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作者:乐乐陶陶      更新:2021-02-17 04:43      字数:5242
  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
  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下辖3个旅。
  第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彭涛。下辖3个旅。
  第4纵队,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谢富治。下辖3个旅。
  第6纵队,司令员王宏坤(兼),政治委员段君毅。下辖3个旅。
  第7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张霖芝。下辖3个旅。
  晋冀鲁豫军区整编后所属军区序列是: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张玺,下辖6个军分区,1个旅。
  冀南军区:司令员杜义德,政治委员李青玉。下辖5个军分区,1个旅。
  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李雪峰。下辖6个军分区。
  太岳军区:司令员王新亭(兼),政治委员王鹤峰。下辖4个军分区,2个旅。
  另外,隶属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还有:
  民主建国军:总司令高树勋。下辖:
  第1军,军长范龙章。辖2个师。
  第2军,军长乔明礼。辖2个师。
  军区直属第17师。
  晋冀鲁豫军区总兵力31万余人。
  整编山东军区及部队,组建山东野战军。
  1945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与山东军区着手对部队进行整编,并完成整编。随后,由于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奉命率军区机关及主力部队各一部6万余人挺进东北,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及2个师、2个纵队奉命移驻山东,华中局和山东分局合并为华东局,在华中另设华中分局,归华东局领导。1946年1月重新整编,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机关合并,统一领导山东与华东武装力量,组建山东野战军。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黎玉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山东野战军政治委员,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谢有法。
  山东野战军所属部队序列是:
  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赖传珠。下辖3个旅。
  第2纵队,司令员罗炳辉,政治委员赵启民。下辖3个旅。
  第7师(亦称第3纵队),师长谭希林,政治委员曾希圣。下辖3个旅。
  第8师,师长何以祥,政治委员丁秋生。
  山东野战军总兵力7万余人。山东军区整编后所属军区序列是:
  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向明。下辖2个师,2个旅,3个军分区。
  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治委员傅秋涛。下辖3个军分区,2个旅。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下辖4个军分区,2个旅。
  渤海军区:司令员袁也烈,政治委员景晓村。下辖4个军分区,2个旅。
  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唐亮。下辖3个军分区,2个旅。
  山东军区独立旅。
  山东军区所属各军区总兵力20余万人。
  华中军区的建立和华中野战军的组建。
  1945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邓子恢为书记,谭震林为副书记。10月25日建立华中军区,11月组建华中野战军。
  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政治委员邓子恢,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下辖2个军分区,1个旅。
  淮南军区:司令员周骏鸣,政治委员萧望东。下辖2个军分区,2个旅。
  第5军分区。
  第6军分区。
  第7军分区。
  第8军分区。
  海防总队,政治委员王治平。
  解放第1军:军长钟剑魂。辖1个师。
  解放第2军:军长杜新民。辖4个旅。
  解放第4军:军长戴宽心。辖2个师。
  华中民主联军:总司令郝鹏举。辖4个师。(该部队系起义伪军改编成,后叛变)
  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其所属部队序列是:
  第6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治委员江渭清。辖5个团。
  第7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吉洛(姬鹏飞)。辖5个团。
  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陶勇。辖5个团。
  第9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震。辖5个团。
  华中军区总兵力16万余人。
  按照中共中央给华东局、华中分局的指示,“战略区主要负责人随着野战军在前方时,则后方军区机关即可受前方军区指挥。”中央军委指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于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晋察冀军区的整编和所属野战军的组建。1945年10月至11月,晋察冀军区通过整编,组建成野战军和地方军。晋察冀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克任副司令员,刘澜涛、罗瑞卿任副政治委员,唐延杰任参谋长,朱良才任政治部主任,耿飚、曾涌泉任副参谋长,潘自力、蔡树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第1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下辖:
  冀晋纵队:司令员陈正湘,政治委员王平。辖2个旅。
  冀察纵队:司令员郭天民。辖4个旅。
  冀察纵队:政治委员刘道生。辖2个旅。
  冀中纵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林铁。辖3个旅,2个团。
  第2野战军:司令员萧克,政治委员罗瑞卿。下辖:
  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辖3个旅。
  热辽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朱涤新。辖4个旅。
  冀东纵队:司令员詹才芳。辖3个旅。冀晋纵队,司令员赵尔陆。辖3个旅。
  冀中纵队:副司令员黄寿发,副政治委员帅荣。辖2个旅。
  晋察冀军区所属军区序列是:
  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代),政治委员林铁。辖5个军分区。
  冀晋军区:司令员赵尔陆,政治委员王平。辖4个军分区。
  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治委员刘道生。辖5个军分区。
  冀热辽军区,1945年12月冀热辽军区与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指挥机关合并,司令员萧克,第一政治委员程子华。第二政治委员罗瑞卿。下辖:
  冀东军区:司令员陈伯钧,政治委员李楚离。辖6个军分区。
  热河军区:司令员段苏权,政治委员黄火青。辖4个军分区,1个师。
  晋察冀军区总兵力30余万人。
  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的整编及所属野战部队的组建。
  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由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萧劲光兼第一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周桓任政治部副主任,叶季壮任总后勤部部长,杨至诚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贺诚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治委员梁必业。
  民主联军直属炮兵旅。
  北满军区:司令员高岗,政治委员陈云。下辖:
  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政治委员洛甫。
  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璞,政治委员李大章。辖2个支队。
  松江军区:司令员聂鹤亭,政治委员张秀山。辖2个军分区。
  嫩江军区:司令员王明贵,政治委员刘锡五。辖4个军分区。
  龙江军区:司令员叶长庚,政治委员王鹤寿。辖3个旅,1个军分区。
  第7师:师长杨国夫,政治委员刘其人。辖3个旅。
  独立第2旅。
  哈北军分区。
  南满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华。下辖:
  第3纵队:司令员程世才,政治委员罗舜初。辖3个旅。
  第4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治委员彭嘉庆。辖3个旅。
  安东军区: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林一山。辖2个军分区,1个保安司令部,1个保安纵队。
  辽南军分区。
  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李富春、黄克诚。下辖: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辖4个旅。
  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陶铸。辖3个军分区,1个旅。
  嫩南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郭述申。辖3个支队。
  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政治委员林枫。下辖:第22旅、第23旅、第24旅。
  第7纵队: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周赤萍。辖2个旅。
  吉黑纵队:司令员曹里怀,政治委员郭峰。
  吉东军区:司令员姜信泰,政治委员唐天际。辖2个旅。
  通化军区:司令员何长工,政治委员吴溉之。辖2个支队。
  辽北军区: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周赤萍,辖2个军分区。
  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32万人。
  中原军区的成立和所属野战纵队的组建。
  1945年10月25日,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及河南军区部队,在鄂豫边境桐柏山地区胜利会师。
  10月30日,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郑位三代理书记,李先念任副书记。同时建立了中原军区,其后又整编组建起野战纵队。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其所属部队的序列是:
  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兼),政治委员戴季英。辖3个旅。
  第2纵队:司令员文建武,政治委员任质斌。辖4个旅。
  江汉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治委员郑绍文。辖1个旅。
  鄂东军区:司令员张体学,政治委员聂鸿钧。辖1个旅。
  河南军区:司令员韩东山,政治委员刘子久。辖1个旅。
  中原军区总兵力6万余人。
  华南游击队的整编。华南游击队整编后的序列是:
  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下辖:江南指挥部,江北指挥部,粤北指挥部,东进指挥部。
  四个指挥部共辖8个支队,8个大队,3个团。
  韩江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林美南。辖3个支队。
  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政治委员梁嘉。辖2个支队,5个大队。
  中区纵队:司令员梁鸿钧,政治委员罗范群。辖6个团。
  南路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楠。辖5个团。
  琼崖独立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冯白驹,副司令庄田。辖5个支队。
  华南游击队总兵力27000余人。
  各战略区编组野战军这一任务的完成,从编制体制和组织指挥上保证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使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更加健全。这一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当时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反对蒋介石破坏和平、发动内战作了积极的准备。
  全国解放战争(1945。9—1949。9)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东北抗日联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了建立东北根据地,从8月起,中共中央即着手部署冀热辽东路部队和山东解放区的八路军挺进东北。8月22日,中共从晋察冀解放区抽调干部进入东北,在苏联红军占领区建立党组织,并发动群众建立了地方政权和地方武装。9月15日,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统一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作。
  9月19日,中共中央致电东北局,重申了抗战胜利后中央的战略方针:“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依据这一战略方针,大批军队和干部分为两路,一路从热河和北宁走陆路,一路从胶东走海路,先后到达东北。沿途收复了山海关、锦州,并进驻了沈阳。到11月底,东北的人民军队已达20余万;干部已达2万人,其中有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20人。为了加强统一指挥,1946年1月,东北各部队奉命整编组建“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李运昌、萧劲光任副总司令。
  国民党为抢占东北,1945年8月31日在重庆成立了东北行营,调集50万大军进犯我华北、华中解放区,妄图消灭我人民军队,然后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天津、北平、张家口3地集中,打通抢占东北的道路。
  针对这一情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