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6 节
作者:
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0 字数:4769
?br />
这个结果令李世民始料不及,他只得把懊悔压在心中,连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没有说,
长渊县以西的官道上,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正缓缓向西北方向撤离,这是李世民率领他的八万主力西撤,他也得到了飞鹰传信,李孝恭的军队在仓惶南撤。
北面有李靖的六万军队尾追,南面有徐世绩的两万军队拦截,不用想他便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李孝恭必然大败。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没有必要再和杨元庆对峙,他必须保住自己的八万军队,这是他最后的政治力量。
但昨天又发生了另一件让他有些沮丧的事,齐王元吉连夜赶到了陕县军中,从常何手中接过了三万新军的指挥权。
李世民没想到会发生这种变故,这只能说明因为某件事,父皇对太子建成让步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打乱了李世民的计划,使他夺取新军军权的计划成为泡影。
这时,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骑马而至,问道:“殿下,找我们来有事情吗?”
李世民沉吟一下道:“我想先率五千骑兵返回潼关!”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五十章 潼关内讧
长孙无忌一怔,顿时急道:“殿下,杨元庆在后面窥视我们,能否顺利退出弘农就在此一举,殿下这时离开军队,恐怕对军心不利。”
长孙无忌语气中微微有些不满,这段时间秦王很多事情都不和他们商量,昨天大军向陕县撤离,不料刚出发数十里便得到齐王抵达援军大营的消息,大军又仓促退回长渊大营。
今天一早,也是没有任何征兆,秦王便下令向潼关撤离,现在居然又想率军先去潼关,这便让长孙无忌有些忍无可忍了。
旁边房玄龄却明白李世民的心思,他是想赶在李元吉之前入主潼关,这倒也可行。
房玄龄笑了笑道:“无妨,杨元庆虽然在后面窥视,但他兵力不足,西线援军未到,不会冒险追击我们,殿下若想先去潼关,尽管前去,军队我们来统领,会随后赶到。”
长孙无忌这才明白过来,他心中很有些无奈,原以为太子和秦王之争不会影响到唐朝的军事行动,可事实上,影响相当巨大。
杨元庆只有五万军队,而秦王有八万军队,加上三万新军,唐军有十一万之众,如果能齐心协力,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击败杨元庆,但偏偏就是这种内部不和,导致最后无奈撤军。
这种憋在心中的郁闷使长孙无忌万般无奈,只得点了点头,“祝愿殿下一路顺利,早日入主潼关。”
李世民见两人都同意,便欣然道:“后面诸事便拜托两位了!”
李世民随即带上尉迟恭,率领五千精骑向潼关方向疾奔而去。
……
就在李世民大军离开长渊县大营约两个时辰后,杨元庆率领大队人马抵达已经空置的唐军大营。
此时这座占地数百亩的唐军大营已经被谢映登率五千隋军骑兵先一步占领。
当杨元庆大军抵达唐军大营时,谢映登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他连忙上前施礼,“卑职参见总管!”
杨元庆翻身下马,仔细看了一眼这座占地广阔的大营,除了战旗都被收走外,其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连哨塔也依旧矗立在大营两边。
“有抓到守兵吗?”杨元庆问道。
“回禀总管,抓到一百余名士兵,还有一名唐军的仓曹从事。”
谢映登一挥手,“请把他带上来!”
隋军士兵将一名官员带上前,此人年约四十岁左右,长得矮矮胖胖,穿着绯红色的低等级官袍,从外表看不像一名官员,倒像一个店铺里的掌柜。
他满脸惶恐,上前便跪了下来,“小人龚爱民,仓曹从事,求殿下饶命!”
谢映登在一旁连忙解释道:“总管,李世民撤军匆忙,便留下此人放火烧毁粮食大营,但他没有执行命令,保住了粮食物资,立有大功。”
仓曹从事也低声道:“卑职觉得这么多粮食烧毁,是要被天谴,不如留下济民。”
杨元庆大喜,他就担心李世民烧粮,现在看来是上天眷顾自己,李世民虽有烧粮之心,但执行人却不肯从命,此乃天意,杨元庆连忙下马扶起仓曹从事,“你有功无过,不用下跪,快快请起,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隋军的仓曹参军事。”
仓曹从事心中狂喜,连连叩头,“多谢殿下,小人一定竭尽全力为殿下效命。”
杨元庆在众人的陪同下,进了唐军大营,大营内连帐篷都还留下一半,士兵的宿帐内满地狼藉,到处可见拿不走的大件物品,杨元庆眉头一皱,“这些营帐为何唐军不带走?”
刚才的唐军仓曹从事连忙躬身道:“启禀殿下,主要是唐军畜力不足,军队四处征集,只征到千余辆牛车,连同自身战马实在搬运不了这么多物资,四千顶军帐只带走了一千八百顶,连士兵也要背负兵甲。”
杨元庆点点头,“去粮库!”
一行人又转道来到了储存粮食的大帐群,位于大营北面,由几百顶帐篷组成,这里是唐军的钱粮库,在数百顶大帐内,他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皆装在麻袋中,码放得整整齐齐。
杨元庆心中大喜,果然在他意料之中,唐军没有把粮食搬运走,也没有毁掉这些粮食,这让他有些紧张的心松懈下来。
谢思礼仔仔细细查看了几座大帐的粮食,他有些好奇地问从事道:“我看这些粮食好像一点都没有带走,这是为何?”
从事苦笑一声道:“实在是无法带走了,所有的畜力大车都装满了兵甲、银钱和帐篷,连帐篷都还剩下一半,更不用说粮食,不过兵甲和银钱都全部带走了。”
“这倒奇怪了!”
谢思礼自言自语道:“兵甲和银钱要带走,粮食却不要了,难道对唐军而言,粮食不重要吗?”
杨元庆笑了笑道:“这很正常,只有手上有兵甲银钱,就可以再招募新兵,至于粮食,我想关中应该还有不少存粮,所以就不太重要了。”
杨元庆又问从事,“军营内一共还有粮草?”
“回禀殿下,有粮食约二十三万石,草料五十万担。”
杨元庆点了点头,对谢思礼道:“清点物资之事就交给你,一一记账,最后给我一份总的报告。”
“卑职遵命!”
……
太子李建成的军方直属势力主要集中在关东,也就是关中以东,主要包括广通仓、临津关和潼关,约有军队三万人。
其中潼关是太子势力的重中之重,这座关中东大门对于整个大唐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一般都是由三品军方高官来镇守。
目前镇守潼关的大帅正是从幽州归唐的罗艺,罗艺归唐后被封为右武卫大将军,爵位改封燕国公,官高爵重,李渊并没有亏待他,但这也仅仅只是为了彰显唐朝千金买骨的心胸。
事实上,无论官也好、爵也好,都只是闲职,他没有任何事情可做,手下也无一兵一卒,整日无所事事在长安闲逛。
但太子李建成却看中了罗艺的带兵能力和军中资历,对李建成而言,他现在最缺的便是这样的高资历主将。
正是在太子的极力推荐下,罗艺被任命为潼关大帅,掌管潼关一万守军,罗艺也由此成为李建成的心腹,和盛彦师一起,成为太子军队势力中的左膀右臂。
潼关城头上,夕阳的金辉渐渐消失,被晚霞染红的天空已经暗了下来,逶迤不绝的山林成了一片暗黑色,夜幕开始降临,带着夕阳最后余晖的斑斓夜色,在潼关城内长驱直入。
罗艺身着盔甲,手按剑柄,站在城头上注视着远方蜿蜒的山中小路,小路已渐渐在夜色中模糊,他眼睛里满是担忧之色。
一旁,长子罗诚能感受到父亲的心事重重,便关心地问道:“父亲沉默了一天,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半晌,罗艺低低叹了口气道:“中原若败,秦王和太子的争斗将会愈加激烈,我们也将不可避免地卷入。”
“父亲,孩儿不懂,为何中原失败,他们斗争反而会加剧?孩儿觉得这个时候,他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才对。”
罗艺摇了摇头,“可惜皇位只有一个,他们不争怎么办?本来和秦王无关,偏偏圣上态度暧昧,给了他希望,现在主要军权在他手上,再想断绝他的希望,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停一下,罗艺又道:“这次中原之战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估计秦王的势力将受重挫,他岂肯善罢甘休,他必然会在军队势力大动干戈,太子也猜到了他的企图,才说服圣上让齐王去陕县掌管三万新军,就是为了防止他趁机夺军权。”
罗诚叹了口气,“父亲,早知道我们还是应该投降隋朝,也不至于卷进他们兄弟内讧,说实话,我真的不看好唐朝。”
罗诚还是为父亲归唐一事耿耿于怀,但他又不敢真的埋怨父亲,只能把这种不满压在心中,今天终于忍不住流露出来。
罗艺一怔,他惊讶地看了一眼儿子,原来儿子还在为归唐之事耿耿于怀吗?
他心中一阵歉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不用担心,以后有的是机会,首先你需要在军方有资历、有地位,你现在只是一名都尉,就算投降过去还只是都尉,可如果你是大唐将军,投降过去,那你就能更受重视,你且安下心,为父保证三年内,将你升为将军。”
罗诚默默地点了点头,就在这时,山道上传来了马蹄声,只见一名斥候骑兵疾速奔来,很快便奔到潼关之下,大声喊道:“罗将军!”
罗艺早就看见了这名斥候骑兵,他心中一怔,走到城垛前探身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罗将军,秦王殿下率五千骑兵已经到了,就在十里之外。”
罗艺一下子愣住了,秦王率五千骑兵来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五千人,难道是他在中原之战被击溃吗?
罗艺心念转得极快,不可能是被击败,如果被击败,自己早就得到消息了,难道是……
一个念头从他心中涌起,他顿时紧张起来,他忽然意识到,李世民的到来将给自己带来极大麻烦。
想到这里,他立刻对儿子罗诚道:“你立刻赶回京城,告诉太子秦王来潼关夺权,我可能难以幸免,让太子速禀报圣上。”
罗诚紧张得声音都颤抖起来,“父亲会出事吗?”
“你放心,为父不会让他有机会杀我,我会配合他夺权,但我要事先告诉太子,这样太子就不会责怪我交出兵权,你快去!”
罗诚这才一个颗心放下,他骑马出了西门,向长安方向疾奔而去。
罗艺一直望着儿子远去,他才回到潼关正门城头,只见远处一支骑兵正疾速向城关驰来。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五十一章 连夜清洗
李世民的军队在天黑前终于赶到了潼关,潼关城下,黑压压地站着五千骑兵,在队伍前方,数百根火把将城门照如白昼。
李世民目光阴鹜,这个该死的罗艺,明知道自己到来,竟敢不开城门,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李世民却不知道,罗艺也是要做做样子,否则李世民一来,他便开门出迎,就算圣上不在意,太子岂会饶他。
李世民的脸沉了下来,冷冷哼了一声,“一个小小的潼关守将也敢将本王拒之城外吗?”
旁边尉迟恭一马当先,在城下大喝一声:“秦王殿下驾到,尔等还不开门?”
城头上一名校尉大声喊道:“请殿下稍候,我们已经去禀报罗将军了,即刻就到,我们无权开城门。”
李世民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又过了大约一刻钟,潼关城门才轰隆隆打开,等在城外的李世民近千亲卫早已憋了一肚子的火,城门一开,他们一拥而入。
潼关城内,数千守兵手执火把,将潼关城内照如白昼,每个士兵都披甲戴刀,杀气腾腾。
正中间站着潼关大将军罗艺,银盔铁甲,腰佩利刃,他长得身材魁梧,俨如半截黑塔一样,目光冷厉,他也在赌,赌自己今晚能否保住性命。
军权的夺舍从来都是残酷无情,不会因为自己的听话,就对自己网开一面,否则,他李世民怎么向圣上交代?
尽管潼关守军态度有些无礼,但李世民的亲兵们却不敢发作了,他们敢怎么样,一旦触发双方内讧,伤及秦王殿下,这个责任谁担得起?
亲兵们都忍下了怒火,向两边闪开,李世民在数百骑兵簇拥下进了潼关城内。
眼前杀气腾腾的局势使他微微一愣,他也不得不佩服罗艺的魄力,敢与自己对着干,置死地而后生。
自己要杀罗艺简直易如反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不在意他犯上这一条,但罗艺却摆出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态,就是在告诉自己,他军权可不是那么好夺。
罗艺见李世民已进城,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上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