束,他不容许李建成再翻案。
  “皇儿,说说南阳郡之事吧!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建成把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父皇不准他再说赵黎明之事,令他心中既愤恨、又无奈,应该是刚才父皇和秦王谈了什么,赵黎明之死已无法翻案了。
  万般无奈,李建成只得咽下这口气,躬身道:“父皇,隋军取南阳郡未必是要攻打荆襄,毕竟以隋军的国力也无法负担再一次大规模战役,甚至太原没有一点调兵遣将的动静,所以儿臣以为,这只是一次隋军计划之外行动。”
  旁边李世民才知道原来隋军竟然出兵南阳郡,那么淅阳郡呢?有没有被隋军一并夺取?
  这时,裴寂在一旁解释道:“秦王殿下或许还不知道,刚刚接到襄阳消息,隋军出兵一万,占领了南阳郡和淅阳郡,已经阻断了上洛郡和襄阳郡的通道。”
  果然淅阳郡也被占领,李世民的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因为是他力主南阳、淅阳两郡不驻兵,保持和隋军一个过渡地区,这样可以力保荆襄的安全,但隋军却出尔反尔,直接占领了这两郡,令他变得被动起来。
  李世民又问李建成,“不知皇兄说的隋军计划之外是指何意?”
  饶是李建成再有涵养,想到李世民将赵黎明杀死,他心中怒火腾地燃烧起来,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丝毫不理会李世民的问话。
  御书房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这时萧瑀打圆场道:“秦王殿下,太子所说的计划外,便是这件事并不是隋军的计划之中,应该是临时决定,否则不会没有任何征兆。”
  萧瑀又向李渊施一礼,“陛下,臣支持太子殿下的说法,此事应该是隋军的临时决定,如果隋军并没有攻打荆襄的计划,那么拿下南阳郡和淅阳郡也没有意义,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增加谈判的有利条件。”
  御书房的其他几名相国都赞成萧瑀的分析,隋军俘获了大量唐军,这些唐军大多是关中人和巴蜀人,很难被转化为隋军。
  按照惯例,一般都是谈判赎回战俘,而就在谈判即将举行之前,隋军又占领了南阳和淅阳两郡,显然是为了增加谈判份量。
  李世民已经明白了事情原委,他也思考了片刻,他沉声道:“启禀父皇,儿臣也有话要说。”
  李渊点点头,“皇儿请说!”
  “父皇,现在对天下各大势力,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钱粮,而是人口,尤其对于隋朝,人口意义重大,无论是河北还是中原,受战乱影响极大,人口凋零,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杨元庆要走了两万余被俘关中士兵的家眷,使这两万关中士兵变成了隋军精锐,儿臣的意思是说,无论如何不能再把这次战俘的家眷交给隋朝,宁可出兵夺回南阳郡和淅阳郡。”
  李建成冷哼一声,“就怕两郡没有夺回来,连荆襄也丢了。”
  李世民屡被奚落,也有些恼怒起来,他怒目直视李建成,“难道皇兄是想把战俘家眷给隋军,赎回被俘士兵?”
  “我没有这样说,我只是反对再动兵,武力夺回南淅两郡根本就不现实,我认为应该先听听杨元庆的条件。”
  说到这,他不再理会李世民,想李渊躬身施礼,“父皇,儿臣推荐陈相国为谈判总使,代表大唐和隋朝商谈放俘事宜。”
  李世民也毫不示弱,也躬身道:“父皇,裴相国和杨元庆打过交道,他更适合和隋朝谈判,儿臣推荐他为谈判总使。”
  兄弟二人都想争夺和隋朝谈判的主导权,双方都心知肚明,既然父皇把五个相国都诏到御书房谈判,那么谈判总使必然是五相其中之一。
  目前,兄弟二人在政事堂的势力可谓势均力敌,自从刘文静被杀后,窦氏家族便如愿以偿入相,由户部尚书窦琎入相,出任尚书右仆射。
  而窦家是支持李世民,加上裴寂是李世民的忠实支持者,这样就和李建成在政事堂中达成了势力平衡,这也是李渊把巴蜀和汉中两地军权交给李建成的原因,在军方也要给李建成适当让步。
  李建成的政事堂势力是陈叔达和独孤震,而萧瑀是中间派,尽管兄弟二人在政事堂的势力达成平衡,但在朝廷文官势力上,李建成还是占有很大的优势。
  几乎七成以上的文官都是支持李建成。
  李渊沉思片刻,便缓缓道:“不管杨元庆占领南阳郡和淅阳郡是出于什么目的,但只能在谈判桌上去解决,朕倒认为萧相国上次担任和隋朝谈判,有一定经验,朕还是觉得萧相国更合适担任此次谈判主使,当然,陈相国和裴相国也很不错,不过萧相国更有经验。”
  李渊打了一招折中拳,既不偏李建成,也不偏李世民,而是派中间派萧瑀去谈判,其实萧瑀只是代表,决策权还是在李渊的手中。
  ……
  此时杨元庆进入唐境,他目前所在的位置是会宁郡北面,黄河以东的一片丘陵地带,这一带山地众多,在山与山之间夹着一片片平原和戈壁,土地贫瘠,人口稀少。
  但这里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一条通过,越过黄河向西便进入武威郡,最多是商人往来于此处。
  唐军在这一带驻兵约千余人,除了几座戍堡外,其余驻军都集中在会宁县,不过此时,一千驻军已全部投降了隋朝。
  裴行俨率一万隋军骑兵突然杀至,使这里的唐军无处可逃,只能投降隋军,也烽燧也来不及点燃。
  会宁郡是这次杨元庆视察的重点,在他前生的一些记忆中,他便知道会宁县附近的山脉中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这一带在后世改名为白银,一个以贵重金属来命名的城市。
  可惜他最初忘记了这件事,没有把会宁郡夺为关北六郡,直到后来他想寻找银矿时,才有官员告诉他,在会宁郡一带从汉朝起便出产白银,他这才想起这里在后世是一个大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