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6 节
作者:
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40 字数:4754
唐军的阵型保持得非常完好,长枪阵几次被隋军骑兵冲散,很快又集结起来,而且唐军人数三倍于隋军,兵力上占有明显优势,给隋军骑兵造成极大的阻碍。
隋军骑兵猛烈冲击唐军密集的长枪阵,长枪阵后的弓弩手却不断射箭,更要命是,唐军两翼骑兵冲杀而上,他们也是陇右精锐,骑术娴熟,战斗力很高,使隋军防护两翼的一千骑兵渐渐不支。
“将军!”
一名偏将飞驰而来,大声叫喊:“唐军骑兵在两翼冲杀骁勇,外围弟兄有点顶不住了。”
王君廓大怒,斥骂他道:“我是主将尚不惧死,尔等有何惧之,就算只剩一人,也给我顶住!”
“遵命!”
偏将一咬牙,拍马飞奔而去,王君廓虽然强令两侧骑兵顶住唐军冲击,但他也知道,唐军已渐渐成包围之势,若再不突破,那此战隋军必然以惨败收场。
王君廓取出号角,再次仰天劲吹,‘呜——呜——’
这是集结的命令,五百骑兵迅速在他身边集结,王君廓大吼一声,一刀劈杀一名唐将,杀进长枪阵中,青龙偃月刀上下翻飞,左右劈砍,杀得唐军士兵人头滚滚,肢体横飞。
主将的勇烈绝伦激励着身后五百隋军骑兵,他们个个悍不畏死,奋力拼杀,杀得唐军节节败退。
这也是隋军强于唐军的另一面,意志力顽强,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中,隋军往往是置死地而后生,他们悍不畏死,一往无前。
而唐军士兵大多没有经历过这种惨烈的杀戮,在面临死亡之时,他们往往怯弱了,再加上暴晒使他们体力消耗过大,在激战片刻后,竟被王君廓率领五百骑兵冲出一个二十余丈宽的缺口。
“杀啊!”
王君廓厉声高喝,挥刀杀进了刀盾军中,他的目标对准了唐军主将,斩帅旗,杀主将,唐军必将崩溃,五百骑兵紧随其后,他们就像一只铁拳,用最猛烈的力量击向唐军最薄弱之处。
唐军的薄弱之处是弓弩军和刀盾军,对付犀利的骑兵,刀盾兵完全不能和长矛军对比,他们无法集结密集的矛刺,瞬间便被隋军骑兵杀开一条血路。
毛文利世代为将,熟读兵书,善于布兵排阵,但他也有同样的弱点,他也缺乏实战经验。
当交战之初,他的布下的阵型有利地阻挡了隋军的进攻,甚至已经把隋军骑兵渐渐包围之时,但隋军王君廓的勇烈却突破了他的阵型,使唐军迅速被动起来。
这个时候实战经验的缺乏便他无法和身经百战的王君廓相提并论了,王君廓知道该怎么打赢这一丈,而毛文利却在拼命调动阵型,企图让长矛兵一分为二,从后面包围这支五百人的隋军骑兵。
他并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到了他的身边。
这时,几名亲兵大喊:“毛将军,当心左面!”
毛文利一扭头,只见一名隋军大将手提青龙偃月刀,从斜刺里冲杀而至,毛文利大吃一惊,挥槊便刺,王君廓侧身闪过这一槊,已经冲到毛文利身边,他长刀一挥,刀锋迅烈,只见一道血光闪过,毛文利的人头凌空飞起,被王君廓刀尖挑在空中。
王君廓纵马疾奔,厉声高喊:“唐军主将已死!”
唐军帅旗也被隋军骑兵砍断,轰然倒下,很多刀盾兵都亲眼目睹毛文利被杀,他们无心恋战,调头四散奔逃。
刀盾兵的逃跑带动了弓弩兵,紧接着是长矛兵,俨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块倒下了,最后是唐军骑兵。
两名统帅唐军骑兵的偏将,见帅旗已倒,主将被杀,唐军士兵四散奔逃,他们也无心恋战,调转马头,向西南方向撤退。
隋军骑兵从后追击掩杀,杀得唐军尸横遍野,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战隋军以少胜多,以三千骑兵击败一万唐军,杀敌五千余人,生俘两千人,但隋军也付出了死伤千人的代价。
尉氏县这一战,拉开了中原大战的序幕。
……
就在王君廓率三千骑兵大战尉氏县唐军的同时,李靖率领东路唐军主力举兵南下,在许昌县以北二十里驻下大营,和李孝恭的唐军七万主力相隔十里对阵。
但李靖并不急于和唐军对决,他需要等待西路隋军的消息,在这场事关中原胜局的战役中,他李靖绝不是单独作战。
正如屈突通的担忧,隋军已经形成了三线联动,徐世绩的两万军位于襄城郡,机动支援两军,使唐军也遭到了西线的威胁。
许昌县唐军大营内,李孝恭俨如热锅上的蚂蚁,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刚接到情报,尉氏县唐军大败,一万军队竟被三千隋军骑兵杀败,他的心腹爱将毛文利阵亡。
这个消息使他心寒到极点,他唯一的优势,兵力多于隋军两倍,随着这个消息传来,他唯一的优势已荡然无存。
隋军可以用三千人击败一万人,那也可以凭借四万人击败他的八万人,现在应该只有七万了。
还有襄城郡徐世绩的两万隋军,实际上隋唐兵力比已经到了六万对七万,他没有一点优势,反而有战斗力不如隋军的劣势。
李孝恭这才意识到屈突通对自己的警告是多么正确,如果再这样打下去,这场中原战役他必败无疑。
此时尉氏县惨败的消息已经封锁不住,他只得下令修改战况,将进攻尉氏县的隋军兵力增加到一万五千人,唐军是寡不敌众才被击败,这样至少能缓和一点唐军士兵内心的恐慌。
这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殿下,屈突老将军到了!”
李孝恭慌忙道:“快请进来。”
屈突通是他派人去请来,他想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弥补之策。
屈突通走进大帐,躬身行一礼,“参见殿下!”
他的语气很平淡,李孝恭找他来,是在他的意料之中,唐军在尉氏县惨败,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头,这对唐军的士气将是沉重打击,以后的仗都难打了。
李孝恭叹息一声,“老将军应该也知道了吧!尉氏县我们惨败,使我信心全无,我想请老将军替我出谋划策,看有没有办法扭转局势。”
屈突通沉吟一下道:“现在形势虽然对唐军不利,但还没有到最严重之时,如果处理得当,或许还有转机,就看殿下有没有这个魄力。”
李孝恭大喜,“老将军请说,我洗耳恭听。”
屈突通伸出三个指头,缓缓道:“我有上中下三策给将军选择,上策是立刻撤军,这样我们不仅能保住军队实力,还能保住汝南和淮安两郡,虽然丢失了颍川郡,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所收获,并不算失败。”
李孝恭沉思良久,这个上策对他来说,压力太大,而且他也无权决定,不败而撤,这需要报请圣上同意,而且秦王那边也必须同时撤军,否则三路隋军夹攻,西路唐军必败。
李孝恭没有表态,又道:“请老将军说中策!”
“殿下,中策是派一员大将率两万精锐开赴襄城郡和徐世绩部决战,我们这边死守颍川城,只要能击败徐世绩部,那么我们就有五成的希望战胜李靖,中原大战,牵一发而动全局,如果李靖被击败,那么杨元庆也只能撤离中原,我们将取得中原全胜。”
李孝恭眼中露出期盼之色,他叹息道:“可是派兵去襄城郡,我担心朝廷那边……”
“所以需要殿下拿出魄力来,不要管朝廷和圣上,打完襄城郡再说。”
李孝恭想了想又问:“那请问老将军下策如何?”
屈突通摇摇头,“下策就很简单了,立刻发动对李靖军队的攻势,趁徐世绩一时难以支援,彻底击败隋军,但这个胜利,我只有两分把握,而且一旦失败,就意味着唐军在中原战役完败,殿下自己考虑吧!”
李孝恭背着手走了片刻,反复掂量这上中下三策,上策他无权决定,而下策他又冒不起这个风险,唯有中策稍微合理。
这时,屈突通又道:“其实还有第四策,那就是殿下严守颍川城,不和隋军作战,等待西路秦王大军的消息,秦王军胜则两军合兵,秦王军败我们则立刻撤军。”
李孝恭沉思良久,毅然道:“我不选上策,也不选下策,第四策作为备用,我想选中策,烦请老将军率两万唐军进击襄城郡,如果能击败固然最好,如果无法击败,也请老将军立刻退回,执行第四策,死守颍川县,朝廷那边一切解释由我来承担。”
屈突通见他终于拿出魄力,不由笑了笑,“卑职愿为殿下效力!”
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三十七章 秦王求援
西线战场上,杨元庆的主力驻扎在河南郡的宜阳县,距离弘农郡的长渊县不过六十里路程。
李世民也率军退回了长渊县,他率十万大军出征洛阳,现在已损失二万五千人,而洛阳却巍然不动,这个结局令他感到十分沮丧。
大帐内,李世民注视着沙盘久久不语,他已经明显感到自己被杨元庆牵住了鼻子,战和不战都由对方来决定。
现在局势让他感到很被动,如果不解决这个被动的问题,这场战役唐军就会凶多吉利。
这时,长孙无忌缓缓走上前道:“殿下,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朝廷援军,一旦援军到来,就能打破目前的僵局。”
李世民微微叹口气,“我也曾希望父皇派援军而来,怎奈父皇不肯。”
“殿下,卑职认为这其中是有误会,并非圣上不肯派援军。”
“误会?”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什么误会?”
“我记得殿下当初要求援军,是想和隋军决战,胜则唐朝得天下,败则唐朝灭亡,圣上无法承受这样的后果,所以才迟迟不肯派援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是这是事实,唐朝三十万大军,几乎已有二十万投入战场,再派援军,两三万没有意义,至少要五万以上,那岂不就是倾国之军?”
说到这,李世民用木杆一指延安郡,“隋军在延安军有一万驻军,在河东郡也有一万驻军,如果我们援军过多,导致关中空虚,这两支军队同时杀入关中,就会给关中造成极大压力,我担心那时恐怕是三线皆败。”
李世民叹息一声,“其实现在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撤军,退回关中以保存实力,暂时把中原让给隋军。”
“可是圣上肯吗?”
“问题就在这里。”
李世民心情忧虑地说道:“我就是担心父皇居庙堂之高,他看不到现在严峻的局势,他不明白现在唐军所处的被动,其实我并不担心我这边,大不了我坚守壁垒,不会隋军作战,我有足够的粮食打持久战,我担心的是孝恭那边,他军队以蜀军为主,久不历战,能否敌得过骑射精锐的北方军,如果他败了,李靖军队回师弘农,我这边也支持不住。”
“似乎杨元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长孙无忌道。
李世民摇摇头,“不是他意识到这一点,而是他就是这样刻意安排,你看他现在驻兵宜阳县,遥遥和我对峙,并没有和我一战的意思,由此可见他也是在等东线的胜利,他和我一样清楚,我们的弱点在哪里?”
说到这里,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我还是要劝父皇出兵,就算两三万人,只要从潼关方向给隋军施压,也许能改变目前我们的被动局面。”
……
正如李世民的判断,杨元庆确实在等待东线李靖的消息,一场大的战役,并不是两军一拥而上,一场厮杀后,谁胜谁负就结束了。
这场大战牵一发而动全局,事关整个中原的得失,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力的削弱,所以杨元庆一样面临巨大压力,他同样不想轻举妄动。
大帐内,杨元庆对从太原赶来的特使魏征道:“你回去转告紫微阁的相国们,这场战役不会那么快结束,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个月,希望朝廷能全力支持这场,一旦我们获胜,我们就能拿下大半个中原。”
魏征欠身笑道:“大家也不是催促加快战局,只是殿下久在中原,对朝政多少有点影响,很多事情因为缺少殿下的批准而无法实施,而且有些大事更是需要殿下参与商议。”
杨元庆点点头,“这个问题我也明白,我会在一定程度上放权,给紫微阁更多决策权,一些需要商议的大事,也请他们等一等,等我回去后处理,另外,我听说突厥使者来了,有这回事吗?”
“回禀殿下,确实有突厥使者到来,说是他们处罗可汗病重,不过我们听到的消息,却和突厥使者所说不同。”
杨元庆眉头微皱,“你们从哪里得到消息?”
魏征道:“我们是从南迁伏乞泊的突厥部落那里得到消息,说是因为处罗可汗大举进攻北方突厥,在一次交战中被流矢射中额头,现在伤势很重,很有可能不保,突厥将面临一次重大事件,听使者的意思,突厥准备考虑换可汗了。”
杨元庆背着手半晌不语,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