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节
作者:
摄氏0度 更新:2021-02-17 05:34 字数:4746
如果是选择后策,那肯定是在杨义臣军未到代州前,先击败杨元庆部,然后再调头西陉关,以逸待劳,击败杨义臣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问题是,杨元庆肯乖乖和他交战吗?他们是骑兵,来往如风,如果杨元庆知道杨义臣军到来,那他肯定会让自己先和杨义臣作战,然后他会在关键时从背后杀出,使自己腹背受敌,如果他是杨元庆,他也会选择这个策略。
乔钟葵背着手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他在想,用一个什么办法把杨元庆引来和他决战,他坐下闭上了眼睛,杨元庆的弱点在哪里?年轻,这应该是他最大的弱点,年轻将领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贪功求战。
乔钟葵脑海里想到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若不下点血本,杨元庆是不会上当。
……
杨元庆的五千骑兵驻扎在距离雁门县约四十里外的枣林镇,枣林镇顾名思义就是多枣林而得名,在小镇东头,确实有一片一望无际的野枣林,占地近千亩,包括了几个山丘,漫山遍野,大树成群,最高大树达五丈以上。
滹沱河紧靠枣林镇流过,给枣林镇不多的二十几顷良田带来了丰沛的灌溉用水,整个枣林镇并不大,只有不到两百户人家,这里最出名的有两样东西,一个是雁门小枣,皮薄肉厚,甘甜悠长,曾作为贡品送进京城,每天红枣丰收,都能卖个好价钱。
第三个出名的东西是木杖,枣木坚硬细致,不易变形,是制作各种杖器的上乘材料,尤其适合军中所用的白蜡杆和旗杆。
所以枣林镇虽小,但家家户户有粮食、有副业,倒也普遍富裕,但战争爆发,却给枣林镇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是灭顶之灾,军队到来首先就是收掠粮食,如果军纪好一点,或许只是破财,如果军纪恶劣,那便是家破人亡。
此时,枣林镇的二百余户人家大半都已逃进县城,小镇上冷冷清清,家家关门闭户,五千骑兵一到,小镇顿时又热闹起来,每家每户都住满了军队,他们昼夜援驰,都已经疲惫不堪,倒头便睡,战马也在休整之中。
在短暂的热闹后,小镇又安静下来,绝大部分士兵都进入睡熟状态,只有数百名斥候分布在小镇四周二十里内,一支五十人的哨兵也在小镇上来回巡逻。
这时,一队五百人的骑兵从西南方向疾奔而来,为首之人正在去县城送信的苏烈和代州将领侯莫陈乂,他们刚到镇口便被巡逻兵拦住了。
“请下马说话!”一名百夫长厉声喝道。
众人纷纷下马,苏烈上前拱手道:“这是雁门军统领侯莫陈将军,特来见杨将军。”
“军队不能入镇,入镇者不能超过五人。”百夫长毫不客气道。
苏烈立刻对侯莫陈乂道:“将军先安置一下军队吧!再随我进镇。”
侯莫陈乂无奈,只得吩咐手下在镇外休息等候,他跟着苏烈进了镇子,离巡逻兵稍远,侯莫陈乂回头看了一眼刚才的巡逻军官,终于忍不住道:“一个小小的百夫长,就这么威风么?”
苏烈冷冷瞥了他一眼,“职权范围内,他一个百夫长可以杀你无罪。”
……
【老高个人感觉,李景应该就是隋唐演义中花刀将魏文通的原形】
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三十章 骄将争功
苏烈很不喜欢这个侯莫陈乂,在县城内此人便说出了夺杨元庆军权的言辞,不管他用意如何,都非常令人反感,他们一路而来,苏烈更感到这个侯莫陈乂官场习气很重,极为看重上下尊卑,令他很不适应,不满加上不适应,导致苏烈对他的反感。
侯莫陈乂哼了一声,他没有说话,跟着苏烈进了枣林镇。
枣林镇最北面是一座粮仓,也是枣林镇的义仓,粮食已经被运进县城,这里只剩下一座空仓,杨元庆便将这里作为他的临时作战指挥所。
在义仓旁的空房间内,杨元庆正站在地图前沉思,此时,杨元庆还不知道朔州杨义臣已率二万军向代州赶来,他只有五千骑兵,要对乔钟葵的四万精兵,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经过一场对薛延陀的两万人战役,杨元庆也渐渐成熟起来,更重要是,他对自己的指挥能力有了自信。
他也知道,哈利湖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可能次次都能成功,上苍不可能一直都眷顾他。
门口传来士兵的禀报声,“杨将军,苏百长回来了。”
“让他进来!”
片刻,苏烈带着侯莫陈乂走进房间,苏烈单膝跪下行一礼,“回禀将军,信已送至李刺史手中。”
“辛苦了。”
杨元庆笑着点点头,他对苏烈很满意,虽然他骨子里很骄傲,但他从军后却一丝不苟,身上那种冷傲的脾气收敛得干干净净。
杨元庆看到了苏烈身后的侯莫陈乂,便笑问:“这位将军是?”
不等苏烈介绍,侯莫陈乂上前拱手施一礼,“在下代州统兵侯莫陈乂,奉李刺史之命,前来协助杨将军。”
侯莫陈乂职封代州都尉,统领代州近五千州兵,他的勋职是正五品的仪同三司,而杨元庆只是丰州大利城城主,手下只有一千士兵,他也有勋职,是正六品的大都督。
无论是职官还是勋官,杨元庆都比侯莫陈乂低一级,所以,侯莫陈乂并不对杨元庆行下级跪拜之礼,而是行平级之间的拱手礼,这对极看重上下尊卑的侯莫陈乂,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这一点杨元庆也心知肚明,但这种官职上的差距最多只影响他们之间的礼节,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主从关系。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即,一名斥候飞奔进来禀报,“杨将军,二十里外发现一支五千人的敌军骑兵队,正疾速向我们扑来。”
杨元庆已经来不及和苏烈交谈,他立刻下令:“命士兵们立刻起来,准备战斗!”
‘当!当!当!’刺耳的警报钟声在枣林镇回荡,将幽州士兵纷纷从梦中惊醒,五千骑兵迅速整队,他们都是和甲而睡,很快便收拾完毕,如一股股洪流从小镇的四面八方汇集,五千骑兵迅速集结在小镇南面的旷野里,战马嘶鸣、长矛如林。
“这是我们的第一战……”
杨元庆战马疾奔,在五千骑兵队伍前飞驰,他的声音回荡在旷野的风中,“敌军和我们人数相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失败!”
他勒住战马,破天槊一指南方已经出现的黑线,“弟兄们,随我迎战!”
蹄声如雷,杀气腾腾,五千骑兵浩浩荡荡向叛军迎战而去……
在枣林镇以南辽阔的旷野里,两支各五千人的骑兵队相距两里停下了,各自列阵,幽州军列出飞鹤阵,前锋如鹤嘴,两翼如鹤翅,这是典型的进攻之阵,而叛军列成鱼鳞阵,五千骑兵如鱼鳞般般层层排列,这是防御之阵。
只见为首一员大将,身材六尺五,膀大腰圆,黑面长发,俨如厉鬼,手执一杆大铁枪,至少重百余斤,胯下一匹乌鬃马,此人一看便知是一员勇烈过人的猛将。
他催马上前,手中长枪直指幽州军,声音如闷雷,“幽州军,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侯莫陈乂对杨元庆道:“此人叫王拔,号称并州第一猛将,骁勇无比,喜欢单枪匹马挑战,若胜之,则率数骑陷营,勇不可挡。”
“居然叫王八!”
杨元庆冷笑一声,回头喝道:“谁去应战?”
苏烈一挥战刀,“末将愿往!”
他不等杨元庆同意,催马便向战场上疾奔而去。
杨元庆久在草原,他和突厥及铁勒人作战,从来没有这种武将单挑的模式,都是大兵团会战,但他听鱼俱罗说过,在中原作战,这种武将单挑也是存在,只是用得不多,更多是为了鼓舞士气,两军作战,士气第一。
杨元庆注视着战场,他对这种单挑模式颇有兴趣,在演义中,这种武将单挑普遍存在,几乎形成了一将败,全军败的模式,但在实际作战中,这绝不可能,顶多是士气受一点影响,更不可能主将跑出来单挑。
其实在实际兵团会战中,武将单挑也存在,那就是兵对兵、将对将的混战,而不是眼下这种兵不动,大将单挑的西方贵族模式。
当然,如果一员大将骁勇无比,那在两军混战中也将起着巨大的作用,他可以杀死对方敌将,使对方成为无将之军,从而溃败,可以所向披靡,将敌军杀得血流成河,所谓一将抵万军就是这个道理。
侯莫陈乂的话使杨元庆有一点担心苏烈,苏烈武艺虽精,但力量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对面的大将既然敢单挑,他必有过人之处。
杨元庆催马至旗杆下,抽出一支箭,慢慢搭在弦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苏烈和敌将的单挑。
苏烈马速疾快,霎时间便冲到敌将王拔眼前,他也不招呼,刀光如电,以一种无以伦比的速度劈向王拔的脖颈。
王拔号称并州第一猛将,武艺超群,尽管苏烈来势凶猛,他却不慌不忙,向后一撤马,躲过苏烈这惨烈一刀,大铁枪一抖,分心刺向苏烈心窝,这一枪,刺得凌厉无比。
‘当!’一声,苏烈大刀劈在枪杆上,挡开这一刀,铁枪沉重,震得苏烈两臂发麻,苏烈心中凛然,他不敢轻敌,立刻使出精妙的刀法,刀光如雪片,从四面八方向王拔砍去。
王拔已经发现了苏烈的弱点,那就是力量不足,他也并不急,舞动铁枪,枪尖如一条大蛇,神出鬼没般刺向苏烈的周身。
两人交战十几个回合,王拔越战越勇,他大喝一声,大铁枪以一种强劲的力量直刺苏烈的心窝,这一枪力量雄浑,沛不可当。
苏烈的两臂已经有些酸软,他奋力向外格挡,‘当!’一声闷响,王拔的大铁枪却只被震开一尺,王拔狞笑一声,枪尖顺势一挑,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般的速度直刺苏烈咽喉。
两将相斗,胜负往往是由力量、速度和招式决定,苏烈已经意识到自己不是这个敌将的对手,他虽然刀法精奇,但对方枪法同样高明,而他的力量和速度却比不上这员悍将,眼看这一枪已到他咽喉,想躲已来不及,他只得痛苦地闭上眼睛,他生命就将在此终结。
就在这时,一支箭速度凌厉,箭尖眨眼便到王拔脸面前,比他的枪还要快上一拍,王拔大吃一惊,本能地一侧头,‘噗!’箭射中他左耳,将他左耳撕裂,鲜血迸溅,王拔痛得大叫一声,他的一枪刺偏,从苏烈左肩刺空。
血雾弥漫住王拔双眼,钻心疼痛使他出枪速度大减,突来偷袭扰乱了他心神,对于一员猛将,受伤会使他迅速沦为一员二流劣将,王拔吓得魂飞魄散,拨马便逃。
苏烈死里逃生,回头望去,只见一百五十步外,杨元庆冷冷收起长弓,是他关键的一箭救了自己的命,苏烈心中又是感激,又是羞愧,他终于意识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自诩武艺高强,实际上他没有遇到真正的武艺高强者,刚才那员敌将力量沉重,枪速凌厉,比他高上不止一筹,这一刻,苏烈痛定思痛,他决心回家再苦练三年。
苏烈在战场上有点失魂落魄,但幽州军的进攻鼓声已经敲响,‘咚!咚!咚!’鼓声激昂,鼓舞士气,五千幽州骑兵爆发出惊天动地地吼声,黄尘滚滚,旌旗飞扬,长戟铁矛杀气冲天,他们在主将杨元庆的率领下,如一把锐不可挡的战刀,直扑叛军。
武将单挑在战场上只是用于鼓舞士气,绝不会造成一将败,全军败,除非是主将阵亡,所以,即使王拔战败,他也会组织军队仓惶应战,以阵法、谋略和士兵的骁勇士气来决定最后的胜负。
但出乎杨元庆的预料,王拔战败,引发全军败退,不等幽州杀上,叛军便全军溃败,五千叛军骑兵一败涂地,溃不成军,这一战幽州杀敌一千,俘敌一千,缴获两千余匹战马和大量军资,幽州军士气高涨。
……
“这就叫并州精锐吗?我看不堪一击!”
“明天我们便可全军压上,将敌军一击而溃。”
……
夜晚,枣林镇南面的旷野里篝火熊熊,五千骑兵杀羊宰牛,烤肉聚餐,欢庆第一战的胜利,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喜悦,啃咬喷香和烤肉,大口喝着皮囊中的米酒,喧哗吵嚷,豪气四溢。
杨元庆也和十几名军官坐在一堆篝火旁,谈论着白天的战役,军官们意气风发,一致要求和叛军主力决战,如果他们能战胜四万叛军,他们每个人将得到丰厚的赏赐,没有谁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杨将军,明天南下吧!兄弟们士气高昂,大家都有信心。”
五千骑兵都是幽州军,实际上掌握这支军队的,并不是杨元庆,而是两名偏将,一人叫赵什住,另一人叫做贺兰谊,都是幽州军的骠骑府将军,无论从官职,还是从军中资历,他们两人的地位都要远远超过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