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作者:
热带雨淋 更新:2021-02-17 04:33 字数:4847
惨鹨恍┎乱伞4耸毙棵旁诼骄涂站芩玖畈康呐浜舷拢蚨卟慷硬欢戏⒊雒詈颓榭鐾ūǎ锤辞康魅肭钟⒐杂谡秸慕峋种凉刂匾蚨匦虢腥说淖⒁饬ψ频蕉摺3氐庑├系魍猓戮乘Р坑种贫讼蛭飨叩髟舜笈慷拥奶吩耸浼苹⒚疃卟慷悠捣苯械浅笛盗贰:孟癫慷蛹唇形鞯鞯目赡堋4耸保恢幽睦锩俺隼匆桓鲆パ砸恢痹诙叩戮辛鞔旱戮褡季樟焱寥〉啦ㄋ梗员阍谥卸湍涎谴蚧鞔笥⒌酃U庖灰パ哉械戮罡咄乘Р康南禄常钟欣谘诨て仍诿冀薜摹鞍桶吐奕奔苹蚨棵偶炔槐僖ヒ膊患庇诔吻澹沃称渥匀弧?br />
德国围绕“巴巴罗萨”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地散布了旨在将对方导入歧途的消息。与这种主动欺骗相对应,还在进攻准备中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这些保密措施使苏联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证实德国要发动进攻及进攻的日期。
1941 年2、3 月间,德军在中央集团军群经过伪装的司令部里进行了“巴巴罗萨”作战的图上演练,参演人员只有集团军群司令、两个集团军司令和几个参谋。德国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泰因(“巴巴罗萨”作战开始之时他正指挥北方集团军群的一个装甲军)后来回忆道:他的军“直到最后阶段”,也即1941 年5 月,才接到作战命令。别的军、师指挥官也证实:直到13 日前几个星期,才有极少数指挥官和参谋得知要发起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一个装甲军在其作战日志上第一次提到“巴巴罗萨”这个方案的名字是1941 年4 月15 日。这本日志的记录表明,直到1941 年5 月13 日,才将“巴巴罗萨”告知各师级指挥官和少数核心人物。由于德军中也只有少数人知道“巴巴罗萨”(此计划因其绝密也就只复制了9 份文本。其中1 号文本呈报陆军司令部,2 号文本呈报海军司令部,3 号文本呈报空军司令部,其余6份由德军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存档——即锁在最高统帅部参谋部的保险柜中,其中5 份——5 号至9 号文本归最高统帅部“L”作战部使用),苏联政府很难证实有这么一个进攻计划。尽管英国政府和著名的间谍组织“红色乐队”都警告苏联,德国将于1941年发动进攻,但是德国严格的保密工作使苏联无法获得起决定作用的证据。
四、隐蔽接敌
为了保密,德军在进行空中作战准备时,尽量推迟把作战飞机调往东线的时间。他们预备和使用的空军基地距离苏联边境都有大约50公里以上。在部队为发动进攻而进行集结的过程中,德军保持了无线电静默。
早在1941年3月中旬,德军逐步加剧了对英国的轰炸,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西线战争。大约有400架德国轰炸机不断地进行轰炸,并且夜间的轰炸效果日益提高,给人以德军投入的力量比实际要大的感觉。事实上,德军1941年春季,展开的轰炸攻势纯粹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们企图使对手相信德军主力仍在西线。德国空军总司令部似乎已把第2和第3航空队的大部分飞机都用于轰炸英国,为了支持这一假相,总司令部还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航空队当时由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指挥,该航空队的飞机约有二分之一将要投入东线作战,但他却总是呆在设在布鲁塞尔的司令部里,故意给对方造成错觉。实际上,在1941年3月,凯塞林早已忙于准备“巴巴罗萨”作战,只要骗局许可,他都尽可能呆在离东部前线不远的华沙他的真正司令部里。
如果说空军部队可以在进攻前几天甚至几小时集结起来,从这离前线的地点发起进攻,那么,远为庞大的各野战集团军则必须在1941年6月21日晚上进入前沿的出发阵地。而又不被对方发觉,却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为了给苏联造成错觉,希特勒的军队可谓熬费苦心,采取了多重欺骗。
1941年2月3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总司令部的“巴巴罗萨”作战序列。次日起,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为进攻苏联,精心组织了陆军部队的集结。他们要从法国和德国调77个师到东线,使已在波兰、东普鲁士和罗马尼亚的44个师抵近苏联边境线,此外还要在1941年6月22日之后,再调24个师在先头梯队之后跟进。所有这145个师的调动都必须掩蔽起来,使苏联推想不到一场大规模进攻已迫在眉睫。从1941年2月4日至3月12日,德国陆军从波兰境外调了8个师至格但斯克一卡托维落一线,这里离苏联边境线大约165公里。为麻痹对方,这次调动进行得不紧不慢,使用的是和平时期的火车时刻表,并在离苏联边境较远的地方完成。
1941年3月16日至4月,进行了第二次调动,这次是把在法国和德国的18个师调到柯尼斯堡、华沙和塔尔努夫一线,距苏联边境线大约90公里。这18个师调动,连希特勒自己都说过,“1941年4月以后的进攻准备就难以隐蔽了”。恰逢此时,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推翻了南斯拉夫保罗摄政王的亲德政府,取而代之的是杜尚·西莫维奇将军领导的中立政府和新宣布登位的彼得二世国王。保持巴尔干半岛的稳定以至控制权,既是德国的生命线,又能掩护“巴巴罗萨”,他决定立即进行武装干涉,这也为大量地从德国南部、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向东线调集军队找到了可信的借口,几十万德国军队出现在东欧,运输网上一片繁忙景象,明明是忙着“巴巴罗萨”的准备工作,可被说成是为了支援德军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而进行的活动,巴尔干战争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打掩护提供了良好机会,希特勒真是喜不胜收。
1941 年4 月至5 月10 日期间,德军又向东线集中了16 个步兵师,这次调动组织得非常成功,与巴尔干战争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些师配置在阿伦施泰因至拉多姆一线,离苏联边境线大约70 公里,步行也就是一两天。部队在调动过程中使用了和平时期的火车时刻表,并实行了无线电静默,人员和装备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什么混乱。在“巴巴罗萨”准备工作的这一阶段,只有极少数军官知道部队东调的真正原因。德国人的欺骗首先针对德军部队自身。
为了使部队真的以为调到东线,表面上是防止苏联进攻,而实际上是为了进攻英国而采取的行动。1941 年5 月,德军部队又组织了学习英语和地理知识的活动。就在进攻苏联之前几周,东线各部队还收到陆军总司令部一份秘密电报,要求上报所有士兵掌握英语的情况。
1941 年5 月22 日至6 月22 日,德军把进攻初期所需要的最后一批部队调到东线,从而使东方集结进入高潮。在战役开始前的最后几天里,德军用火车和汽车把47 个师从法国和德国调往波兰和东普鲁士,其中包括28 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这个动作是巨大的,数字是惊人的。此外,原已在东普鲁士、波兰和罗马尼亚的86 个师要从1941 年2 月至5 月他们下火车的地点调到离苏联国境线仅数公里的地点,调动的距离少则70 公里,多则165公里。德军还调动了另外24 个师,这些师将在进攻开始后几天内越过苏联边境线,补充到前线最需要的地方,以保证进攻锐势。除上述作战师外,集团军群、集团军和军的大批部队,以及通信人员、空地勤人员、防空部队等也在调往东线,并在那里建立了作战基地。
在“巴巴罗萨”作战开始前的最后28 天中,德军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就是隐蔽部队的进攻准备,并对无法隐蔽的行动作出欺骗性解释。
德军要求各作战师和其他单位实行无线电静默,尽可能使苏联无法通过无线电截收获取情报。直到进攻前12 天,德军才把参加第一波进攻的96 个步兵师调往边境集结地。这些师夜间徒步行军,昼间则隐蔽在森林里。参加第一波进攻的31 个装甲师和摩托化步兵师是在进攻前4 天才向前调动的,摩托化行军只在夜间进行,而且他们的最终集结地离苏联国境线要比步兵师远得多。夜间行军,严格的部队管理,昼间在树林里休息,这些措施使部队与当地老百姓的接触减少到最低点。结果,苏联人从他们在波兰的情报网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而苏联边防军的地面观察和空军侦察机的空中观察也都劳而无获。
我们不妨以德军一支部队在“巴巴罗萨”进攻准备期间的经历为例,来更深入地了解这场欺骗的细节。
第6 装甲师是德军一支精锐的机动部队,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在1940 年7、8 月间将该师从法国调到东线,驻在东普鲁士的西南角,托恩和奥斯特鲁德一带,离苏联边境大约120 公里,部队乘坐火车调动,完全与外界隔离,根本不知道附近是否还有其他德军部队。据该师第6 步兵旅的上校旅长说,直到好几个月以后,他们才知道第1 装甲师也来了,而且要乘火车向东,到阿雷斯“训练中心”去。第6 装甲师的任务主要是平时的日常卫戍,从1940年8 月至1941 年2 月,一直未发现任何战役准备的迹象。
1941 年3 月,第6 装甲师也调到离苏联边境大约35 公里的阿雷斯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战斗训练,尔后,于1941 年4 月初向西返回原驻地,这时才第一次知道第5 步兵师在附近的米劳进行训练。接着第6 装甲师接到命令向奥斯特鲁德集结。与此同时,另一个步兵师调到第6装甲师的南面,其他几个师则从西靠拢过来。
直至1941年6月20日晚,第6装甲师师长把他的战斗部队配置在一所德军“劳军营”周围,离陶乐根东面的立陶宛边境只有500米远,此时部队和者百姓当中育好多人还以为这次兵力集结是“希特勒为了牵制苏军而施展的大规模的战略欺骗措施之一”。师长建议上级司令部以演习就要开始为借口,把“劳军营”的姑娘们转移到集结地以外地区去,却遭到断然拒绝,理由是要欺骗敌人。第二天,也就是6月21日(大战的前一天)劳军营的姑娘们骑着自行车到施佐肯北面的海关游玩,晚上,她们照常举行了营火晚会。当姑娘们带着欢笑进入梦乡之时,该师步兵进入了紧挨着劳军营的出发阵地,天刚蒙蒙亮,第6装甲师与其他部队一起发起了对苏联的进攻,冲入了苏军占领的立陶宛。
部队的频繁调动和大量集结,连德军自己都如坠五里雾中,苏联就更是蒙在鼓里。随着进攻发起日的临近,德国通过航空侦察,无线电截收,获悉苏联红军的飞机还是按和平时期的要求停在跑道上,机场大都离西部边境很远,步兵也都安然地呆在驻地营房,一片和平景象。
五、莫洛托夫摸回了一张什么牌?
莫洛托夫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分手之后,原路返回。车行一路,莫洛托夫脑子里转来转去总是问自己:
“临行前自己带的一堆问号找到答案了吗?斯大林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吗?”随着思绪的倒转,他眼前浮现出那次有全体政治局委员参加的“大规模战役战略图上演习总讲评会”上的情景。
“去柏林准备得怎么样?”斯大林一见到莫洛托夫,以这句问话代替了打招呼。
“基本准备就绪,过了十月革命节就动身。”莫洛托夫说完这句话,就等着斯大林的示下。
斯大林把装满烟丝,准备点火的烟斗又从嘴里抽出来,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
“去见希特勒,设法澄清两件事。第一,我们是严格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不会对德国在西欧的军事行动形成任何威胁。第二,我们遵守条约,也希望德国遵守。问清楚为什么最近在芬兰和罗马尼亚都有德军的军事顾问在活动,德国此举究竟是什么用意,让他们立即撤回去。”停顿了一会儿,斯大林像是在自语,又像是对莫洛托夫说话:“希特勒什么时候扑回来?他还能给我们留下多长时间?目前,英国还在抵抗,可这种抵抗维持多久?它们会不会达成秘密协议?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如果真是那样,那我们至多还有一年的时间。如果英国不屈服,希特勒敢不敢两线作战?看来不太可能,那样的活,我们也许还有两年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时间太少了,而要干的事儿又太多。。”
列车减速刹车,一阵轻微地晃动,莫洛托夫一怔,清醒过来,回到现实,在脑子里继续整理着他这次会谈得到的答案。在他看来,此次柏林之行,有一个问题是很清楚了,德国对我们的进攻已提上议事日程。从希特勒到里宾特洛甫那样拼命地拉我们参与瓜分英国的遗产,那样言不由衷地表示愿意继续与我们合作,对芬兰和罗马尼亚驻有德军一事又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