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作者:
想聊 更新:2021-02-21 17:34 字数:4751
有所不为还是无所不为,这大体上是好人与恶人的界限。恶人由于无所不为而常常占据武器种类上的优势,如恶人可以拉帮结伙,造谣中伤,落井下石,投机取巧,而这些手段好人必须远离,好人由于畏惧天理良心,不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这样一来,是不是恶人拥有更多的手段、武器品种上的优势了呢?
然而好人却占据了人心的优势、道德优势、境界优势、智力优势包括各行各业的业务优势。以优势取优秀是正道通途,以恶劣取优秀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智商正常或稍高当能了悟有所不为的道理,鼠目寸光饥不择食才会无所不为不择手段。后者的后遗症,是无法治愈的沉疴。我有两句打油诗,曰:“笑看纸虎旋成鼠,敢嘲灰狼充牙医。”就是说纸老虎说不定转眼就变成纸老鼠了,而大灰狼假充牙医也是很容易揭露的,没有多么可怕。
我今年已经68岁了,不算太老,经验也很有限,但毕竟也还看见过一点人生的聚散浮沉。我不能说众人众事都是百分之百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敢说极少有恶人行恶而丝毫不受惩罚的,绝大多数为恶者都不得善果。一个人的经历也和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家公司一样,你做的好事与坏事之间有一种贷方与借方的平衡关系。你立功甚多,积累甚丰,乃至从上辈那里有所继承,家底自然甚厚,搞了点坏事就好比挥霍了一家伙,似乎还能撑得住,还破不了产,这就叫气数未尽;而一旦你大量透支,甚至连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也透支殆尽,你再想填补亏空也办不到,这叫做气数已尽,病入膏肓,再杯水车薪地补救也硬是不管用了。那么,岂有不完蛋之理?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二十)
二十、“畏惧”是什么?
畏惧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感方式。畏惧有时成为一种焦虑,就是害怕更坏的事情的发生。然而,事实证明人们恐怕发生的事情多半不会发生,倒是焦虑本身成为对自己的意志的一种摧毁的力量。
然而我又并非完全否定一切类型的畏惧,那是因为,面对历史和社会,面对过去和未来,面对国家和世界,面对无言的宇宙和自然,如果不是心存畏惧,也许我们会变得更加感情用事,更加自吹自擂,更加轻举妄动,更加肆无忌惮和胡作非为。畏惧是什么?畏惧就是心存制约,就是知道有些事自己是不应做不能做的,就是知道世界上并非只你一人存在,就是知道世界上除了你的愿望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愿望,除了符合你的方向的行动以外还有逆向的及旁向的努力,事物发展的可能除了你希望的可能以外也还有另一种或另几种可能,就是承认世界的状况并不是决定于你的一厢情愿,于是你会遇事三思,你会兼听四面八方,你会不为已甚,你会留有余地,你会克制自己。畏惧就是知道一己的渺小时间与空间的无限。畏惧也是由于你知道的知识的不足恃,还有大片的黑洞摆在了你的面前。于是,你会时时调整自己而不是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变本加厉、惟我独尊、刚愎自用、自取灭亡。
某种有所畏惧的情绪还在于,无论你怎么样地肯定人生歌颂人类,你并不认为自我直到人类是至高无上的。真正的至高无上是一种类似宗教情绪的、终极性的,从而是非现实的探寻、思忖、梦想和膜拜的对象,也是膜拜的结果。可能你认为最完满的最绝对的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政治理念道德理念,可能是冥冥中主宰一切的一个无所不包的范畴:道、仁、义、虚无、博爱、自由、真理、自然、科学。也有许多人崇拜上帝、佛、真主,即人格神或概念神。甚至也可以是一个图腾:火、生殖器、蛇、龙、鱼。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世界存在于人的心灵之外,物质的世界具有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对这个规律你还是尊重和必须尊重与不可以不尊重的。反正你必须对主宰世界的规律或者人格的抽象的神礻氏或者某个理念心存敬畏。你害怕自己的某些妄为某些丑恶某些违背天良的记录会受到上述的君临一切的力量或存在的惩罚。相反,号称不相信来世,从而无所畏惧的王熙凤,在《红楼梦》“弄权铁槛寺”一章中,她的无畏反而表现为丧失了一切心理制约,丧失了行恶的最后一丝顾忌,丧失了做人的最后一条底线,因而无所不为即无恶不做起来。
等待:一个无奈下的积极概念
而如果纸老虎迟迟尚未成鼠,如果纸老虎正在张牙舞爪咬人吃人,就是说坏人的气数未尽,那么在这样的逆境当中也许最重要的是学习和等待。时间是最伟大也是相对最公正的,善于等待的人是聪明的人,也是真正有信心有能力有头脑有见解的人。
等待是一个表面消极其实积极的概念。什么是等待呢?不任意妄为,不急不可待,不饥不择食,不铤而走险,不降格以求,不动辄得咎,不随风摇摆,不机会主义,不低级趣味,不蝇营狗苟,不出卖原则,不出卖灵魂。等待的后面是一种尊严,一种信念,一种节操,一种原则,一种大道。等待的同时是学习是发展是充实。
等待又是一个空间一个平台,看你在这个空间这个平台上上演什么戏剧,配置什么功能。等待不是无所事事,不是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等待中可以学习许多,可以拿下(至少是从你的心目中拿下)学位。等待可以锻炼与调养身心,可以学会太极拳、健身操、长短跑,至少还有跳绳踢毽仰卧起坐。等待可以过小日子,可以游山玩水,可以饮酒抚琴……就是不要耐不住等待,乱搭车,瞎上船,害人害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人在境遇中的主动性美德
不论处于什么情况下,下列美德是值得赞美的:第
一,清醒。能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可能,各种不同的道理的产生的依据,共存的现状,与相反相成互悖互补的关系。保持适度的超脱,保持一点观察的距离,保持非情绪化与非个人利害化的客观与全面,这些都有助于保持清醒。拒绝造势,拒绝连蒙带唬带恐吓,拒绝用人多势众代替思考和检验。
第二,思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线路反复思考一个又一个重要的问题。可以从结论来推前提,也可以从前提推算后果。可以逆向旁向论证,即为了论证必须如何,先论证如果不如何中成为另一种如何将会怎样。可以考虑一万,即正常情况下的必然性可预见性,也可以斟酌万一,即不可预见性与破例的可能,极小的可能,变异的可能,偶然的可能。为了闹清A是不是等于B,可以先弄清A与B各自与CDEFG直到X的关系,再研究
CDE与VWX的关系。也可以先考察绝对不等于A的Z与B的比较。顺着,倒着,逆着,增加着,减少着,变动着,都是你思量的方法。
第三,达观或者豁达。情感状态与人生态度息息相关,而这又是有传染性的。一张快乐善良的面孔会唤醒与换来无数旁人的快乐与善良,而一双恶狠狠的狼眼,必然会引起警惕与躲避。无理搅三分的不吃亏,可能由于旁人的避让而动辄“取胜”———自以为得计,但最终他或她失去的仍然比得到的多,他或她引起的只能是厌恶与轻蔑。而这样的人才是最可爱的:(1)不愉快的没有意义的事,尽快忘记。(2)小小不言的挫折不存盘。(3)从一切挫折中学乖,长出息。
(4)随时看到希望,看到新的可能性。
(5)相信自己有许多友人,如果今天确实还没有,明天一定会有。
(6)相信对立面中的人也会转化,如果今天还死缠着你,明天就会有点变化。
(7)相信时间,时间对善良有利,对智慧和光明有利,对阴谋不利,对狭隘不利。
(8)把握住自己,任凭风浪起,稳坐不需要船。
(9)相信什么难题都有解开的那一天,今天你无法办的事明天就会有办法,宇宙有办法,光阴有办法,历史有办法。你的天大的危难对于历史来说,连小菜一碟都谈不上。
(10)相信事物多半有不止一种解决的办法,相信选择的可能性,变通的可能性,也有时是不了了之的可能性,进入自由王国而不是必然的王国。
(11)相信自己有很多有意义的事等待去做,自己很忙,自己没功夫唉声叹气自怨自嗟咀嚼痛苦奉陪纠纷。
(12)相信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不挫折在这里就挫折在那里。得失也是大致平衡的,不失在这里就失在那里,这里失了,那里会得,这里得了,那里会失。这里的挫折提醒你防备了那里的更大的危险,所谓破财可以免灾,小病可以免掉大灾。这里的小失也许同时准备着那里的大得,那里的小失也许准备着这里的大得。
第四,主动性。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依天行健,自强不息。关键在于什么情况下都有事干,至少是有科目要学。任何情况下都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活计,长进的可能,积累的可能。找不到百分之百的可能就找百分之一的可能或千万分之一的可能,一点点可能也要发挥其作用。而毫不在乎有什么说法,有什么眼神。
第五,乐群、和群。在群体中感到有趣而不是痛苦,三人行必有吾师,而绝非三人行必有吾仇。
第六,适度的矜持。从而有所不为,有所不争,有所不言,有所不问。
第七,情趣。盎然,充沛,丰富多彩,津津有味,勃勃生机,其乐无穷。绝对不是贫乏、枯槁,单薄可怜,索然无味,死鱼眼睛,其苦无比。
第八,集中精力,长期不懈,百折不挠,务求做好本来就应该做好也可以做好的一件或几件事。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二十一)
二十一、“无常”与“有常”
在本书的几个地方我讲到了“天道无常”,又有几个地方,我讲到了“天道有常”。那么,天道到底是无常还是有常呢?
答曰:无常就是有常,有常就是无常。这不是文字游戏。
无常,是说天下没有什么事物、对象、情势、局面是永远不变的。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佛教讲万物都有生、驻、坏、灭;生、老、病、死。中国先哲特别注意了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的道理,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俗话又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流行歌曲里唱“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也是这个意思。从个人命运来说,中国人早就注意到了聚散、浮沉、荣辱、用藏、泰否这些相对立的观念范畴之间的可转化性,相反相成性。了解了这个道理,就会视一切变化为正常,就会对一切事情的发生有思想准备,就不会抱残守缺抢天呼地,与天道即客观规律死顶下去。
无常还有一个意思是指事物变动的不可预见性、偶然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为什么说无常即有常呢?就是说这样变化发展是合乎规律的,规律就是常,变化的规律就是无常的有常或有常的无常。那么,有见识有悟性的人士就能在变化中力争主动,在变化之前或之初看到变化的端倪,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而在恶劣的处境下,也能登高望远,看到转机,不失时机地转败为胜,扭转乾坤。
无常即变动不居还提供了表现了天道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呼应的可能。而这种平衡、调整、呼应正是有常即有常理合常情走向正常的表现。中国人说爬得高跌得重,跌得重,对爬得高的人来说是一个无常,对于群体和社会来说则是一个平衡一个调整,因而是有常的表现。一个肆无忌惮地做事的人早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一个霸主早晚有稀里哗啦那一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对于他本人这是天道无常的表现,对于别人则恰恰证明了天道有常,天道恢恢,疏而不漏。天道保持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否则,岂不是倾斜过度?
比较起来,中国过去比较强调这种变化的规律的循环性、宿命性和道德意义。如气数之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这里把命运与“数”这个字联系起来,这很耐人寻味,这也可以证明那个“有常”,那个“3322”之说。
而欧美人则更强调自我奋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竞争,优胜劣败的观念是清末的严复从《天演论》那边引进的。此外他们的“天助自助者”、“有志者事竟成”、“上帝要谁灭亡,就先让他疯狂”之类的说法,都显示了他们对主观奋斗的强调。这种强调当然是积极的,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