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北方刷刷      更新:2021-02-17 04:55      字数:4764
  劝导,鼓励奴隶们拿出勇气获取自由。在穿越各州城镇的时候,哈丽特俨然一名指挥官,她逐一将队员安置在预先联络好的安全地方——白人盟友们形形色色的住宅里。隐匿处各式各样,如烟囱、仓库、麦秸垛里,等待夜幕降临平安无事时哈丽特再招呼他们出来,继续前进。就这样一站又一站,终于到达北部安大略湖旁的罗彻斯特市。在那里为他们提供食宿的正是著名废奴主义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看到哈丽特带领来11 名逃亡者,开怀大笑,眼神里流露着赞佩之情。他尽快安顿好这支队伍,无奈人多地小,几名黑人只好睡到仓库阁楼的稻草上。道格拉斯说哈丽特给他出难题,因为他拿不出足够的食品。哈丽特疲倦的脸上露出笑容,她知道,这是道格拉斯的夸奖之词。第2 天清早,道格拉斯就急忙出门,去为这批人募集足够的款项,送他们到加拿大。
  近10 年间,哈丽特共进入蓄奴区达19 次之多。经她护送的逃亡奴隶共300 余名。在南方种植园中,奴隶们总是神秘地谈起这位“救星——摩西”,向往自由的黑人们盼望着摩西的出现,因为摩西带给黑人以安全和自由。奴隶主们被这名神出鬼没的女人弄得心神不宁,他们四处张贴告示,高额悬赏捉拿哈丽特,各方当局提出的金额总和高达4 万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追捕措施,哈丽特自有她的应付办法。她经常塞一点小钱给镇里的小孩,让他们跟在张贴告示的人身后,在没人注意的时候,把刚刚贴上的告示撕得粉碎,孩子们很愿为此效力。有一次,哈丽特给白人朋友讲述了一则故事:她忘记是在哪个城市的公园里,她当时实在是太困倦,就倒在树旁的长凳上睡起大觉来。睡下之前,她发现树上贴着张纸,但由于不识字也没多虑,便呼呼大睡。不知过了几时,隐约听到有些人在念她的名字,她机警地睁开双眼,发现许多人围在那棵树前看着布告,原来那是通缉她的告示!哈丽特没有慌张,悄悄溜走了。这个小故事让她的白人朋友们大吃一惊,他们替她担心、后怕,而哈丽特则开怀大笑,还戏言道,正因为不识字,才没那么多后顾之忧!哈丽特一直钟爱着“地下铁路”事业,她在这条道路上谱写了一部部传奇故事,在19 次活动中,她无一失误,可谓创造了奇迹。在不断继续“地下铁路”工作的同时,她逐步走向前台,更多地参与越加激烈的废奴运动,与道格拉斯等人一起站在演讲台上,为黑人的自由呐喊。
  正是:久有凌云多壮志,巾帼无须让须眉。
  “地下铁路”是通向自由的阳光大道。然而,由于活动只能秘密进行,对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百万黑奴,这种方式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把奴隶制作为一种罪恶制度铲除,并非“地下列车”和一些“乘务员”力所能及的。时世造英雄,1860 年,在美国大地上,一位时代巨人登上舞台,他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终于宣判了奴隶制度的死刑。欲知此人底细,待至下回说明。
  第六回 伟人降生转乾坤 黑奴颜开获自由不测风云从天降,视如仇敌国分两。
  巨人挥起金箍棒,自由风帆迎风扬。
  话说1861 年到1865 年时,正当中国清朝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光景,美国大地上是硝烟弥漫,一片厮杀。君可知,美国当时地盘有多大?不过今天领土的1/3 左右,东起大西洋,西至密西西比河,北到五大湖一线,南濒墨西哥湾。谁曾想,如此小国竟人分两家,南北对峙,各霸一方。北部实行雇佣劳动制,发展手工业、工业和个体农业;南部则通行奴隶制度,使用从非洲贩来的黑人为奴,发展种植园经济。联邦政体图有虚名,中央政府形同虚设。
  1861 年初,风云突变。南部7 州开始发难,组成“同盟”,脱离联邦,推出临时总统,制订“宪法”,大有另立国家之势。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偏偏命中注定出来收拾这混乱局面的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靠个人奋斗,25 岁便被选为伊利诺伊州议会议员,连选连任4 届,38 岁起跻身于华盛顿政界,担任国会众议员两年。官场如战场,乃是你死我活之地。对于他这样一个出身贫寒,只上过一年学,又无财团背景的小人物,一级级向上爬谈何容易。岁月的艰辛使他的相貌比同龄人显得苍老,50 岁年纪已两鬓灰白,看书观物需借助放大镜。他那左眼上方和拇指上的深深疤痕记载了他苦难的生活道路。他不时自感乏力、头痛、手脚冰凉。如此一位貌似病态、底气不足的人却后来成为举世敬仰的伟人。此乃何方神仙?
  此人思维深沉,毅力非凡。1860 年,他被共和党推举为当年的总统候选人,最后以40%的选票战胜对手,当选总统。对手3 人,他们所获选票各占29%、18%、13%。这位胜利者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叱咤风云的亚伯拉罕·林肯。
  1809 年2 月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没有文化,却有一手术工好手艺,而且是远近闻名的伐木能手。林肯从小勤于劳动,凡力所能及的事,如锄草、提水、背柴、放牛样样都能干。7 岁时他帮助父亲建起一座木屋,这便是他童年记忆中的老家。林肯劳动之余,喜爱读书认字,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无法上学,他只得抽空到4 英里以外的一所学校旁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小林肯不放过每一个机会,向人求教,借书学习,用木棍在地上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的名著《天路历程》、《鲁滨逊飘流记》、伊索寓言》以及《乔治·华盛顿传》等都是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终于成为家庭中唯一识文断字的文化人,后来当总统时发表的《盖底斯堡演说》作为文学精品留芳百世。
  林肯长大后常说,他有两位母亲,一位给了他生命;另一位教给他做人的品德。9 岁那年,母亲南希不幸病逝,他记得是父亲动手为母亲做的棺木,他帮助父亲安埋了母亲。然而,南希的墓前长期没有墓碑,就是林肯当总统后,也没有首先想到家人,直到他为国献身之后,1879 年有人才为总统的生母立了一块石碑。继母萨拉带来3 个孩子,加上林肯姐弟3 人,小木屋里居住一家8 口,生活十分艰难。所幸的是,萨拉为人善良、正直,她用一颗慈母的心疼爱着所有的孩子。林肯长大后外出做工,总是把劳动挣得的钱如数交给母亲。萨拉不懂政治,但反对奴隶制度,林肯从政得到了她的理解和支持。1851 年初,林肯父亲病逝,萨拉自然盼望林肯能回家与父告别,但是她的希望落空了。村里人埋怨林肯不该不归,萨拉却站出来替他辩护道:“毫无疑问,他爱他父亲。如果他走得开,他一定会回来。可是,他正守着患病的妻子和新生婴儿,他做得完全对,因为那里是最需要他的地方。”事后林肯得知此话,对继母更增添了热爱和崇敬。林肯自25 岁被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议员,十几年在外任职。他头戴黑色高顶礼帽,身着硬挺挺的多褶衬衣,扎着领结,西服革履,神气十足。然而,他无论走到何处,始终挂念着养母和家人,不时抽空回家看望。每当这时,萨拉总是深情地从上到下打量着儿子,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坚信:儿子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够办到。1860 年,林肯竞选总统,萨拉在家里每天让人读报,为儿子的每一个胜利而激动。然而,当事实真的摆在面前时,她却变得十分平静。家乡的儿孙们、亲戚朋友们无不欢欣鼓舞,有的说:“你真的当总统母亲了!”有的问:“你现在是怎样一种心情?”萨拉沉默不语,她心里感到无比自豪,但是她最关心的是儿子去华盛顿上任前还能回来一趟吗?她多么想拥抱他、亲吻他。然而,她自己又否定了这种想法,“他不可能回来,他没有时间,多少事情在等待着他啊!”
  1861 年初,就在新总统就职日的前一个月,突然喜从天降。一天,一位邻居跑来对萨拉说:“林肯夫人,你猜猜,是谁回来了?我刚才回村时在路上碰见了一辆大马车,好不神气!我先骑马来给你报个信。”
  “谁回来了?难道是他?”萨拉心里想着,急忙跑到街上。马车果然来了,走下3 个人,一个高个子绅士派头的男子大步走来,一把将萨拉抱在怀里,连连说着:“妈妈,亲爱的,我回来看你了。”
  萨拉激动得滚动着泪水,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我的孩子,我猜到了是你,的确是你。让我好好看看你变了没有?”
  母亲仔细端详着儿子,深情地言道:“孩子,你瘦了,皱纹多了,可是你没有了过去的忧伤,看得出你心中的喜悦。我祝贺你,为你高兴。可是”,她用手摸摸林肯的胡子,突然笑起来,“你怎么留胡子了?老远的我差一点认不出你。你是不是当了重要人物必须有胡子?”
  “不是,妈妈,我还是我,是你的儿子,和以前一样。致于胡子嘛,是为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留的,她是个素不相识的小学生,写信说她希望我当她的爷爷,但是要有胡子才好。就这样,我便当上了爷爷。妈,你已经是太奶奶了!好不好?哈哈哈!”
  团聚是短暂的,林肯必须于次日清晨4 点离家去火车站。临别时,萨拉拥抱着儿子,含着泪水对他说:“孩子,我真担心再也见不到你。你知道,有人恨你当总统,我怕他们会伤害你。”
  “不会的,妈妈,请放心,我会一切都很好,我一定再来看你。”
  他就这样匆匆与母亲告别了。萨拉强忍痛苦,不住挥手,望着儿子的马车远去。她,以一个母亲的本能,预感到不幸在等待着儿子。内战交火后,她日夜为儿子提心吊胆。好容易熬到战争结束,巨大的不幸反而降临林肯家庭,萨拉惊叫一声:“天啊,真应了我的担心!”她悲痛得倒在地上。此为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1861 年3 月初,林肯在华盛顿就任美国第16 任总统。南方在他登基伊始,向地处南北交接之处的萨姆特要塞发起炮击,挑起了内战。此先,林肯低估了南部同盟,量其不敢轻举妄动。他在就职演说中还温和地要求南方不要发动内战,申明本政府无意干涉他们现存的奴隶制度。萨姆特传来的炮声给了林肯当头一棒,他终于明白了当前别无选择。他立即征召30 多万人入伍,仓促迎战叛军。双方交手后,毫无准备的联邦军队节节败退,南军趾高气扬。
  林肯无用兵经验且不说,在慌乱之中他竟两眼昏花,良莠不分。西部军区司令约翰·弗里芒特目睹战局心急如焚,不杀杀奴隶主的威风怎能鼓舞士气?!1861 年8 月,他毅然下令“密苏里全境戒严”,宣布:凡敢于抵抗者一律没收财产,情节严重者枪毙,将其奴隶变为自由人。林肯得知后,非但不赞扬此举,反而惊恐万分。他连夜伏案疾书,命令弗里芒特在没有获得他首肯前不得执行法令。林肯批评他将引火烧身,招致更多奴隶主加入南部同盟,反对联邦政府,使分裂更加严重。他苦口婆心地解释,如若枪决一个奴隶主,势必导致敌方报复,北方俘虏的性命则将危在旦夕。弗里芒特不服,派爱妻亲自传递书信。就这样,一位贵夫人在战乱之中的肮脏火车里颠簸两天两夜,风尘仆仆求见总统,得到的却是一顿当面批评和一封言词激烈的复信。夫人哪受过这般委屈,但为了夫君,有苦说不出,眼泪只好往肚里咽。国会组织专人前往调查弗里芒特所属的军区,如有把柄,处理他就可名正言顺。结果,事与愿违,将军一身清白。政界、军中支持和反对弗里芒特的两派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林肯决定制止争论,以振军威。可是,弗里芒特万没料到,决定他命运的“圣旨”竟是暗中从天而降。一日,一个奴隶主打扮的男子,以递送紧急情报为名,闯过重重关卡,来到将军面前。当他撕开衣服衬里,掏出一张纸条递过来时,“阿·林肯”的签名把弗里芒特吓得胆战心惊。时恰1861 年11 月2 日,即圣诞节之前,弗里芒特终于被革职。新的西部军区司令乔治·麦克累伦,原任北军最大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此君单凭相貌,就似天生之将帅人选:浓眉大眼、虎背熊腰、鼻下八字胡、嘴下山羊须,且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又不失万人之上的昂扬气质。1861 年11 月,乔治在白宫大厅内接受林肯的正式任命,擢升为陆军总司令。当林肯向他表示祝贺时,他不无得意地夸下海口:“此职我完全可以胜任。”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更有不屑一顾之念头:这算得了什么?本人系西点军校高才生,人称“小拿破仑”,开战以来北军取得的唯一胜利不就是我的战功?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