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作者:北方刷刷      更新:2021-02-17 04:55      字数:4767
  华盛顿本人怎么办?他早已立下不任公职的誓言,可是面对送到山庄的69 张选票,他明白这代表着各州人民的心愿,意味着无限的爱戴和信任。他对来者说:“请容我认真考虑考虑,再作答复。”
  几天来,华盛顿骑马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前思后想,不能平静。此任务之份量非同往日,那时大敌当前,义不容辞。他眼前浮现出战争结束时他解甲归田的情景。他庄严地在大陆会议上言道:“我已尽职,斯重任可卸矣!漫漫8 年中,我严守命令行事,尽军人之本份。如今,请允许我向这庄严的机构告别,交出任务令,结束公职生活中的一切工作。”华盛顿认为,自己主演的戏已降下帷幕。他如释重负,决定告老还乡,将余生致力于品德修养,并尽可能多做些有益的事情。1783 年,他在山庄与家人共度圣诞节,感到十几年来少有的轻松愉快。
  然而,华盛顿很难遵守诺言,不任公职。责任感趋使他又前去主持了制宪会议。会后,他再次发誓不任公职。结果,选票突然从天而降。他心理产生矛盾:此次,就算自己响应号召,前去报效祖国,只怕是面对重任心有余而力不足,势必辜负祖国的期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可是,一想到那些热情洋溢的信件,充满希望的话语,他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我们不能,确实不能没有您,华盛顿先生。请您一定接受我们的心愿。”“无论是出于公共的还是个人的考虑,都请求您答应此事。当然,这个决定也是您的国家举国上下的一致愿望。”
  任何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人都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华盛顿让步了,接受了人民的委任。他告别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乘马车再一次离开心爱的庄园。他在日记中写道:“大约在10 点钟左右,我告别了维尔农山庄,告别了平民的生活,告别了家庭的幸福,带着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忧虑不安的心情,动身前往纽约。”
  1789 年4 月30 日,美国前所未有的总统就职大典在当时的首都纽约市举行。由于通讯、交通落后等原因,典礼比法定的3 月4 日推迟了近两个月。这天,华盛顿身着深褐色礼服,佩带指挥刀,神采奕奕。正午12 点,他和副总统约翰·亚当斯一同从参议院会议室走出,来到阳台上。顿时,欢呼声响彻天空。宣誓仪式由大法官主持,华盛顿发表了简短讲演,然后群众游行。晚上,烟火通明,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华盛顿在日记中有如下记录:“跟在我们后面的小艇如云,小艇上歌声嘹亮,弦乐四起;舰艇上张灯结彩,礼炮声隆隆作响,从码头旁边经过时,群众的欢呼声震天动地。这一切都使人感到愉快。”
  57 岁的华盛顿面临的不仅是荣誉和地位,更是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经济落后,人民贫困,外债高达1200 万美元。形势不容乐观,华盛顿肩负着把初生的婴儿哺育成人的历史重托。
  其内阁并不算庞大,共设有国务院和3 个部。可以说,首届人选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特地把驻法国公使托马斯·杰斐逊请回来,担任国务卿。出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年仅34 岁,才华横溢,是华盛顿最亲近的顾问。陆军部长亨利·诺克斯,是总统的老战友,早在独立战争中担任炮兵司令,与华盛顿配合默契。
  谁料想,这小小内阁里竟会出现冤家对头。杰斐逊的建国蓝图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汉密尔顿则力主国家应走工业化道路。他们自成党派,在政府的许多决策上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1790 年,政府决定以票面价值兑换旧债券,并代替各州偿还债务。汉密尔顿说:“这是为建立稳固的财政地位,树立新政权的威信所必须作的。”杰斐逊不赞成,反驳道:“原来持有债券的多数是农民,可是他们迫于生活,早已将债券低价出售给政府官吏和投机商人了。所以,现在可以兑换的人实际上只有后者。这一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
  此二人为华盛顿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面对无休止的争论,华盛顿可以采取的上策只能是调解。这恰恰符合华盛顿的性格。华氏一向老成持重,办事沉着,但又不失幽默和风趣。他有坚忍的毅力,又具有很强的耐性;他使人肃然起敬,有时又和蔼可亲。
  内阁争论到最后,双方均有所让步。杰斐逊同意在国会投票支持兑换法案通过;汉密尔顿答应新国都建在南方的波托马克河畔。在内阁会议上,华盛顿爽朗地笑道:“我知道总会有结果的。”周围的紧张空气顿时云开雾散,众人也不由得笑起来,都松了一口气。华盛顿为什么笑,众人不一定知其奥妙,但大家笑什么,两派彼此心照不宣。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以南属于南部,是主要的农业地区,自然希望首都建在南方,通过政治影响实现杰斐逊的农业立国方针。同样心态,北方工商业资本家当然也要求首都建在他们的领地,这样,汉密尔顿的建国道路便能更顺利地实现。
  华盛顿笑毕言道:“好,好,好,我来选择具体地点。”
  华氏不愧为和稀泥能手,他在波托马克河与阿那考斯蒂河汇合处选择了地点,由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各划出一块土地,组成“哥伦比亚特区”,在此兴建新首都。1793 年开始修建国会大厦,华盛顿亲自破土奠基。在工地上,他毫无架子,与大家有说有笑。
  几年前,大法官马歇尔和另一位法官骑马去维尔农山庄拜访华盛顿。当时道路泥泞,他们浑身尘土,路过庄园外一片小树林,决定下马更换衣服,稍事整理。他们边脱衣服,边令随行的黑奴打开箱子,取出干净衣眼。不料,箱子打开,里面衣物荡然无存,变成香皂和各种小商品。黑奴一愣,方才想起,肯定是在前一站休息时,拿错了一个商人的箱子。此时再看两位法官,已脱得坦胸露背,黑奴见状欲笑不敢,蹲在地上哧哧偷笑。两位大人尴尬地相互对看,不知所措。事有凑巧,华盛顿正从外面回来,途经此地见他们狼狈之态,不禁放声大笑,直至站立不住倒在草地上。从此,“华盛顿的笑声”不胫而走,传为佳话。
  言归正传。几年过去,新首都建成,好不热闹,却不幸华盛顿已经离开人间。为永远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国会决定将首都定名为“华盛顿”。1800年,首都正式从费城迁至华盛顿。第1 位在新址就任的总统是杰斐逊。当时的首都,除国会山外,只有粗糙无华的总统官邸,道路和乡下的土路毫无区别,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泥泞,既无人行道,又无路灯,人口总共不过3000 多人。此乃后话,先且按下不表。
  再说华盛顿的纵情大笑,只要遇到适当场合,情绪愉快,他是不会放过享受大笑带来的幸福。还有一次放声大笑是在与英国签订“杰伊条约”之后。1793 年初,法国先后向英国和西班牙宜战,美国面临抉择。华盛顿坚持美国必须超脱,他认为:“英法既已实际开战,我国政府只宜于努力严守中立。”4 月,华盛顿发表公告,宣布美国对交战各国均持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态度。他尽量避免用“中立”字样,结果历史上还是把他的声明称为“中立宣言”。
  首先不尊重美国中立立场的就是英国。在对法国进行封锁过程中,英国扣留了开往法国口岸的美国船只,并将财物没收。仅1793 年11 月就有300多只美国商船被扣。此外,英国还无理宣布,将无限期地占领设在美国西北部的几个据点。
  英国的蛮横行径在全美引起公愤,人民纷纷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手段。1794年4 月,美国实行一项报复性措施,禁止美国船只在两个月内出航,断绝向英国工厂提供原料。
  对美国的抗议行为,英国颇有顾虑。它的主要精力和兵力均在欧洲,不希望事态恶化,故宣布撤销了关于扣捕中立国船只的法令。
  美国得知后,认为与英和解的时机已到。华盛顿派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约翰·杰伊为特使赴伦敦谈判。临行前,他向杰伊面授机宜:“此行来之不易。英国欺人太甚,我在独立战争中和他们打了那么久,至今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现在,我民众要求对英再战,而你应该清楚,我们力量不够,真打起来,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依我之见,谈判是唯一出路。”
  “是的,总统先生,我明白,避免战争于我国有利。”
  “约翰,你的首要任务是争取英国同意撤出据点。”
  “我懂,此乃棘手问题,但无论如何英国声明永远占领据点是毫无道理的。我将据理力争。”
  “很好,我相信你的外交才能。另一个重要问题,英掠夺我船只和财物,民愤极大,一定要他们归还。再有,我们作为中立国在海上的通商权利,问题实在太多,我料想,英国不会全部答应。因此,只要有一些进展就是胜利。切记,谈判本来就是双方妥协的事情。”
  杰伊肩负重任,出海过洋,于6 月到达英国。长时间的颠簸和疲累他都毫不在乎,独有英国人的态度是压在他心上的一块石头。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1794 年11 月,条约终于签订,史称“杰伊条约”。它规定:英国将于1796 年撤出所占的美国西北部各据点;美国对西印度群岛通商的船只总吨位限制在70 吨以内;英国对非法拘捕的美国船支付131。7 万英镑的赔偿费;美国向英国支付60 万英镑,以抵偿战争债务。然而,对于美方要求英国归还所掠美国人的财物,担保今后不再扣留美国船只,以及停止强迫美国水手到英舰服役等问题,条约只字未提。
  英国认为已经作了极大让步,故不理睬美国的其他要求。其实英国并不吃亏,签约后它可以解除美洲的后顾之忧,同时继续保持美国这个广阔的市场。
  政府派人与敌对国进行谈判,美国公众普遍很反感,在他们看来,与英国只有诉诸武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现在,条约的内容更令人不满,一旦接受岂不是美国的耻辱!
  杰伊于第2 年5 月回到祖国,没料到迎接他的只有纽约人民。他不在时,他已被选为纽约州长。可是,接踵而来的当头棒喝,一下子把杰伊的兴高采烈打到九霄云外。各地掀起一股反对“杰伊条约”、攻击杰伊本人的浪潮。自美国革命以来,老百姓开始关心政治,尤其是与英国的关系,更为敏感。人们成群结队上街游行,高呼口号:“约翰·杰伊该死!”“所有不咒骂杰伊的人都该死”。更有甚者,将杰伊的模拟像挂起来焚烧。
  杰伊此时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其实,百姓不清楚条约的具体内容,更不明谈判之经过。华盛顿心中有数,对此十分冷静、客观。他仔细研究了条款内容后,面对内阁成员直言道:“签订条约本来就是一个互相让步的事情。总体来看,这个条约利大于弊,我们应给予公正的评价。我个人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是可以争取到的最合适的条约。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巨大努力的约翰!”
  会议厅里寂静无声,内阁们无一不在回味总统的结论。杰伊饱含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华盛顿。突然,会场上响起掌声,理解与支持的掌声。华盛顿欣慰地笑了。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定要签字批准这个条约的。我有信心,国会也能通过。”他环视会场,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当目光落在低头不语的杰伊身上时,华盛顿像突然有所发现,从桌上猛抓起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漫画,纵声大笑起来:“亲爱的约翰,难怪你不大高兴,他们把你吊起来还不甘心,还要再烧一把火。其实,该烧的是我,不是你。这次,你可当了我的替死鬼了!哈哈哈!”杰伊感动之极,露出钦佩的目光,言道:“总统先生,我甘心情愿当你的替死鬼。”
  众人皆笑,为总统的幽默,为杰伊的坦诚。华盛顿收敛笑容,严肃道:“约翰,回纽约当州长吧,那里对你安全得多,我想,不会有人要烧死自己选出的州长。”不久,杰伊辞去首席法官职务,进驻纽约州长官邸。华盛顿在第1 任4 年期满时,由于德高望重,再度当选连任。然而,出乎人们意料,在第2 任期即将届满时,他于1796 年9 月17 日在费城的《美国广告日报》上发表了早已准备好的《告别词》,谢绝了对他连任的再次提名。
  他写道:“不久,我们就要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工作了。由你们开动脑筋,举贤择良膺此重任的时刻已经来临。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所表示,我现在向你们宣布,我已作出决定,婉谢把我置于被选之列。
  我以愉快的心情期待着当我如愿以偿退隐家园以后,可与同胞们一起,愉快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