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作者:
赖赖 更新:2021-02-21 17:23 字数:4922
1938年4月,苏联开始向芬兰施加压力,要它允许苏联在芬兰的苏尔萨尔岛构筑
工事。1939年10月,双方重新恢复谈判时,苏联代表说,鉴于欧洲的战争,不能允
许敌人有机会进入芬兰湾。为了保护列宁格勒,边界的位置必须予以改变。芬兰拒
绝了苏联的要求,于是谈判破裂。 莫洛托夫警告说:“我们文职官员无法再去解决这个问题了,现在该让宰方行
使他们的发言权了。”
在苏联向芬兰发动了一场猛烈的宣传攻势,并指责芬兰人向苏军发射若干发炮
弹以后,红军于1939年11月30日开进了芬兰。
战争最初几周,芬兰人使苏军遭受了重大伤亡,R·A·麦列茨科夫将军的攻势
进展缓慢。红军在芬兰未能迅速赢得胜利,暴露了苏联军事机构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显而易见,坦克兵、炮兵、步兵之间缺乏在哈勒欣河战役中曾起过决定性作用的那
种配合。但是,12月28日苏军重新编组了各集团军,下达了新指示。1940年2月初,
俄国的攻势终于开始形成。2月11日,苏军粉碎了曼纳海姆防线的一些地段。芬兰的
防御逐步瓦解。3月12日,精疲力尽的芬兰人认输了。在这场战争的最后阶段,朱可
夫担任了很短一段时间的总参谋长,暂时代替生病的沙波什尼科夫。
在“冬季战争”(参加这次战争的红军部队达一百二十万人)结束以后,苏联
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纠正这次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许多缺点。伏罗希洛夫向党中央委员
会提出报告以后,中央决定在克里姆林宫召开总军事委员会会议。军队高级领导干
部、以及参加过这次战争的师长和高级军官、各军区、各军事学院的代表参加了这
次会议。
会议于1940年4月14日到17日举行,作出了一系列结论。从步兵部队的表现可以
看出,他们对于武器装备以及在严寒条件下如何恰当地使用它们了解甚少。需要更
多的自动武器和迫击炮。需要更好的通讯设备,特别是无线电通信设备,是必不可
少的。部队的编制也不能令人满意。步兵师机动性差,后方勤务的指挥很困难。开
始时,步兵不会穿滑雪板打仗,只是在仗打起来以后,才组建了滑雪特别营、滑雪
工兵部队和马拉雪橇医疗队、运输队。在芬兰作战的经验还表明,必须有更好的冬
装、更好的车辆预热器和掩体用火炉。机动运输部队也被证明是组织得不好的,备
件供应不上。筑路部队不能满足需要,交通指挥勤务也不足。
不可宽恕的错误之一是,司令部未能查明卡累利阿—芬兰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
点,未能查明芬兰军队的编制、武器、训练和装备情况。红军军官对于曼纳海姆防
线的位置及其筑垒情况,只有很一般的了解。对于如何攻克钢筋混凝土工事缺乏经
验。在哈桑湖和哈勒欣河,以及在波兰所取得的经验,没有传达给这些部队。步兵
部队的教练搞得很差。没有教练步兵班和步兵排掌握在堑壕和在森林中作战的基本
要领,没有教练它们掌握包围战术以及侦察和伪装的要点。
会议的结论说,在芬兰取得的胜利,使苏军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过高的牺牲。
苏军的武器、部队的编制、训练和教练工作,必须从根本上予以改进。斯大林在最
后一天的会议上讲了话,激励与会者研究现代战争,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军事委员会责成国防人民委员部各总部研制新武器和作战装备,以取代陈旧
过时的武器装备。总军事委员会特别要求制造出更好的飞机、更好的坦克和更好的
通信设备。会议还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要对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编制作重大的改
革。制定了步兵、装甲兵、炮兵和特种部队的编制与装备表。
委员会的另一项决议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将军军衔和元帅军衔。朱可夫、麦列
茨科夫和N·B·丘列涅夫被任命为大将。铁木辛哥被任命为元帅,并接替伏罗希洛
夫的国防人民委员职务,而伏罗希洛夫则被提升为人民委员会国防委员会主席。
朱可夫晋级以后,受命指挥兵多将广的基辅特别军区。当时担任乌克兰共产党
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后来评价说:“朱可夫接替铁木辛哥的职务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他是一个天才的组织者,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
劳特巴奇写道:
朱可夫在基辅任职期问,表现出引人注目的行政管理才能。他花费了很多精力,
根据同日军作战和苏芬战争的经验,草拟了改革红军的各种计划。从这时起,他不
仅作为一个军事负责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政治领导人而崭露头角。他的指示,是出
自一个充满自信并深知自己已被上司授予全权的人的指示。乌克兰党的领导人希望
他参与领导,而他也是这样做的。
朱可夫讲话变得放线了。他竟指扬起各军种中的政治委员制来了。他青告说,
要打胜仗,不仅要靠红军政治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也要靠红军指挥员的辛勤工作。
朱可夫的地位提高了,他的能力也已表现出来,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理解朱可夫讲
话为什么越来越大胆。如果他认为他的地位不那么稳固,他肯定是不敢指摘军队中
的政治委员制的。无论如何,人们又重新谈论起“单一首长制”这个题目了 '注' ,
而朱可夫则是最主要的和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之一。
朱可夫指责说,许多高级指挥人员未能很好地训练较年轻的军官。他要求人们
更深入地研究军事史和俄国军队与人民的军事传统。他最后警告说,已经复杂化的
国际局势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提醒人们要警惕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诡计”。
他的听众知道他指的是德国人。朱可夫懂得苏联必须通过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来争取
时间,但他私下总是预言苏德之间必定会发生战争。他主张使俄国西部的红军部队
保持全面动员状态,以便使部队在敌人发动进攻时不致措手不及。
1940年6月28日,苏联军队在朱可夫指挥下分两个梯队开进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
维纳 '注' 。第一梯队是机动部队,由坦克部队和骑兵部队组成。第二梯队则是由一
些步兵师组成的。虽然罗马尼亚军队接到命令,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后撤,但仍有许
多士兵放下武器。6月30日,红军部队到达普鲁特河岸,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很
快就被苏联控制了,朱可夫在切尔诺夫策建立了司令部。在夏季晚些时候,仍然指
挥着基辅特别军区的朱可夫得到了他的奖赏;他作为军区的代表当选为苏联最高苏
维埃代表。
1940年12月到1941年1月初,最高指挥部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接着进
行了图上军事演习。据叶廖缅科元帅说,这次会议“对于提高红军高级指挥人员在
战术、战役学、战略、各兵种的进攻战和防御战方面的训练水平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这次会议得到了斯大林和整个国防机构的关心。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审查1940年的全部军事和政治准备情况和本年度任务的组
织安排。总参谋长R·A·麦列茨科夫大将在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影响战斗训练的一
系列问题的报告,特别指出了步兵的机动能力问题。他在谈到防御能力时,对于苏
军指挥人员仍然未能表现出估量战局和组织战场情报工作的能力表示遗憾。他特别
赞扬了朱可夫的基辅特别军区的炮兵部队。在随后进行的讨论中,人们就提高红军
训练水平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其中一共有二十八名将军提出了建议。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探讨军事艺术的理论问题。会上作了五个非常适时的报告,
其中包括朱可夫所作的《现代进攻战役的特点》的报告。
朱可夫的报告,特别是他对于大规模使用机动部队的论述,引起了与会者很多
有益的讨论。最高指挥部的人员,对朱可夫所做的结论没有什么重大的不同意见,
他们关注的是这种作战的细节,例如用于扩大突破的集群的编成、战斗序列的结构、
地域宽度、摩托化部队投入突破口的时间、摩托化部队同空军的协调,以及机械化
部队在敌军防御的战役纵深独立作战时对部队的控制和后勤支援问题等等。这样,
会议接受了朱可夫关于机动部队作战问题的广泛的理论,并且用了很多精力来制定
此种作战的细节。
这次会议于1941年1月11日结束。会议结束后,在国防人民委员C·R·铁木辛哥
领导下,又进行了一次战略性的对抗军事演习。朱可夫应邀参加了这次演习。演习
的基本目的,是要帮助参加者掌握战略性作战行动的原则;确定可能发生军事行动
的战场;教练高级指挥人员在复杂的条件下,对各种情况进行估量并作出决定;就
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坦克大部队和空中力量的现代进攻战役如何实施,统一人们
的认识。 '注' 演习的参加者之一M·N·卡扎科夫在他回忆录 '注' 中写道,实际上进行了两次
演习,一次是在西方方向,另一次是在西南方向。一方(东方)是由西部特别军区
司令员Ⅱ·r·帕夫洛夫和B·E·克利莫夫斯基指挥的。对立一方的军队由朱可夫和
波罗的海特别军区司令员。·H·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双方都煞费苦心企图用突击
部队实施深远突破,以便击败敌方重兵集团。在演习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其
中包括双方都未能为自己的第二梯队和预备队提供足够的兵力。依靠削弱战线上战
斗不激烈的地段的部队,才使主攻方向上的兵力占有优势。
演习结束后,出现了“某种不正常的”情况:“由于某种原因,演习结果不是
由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或者总参谋部来讲评,而是由参加者本人,即T·R·朱可
夫和Ⅱ·T·帕夫洛夫来讲评。讲评结束,军区司令员们准备立即离开莫斯科,可是
所有的人突然于五月13日被召到克里姆林宫,”在那里进行了第二次讲评。中央委
员会政治局委员和苏联政府委员都出席了。其中,军方的代表有国防人民委员、总
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各军种司令员和一些军区的司令员。麦列茨科夫作了报
告。
这次会议特别受到重视,开会地点就是一个证明,而且所有与会者对作为这次
军事演习的结果而将采取的防御措施极为关心。卡扎科夫说,可惜的是,麦列茨科
夫的报告缺乏条理,前后不连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斯大林突然改变了开
会的时间和地点,各种材料未能完全准备妥当。麦列茨科夫试图凭记忆来作报告,
所以有好几次他的结论和建议脱离了实际情况。他对野战条例草案的解释也招致批
评。譬如,他说:
在起草野战条例时,我们是从这样的事实出发的,即我们一个师同德国法西斯
军队的一个师相比,要强大得多,因此在发生遭遇战时,它毫无疑问能够打败德军
一个师。在防御时也一样,我们一个师将能够打退敌军两三个师的冲击。在进攻时,
我们一个半师将攻克敌军一个师的防御阵地。
当表列茨科夫开始叙述刚刚结束的两次演习中的第一次演习时,特别是当他说
到拥有六十到六十五个师的东方(红方)成功地突破了西方(蓝方)及其五十五个
师的防御时,在座的人都不安起来 '注' 。斯大林问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兵力
优势这么小,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麦列茨科夫的回答不是斯大林想要听到的回答。他说:东方部队从战线上“战
事较少的”地段抽调部队,使它获得了“局部”兵力优势。
斯大林立即反驳道:“在我们这个使用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的时代,‘局部’
兵力优势不能保证进攻一方获胜;实施防御的敌军,拥有同样的机动手段可供使用,
能够在短时间内变更部署,加强遭到威胁的地段的兵力,这样也就抵消了进攻者建
立的‘局部’优势。”
当麦列茨科夫开始叙述第二次演习时,斯大林用挖苦的语调问他道:“唔,这
一次谁胜了呢?可能‘红方’又胜了吧?”
表列茨科夫企图避免直接回答问题,毫无说服力地说什么在军事演习中不会出
现明确的胜负,讲评人只是估量一下双方的行动是否正确。卡扎科夫回忆说:“这
一招未能奏效。”麦列茨科夫被告知说:“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们还是想知道参
加演习的哪一方是胜利者。”表列茨科夫未能作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报告完毕以后,斯大林讲了话。他的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可能,在条例的宣传材料中应该写上我们一个师在遭遇战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