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节
作者:
热带雨淋 更新:2021-02-17 04:33 字数:4802
“我今天刚刚签署了第21 号指令,即对俄作战计划。在我们占领了整个欧洲之后,苏维埃俄国就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对俄国我们历来没什么好感,它愚昧、落后、保守、自私、贪婪,与这样一个国家在一个地球上生活,将是我们德意志民族的耻辱!因此,我们必须把它从地球上清除出去。把那里的人消灭掉!”说着,希特勒沿着长桌走动起来,随着头顶灯光的变化,坐在对面的将军们,看到从那两个大大的阴影里面,放射出火一样的光芒。“不要让它表面上的庞大吓住”,希特勒走到另一端,突然一个做作的急转身,继续说:“布尔什维主义内部已经腐朽,俄国军队是没有脑袋的泥塑巨人,不堪一击。我本来用不着把如此之多的德意志民族的优良代表送上进攻俄国人的前线。但是,这是一种责任与使命,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去铲除那些成千上万条昆虫一样繁衍出来的劣等民族!”他下意识地搂了搂从头上滑到额前的几根头发,冲着哈尔德一点头:“现在请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介绍计划具体内容。”
哈尔德起立,先向希特勒一个立正,然后朝左右的将军元帅们各点了点头,翻开桌上厚厚的作战计划,扫了一眼。这个计划内容,他虽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已是烂记于心了。
“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国的战争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这次战役的基本思想上是:突然使用大量飞机和坦克,在战场的数个方向上实施一系列强大而深远的突击,将战线分割成几段,切断展开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军战略集团的联系,并在苏联最高统帅部预备队赶到之前加以歼灭。”讲到这里,约雷尔稍事停顿,咽下一口唾沫,扫视一眼周围的将领,见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39 着,于是又讲下去。
“具体说来,即是使用坦克部队快速而深远地楔入,大胆作战,消灭俄国西部的俄国陆军主力。要阻止有作战能力的敌军完整无损地撤退到俄国的广阔地区去;要迅速发起追击,推进到俄国空军无法袭击德国领土之线,井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进一步对付俄国的亚洲部分;在这些战役中应迅速占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使其无法继续作战;战争一开始就应给予俄国空军以沉重的打击,阻止其有效的作战。”
希特勒是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抽烟的,会议室里也没有人走动,只听着哈尔德略带沙哑的嗓子继续说道:“鉴于苏德战场战线太长,德军第一阶段,分别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和基辅三个独立战略方向上同时实施北、中、南三个大规模战略性战役。具体的兵力部署和进攻路线,各位将军,请看沙盘。”说着,哈尔德转身走到一个巨大的沙盘跟前,打开沙盘上的顶灯,很有风度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将军们一个个表情严肃,默默地聚拢过来。
“北方集群,由冯·李勃元帅指挥,第16、18集团军,在第4坦克集群和第1航空队的支持下,从东普鲁士经波罗的海三国向列宁格勒方向实施突击,消灭苏军于波罗的海沿岸,攻占列宁格勒。”李勃看看沙盘上标示归自己指挥的坦克、飞机模型,又往前看了看需要进攻的距离,不禁双眉紧皱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中央集群,由冯·包克元帅指挥,第9、4集团军,第2、3坦克集群,第2航空队,由波兰境内分西、北两路发动大开口的钳形攻势,包围歼灭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沿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轴线突击。”包克元帅站得笔直,两个嘴角向下垂着,微微眯起眼睛向下看着沙盘,一副做然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态。
“南方集群,由冯·隆斯特德元帅指挥,辖第12、17、6集团军、第1坦克集群和第4航空队,从波兰南部的卢布以基辅为总方向实施进攻,歼灭第聂伯河以西的苏军。”隆斯特德把眼光从沙盘上收回来,看着哈尔德点点头,然后目光又回到沙盘上,并把一只手托着下巴,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另外,我们还将从我们现在的盟国芬兰、罗马尼亚实施侧翼辅助突击,此次作战,连同我们的盟国部队在内,共计7234000人,德国将出动190个师,5000架飞机,4000辆坦克,从巴伦支海到黑海横跨2000公里的战线上,对俄国实施毁灭性打击!”
“我的将军们,”希特勒接过话来,“这就是对俄作战的要点。大自然是残酷无情的,因此,我们必须也残酷无情。让我们把所有旧世界的那些道德、怜悯、惯例、规范等等伪善的假面具都统统抛到一边!我们就要按我们的方式去征服世界。准备工作必须暗地里、秘密地进行,一切准备工作完成最后日期是1941年5月15日!”说着,希特勒在下巴底下挥了挥双拳。然后两手撑着沙盘边缘,从左到右看了一遍,猛地直起身,对身后的将军们说:“三个方向的进攻都要毫不留情。不过,我再强调一遍,中央集群对莫斯科的进攻,将是整个战役的重点。包克元帅,你要以最强大的打击去尽早砸烂俄国这个最重要的交通和国防工业的中心。”他边说边扳住包克的肩头,晃了一下,闪着火光的眸子,把包克刺得一下子把身子挺得更直了。希特勒把目光转向别处。“这个作战计划命名为‘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而俄国将在3—6周内——完蛋!”最后两个字,希特勒象是用牙咬断和吐出来的。此后,德国则是明着沸沸扬扬,说是德国将与英国决一死战,暗中急如星火地调兵遣将,排兵布阵。
四、在别国领土建立安全防线
苏联与德国在1939年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本来附有划分两国势力范围的秘密协约。但是,希特勒9月1日闪击波兰,9月8日即兵临华沙,波兰政府9月15日就流亡到罗马尼亚。德军以如此超乎人们意料的速度打垮这个国家之后,一个似乎从来没有考虑到的严峻的现实摆在斯大林面前:波兰的灭亡意味着苏联和德国这两个终究要成为敌国的国家从此没有了中间的缓冲地带。斯大林对这种局面的危险性比谁都清楚。于是,趁着欧洲局势的混乱,急忙与彼罗的海的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国家签订了“互助条约”,以加强边界的安全。之后,又开始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以期在别人的国土上建立起自己的安全堡垒。
芬兰,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家,人口仅350 万左右,但它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地处欧洲大陆北端,国土狭长,西南部宽,东北地窄,状似弯曲的长前,宽的那头,伸入波罗的海,陆上边界线两短一长,说也凑巧,偏偏最长的那边,与苏联西北部领土紧连相靠。边界距离苏联的列宁格勒城的最近点只有35 公里,芬兰湾又是水路进入列宁格勒的门户,故尔有一说,芬兰是“开启彼得格勒(即列宁格勒,作者注)的钥匙”。单从军事战略来讲,芬兰对于苏联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在历史上,芬兰作为沙皇俄国的近邻,曾饱受这个沙文主义大国蹂躏,曾在1809 年“俄瑞(瑞典)战争”后被并入俄国版图,两国间的矛盾一直异常尖锐。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芬兰出于对俄国的历史宿怨,以为有机可乘,曾积极追随帝国主义国家,参与了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后来,两国关系一度缓和,在1920 年和1932 年苏联和芬兰先后签订了两个关于和平的条约。遗憾的是,所有的国家之间签署的所有的条约都不过是利益暂时的妥协和条件适宜的相互利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所有的国家间的利益和相互作用也必定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所有的安全条约都是不安全的,所有的互不侵犯条约都是靠不住的。
1939 年10 月5 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通过芬兰驻莫斯科公使于尔耶——科斯基宁,要求芬兰政府派一个特命全权代表到莫斯科来。因为苏联认为:两国需要“根据国际形势中产生的变化就某些政治问题交换意见”。芬兰不敢不来,于是派出了代表团前往莫斯科。
10 月12 日,双方在克里姆林官举行会谈。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一同出席。斯大林提出:为了保证列宁格勒的安全和控制芬兰湾的人口,芬兰需要做到:
(1)将卡累利阿地峡上的苏芬边界西移,以使两国边界到列宁格勒的距离达到70 公里;(2)将芬兰湾人口的汉科港及其附近的地区租惜绪苏联以建立海军基地,以便苏联能够有效地控制芬兰湾入口(租借期为30 年);(3)将芬兰的霍格兰岛等岛屿割让给苏联;(4)调整北方柴摩地区的边界;等等。作为交换条件,苏联对于芬兰因领土变动造成的损失,苏联将给予一倍的领土补偿。
芬兰人知道,苏联人答应作为补偿的领土,都是一些不毛之地,况且,芬兰人不想放弃中立政策,也无意放弃自己独立国家的地位,于是,这些要求遭到了芬兰人的拒绝。
11 月13 日,谈判破裂,两国之间战争爆发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
11 月26 日,晚9 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向芬兰公使递交苏联政府照会,抗议芬兰人对苏联边界进行了三次挑衅性炮击,造成了十几人的伤亡,他要求芬兰军队立刻撤离边界20—25 公里;
第2 天,芬兰答复说,边界的确发生了炮击事件,但是炮击来自苏联一边。但恐惧苏联强大的军事力量的芬兰政府,抱幻想,他们同意双方一起撤军,并希望对事件进行共同调查;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莫洛托夫宣布,由于芬兰政府拒绝从边界撤军,苏联政府不得不废除两国于1932年签订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
11月29日夜,苏联再次照会芬兰人:由于苏芬边界各个地段攻击苏军,苏联已“不能与芬兰继续保持正常的关系,并且不得不从芬兰召回本国的政治代表和经济代表”。与此同时,莫洛托夫发表广播讲话,称“红军将防患于未然,制止芬兰的进一步挑衅”。
11月30日上午8时,以绿色的火箭为号,苏联的战略轰炸机飞向芬兰的赫尔辛基以及其它重要城市进行轰炸;在地面上,将近100万苏联红军奉命“立即制止芬兰军阀可能发动的新的袭击”,在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的率领下,从巴伦支海到拉多湖长达1500公里的战线上,分八路大军大举入侵芬兰。
苏芬冬季战争由此爆发。
战争双方的实力极为悬殊。
只有350万人口的芬兰,总兵力只有15个师,60辆坦克,29艘小型军舰,270架飞机;苏联为了一个小小的芬兰竟动用了50几个师,11000余门大炮和重型机枪,近3000辆坦克和3000余架飞机。
但是,战争初期的结果大出世人预料。
被爱国主义精神激励起来的芬兰军队利用将近零下50℃的恶劣气候,凭借复杂的地形和曼纳林防线,顽强地抗击着强大的苏联军队。苏联人不但对恶劣的气候准备不足,更是低估了芬兰人的抵抗,结果在整整一个月中裹足不前,以后虽然接近了曼纳林防线,但遇到了芬兰军队更顽强的抵抗。在北极凛冽的寒凤里,苏军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曼纳林防线依然屹立不动。
提起曼纳林防线,它素有“马其诺防线第二”之称,它是以曼纳林将军的名字命名的。
古人云,与大国为邻,如终日与虎为伴,终归是小国的不幸。芬兰国小人少兵微,与苏联这样一个兵强马壮的泱泱大国为邻,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是自然的。所以固壁筑垒,排阵操兵,一直常抓不懈,为巩固边防也确实舍得下本钱。这个曼纳林防线就是芬兰人曼纳林历时19年,耗资巨万构筑起来的。
曼纳林出生在芬兰,但在他50岁以前,芬兰一直是属于沙俄的版图。因此,曼纳林进了俄国彼得堡骑兵学校求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留在俄军供职。1917年十月革命后,芬兰脱离俄国独立,曼纳林这才重归故土,成了新建的芬兰军队总司令。由于所受的教育和半生的经历,曼纳林自然成了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对芬兰东面的这个红色邻邦,又恨又怕。正是在他的主持下,靠着外国人的援助与支持,从1920年至1939年,在列宁格勒以北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筑成了强大的永备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纵深80—90公里,工事纵横,障碍密布。工事的枢纽部不仅安装了无线电和电话通讯联络设备,还有医院、弹药库、燃料库甚至厨房。每个枢纽部没有5个火力支撑点,每个支撑点又由4个机枪火力点和1—2个永备人力点构成。这永备火力点尤为了得,其中设有1—2个火炮射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