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作者:
北方刷刷 更新:2021-02-17 04:55 字数:4774
人,他深知信心的重要。菲尔德决心以笑脸迎接明年夏天的到来。
1858 年6 月10 日,菲尔德再次组队完毕,两条船装好旧的电缆,载着实业家新的勇气,再度起航。两船驶到大西洋中部,再背道而驰,分别向两岸铺设。两船行驶到中部大约花了7 天时间。可是没料到,还未开始工作就遇到了暴风雨。罕见的飓风骤雨把老练的水手们打得昏头转向,改造过的船装载过重的电缆,已经承受不起巨浪的颠簸。整整10 天,水手们受伤,电缆乱成一团,所有的人都被这天灾搞得精疲力尽。这次航行再告失败。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且看在伦敦,等待菲尔德的是愤怒的股东们。他们要求卖掉剩余电缆,结束荒唐的实验,尽可能地减少损失。菲尔德此时几乎心力交瘁,面对股东们,他没有为自己做更多的辩解,他只需要再一次机会、再一次勇气和风平浪静的天气。菲尔德坚韧不拔的意志让股东们无可奈何,5 周后,船队第3次出航了。
这次默无声息的航行,进展那么顺利,让人感觉不到它的伟大。两艘船在约定好的日子,于大西洋中部会合,船尾相对,两端电缆接好后,分别向东西两岸驶去。8 月5 日,“尼亚加拉”号报告说,它已抵达纽芬兰的特里尼蒂海湾。“阿伽门农”号也传回喜讯,它看到了爱尔兰陆地。两船上的人们欢腾雀跃,他们尽快与陆地取得联系,以便把这一惊人壮举传遍全球。新大陆与旧大陆就这样被真正地联结在一起了。英国人对凯旋者鲜花相赠,美酒相迎,把菲尔德与哥伦布齐名。而美国民众的狂热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纽约,商店停业,人们蜂拥如潮奔走相告,期盼着一睹英雄菲尔德的风采。8 月31 日,纽约全城为美国的英雄赛勒斯·菲尔德举行盛大的庆祝游行。军乐队、民间合唱团、学生的鲜花队、退伍军人,游行队伍像一条巨龙,横穿城市整整用了6 个小时。这一天专为菲尔德所有!他像一名伟大的统帅,坐在古代将领乘坐的四驾马车上,鲜花簇拥,淹没了他的笑脸,欢呼声吞没了他感激的话语。总统布坎南的马车屈居其后,再后面才是市长们、官员们。一百响礼炮响彻全城。剩余的电缆也成了“功臣”,像一条长龙被拖着横穿全城。时势造英雄,菲尔德只觉得走到了人生的顶点,光辉灿烂。欢呼的背后暗藏着沉默。人们的激动还未平静下来,海底电缆已开始苟延残喘,传来的讯号越发模糊不清,最终断了一切声音。专家们还未弄清讯号中断的原因,电缆失灵的消息就已尽人皆知。一夜间,迷惑、失望、抱怨,最后都成为愤怒和无情的诽谤!菲尔德以惊人的速度名誉扫地,簇拥的鲜花变成一条条罪状,崇拜的欢呼化为恶语中伤。人们群起而攻之,说他为了高价脱手股票,早知电报失灵却欺瞒民众。纽约愤怒了,全国愤怒了,菲尔德欺骗了整个世界,他不再是世纪的英雄,而是罪大恶极的骗子!假是真时,真变假。菲尔德有口难辩。他不知做错了什么,竟遭世人如此唾骂,他这次切实体会到哑巴吃黄连的滋味。一时间从天堂坠入地狱,又遭昔日朋友们的怀疑和远离。他心痛之余,深感世态炎凉,不禁暗然泪伤。只有正直的莫尔斯,以科学的态度处事,认为电缆失效并非菲尔德之过,是电学需要发展到更高水准,才能承担起如此重任。他安慰老友终有一日会真相大白,这如一剂甘露滋润了菲尔德的心。
话说旷日持久的美国南北战争搅得人们无心再及其他。几年间,正如莫尔斯预言,电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电报网已遍及欧美大陆。而横越大西洋的电缆仍旧被人们遗忘,也许是这项庞大的计划令人望而却步。谁能相信,谁又能想到,消声匿迹6 年之久的菲尔德又第30次远渡大西洋,卷土重来,还是为了16 年前未完成的使命。他用新的资金重购经营权,花重金买下当时著名的巨轮“伟大的东方人”号,几日内组织船队,安装新电缆,做好一切准备工作。1866 年7 月13 日,“伟大的东方人”号出师告捷,从美洲传到欧洲的讯号清晰无比,世纪之举终获成功。6 年的煎熬只在菲尔德的眼角增添了几丝皱纹,时间的流逝并未磨灭他顽强的意志。菲尔德终于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赢得了全世界由衷的敬佩。
正是:坚忍不拔展雄风,世纪之举震全球。
19 世后期,美国还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事件。欲知究竟何事,且待下回赓续详述。
第九回 镀金时代怪物生 石油大王财源滚时机一到频出击,称霸石油创业急,呼风唤雨谋私利,百姓死活无人理。
话说美国国内战结束以后,奴隶制被废除,全国面临的任务是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逃避兵役、大发国难财的人,此时如鱼得水,格外活跃。请看,有这样一个家庭。
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个青年专心致志在记帐。妻子劳拉端过咖啡,体贴地说:“约翰,该休息一会啦。”
“好的,稍等一下。”丈夫头也没抬。
映入劳拉眼中的是一个账簿,写着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字和数字。她愣住了,不禁定睛看来,“天呐,都是关于我的!”账上写着:1864 年2 月,为劳拉买鲜花6 角。
3 月,送劳拉鲜花5 角。
第2 次,鲜花1。5 元。
1864 年4 月,买订婚的金刚戒指180 元。
9 月,婚礼费20 元。
结婚证1。10 元”。
新婚蜜月到尼亚加拉瀑布0。75 元。
为劳拉购买垫子0。75 元。
10 月,邮票3 分。
“上帝啊,约翰,你不是说你的石油生意很好吗?说赚了不少钱吗?怎么还要算这个细账?我真不明白,你不累吗?”
这时约翰才发现妻子已在他身后许久,对他的日记帐很不理解。他干脆放下笔,转身搂住妻子,望着她的眼睛:“是的,亲爱的,我们有钱,你放心。”
他喝了一口咖啡,接着说:“我16 岁开始工作时,做的就是记账员工作。我为公司记一笔账,另外还有一本我自己的账。那本是要交出去的,我这本一直还留着。其实,这也不是我想出来的,应该说,是我爸爸逼出来的。”“你爸爸?怎么会呢?他人很可爱呀。”
“他人很好,但十分严厉。每次我向他借钱,他都要按现行利率向我要利息。你说,我不记账怎么行?如果还不上,利息就要加倍。而且,他还有一手绝活,不一定什么时候,趁我不备,他会突然向我索还。后来我才明白,他是查看我是否赚了钱。”
“你爸对你不信任,是吗?”
“这就是他的处世哲学,不信任任何人。你知道,他还有更厉害的一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还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长得瘦小,爸爸常把我举起来,抛向空中,可真开心!后来,他叫我和弟弟从高凳子上往下跳,他用手接我们。我以为像他抛我们那样,一定也很好玩。谁知,当我跳下去时,他却没有伸手接我。我一下子栽到地上,鼻子鲜血直流。我委屈地望着他,泪水一串串滚下来。可他严厉地瞪着我说:‘哭什么,没出息!做一个男子汉,永远要记住,不能完全相信别人,包括你的爸爸。知道吗?去洗脸吧。’这时,妈妈心痛地跑过来把我拉进厨房,我在妈妈怀里大哭了一顿!”
约翰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再看劳拉,已经快要流眼泪了。
这位约翰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他的父亲“大个子比尔”并不富裕,是个在美国中西部俄亥俄一带走江湖的郎中。所以他挣钱养家也着实不易,他对孩子要求很严,期盼他们长大发财。到他晚年,约翰果真成了气候,老头却把功劳归于自己,他见人就说:“他的经商之道是我教出来的。”
这话也不无道理。约翰记得,父亲长年在外,可是每次回来说不完的话题就是某某人赚了多少钱,他到某富商家去看病人,他们住得如何阔气等等,不但他自己说得陶醉,孩子们听得也羡慕不已。约翰一直把父亲的一句话当作座右铭,即“人生只有靠自己,做生意要越早越好。”约翰在家排行老大,他受父亲的影响最深,不仅想发财致富,过上等人生活,而且有一种接替父亲养家糊口的责任感。他读完高二决定辍学,改上速成班,学了3 个月簿记和银行业务,就开始找工作,他要亲身体验一下“做生意越早越好”的滋味。父亲并不阻拦,没有要求他必须高中毕业,反而心里暗自高兴:“这小子到底是我儿子,没对他白费苦心。”约翰自16 岁起,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休威——泰德公司一干就是3 年多。这家公司专门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倒卖产品。东部,尤其是东北部地区,是美国工业化的发祥地,机器制成品颇受内地欢迎。俄亥俄州一带是主要产粮区,粮食及肉类加工业比较发达。东西交流,优势互补。克利夫兰的地理条件又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它地处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畔。货船由此至伊利湖东端的布法罗,改行伊利运河,直达哈得逊河港口城市阿尔巴尼,由此顺流而下,就到了哈得逊河入海口的大港纽约市。克利夫兰不仅水路交通发达,内战前已经是4 条铁路的交汇处。3 年中,休威公司买卖兴隆,成为当地相当有名的商号。约翰工作细心又大胆,颇有主见,很快就跳出了记账员的圈子,兼搞订货并与铁路和船运公司办交涉,工作很有起色,工资也由年薪300 美元提到500 美元。约翰自视小有名气,洋洋得意,便向老板提出年薪长到800 美元的要求。休威确实对他比较满意,也希望他长期干下去,但如此高的薪水给这么一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小子,别的雇员怎么办?老板断然拒绝了约翰的要求。约翰嘴里不说,心里暗想,“好啊,老家伙,你瞧不上我,我一定要让你看看我也不是好惹的”。于是,私下里,他与一位英国移民克拉克商量联合另起炉灶。1859 年春暖花开之时,克拉克——洛克菲勒商行开业。头一年,约翰分得净利就达2200美元。还不到20 岁,已经挣到比他父亲还多的钱。他喜出望外,立刻跑去向女友劳拉报喜,夸口说:“劳拉,我发大财了!你说吧,想要什么东西?要不,想到什么餐馆去吃饭?我都满足你。”他俩是高中同学,情投意合,这时他们已经正式订婚。劳拉的父亲是从东部马萨诸塞州迁移来的一位商人,他知识渊博,主张废除奴隶制,常对女儿和约翰讲述这方面的道理,还向他们描绘做生意所到之处的见闻。老人很喜欢约翰,觉得他好动脑筋,经常提出一连串问题。约翰也爱和他接近,把他当作一部百科全书,能够满足自己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次,岳父刚回克利夫兰就直奔约翰家,兴奋地告诉他一个消息:在邻近的宾州西北部发现了石油,已经有一位叫埃德温·德雷克的实业家打出了油。油田在泰特斯维尔村,离克利夫兰不过150 英里。一些当地农民靠租让土地打井,就赚了不少钱。约翰仔细了解情况,他并不清楚石油到底有什么用途,但听说过印第安人用它治病和点燃火把,看来是一种有用的东西,他开始对石油产生兴趣。
约翰彻夜未眠,细想未来。放下现在的生意不做,去打井钻油?他拿不定主意。他来回踱步,回想起父亲的口头禅“做生意越早越好”,那就去干一番,可是又一想,他太无把握,这全然是件新事物,情况不明,还要细查究竟。于是,他把父亲的“越快越好”改成了“做生意要等待时机”,他决定立即动身,前去实地考察。
20 岁出头的约翰·洛克菲勒背上来福枪,头戴牛仔帽,跨马出发了。他翻山越岭来到阿勒格尼河流域,先在泰特斯维尔查看一座座油井,又到南边的油城了解情况。跑了几天,他满面灰尘,疲累不堪,坐在小山坡上,看着像小森林一样的井架、淌流的黑油、被污染的河水、一些所谓制造火油的小工厂,令他大失所望。这里杂乱无序,既无指挥,又无组织。人们只知道往地下钻,打出来的油怎么办却无人考虑。装油的大本桶制作粗糙,漏得满地是黑油。牲口踏在油、土和成的泥路上寸步难行,有的牲口滑倒在地,沾上的油泥跳进河里也无法洗净。洛克菲勒不由自主地摇着头,心里盘算,照此情景,我从此地把油运往克利夫兰,不是所剩无几了吗?这次,他决心实践自己的信条——“等待时机”。
他的想法出乎岳父和克拉克意料。为了说服他们,他打赌说:“绝对不能着急。现在采油的目的性不强,运油的办法没解决,加工更是问题,而且油价太高。我打赌,由于盲目开采,油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