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
换裁判 更新:2021-02-21 17:44 字数:4834
抡掌裟睢Lㄍ宥缡?003年7月29曾作过以下报道。
已故的党国大老陈立夫官邸,即将在这个月30日拆除。这栋属于台银旧宿舍的房子,原本预定改建成陈立夫纪念馆,如今拆除作业在即,陈立夫的家人持续努力奔走,希望能将房子留下作为历史的见证。
陈立夫的三媳妇林颖曾拿着照片,诉说着党国大老陈立夫一生的荣耀,即使生前贵为朝野推崇的元老功臣,陈立夫死后,仍旧保不住自己的房子。
林颖曾在立法院由立委陪同召开记者会,控诉台银擅自串改公文内容,以致每月690元租金改为每月6万元,并与台银主管对质。但台银则反驳说,此案已经法院三审,都是台银胜诉,希望林颖曾透过司法管道解决。而林颖曾也指出,这一张法院公文,预告了陈立夫家人这一段日子的抗争,必须被迫结束。
林颖曾指出,新政府上台,四处催讨出借的官舍,师大路这一区的台银旧官舍,都是锁定的目标,陈立夫的故居就是其中一栋,陈家不愿阻挡城市繁荣的脚步,只是想保留一份历史的资产。
林颖曾指出,陈立夫位于师大路的官舍是国有财产局在民国38年配给,1981年国有财产局主动出函,通知住户申购房屋,当初被伪造签名的承诺书成了法院认定败诉,驳回再审的理由,台银因此吃上伪造文书的官司,还在检方调查当中。事情还没有查个水落石出,房子却已经保不住了。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陈果夫之后
陈果夫和朱明夫妇没有生过孩子。1926年2月,陈果夫的二妹妹陈敬夫生了一个女儿,由于陈果夫夫妇二人没有孩子,陈敬夫把自己的女儿过继给陈果夫,取名为陈泽宝,后来和沈百先的儿子沈华祝结婚。陈果夫的女婿沈华祝,1929年生,字颂衢。沈华祝不是沈百先的亲生儿子,是沈家同祖同宗的一个孩子过继给沈百先和陈顺夫夫妇的。1949年沈华祝随父母去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在大学时学的是农业机械专业,后来去美国留学,在伊立诺州的州立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伊立诺州的一个卡特比突柴油机公司担任工程师,并加入美国籍。“卡柴”是美国最大的柴油机厂之一,上海柴油机厂曾经与“卡柴”有订货关系。上海柴油机厂方面曾经派四个人去美国“卡柴”参观,就是沈华祝接待他们的。1989年沈华祝退休后,应邀到上柴讲授柴油机的设计、功能、操作等学术问题,为时两周。第一周讲完之后,沈华祝陪父亲沈百先、夫人陈泽宝到家乡湖州扫墓,受到湖州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在第二周回上海讲学的时候,当时正值上海发生六四学生动乱,市内交通混乱阻塞,他坚持步行到工厂上课,坚持讲完课程,深得上柴职工的敬重。有人曾经问沈华祝:“你是陈果夫的女婿,为什么教学还这样下劲?”沈华祝真诚地回答说:“我传授的是知识、技术,不是政治。”上海柴油机厂对沈华祝在混乱情况下仍然坚持上课表示非常感激。
陈果夫的过继儿子陈泽安,是陈立夫的大儿子,在上文已提起,不再赘述。
陈果夫和朱明在重庆时有一个使女,名字叫朱月琴,后来跟着陈果夫夫妇到了台湾,她为陈家做了多年的家务活,因此陈果夫对她很感激。当朱月琴找男朋友的时候,请陈果夫帮忙找一位至少是科长一级的官儿,陈果夫意味深长地劝告她:“我看还是商界的人好,政界的人不可靠。”所以,朱月琴最后嫁给一位在台湾和美国两处开珠宝店的商人,朱月琴出嫁的时候,陈果夫和朱明夫妇还认她作干女儿,使男方(新郎)觉得很有面子。现在朱月琴定居在美国。
3。3其他后人
陈立夫的大姐陈祖孝(字顺夫),丈夫是沈百先,陈祖孝夫妇有一个儿子沈华祝和一个女儿沈博爱。抗战时期,女儿沈博爱在重庆病死,未婚。
陈立夫的二姐陈祖恭(字敬夫),她的丈夫是喻公鲁。陈祖恭夫妇生育有七个孩子:喻冰华(女,丈夫是姚淇清)、喻念祖、喻桐华(女)、喻慰祖、喻应祖、喻中华。喻念祖在美国是建筑设计工程师,已经退休。还生有一个女儿陈泽宝,过继给陈果夫和朱明夫妇。
陈其业和王氏夫人生育有三个孩子。大儿子陈祖蒸(字民夫),他的妻子姓黄,陈祖蒸夫妇生育有三个孩子,即:陈泽鸿、陈泽鹤、陈泽鹭,陈祖蒸的子女都在四川绵阳,解放之后生活比较穷困潦倒,吃过很多苦。二儿子陈祖烈(字夫),其妻子是沈裴文,陈祖烈夫妇生育有三个儿子,即:陈泽宇、陈泽宙、陈泽寰,陈祖烈居住在台湾,1986年,他来过湖州扫墓,曾经担任台中医院的副院长,也是篮球运动员兼教练。女儿陈祖恩(字赞夫),她丈夫的名字叫金扶东,他们的具体情况不详。
1916年5月,陈其美遇刺身亡,由于去世过早,他死后家庭很萧条,幸亏他的义结金兰的盟弟蒋介石在中国政坛上崛起之后,能够做到妥善照顾陈其美的家人,因此其家人和后代的生活过得还比较顺利。他的子嗣及家属在台湾仍然有不错的成就。
陈其美死后,遗留下了两个稚龄的儿子,一个三岁,一个两岁,长子夫(字祖华),次子惠夫(字祖)。陈死后,夫人姚文英为他守节,并抚养着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长大成人,她一个妇道人家,尝尽了人生的千辛万苦。1921年以后,蒋介石在生活方面不时照顾和负担她们母子们的生活费用,使陈家的生活免于挨冻受饿。蒋介石不但负担他们的生活费用,而且出学费供陈夫、陈惠夫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为止。陈其美的长子陈夫在抗战以前投身于空军,不幸在一次空中飞行时飞机失事殉命,次子陈惠夫从此成了陈其美唯一的继承香火的子嗣。
陈夫是一个性格比较冲动的人,他很勇敢,但是又很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陈夫刚高中毕业,就想去当空军。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决定去杭州报考空军官校,当一名飞行员,谁也说服不了他。真是无巧不成书,在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上,陈夫遇到石曼牛,石曼牛曾经在1932年1月驾驶飞机送陈立夫到过杭州。在火车车厢里,陈夫和石曼牛的座位相距很近,他们隔桌对坐,于是二人就一路上交谈起来。在闲谈中,石曼牛从陈夫的话语中得知他是陈立夫的堂弟,于是就向陈夫讲述那次他驾驶飞机送陈立夫去杭州并在空中遇险的往事。二人谈兴很高,无形中关系就很亲密了。石曼牛表示他是一个资格很老的飞行员教练,能帮助他去报考空军官校。到了笕桥机场之后,石曼牛和陈夫的关系已经是非同一般了。后来,一切顺利,陈夫考上空军官校,当上了一名飞行员。有一次,石曼牛和陈夫二人驾驶着两架教练机一前一后飞行。不料,陈夫驾驶的教练机的螺旋桨竟撞上了石曼牛的飞机的尾部,于是,两架飞机失去平衡,从空中坠落,石曼牛教练和陈夫都不幸在这场空难事件中死去。
陈立夫90岁生日,全家福陈惠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后,随国民党政府一同来到台湾的。从小时候起,陈惠夫的身体就与他的堂兄陈果夫、陈立夫差不多,并不是很健壮。他在台湾从事过多项行业,曾经担任过台湾中华票券公司的董事长。陈惠夫的夫人名叫温淑静,他们夫妇共有子女五人,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大儿子陈泽祥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曾经在一家工程公司任职,其妻子是马平达;二儿子陈泽裕也获得了博士学位,在美国有相当不错的职业,其妻子是睐德;三子陈泽祯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担任过《联合报》驻东京特派员,其妻子是邓肃媛。陈惠夫有两个女儿,即大女儿陈泽乐和二女儿陈泽温。陈泽乐精通心理学,丈夫是孟宪章,他们夫妇一直居留美国。陈泽温则留在台湾,照顾她的父亲陈惠夫的生活,她在台湾的一所大学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丈夫是李乐文。
第四部分:幸福的婚姻从启蒙到留学
在台湾,陈惠夫在政治生活方面并不是很活跃,虽然有陈其美和蒋介石之间的特殊关系,也算是先烈的后代,但是他却不愿意以他父亲的余荫而抛头露面。他在台湾兢兢业业,从不出风头。有一年,台湾有一家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大时代的故事”,要叙述有关先烈的革命事迹,电视台邀请陈惠夫公开在电视上露面,谈谈他父亲的伟大事迹,他才在公开场合上讲他父亲的事情。
陈惠夫很感激蒋介石对他的恩德,只要与人谈起自己的父亲以及自己的境遇时,他都会感激蒋介石对他的好处,他认为他的家人之所以能有今天,完全是受到蒋介石的照顾和安排。陈惠夫对他的父亲记忆最深的,是他父亲留下的两句话:“大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陈立夫的三叔陈其采有两个夫人:黄氏和沈氏。陈其采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陈其采的大儿子陈祖平(字衡夫),夫人陆熙睿,陈祖平夫妇二人生育有两个孩子,一女一子,女儿名字叫陈泽丰(丈夫丁原标),儿子名字叫陈泽长,具体情况不详。陈其采的女儿是陈祖贞(字真知),其丈夫是华兴鼎,陈祖贞夫妇有一个女儿名字叫华家琳,具体情况不详。陈其采的小儿子是陈祖先(字汉夫),其妻子是周世瑞,陈祖先夫妇二人生育有两个孩子:陈泽明、陈泽运,具体情况不详。
4。姐夫沈百先
沈百先是陈立夫大姐的丈夫,他一生献身于水利建设,从政30多年,从教30多年。无论从政或者从教,他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热爱的水利事业。
4。1“百善孝为先”
沈百先名在善,字百先,其意为“百善孝为先”,他出身于吴兴县沈氏望族。他的夫人陈祖孝,字顺夫,是陈立夫的大姐。二人的结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夫妇两人名副其实,对长辈很孝顺,尤其对他们的祖父渠汀公更是敬爱。渠汀公继承祖业,掌管典当业,对于地方上的公益事业,如育婴、养老、救济、修桥铺路等,都很尽心尽力。沈百先从小受到他祖父渠汀公的熏陶。1913年,沈百先在吴兴中学毕业后,他的父亲积夫公原来准备让他继承家业,学习典当业,但是,沈百先坚持继续求学,弃商学工。渠汀公不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对此给予奖励,并在沈百先考取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之后,亲自把家里珍藏的两本孤本书《东南水利略》和《五种遗规》交给他。《东南水利略》是凌家禧先生的遗著,这本书详细论述了太湖流域的来龙去脉。《五种遗规》是陈宏谋先生的遗著,是养正、教女、训俗、学仕、从政五大项目的言行准则。所以,沈百先经常说,他一生致力于水利建设和他的为人处世,好像在冥冥之中就已经决定了。
渠汀公教育子孙要勤俭、和睦、遵循道理,他们家的宗祠内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下联是:“书能益智,劝子孙多读数行。”他们家族还定下“文光在华国,德泽可传家”十个字,作为从96世以后,各代子孙取名的依据,周而复始。小时候,沈百先受他祖父的影响最深,他一生的为人处世都是遵循祖训,不敢稍有违背。
4。2从启蒙到留学
在6岁的时候,沈百先开始接受启蒙教育,12岁时他考入湖州的程安小学,15岁毕业,升入湖州中学,18岁中学毕业后,他又进入北京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但是他由于水土不服而得了病,再加上想家,于是便辍学回家。由于他的英语不是很好,于是,他在湖州老家补习英语,之后又到上海的复旦公学中学部读四年级。这时,上海万国函授学校有留声机这种设备,沈百先专门购买了留声机和法语课本,每天定时学习法语。20岁的时候,沈百先考入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长是当时水利局的总裁张季直,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很雄厚,很多教师是当时水利界的知名人物。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来扩大为中央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沈百先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习四年,毕业之后,他先后在江苏导淮测量处、上海浚浦总局及太湖水利工程局等地方任职。28岁的时候,沈百先与陈立夫一同搭乘美国邮轮赴美国留学。他先进入纽约州的康乃尔大学研究院,主科是水力工程、给水工程,副科是道路工程。后来听说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水利工程学科很著名,于是沈百先又转学到爱荷华州立大学研究院,选修防洪工程与水工设计,仍以道路工程作为副科。沈百先是第一个进入这个系的中国人。后来,每年进入这个学校读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