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节
作者:希望之舟      更新:2021-02-21 17:17      字数:4767
  算。根据估算的结果,江之寒告诉楼铮永,这启动的二十五万左右的款子先按十八个月的运行目标来计划安排。以后,每六个月,公司会向这个基金补充新的血液,钱的多少就要视公司的盈利情况而定。江之寒最保守的估计,维持现在这个资助水平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确定了大的方向以后,细节的操作都交给楼铮永去办。农村失学儿童与退伍军人这两件事,楼铮永都有切肤之痛。他的战友,他的侄儿侄女,他的同乡,有这样问题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说江之寒借钱给他,帮助他父亲治病还是属于私惠。对楼铮永来说,江之寒的这个举动就是纯粹出于公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让楼铮永对他更为服气的一件事。
  江之寒现在手下的几个公司,说小已经不算很小,但说大却还远远的不够资格。在小公司高扩张的阶段,现金是最最宝贵的东西。江之寒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相当一部分的利润,不声张的从事公益,让楼铮永不由对他更高看一眼。
  关于资助退伍军人这一块儿,江之寒是通过顾望山征求过他父亲的建议的。顾司令对他的举动表示了赞赏,但同时告诫他说,如果资金不通过官方的渠道,那么就不要搞什么专门的私人机构,做的最好也低调一些,组织松散一些,最好就弄的像有钱人做点好事积点德,不要搞的风生水起,让公众觉得国家不能照顾好退伍军人一样。
  江之寒听了传回来的话,不由的苦笑不已。他心里说。我倒是想搞的大张旗鼓,那也要有那样的资金和能力才行。
  吃过饭,江之寒来不及回家,先去了楼铮永的办公室,听他汇报资助计划的细节问题。从一开始,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决定就是走什么样的渠道。退伍老兵这边,国家虽然有相应的机构和政策,却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所以,楼铮永建议通过一些现存的松散的老兵之间的联系,来收集情况,放资助。毕竟。现阶段的钱并不多,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贫困学生这边的情况有所不同,几年前开始的“希望工程”计划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到底是把钱直接捐助给这个项目,还是走自己的渠道,楼铮永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也许是受了江之寒的某些影响,他现在对任何官方的和半官方的渠道都保持着某种怀疑的态度。
  虽然还处于很初始的阶段,江之寒对这两个计划都规划出一个很长期的远景。在他的计划中,单纯的金钱补贴永远只是杯水车薪,怎么样让受帮助的人自主自立,甚至以后反过来加入资助者的行列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的资金积累和计划实施。
  关于帮助退伍老兵这件事,江之寒完全是从认识肖邯均开始接触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然后慢慢的开始对这个群体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而了解越多,尊敬也就越多。楼铮永父亲的事情,让江之寒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开始有了一些系统的计划和设想。
  楼铮永给江之寒仔细讲过很多退伍兵的情况和困难。他告诉江之寒,在他看来,相当一部分志愿兵是最困难的一个小群体。很多志愿兵来自贫穷的农村,在军队服役多年。从他们成为志愿兵那一天,原则上他们就失去了农村的土地,被当作城镇户口对待。在军队里,志愿兵在某些方面原则上是享受军官的待遇,退伍以后也应该安排复员就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政机关不能够真正落实政策,在他们口里,志愿兵在军队里享受军官待遇,退伍安排上就只能享受义务兵待遇,不能落实工作,或者落实的工作很糟糕的比例相当的大。第二个问题,城镇的义务兵,很多家庭条件不错,家庭关系也在城镇。而很多出生于农村的志愿兵,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还在农村,如果不能够落实政策,他们自寻出路的难度要大上很多。第三个问题。是源于专业技能的薄弱或者不对口。很多老兵在部队服役多年,但退伍后现自己缺乏社会上找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再加上黄金年代都奉献给了祖国和军队,要从头补起,又谈何容易。最后一个问题,当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再往前一段时间,好歹分配一个工作,即使待遇再差,也是一个铁饭碗。而现如今,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也面临破产解雇的问题,很多老兵被解雇以后,很难自己找到新的工作。
  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年代,现在讲的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但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这个风风火火奔向富裕的时代,却多多少少成了被遗忘的那批人。
  去青大前的那一周,江之寒和楼铮永,肖邯均,还有陈振中这批现在公司的退伍军人在一起吃了次饭,然后在肖邯均的家里一直聊到很晚。江之寒听楼铮永他们讲他们认识的战友的故事,心里很受触动,想要帮助他们的决心也就更大了。
  楼铮永提交给江之寒的计划相当的翔实,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有些事情,即使现在没有能力去做,也会放在长期的规划之中。
  在楼铮永的计划中,帮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正常的渠道,帮助退伍老兵们落实相关的政策。二,帮助退伍老兵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寻找再就业的机会。三,对某些身体健康或者家庭困难的老兵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
  坦率的说,以现在公司的规模,这个计划有些过于雄心勃勃了一些,但它和江之寒的理念非常的吻合。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一步到位,但有个长远的目标总是一件能激励自己前进的好事。
  在现在这个阶段,放少量的资助金,帮助退伍老兵寻求政策范围以内的合理帮助,以及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都是可以做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都是了不起的情谊。很多老兵退伍以后,还会保持书信联系,也有些类似于同乡会之类的松散组织。江之寒和楼铮永决定从身边做起,先筛选他们认识的这批人和这批人认识的人,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听从顾司令的建议,江之寒并没有特别的去成立任何机构,而是在公司里面设立了两个职位,表面上他们也要为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但至少一半的工作时间都用于这件事情,包括求助信息的收集,各种组织协调,政策研究,和其它相关的事务。
  江之寒仔细想来,饮食业和服务业其实是个比较万金油的行业,比较适合招聘老兵,他们多半也能吃苦耐劳,是不错的员工。在新的招聘计划中,公司总是给退伍老兵留下一定比例的名额,但公司毕竟规模太小,能吸收消化的人员很有限。因此,他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一些同行的身上,希望通过文翰现在广泛的关系,能够说服他们在这方面助一臂之力。为了这个事情,江之寒找过黄阿姨,温校长,林师兄,和崔副市长,希望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据楼铮永说,目前为止,反馈还不错。譬如说,七中的校办工厂和食堂最近给出了十二个名额,而林主任也联系到了几家公司,表现出这方面的意愿。
  楼铮永列出了一个名单,是第一个半年计划里,直接得到补助金的候选。楼铮永把资助的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次性需要一定资金的,譬如给小孩老人看病。另一类是,暂时生活比较困难,需要一定补贴的。
  在这个半年的计划里,一共划拨下来的钱只有5万块,有四个人拿到一次性的帮助资助,两个一万,两个五千。还有十一个人拿到每月3oo块钱的补贴。江之寒看了看名单,叹口气说,钱还是太少了些。
  273 宫廷菜馆
  对于楼铮永的整个计划和执行。江之寒都很满意。要说起对退役老兵的了解和感情,他自认为远远及不上楼哥,所以都放手让他去干,只是希望自己能提供更多的一些资源支持。
  对于失学儿童资助这一块,楼铮永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两个方案等待江之寒来最后拍板。江之寒大概想了想,说这一个半年,一半的钱就直接投给希望工程好了,另外一半,拿出去帮助一下楼哥你们那个乡的失学儿童,你去牵头找找渠道,就算是乡里乡亲的帮助,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
  到失学儿童的事情,江之寒很自然的想到了卓雪,这个丫头考上了中州师范大学,开学以后还给江之寒写过信来着。江之寒问起卓雪,楼铮永说她现在每周末都会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还问起江之寒什么时候会回中州。
  江之寒问起楼铮永这几天的时间安排,楼铮永拿出一张纸,念给他听:
  今天下午两点半和三点半各有一个会
  明天中午和林志贤一起吃中饭,晚上拜访荆教授
  后天晚上给冯承恩接风
  周末两天是宫廷菜馆开张的一些列宴请
  江之寒想了想。说那成,等会儿你把卓雪的电话给我,如果她有时间,我今天晚上去中州师范请她吃晚饭。
  江之寒现在越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当初,许箐要入股的时候,江之寒伤透了脑筋,生恐她夺了公司的所有权。但有了她一次性的注资以后,江之寒才有能力在七中大门对面沿江的大街角上买下一处小楼,把它拆掉,建起这座方家宫廷菜馆。
  江之寒对于宫廷菜馆的定位很简单,最好的地点,最好的环境,最好的食材,加上最好的噱头。
  而两三天以后,他精心策划的这个东西,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效果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验证。
  江之寒和肖邯均楼铮永从七中的大门走出来,过了街,走到这条街东边的尽头,这里有块往外凸出的地方,面对着中州旁边流过的这条大江,正是江之寒给方家宫廷菜馆精心选择的所在。
  菜馆的施工进度比江之寒预期的快了差不多三成,而菜馆整体建筑的设计师,是崔副市长的老婆…肖阿姨介绍来的一个青年才俊,据说留学法国的时候拿过青年建筑设计师的大奖。
  江之寒看过设计的图纸。也到过施工现场,但竣工以后的模样,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心里充满着期待。
  方家菜馆的外面,是一道简简单单的黑墙,配着一扇窄窄的红色的门,上面悬着一个红色的灯笼。门上没有字,只在灯笼上刻了“方家”两个黑字。
  当初看到设计方案的时候,江之寒对于灯笼的设计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很老套。但他终究还是抑制住自己的自我意识,对设计师表示出了尊重。
  江之寒站在门口,看着简单到极致的黑墙,朱门,孤零零的灯笼,和门上金黄色的门环,虽然觉得这个搭配略有些故作玄虚,还是不得不承认有种简单的美,加上某种潜在的威严的感觉。
  肖邯均轻轻的扣了两下门环,有个穿着白色制服的人来开了门,笑着引三人往里走。
  这是一个很长很窄的甬道,大概只有两三个人身体那么宽。两边是高高的墙。当初姓黄的设计师给江之寒解释过这个方案的涵义:从功用上说,是要把菜馆从横向与隔壁的建筑完全隔离开来,从纵向上则是要和喧嚣的街道隔离开来。高墙长甬道既有功能上的用处,又能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迫感,给人威严的感觉。
  黄姓设计师说,他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就是让客人感觉到从现代的都市和繁华的街道间,瞬间可以走入到另一个境地:有园林的清幽,又有历史的沉重。他提到,他参考了明清园林的设计,讲究空间的转换,和对比的效果。
  江之寒三人走到通道的尽头,绕过一个大大的石头假山,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这玩的完全是明清园林那一套把戏。
  菜馆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每层中间是一个厢房,左右各有一个套间,江之寒开玩笑称呼它们叫东宫西宫。在小楼的东北处,是一棵大柏树,直接从别处移栽过来的。柏树的树冠向着天空张开,把小楼环抱在自己的怀里。
  楼的前面,有两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婉婉延延,一条直通楼的大门,另一条则绕到楼的另一边,顺着往下走,可以找张石椅,坐下来静观江景。不远处,大江上已经竖起几个巨大的桥墩。一座全新的大桥过不久就会跃然江上。
  江之寒不算是立体想象能力很高的人,以前看了图纸,虽然也大概有个感觉,但今天真正看到建好的实物,不禁轻轻摇了摇头,这称得上是一个精致到极点的微缩园林建筑。
  看见他摇头,身边的肖邯均笑了笑,说:“我们都说,这里用来吃饭,是不是太可惜了些。”
  笑间,三人上了二楼,选了西边的厢房,坐下来饮茶说事。
  肖邯均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周末开张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方家宫廷菜的开张,和状元楼的不太一样。由于定位的市场和销售策略又有所不同,宫廷菜馆的开张并不急于在广大老百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