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节
作者:
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17 04:44 字数:4952
缓湍7度宋镅啊!?br />
1991年前7个月,安徽、湖北、河南、四川、浙江、贵州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给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从5月下旬到7月中旬长时间、大范围连降暴雨,降雨量最高的地方达1600多毫米,比常年多2—5倍,使该地区的江、河、湖、水库的水位猛涨,形成洪水和大面积内涝。淮河发生了建国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太湖7月中旬水位比1954年最高水位还高0。14米;滁河接连两次发生有资料记载以来的最大洪水;湖北省一些河流也发生建国以来仅次于1957年的大洪水。5月下旬到7月中旬,正是这些地区夏粮收获和秋粮播种的关键时期,两季作物都受水灾影响,出现减收现象。而且这次水灾造成的重灾区过分集中,安徽、江苏两省受灾人口占两省总人口的70%,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60%以上,工业方面也有很大损失,特别是乡镇企业损失严重。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民兵、预备役部队一起投入抢险救灾,他们先后抢救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80万多人,抢运物资4400多万吨,加固堤坝2000多公里,经过多方努力,灾区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灾民的生活得到初步安排,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993年进入汛期后,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等省部分地区连降暴雨,灾情严重。驻灾区各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投入抗洪救灾斗争。
官兵们不分昼夜地加固水库、江河堤坝,救援群众,抢救国家财产。有近千名家在灾区的部队干部不顾自家遭灾,忘我投入到驻地抗洪抢险之中;200多官兵受伤不下火线。6月下旬,江西36个县、401个乡遭洪灾,江西省军区组织8万余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同洪水展开了英勇搏斗,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1万多人,抢救物资4000多吨,排除险情1000多处。
1996年汛期,全军各级党委、领导对抗洪救灾工作高度重视,部队准备充分,行动迅速。三总部就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指示,及时下发通知,要求把参加抗洪救灾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各大单位也结合实际提出了要求。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专门召开会议分析汛情,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沈阳、北京、济南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国防科工委、武警部队等单位对驻灾区部队抗洪救灾提出明确要求。驻沿江、沿河、沿湖等防汛重点地区的部队,都成立了抗洪抢险指挥机构,指定了应急分队。我军驻灾区各部队坚决贯彻军委、总部的指示,全力以赴投入抗洪救灾斗争。全军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数十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500万余人次,出动车辆2。5万余台、飞机270余架次、舟艇370余艘,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灾区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在1996年的抗洪抢险中,有200多官兵光荣负伤。总参装甲兵指挥学院军务处副处长张金银、兰州军区后勤某部副参谋长刘殿元、武警鄂州支队参谋长吉宏善等9名官兵英勇献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抗洪壮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某地举行军事演习和盛大阅兵
1981年9月中旬,北京军区和空军某部队在华北某地举行了一次现代化条件下的军事演习,向党和人民汇报我军加速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成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观看了演习,检阅了参加演习的陆军、空军以及部分海军部队,并讲了话。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自治区的负责人,全军高级干部,当地的地方干部和群众,共3。2万余人观看了演习。
这次演习和阅兵,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鼓舞下进行的。参加演习和受阅的有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还有空军航空兵和空降兵等。这次演习组织严密,准备充分,诸兵种密切协同,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演习从9月3日开始,18日结束。参加演习的部队紧紧围绕战争初期抗击“蓝军”战略突袭,制止其长驱直入的作战任务重点演练了4个课题:(1)模拟“蓝军”坦克进攻;(2)空降、反空降;(3)坚固阵地防御;(4)集团军首长机关带部分实兵实施战役反突击。
这次演习是由北京军区组织的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方面军防御战役实兵演习。这次演习展示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它标志着我军在提高合成军队协同作战能力、运用现代化作战手段对付敌人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次演习也体现了我军指战员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和战斗作风,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出色的指挥艺术和熟练的战术技术素养,武器装备也有了改善。新时代的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有战斗力的、完全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强大人民武装力量。
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受阅部队排列整齐气势磅礴地缓缓驰过阅兵场。一个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方队,显示给人们的是我军严整的军容和铁一般的组织纪律性,是无坚不可摧、无险不能克的坚强的战斗意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一箭多星试验成功
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这是我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卫星准确入轨,各系统工作正常,不断向地面发送各种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这三颗卫星是我国自1974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发射的第9、10、11颗人造地球卫星。
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最早实现“一箭多星”的国家是美国。
1960年美国用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了两颗卫星,次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前苏联曾用一枚火箭将八颗卫星送入轨道。1981年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安”火箭将一颗欧洲气象卫星和一颗印度实验通讯卫星同时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中国成功地发射了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西欧航天局之后,第4个掌握星箭多次分离技术的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些科技人员和部队参加了这项科研实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军队参加植树造林
1954年5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发出《关于部队参加植树造林工作的指示》,阐明了部队在不妨碍整训和备战的条件下参加国家植树造林事业的重大意义,要求部队爱护树木,保护森林,在两三年之内完成驻地和各种国防工程的绿化工作,并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参加国家统一的造林事业。
1982年1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向全军发出指示:“军队在植树造林中,要积极地多做工作,除搞好营区植树造林外,营区外10公里范围内,要与地方共同协商搞好植树造林。”3月3日,全军绿化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在上述精神的指引下,人民解放军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作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造福人民的一项战略任务。全军参加绿化祖国的工作,从季节性的义务植树发展到常年爱林护林,从在营区内植树,在小范围植树,发展到大规模参加重点绿化工程建设。在绿化祖国的事业中,人民解放军不仅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还出动飞机,进行飞播造林,为加快绿化步伐,装扮祖国河山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12月,全军植树造林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向30个单位授予了全军绿化红旗单位的称号,向136个单位和25名个人分别授予全军绿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称号。会议通过了《全军植树造林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全军从1983年起到1990年止,要全部实现“一林、两化、三自给”的目标。即:部队驻地及能够造林的地方要努力建成果木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基地;凡能够植树、栽花、种草的空地,基本上实现花果化、园林化;要争取实现苗木自给、植树造林经费自给、营房维修用材基本自给。会议期间,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了全军绿化成绩展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建
1983年4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北京成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内部执勤任务的部队同公安部门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警察、边防警察和消防警察统一组建而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中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
其基本使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和国家的重要目标,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隶属公安系统,在公安部直接领导下,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设总队,下辖支队、大队、中队和站、所,受上级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并在当地中国共产党委员会、政府和公安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从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结合本部队的特点进行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和巩固人民革命政权的需要,许多革命根据地、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过名称不一的执行公安、保卫任务的武装部队,如1938年5月至1947年3月在延安建立的警察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陆军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以后经过多次整编,使用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公安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等名称。1983年4月,重新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为加强武警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授衔后,1989年1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武警部队将官警衔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宣布了由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的命令状,授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李连秀中将警衔,授予政治委员张秀夫、副司令员范志伦、副政委张海天等29人少将警衔。从1989年1月21日起,武警部队统一佩戴警衔、符号。武警部队的组建和正规化建设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10—)
人民解放军援建引滦入津工程
为了彻底解决天津市工农业用水紧张、居民吃水困难的问题,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水利电力部和天津市决定兴建引滦入津工程。
引滦入津工程从1982年5月全线开工,到1983年7月保通水工程全部完工,1983年9月正式通水。引滦入津工程是建国后最大的综合性城市输水工程。工程包括从引水、蓄水、净水、配水的完整系统。线路全长234公里,跨越滦河、海河两个流域。全线共有215个项目,工程保通水工程113项,总土石方量2870多万立方米,浇筑混凝土80多万立方米,建筑物面积12万多平方米。竣工期比国家提出的1985年提前了两年,比天津市原定的1983年底提前了4个月。
引滦入津工程最关键、最艰巨的是由铁道兵和解放军驻津部队担负开凿的一条过水能力为每秒60立方米、12。39公里长的穿山隧洞,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地下引水隧洞。特别困难的是,这条隧洞是在我国地质最古老的燕山山脉开凿的,需要克服大小200多条断层和破碎带造成塌方的危险。然而,参加引滦入津工程的部队用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表现了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色,实现了为民造福的庄严誓言。指战员们说:天津缺水的困难,我们要以加快施工的实际行动战胜它。许多部队头天到达现场,第二天就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广大指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顾酷暑严寒,日夜奋战。许多同志放弃休假、推迟婚期,全身心扑在工程上。还有的同志为引滦入津工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危难面前他们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