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节
作者:九十八度      更新:2021-02-17 04:27      字数:4851
  弧M虬阄弈沃拢虐畈悦咸笾纶榱⒖低跽怨刮邸>缚刀辏ü?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这个偏安的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上称做南宋。
  。南宋初年,名将辈出,屡破金兵,但宋高宗深恐诸将功高难制,徽、钦二宗回京更令帝位不保,乃收诸将兵权,力主议和建炎元年九月,赵构听说金朝以傀儡张邦昌被废为借口,再次南侵已抵达河阳,也不问消息是否确实,立即准备南逃。十月初从南京(今河南商丘)出发,月底逃到扬州。十二月金朝分兵三路南下。完颜宗辅率东路金军自沧州渡河,进攻山东,完颜宗翰率中路金军自河阳渡河,直攻河南,西路金军由完颜宗望所派的娄室率领,进攻陕西。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奔袭扬州,宋高宗仓皇出逃,经镇江府到杭州。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赵构又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至明州(今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漂泊海上,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军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临安府,后将临安府定为南宋的都城。
  尽管以宋高宗为首的议和势力消极抗战,但是在朝野舆论的压力下,南宋军民也组织了多次对金军抗战,阻止了金军的进犯,使宋、金对峙的局面得以稳定下来。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等人,成为南宋初期抗金的旗帜。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河北西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南宋初他曾作为河北招抚司的下级将校,随王彦在河北一带抗金。离开王彦后,又为宗泽所赏识。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军自临安府沿运河北撤,岳飞率军袭击常州,克复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金军退至江北。这时的岳飞,已经经历了大小200余战,因英勇善战,声誉日高,很快就升任独当一面的将领。当绍兴二年(1132年)他刚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守卫长江中游的主帅。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挥师北伐,自鄂州(今湖北武昌)趋襄阳(今湖北襄樊),向伪齐政权的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仅用二三个月的时间就按照预定计划收复襄阳、郢州(今湖北钟祥)、随州(今湖北随县)、邓州(今河南邓县)、唐州(今河南唐河)、信阳军(今河南信阳)等六州军之地。这是南宋建立政权以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因此年仅32岁的岳飞被封为节度使,成为南宋大将中最年轻有为的一员。他所率领的“岳家军”因纪律严明,战功显赫,深受人民爱戴,成了南宋抗金斗争的一个中流砥柱。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军又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在战争中,金军主帅金兀术乘岳家军兵力分散之机,亲率精锐骑兵15000人向岳家军指挥中心郾城(今属河南)发动进攻。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初八日,金兀术率部在郾城与岳家军对阵,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郾城之战是宋金双方精锐部队之间的一次大决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接着岳家军又在颍昌府打得金兀术狼狈逃窜,并一直追击到距开封仅22.5公里的朱仙镇。这时黄河南北许多坚持斗争的义兵,都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响应岳飞的北伐,其它各路宋兵也转入局部反击,抗金斗争呈现一派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然而,以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所求的只是抵挡住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成为金的属国就已心满意足了,乃强令各路宋军班师,积极与金议和。绍兴十一年12月29日,宋高宗和秦桧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当时岳飞年仅39岁、岳云年仅23岁,岳飞临刑前在狱案上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表示了对投降派的最后抗议。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斥。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宋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元朝重新统一。
  影响:南、北对峙,各有发展;民族正气,激励后人
  北宋末到南宋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的时代。当时的史书记载:“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这些被迫南渡的北方士民,大多数是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农民和掌握先进文化思想的士族名门。他们定居江南后,把北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到南方,促进了江南和岭南地区的开发。从南宋时期起,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移到南方。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汉族的一个民系——客家人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在北方,金国灭辽吞宋后,国势强盛,至金世宗修明内政,任用贤才,吸取汉族的统治经验,进行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融合。昔日“逐水草而居”的女真族,逐渐“汉化”,到元朝统一时,北方的一些女真人已经和汉人无异。
  发生于12世纪的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范围最广、持续很久的民族战争。以岳飞等人为代表的抗金斗争,不仅仅是服务于赵宋政权,实质上也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是反对分裂、争取进步、反对倒退的正义斗争。岳飞“精忠报国”的口号,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为保卫国家、反对异族侵略而斗争。
  第四部分 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第53节 指南针的发明
  在古代,各民族的先民们面对茫茫海洋,虽然有探险探秘的愿望,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总是无法如愿。即使是以航海着称的古希腊人,也不过是在相对比较风平浪静的地中海海域称雄。对于茫无边际的大洋,也只有“望洋兴叹”。其实,并非是由于造船技术限制了古人们的越洋交流,更主要的是由于在海上无法辨别方向,虽然有可以横渡大洋的船只,也会在海上迷路,葬身海底。因此,指南针的发明可以说是给海船装上了眼睛,为航海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条件。指南针是中国最早发明的,但它是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发展改进而成的。
  从“司南”到“指南鱼”
  对于在海上和陆地上定向的工具,中国的先民们有许多记载和传说。据说黄帝在与蚩尤交战时,曾经发明过“指南车”,可以在大雾弥漫的天气下准确辨别方向,不至于迷路。这可能是关于“指南针”的最早探索。但是,后人根据古书的记载,多次想重新制作“指南车”,却一直无法成功。因此,“指南车”之说是否确切,是可以存疑的。
  然而,利用磁铁的特性制造出的指南针,却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至三千年的历史。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磁石和它的吸铁性。《韩非子·有度篇》里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这里的“先王”是周王,“司南”就是指南针,“端朝夕”是正四方的意思,是指指南针的用途。在古代文献里还有记载郑人到远处采玉,要带上司南,以便不迷失方向。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在他所着的《管子》一书中有这样记载:“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慈石”就是磁石,“铜金”就是一种铁矿。可见至少在2600年前的管仲时期,已经知道磁石的存在,并已掌握了磁石能够吸铁这一性能了。
  磁石有两个特性:一是吸铁性;二是指极性。也就是说磁石有两极,能够指示南北。磁石的吸铁特性中国战国时代的古人和古希腊的先民都已发现,而发现磁石的指极性则欧洲比中国晚得多。
  磁石能指示南北的特性,不太容易被发现。因为一般情况下磁力小、摩擦力大,磁石两极不能自由旋转到南北向。中国在战国时代最早发现了磁石的指极性,并利用磁石能指示南方的性能,制作成指南工具——司南。“司”字意为掌管,现在仍有“司机”、“司炉”、“司令”等词,这几个“司”字的本意都是相同的。
  但是司南也有其局限性,用磁石制造司南,磁极不容易找准,而且在琢制勺的过程中,磁石因受震动而会失去部分磁性。再加上司南在使用时底盘必须放平,而且司南的体积也比较大,因此,古人在发明了司南之后,又不断改进指南工具。继司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又制成了一种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鱼。
  按照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古人是将钢片在炉火中烧红的方法使铁磁质中的磁畴活动起来,由于地球有磁性,把烧红钢片沿着地球磁场的方向冷却,钢片在冷却时靠地球磁场的作用使磁畴有规律地排列,这条钢片鱼就有了极性,成了一条指南鱼。冷却时鱼尾向下倾,由于地球磁倾角的作用,可使磁性增强。
  《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方法
  由于地磁场的强度不大,所以指南鱼的磁性也很弱,古人渐渐觉得指南鱼的指南效果仍不理想。能不能有一种更理想的指南工具来代替指南鱼呢?古人在继续不断地试制摸索。就在钢片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有人发明了用钢针来指南,这种磁化的小钢针可算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真正的指南“针”了。
  北宋著名科学家沉括(约公元1033-1097年),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北宋时期中国许多重大的科学发明,例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等应用技术,都是借助于沉括的记载而得以流传的。指南针能指南,但还必须为它创造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条件。沉括在他《梦溪笔谈》一书中,提到了指南针的几种用法。
  一是水浮法,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指示南北方向。二是指甲旋定法,把磁针放在手指甲上轻轻转动后来定向。三是碗唇旋定法,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通过旋转磁针来定向。四是缕悬法,在磁针的中部涂一点点蜡,用一根细丝线沾上蜡后,悬挂于空中指南。这种悬挂式指南针,必须在无风处使用,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根据试验,沉括认为这四种方法中,要算缕悬法最好。因为指甲和碗边上很光滑,指南针容易掉下去。而使用水浮法时,水若振荡,针就难以静止下来了。
  沉括在900年前提出的这四种方法,有的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如现代的磁变仪、磁力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就是采用了沉括所说的缕悬法原理。而航海中使用的重要仪表罗盘,也大多是根据水浮磁针这一原理设计而成的。
  沉括还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偏角的人。“磁偏角”是因为地球上的磁极和南极、北极稍微有一点偏差。指南针的南极和北极,沿磁子午线分别指向北磁极和南磁极,磁子午线和地理子午线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科学上叫作“磁偏角”。世界各地的磁偏角是不同的,有的偏东,有的偏西。
  沉括在《梦溪笔谈》第24卷中写道:“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磁偏角记录。在西方,直到公元1492年哥伦布在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偏角这一现象,比沉括晚了400多年。
  影响:开创航海新时代,推动地理大发现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也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的国家。从此,海船有了眼睛,再不会迷失方向,这样,就把航海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指南针传到世界各国以后,各国也都用指南针来帮助航海了。正因为指南针起的作用很大,所以人们把它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指出:“指南针的应用是原始航海时代的结束,预示着计量航海时代的来临。”有了指南针,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才可能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各国航海家纷纷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他们不断探险,开辟新航路,发现了美洲,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马克思曾这样说过:“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