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      更新:2021-02-21 16:46      字数:4915
  出努力以重新打通由缅甸至中国的交通。
  2.美国将为3组30个师和装甲师提供装备。
  3.如约维持美国第14航空队,并予以充分的补给,俾可
  持续采取行动。
  4.中国空军将迅速加强到两个战斗机大队,一个中型轰
  炸机大队,一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运输机中队,并保持这样
  的实力。
  蒙巴顿觉得蒋介石似乎在不断提高要价,蒋要求美国先后要为他装备90个师及
  装甲部队,这比1942年底的“安纳吉姆”行动计划实施美国为中国建立30个师的计
  划更宏大。同以前一样,丘吉尔明断宣布拒绝蒋介石的那种等于是陆上战斗的两栖
  作战。他对在缅甸进行大规模战役的建议并不表示热情。在他看来,缅甸只是大英
  帝国在印度殖民地的一个前哨,而不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地区,“他也不喜欢美国
  人,特别是中国人分享解放缅甸的荣誉”。当蒋介石在会议上阐述自己的设想时,
  丘吉尔不留情面地多次打断他的发言。
  尽管丘吉尔很不乐意把大量的英军用于拟议中的缅甸战役上,罗斯福此时却支
  持蒋介石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任务简言之就是这样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使中
  国军队牵制住日本军队,这是我们的一大目标。”虽然通过与蒋介石的接触,他也
  感到蒋介石政权的腐败性,但它毕竟是中国政府的象征和代表,正如他对儿子说的:
  “尽管蒋氏夫妇的缺点很多,我们还是得依靠他们。”同时,美国军方的“参谋长
  们竭力主张接受蒋的进攻缅甸北部的计划,另外再在孟加拉湾采取军事行动”。因
  此,罗斯福答应:“在以一两个月内实行渡过孟加拉湾的大规模两栖作战”;并同
  意在将来某个时间武装和装备中国的90个师。
  中国方面之所以坚持反攻缅甸必须“南北缅海陆同时夹击”,要求英国在缅南
  海岸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而不是有限的两栖作战,这是因为蒋介石认为:“……我
  深信收复缅甸的企图必须有海陆的联合行动。除非盟国海军能从海上阻止敌人增援,
  或登陆部队能在缅甸南部后方打垮日军,敌人将可迅速集中起来攻击我们在缅甸北
  部的军队。由于我们的供应线的薄弱,不论我们在后方有多大的兵力,我们赶不上
  日军所集中的兵力。因此我认为进攻局限于缅甸北部攻势,我们的军队最后势将面
  临战败的危险。”这些理由,应当说是成立的。
  尽管开罗会议最终既没有接受蒙巴顿的“锦标保持人”作战计划,也没有完全
  认可蒋介石的全面反攻缅甸的行动方案,但美英中三方的军事专家们还是确定由中
  国军队在缅北发动一次代号为“泰山”的攻势,另由蒙巴顿牵头发起旨在夺取缅甸
  沿海安达曼群岛的代号为“海盗”的两栖军事行动。
  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带着从盟国得到10亿美元贷款和增加“驼峰”航线运输量
  的保证,以及在稍后发表的《开罗宣言》中,宣布取消中国的一切治外法权,归还
  日本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并剥夺日本的工业企业以赔偿中国的战争损失等项成果,
  返回重庆。蒙巴顿则飞回印度,着手制订他的“海盗”行动计划。
  然而,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开罗会议一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便飞赴德黑兰去
  会晤斯大林。11月28日下午,在苏联驻伊朗大使馆富丽堂皇的大厅内,美英苏三国
  领导人齐聚在铺着奶油色呢绒的圆桌旁举行了著名的德黑兰会议。斯大林答应在打
  败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回报,他要求英美尽快实施“霸王”行动计划
  (横跨英吉利海峡计划)和“铁砧”行动(在法国南部的协同登陆)。尽管丘吉尔
  还不情愿放弃他在欧洲的“巴尔干战略”,但事态的发展已把他退进了死胡同,在
  美苏的一致要求下,丘吉尔不得不当面向斯大林保证支持实施“霸王”战役。
  苏联允许对日参战的前景改变了一切。丘吉尔认为,“既然俄国许诺要参加对
  日作战,便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力量来支持中国”。他要求取消夺取安达曼群岛的
  “海盗”行动计划。他让布鲁克给蒙巴顿打电报,指出由于欧洲战区、特别是“霸
  王”行动的极端重要性(斯大林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原定调拨给他用于“海盗”
  行动的登陆器材中的半数将转调给欧洲战区,原定调给他的战列舰队亦将改调他处。
  这给怀着满腔热情正在拟制作战计划的蒙巴顿,无疑是浇了一盆冷水。
  他有些恼恨丘吉尔了。做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自然想要在这里建功立
  业,而丘吉尔则从“欧洲第一”的观点出发来束缚他的手脚。他感到与首相的关系
  疏远了,自己已渐渐失去了丘吉尔全心全意的支持。前些时候,当他向英国参谋长
  委员会提出,“海盗”行动所需兵力应当增加到5万人,以形成对日军守卫部队3。5:
  1的绝对优势时,白厅没有答应,国防部参谋长伊斯梅将军只允诺不到2万人的兵力。
  蒙巴顿电请首相寻求支持,丘吉尔回电称,“认为应比敌军占有如此巨大优势才能
  取胜的这种建议,是对我们的士兵的粗暴的侮辱。”蒙巴顿抬出了美国人,说美国
  的军事专家们也同意他的建议,而丘吉尔则更加冷淡地来电回答他:“知道了,用
  汽锤敲开坚果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美国人还是否继续支持“海盗”行动计划呢?由于罗斯福总统已经向蒋
  介石许诺过,在他向缅北发起的“泰山”攻势中将会有某种形式的两栖行动予以配
  合。为此,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曾发生了一阵争吵。英国人认为,考虑到各种许诺,
  “海盗”行动将是不切实际的;美国人则坚持说,如果取消这一行动,将使对华关
  系遭受难以想象的严重政治损害。“蒋委员长将会拒绝参加今后在缅甸的任何行动。”
  布鲁克则满不在乎地告诉美国人,“他不参加也没什么了不起,不会给那里的战局
  带来多大的影响。”英国正不希望中国插入缅甸事务呢,因为日本的战败就是这几
  年的事情,届时它必然从缅甸滚蛋,而让中国人以盟友的身分打进来,再清除出去
  可就难了。
  在英国人的吵闹下,罗斯福总统怀着对蒋介石似乎感到愧疚的心情,答应同意
  放弃在孟加拉湾的进攻计划——“海盗”计划。对此,丘吉尔奉承罗斯福说:“能
  够控制自己感情的人,比能夺取一座城市的人还要伟大。”以鼓励罗斯福敢于放弃
  自己诺言的“勇敢精神”。由于对中国人讲话或发出通知,只有美国出面才是适宜
  的,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不久,便致电蒋介石:“经过与斯大林元帅会商后,我们
  将于明年晚春在欧洲有一大战,可望能在是年夏末结束对德战事,但因是之故,遂
  使我们不能供应足量登陆艇于孟加拉湾,实行两栖作战……”
  蒋介石执政的中国与美、英、苏虽并列为四大国,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与上述国
  家鼎立相峙的实力,它只有服从它们意志的地位。不过,对丘吉尔和罗斯福的出尔
  反尔,蒋介石感到十分气愤,遂取消了自云南向缅甸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命令。
  “海盗”行动计划彻底绝望了,在德里的韦维尔发现蒙巴顿从来没像此时这样
  的“疲倦和沮丧”。但是,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他直言不讳地电告布鲁克,虽
  然东南亚盟军司令部中所有的人“都对这一决定感到心碎”,然而,“我们却仍然
  保持着乐观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我们决心在人力物力允许的条件下尽力作战。尽
  管许多人对这一决定可能对此间士气造成的影响感到沮丧,我所听到的一切却使我
  承认,我从内心深处同意你们作出的这一决定”。
  蒙巴顿没有气馁,又开始着手筹划适合于他的人力物力的新的计划。这次计划
  的代号为“猎猎”,它的规模更小,目的仅是在梅宇半岛登陆,以切断驻实兑日军
  的交通线。然而,接着而来的却是被浇了第二盆冷水。白厅向首相指控他拟制这个
  计划“尚未得到批准,参谋长委员会对此感到非常震惊,而蒙巴顿所掌握的人力物
  力也许有必要用于其他更重大的行动之中”。一句话,他们不同意蒙巴顿又搞什么
  “猎猪”计划。1943年岁末,白厅电告蒙巴顿,在印度停泊的5艘大型坦克登陆舰,
  其中有3艘不准他动用。蒙巴顿以为至少会把另外两艘留给他,于是又以此为基础匆
  忙地修改了自己的计划。岂料,白厅还是挥下了最后一刀。1944年1月7日,参谋长
  委员会来电命令他取消在东南亚战区所有的两栖攻击行动,并将所有的登陆器材转
  运至欧洲。稍后,蒙巴顿甚至接到了将大部分25磅以上的炮弹,也运往欧洲战区的
  指示。他的“猎猎”计划变成了“被猎之猪”,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由于任命他这位前联合作战总部指挥官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目的之一是领导
  两栖作战,因此,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出于欧洲战局的考虑而发来的种种指示,实际
  上使蒙巴顿在这里干不了他所熟悉的事情。斯利姆将军后来写道:“迪基所遇到的
  真正的麻烦在于,他制订的作战计划总是无法实施。他是我们历任总司令中运气最
  差的一个。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没有一位总司令官的处境如此尴尬,要他在某个基
  础上制订作战计划,然后又把这个基础拿走。”蒙巴顿自己也在日记发泄牢骚说,
  他的这种差事“足以使我剩下的头发都变成灰白色。我简直难以相信还会有什么人
  会承担如此艰巨的任务,那些对我的工作表示羡慕的人(如果有这种人的话)一定
  是发疯了。”
  然而,无论境况是多么地令人泄气,至少从外表上看,蒙巴顿却没有使自己表
  现出消沉的情绪。他不能无所事事,他要未雨绸缨趁这段天赐的时机整顿他麾下的
  部队、解决未来作战时将必然要面临的诸多难题。这正是:计划方案屡遭弃,索性
  不闻转精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蒙巴顿
  第十三章  战前整顿
  重整旗鼓振士气,风度魅力令人迷;
  各方工作做得好,成竹在胸迎顽敌。
  蒙巴顿来东南亚战区就职,至今仅仅几个月。这期间他忙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参加一系列重要会议和制订一个又一个均未被实施的作战计划。现在,他总算能腾
  出手来整饬一下归他指挥的部队了。
  这个战区的重点,实际上就是缅甸战场。缅甸失陷后,从那里几乎是赤手空拳
  溃退下来的几十万英、印、中军队涌入印度。他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至今还未
  从对日本军队的恐惧症中摆脱出来。1943年底,蒙巴顿带着他的几个助手沿着印缅
  边界进行了视察,看望了一些部队,得出的结论是:眼下首要的目标是重振士气。
  两年来,盟军方面、特别是在缅甸作战的印度、南非和英国部队吃尽了各种苦
  头。由于指挥不力和兵力、装备不占多少优势,他们被日本人追着打,溃退了几百
  英里。在此过程中,他们已成了惊弓之鸟,日本人似乎随时都会从树丛后或山道旁
  发起攻击;疾病和饥饿也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蒙巴顿声称,“他们仍能作为
  一支部队生存下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因为每一支部队都曾不只一次地败在日本人的手下,至今为止他们还没有取得
  过一次有多大意义的胜利。所以他们认为,日本军人是超人,是丛林战中的战神,
  目前他们能够在印缅边界地带保持下来,仅仅是由于对方进展过快,后勤给养跟不
  上。蒙巴顿必须尽一切努力来恢复这些部队的信心,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认清日军。
  他的方法是个人领导艺术和魅力。只要飞机能着陆或吉普车能驶入的地方,蒙
  巴顿都要亲自去看看。他的技巧是不拘于礼节,而是随随便便、气氛宽松的交谈。
  通常的作法是:每到一地,他先要召见军官们,与他们进行单独谈话。他详细地询
  问每个人的过去和偏好,并且总能够找出一些彼此之间的相通之处以显示亲近。谈
  话时,暗示随行副官默默记下对方的详细情况,下次再见面以前把这些交给自己,
  使对方常常感到总司令竟如此熟悉他,并佩服蒙巴顿的博闻强记。这套手腕有时并
  不成功,但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顺利。军官们为自己和最高司令官之间建立起来的联
  系感到又惊又喜。
  与军官们谈完了,他又去看士兵。他认为,士兵与军官不同,对他们不能装腔
  作势,也不能耍滑头,一定要真诚地对待他们。通常他总是先选好一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