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作者:使劲儿      更新:2021-02-21 17:13      字数:4746
  方医学还是我们的小徒弟,它需要跟在中医后面学习几十年、上百年,它才能读懂中医。但是,可惜现在它有发言权,发言权掌握在它的手里,使得我们中医还要去疲于应付。
  所以,我们只有全面复兴道德根文化,让我们整个民族都能够达到真正的内文明,都实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内天下文明,外天下文明,社会普遍都达到了这个“文”的明晰和明亮,能成为社会共识。不要像现在这样,少数第三只眼开着能够内观的人,反而成了“异类”,成了不正常的人。实际上,由于两千五百年的误导,绝大数人不修身才是真正不正常,而只有少数修之身的人才是真正的正常,这也是社会上常说的“真理常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一个最准确的答案。
  所以,我们要尽快恢复道德根文化,达到“以慧解智,以道释儒,以中解西”,形成一个社会合力和文化潮流,那么整个社会就会清明,整个世界也就会自然走进老子的思想,接续上传统文化,进入根文化的井泉当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再一次使我们国家和民族走在世界之林的前列。
  提出问题,就要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道家慧性认识万物能力的培养,都是可以实现的,如何去培养呢?就像佛学所说的“人人心中都有一尊佛”,都能够将其请出来。为什么大多数人现在请不出来?就是被自己左脑智能意识和心灵当中的阴我心封闭了,只要把这些人心私欲放下,就能将其请出来。人人心里都有道,同样的原理,也是要把他请出来,扫清障碍,就能够将其请出来。
  所以,我们要想培养“以道解智,以道释常,以中解西”的能力,就要掌握一些实践方法,来实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个捷径之路。这个捷径之路,实现“内文明”最简单的方法,就在湖南,就在长沙,就在马王堆帛书里。早在73年,就展示给大家了,只是大家都没有运用。不过没关系,现在我揭示出来,大家看一看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值得认真运用?我们看一看帛书《老子》五千言,再比较一下各种历史版本,就会知道:真正的好东西,就藏在我们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帛书里。已经打开了时间封藏的“胶囊”,已经告诉大家了。只等我们树立实践国学神髓的愿望,宏愿大志地去修持道德,建立由德入道的实践观,建立道德人生观。在这个基础前提下,有了志向,有了誓愿,有了信仰、信念,借助这三种基础物质,来建一个鼎,三足鼎立,立起来一个“观诵经典内文明”就可以了。
  这个捷径,就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千言当中。我们看一看,通行本《道德经》中的第一章和帛书本《德道经》当中第四十五章的差异,大家可以看一看两者的比照'图示',右边是汉代人为编修后的文字,为使后人不能再运用它作为诵读教材,不能再运用它作为修身方法,而采用的一种篡改。这六十四个字,被删掉了九个字。九个字当中,删掉了八个“也”字;修改九个字,增加四个字。为什么这个“也”字会被删掉不用?因为儒家读不懂,不知道这个“也”字在经文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也”字,它的甲骨文造型 就是一条蛇。甲骨文的形,就是男子汉的前列腺,也就是男子汉的外生殖器,是女子子宫和外生殖器的形象,其象形表意就是指生殖器的内部。在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生理位置抓,不能放弃,字音都要落到这个地方。就像修堤打夯一样,打夯时,抬起来,落下来,
  “轰”的一声,“轰”在地上。这个“地”在体内哪个地方呢?就在我们会阴上方一点点的那个地方,跟前列腺紧紧结合在一起,要落在这个看不见的生理结构体,那才能够“以观其眇”,发现其中的“噭”。
  《德道经》道篇第一章告诉我们,这个“可”字,就是开口读,就是古代的经典诵读。今天,我们说经典诵读,在古代就是“可”。这个“可”字,再加上一个“可”字,就是“歌”。这个“可”,象形表意,人在神案之前,恭恭敬敬开口诵念、祷告。它的象形表意,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种解释牵强附会。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老子在后文,紧接着做了一个答复:“以观其所噭”。这个“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前面这个“可”的回应。因为老子在前文说过,要诵读经典,就要诵读那些非恒道的经典,而不是常道的经典,就是能够包罗知白守黑、穿越太极弦线阴阳两侧障碍的所有知识和文化的一些经典,不是那种人类智能所写的干巴巴的东西,那些读了没用,要读真正能称得上经的东西。
  什么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呢?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为经的内容很多,远远比西方要更多。目前世界各国,整个欧洲有一部经,叫《圣经》;在中东地区有一部经,叫《古兰经》;唯独中国的经特多,但是却没有一部经是大众所能经常诵读的。存不存在这样一部经呢?是存在的,但是她为什么不能作为大众经常诵读的教材呢?这是因为汉代的汉武帝和宰相田汀橇礁隽郑氤鋈逖Ф雷穑颜嬲艹浦奈恼戮捅咴祷⒀Щ耍灾泄木淙恢诙啵敲挥腥巳巳ニ卸痢?br />
  像我在马来西亚,在有些诵读《古兰经》的地区,一看到他们那种情况,我既感觉到震撼,也感觉到几分文化上的无奈,就是无可奈何。我在马来西亚讲学的时候,他们在工作期间,中途都有一次祷告,全民都放下工作,朝着某个方向跪着,要诵一段经,要诵一段《古兰经》。但可惜,现在世界上依然战争繁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错误解读《古兰经》,片面认为为神而战死就能升天,所以他们人肉炸弹就特别多,义无反顾去死,但是他们却忘记了《古兰经》真正的意思,是为道舍身才能够上天;现在,他们的解释,就是为集团利益、为个人利益去舍身,也能升天,所以就把这个世界弄得非常混乱。这在文化上面,都是需要正本清源,要有人去解析,但可惜我们管不了那么多。
  作为中国文化,党目前对涉及宗教的东西,还是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方式,我们应该服从领导。作为老子五千言的《德道经》也好、《道德经》也好,是不是宗教范畴的东西呢?绝对不是,它是超越世界所有经典的文化。因为中国道教远远晚于《老子》五千言,诞生于汉代的末期。在《道德经》五千言当中,在《德道经》五千言当中,找不出一个带有宗教语言的文字,它既不提倡神崇拜,也不提倡个人崇拜。书中唯一提到的,就是“尊道贵德”;提倡的规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揭示的真理,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书中揭示的内容,都是真理。
  在中国文化复兴当中,胡锦涛主席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口号。要做到民族复兴,我们就要找到一本经,既没有宗教色彩、又能高度概括文明、文化精华的经典,除了《易经》,那也就是老子的五千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人手一册去诵读呢?更何况它能够益智开慧,使我们“见龙在田”而内光明。所以,我想把老子原汁原味的帛书五千言,奉献给广大爱好者,使大家真正把“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在自己体内实证出来,去观其“眇”。
  “眇”,为什么要用一个“目”、一个“少”?那就是要“垂帘内观”。当然,现在智能的解释,是将“眇”解释为一个眼睛是瞎的,这是错误的。这个“眇”字,在这里是指眼睛稍稍小一点,眯成一条缝,垂帘内观,就能“以观其眇”,去观体内变化之“妙”。第二句:“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个名,就是呼唤体内众多的生命之名,他们会应答,发出回应,跟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所以,老子在这里使用“噭”字,而不是《道德经》里那个双人旁的“徼”,它和这个口字旁“噭”的意思是两回事。“徼”,代表的是边界、边境的意思;帛书里的“噭”,是指叫人家名字后的回应。像一万个人在广场集会,发现了自己的好友,挥手叫他的名字,大声叫他,他一听到,肯定首先头向后转,因为你呼了他的名,他做出的回应就是“噭”,那样才能进入“众妙之门”,叩开生命真相之门。
  如何去实现这个“内文明”呢?在这里,我介绍一个内观方法。这个内观方法,跟中国的行文方式有关。中国人在汉代以前,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黄帝四经》,还是老子《德道经》,基本上都是四言文。其它的,还有五言文、六言文、七言文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行文格局呢?在智能时代解释不通其中的原由,但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却是通顺的,都要相约成俗。因为古人所编写出来的东西,都要在体内完成,要落实到相应的部位,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这是三个关键位置。第四个关键位置,就是我们的会阴区,“三岔路口寻真种”,在这个地方找到生命的真种子,把它分离出来,提供给生命,把这个种子先找出来。人体能够最完整实现变化的位置,是七个区域。上面,再加上一个百会;中间,再加上一个黄庭,即我们的胃区,把胃再加进去,那就完整了。
  诵读《老子》道篇第一章的时候,主要就是运用这些对应位置。如果大家实践过,一看就会很明白。现在,可以一起跟着我试一试,先看一看,体会一下,互动一下,一起来感觉一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大家先看一看我做的这个三维动画,这是给成人看的,我还做了给小孩子看的。便于道家这种内观诵读和开慧益智的方法以及认识生命真相的方法,能让大家比较直观地有所体验。“道”字,在上丹田;“可”字,在中丹田;“道”字,在下丹田;“也”字,在会阴区。同时把肛门往上提收,在肛门前面距离生殖器大约一寸的地方,要把这些字在体内观出来,就叫做“无中生有,黑里生白”,就能见出文明。
  注意,这个“文”是指古代发明的字,文字文字,最早期是文,现在的字就是由原来的文演变而来,文字是这样相继转换过来的。“内文明”,就是在体内看到字。当然,现在有的人也能看到字,但并不容易看到原来的那种“文”,也就是甲骨文、小篆文,还有各种符号文,包括《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各种卦形的文,文和图是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要在自己体内主动去训练,在这七个位置上,去观察自己的文。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把这些特点掌握好,就是如何去实践这种内观诵读,由于不能同步播放视频,就只能暂时给大家带诵一次,体会一下《德道经》道篇的第一章,看看天德地气能不能进入到自己的体内,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一种营养,因为《黄帝内经》当中记载得很清楚:“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搏而生者也”,要读出其中的意味。
  用老子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同样也是可以的,大家可以把眼睛稍微眯一点,既可以看到我的示范,自己也同步内观,跟着认真诵读,体会一下,我读得慢一点,你们观字在体内对应位置出现,开始内观的时候可能没有字出现,自己就多读几次,有的人一个星期,有的人半个月,就会开始慢慢出现字了,这就是内见字,再见文,再见出光明。小孩子是很容易培养的,我在南宁做了试验,五分钟,上台的五个孩子全部都能看到字,这说明孩子们的内光明、内文明很容易出现,把握好当中的慧性是第一位。
  我们一起实践一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把自己的天门打开,把地户也打开,让天德地气进入体内,充满全身。这就是运用音和光以及气,完整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进行再造,这也是老子五千言当中非常精到的“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的奥秘,这是非常简单的方法,只是要求我们坚持实践。
  所以在中国的文明史上,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学,也无论是儒学还是佛学,都离不开诵读。几千年来,他们驻世不断持守着最方便、最简单、最直接的一个叩开众妙之门的方法,那就是经典诵读。可惜,后来的各个学派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