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节
作者:
谁与争疯 更新:2021-02-21 10:18 字数:4856
觥?醋诺挂膊淮怼?br />
“这个用料是银重三钱九,宝石为粉玉,这玉石中的下品玉石。要价是五百文。”小伙计道。
“我可不可以定做一枚?”仲秋瞧了一眼这枚看着还算顺眼的钗子,戴在王秋月的头上,真是……
“可以,只要是王姑娘你出的样子,我们掌柜的说了,免费给你定做。”
“可我十八那天就得要用了。来得及吗?”
“只要今天有图样,明天就能拿到东西。”
“那好吧。”仲秋想了想,还是决定画一个特殊的,她不想花钱,不过用花样子换一个倒不错。“不过,我这枚笄做出来,价格不能少天一两银子。”
“啊?”小伙计有些愣神,他们店里贵重的首饰也不少,但一般的首饰都是低于一两银子,毕竟这不过是个小镇,有钱的还是少数。而有钱的人,一般都还特意跑到县城里去买首饰的多。
他们经营的,不过是从几十文到几百文的大众不太的值钱的首饰。
“我画给你们的,你们做出来,肯定有人买的。”仲秋心里有数,从怀里把在家里已经画好的笄样子拿了出来,“银不要多,四银足够,不过,这头上就要多费些心思。”把画样子给小伙计好限地讲了一遍,定好了明天下午来取,这才带着两个人走出了首饰铺子。
在镇上逛了一圈儿,又给子汐买了些吃食,给两个姐姐买了些上好的绣线这才回到家里。
第87章 热闹的及笄礼
半夏在回程路上不时地瞄着仲秋,弄得仲秋心里直发毛:“二姐,你干嘛老是看我,有啥就说呗。”
半夏鼓鼓气,才道:“你真的想把那枚笄送给老姑?”
“咋样?好看吗?”仲秋笑嘻嘻地一手领着子汐,一边吃着刚买来的糖圆,就是一种用糯米加糖做成的圆形的糖。
“好看。”半夏恨恨地道,“你真给她?”
“那不给她给谁呢?”仲秋眼睛一转,笑着道,“要不然的话,就拿回来给二姐你留着吧。”
“谁说我要了。”半夏不屑地撇了下嘴,“我只是觉得,咱能老是这样向咱家要东西,啥时候是个头啊。”说着,一脸的丧气。
“呵呵。”仲秋笑了,扯了扯半夏的手道,“二姐,你真当我把那笄给老姑?才不会呢。那是我设计出来的,咱们镇上要是卖的话,也不会少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啊,够一个好劳力在外面苦干一个月的钱了。虽然不算太多,但是,就咱们村子里的人,一两银子可是够咱们几个月的吃用呢,我才不会给老姑呢。”
“那你还画那个干啥?”半夏奇怪地问。得知不会把那笄给老姑,她的小脸上也带了笑容。
“我有两个亲姐姐,干嘛要给老姑啊。她对咱们几个也不好,我是闲得蛋……”仲秋刚想说闲得蛋疼,还好她省悟及时,“是闲得抓墙了?”
半夏虽然不知道抓墙和闲着有什么关系,但是只要那枚好看的笄不给王秋月她就高兴。至于仲秋给谁,她就不再问了。
姐妹三个回到了家,把手里的上好的丝线给了探春,这才让子汐去外面和别家孩子玩儿去,她却是想着如何去处理老宅那边的事。
这边马上就要把鱼放进稻田里了,那个时候,她们家就真的没什么功夫和老宅的高氏扯皮了。
不过,高氏越来越大的胃口,还是让仲秋很是不爽。
可是古代一个孝字能压死人啊,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靠山,那就最好不要忤逆老人,不然的话,后果不是她们可以承担的。
想了半天,仲秋还是觉得不管如何,这个面子她还是要给她们家长的。
十八那天,不管是出于对老王家的亲近还是想看王兴文家在王秋月及笄送什么的人,反正当仲秋一家四个女人外加一个小跟P虫子汐到的时候,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
大姑娘小媳妇都热闹地找着自己相熟的人说着话呢。看到仲秋她们娘四个儿过来,都热络地围了上来。
方氏心里有些忐忑,到现在她也不知道仲秋到底要送王秋月什么礼。只是应付着和村子里的女人说着。
探春和半夏却和村子里的同龄的姑娘们在一起低声地说着话,彼此交流一下绣品什么的,还有拿出来互相看着,对比一下彼此的手工。算是最安静的一团人。
到了时辰,王秋月穿着一身新做的衣裙,披着刚刚洗好抹干的长发走了正屋。来到院子当中放好的锦垫子前站住。
及笄中女人一生重要的礼节之一,有村中和高氏相好的长辈过来作为司仪。由高氏亲自为自己的女儿挽发,再插上笄,就表明自己的女人到了可以成亲论嫁的时候了。
没钱的人家,自然是不请人的。直接给女儿插一根木笄就好。像高氏这样的,也算是看重自己的女儿了。
今天不光是仲秋一家来了,仲秋的大姑春花也带着她们家的小闺女来了。
礼物一般都是平时极好的人给的,亲人就算家境再不好,也会扯一尺布什么的送来。
仲秋的大姑王春花就是带了一块尺头,是锦缎的。可以给王秋月做一条裙子,也算是大礼。
二奶奶家里送来了一块棉布的尺头,却是淡青色的。
仲秋看着高氏向她娘投过来的目光,带着一丝的威压,不禁有些不屑。
方氏扯了扯仲秋,仲秋这才走上前,当着大伙儿期盼的表情,打开了自己手里的一个锦盒子。
盒子里铺着一块黑色的细绒布,上面静静地躺着一枚银色的梅花镶嵌的笄。整体是银色的,只有在笄头处用粉色的碎玉镶嵌成一内梅花的样子,花蕊是金丝抽成的。
这枚笄是仲秋在当天又回到镇上根本她看到的那枚钗想出来的。这笄的用料和钗那根本就不能比。
钗一根可以做成三根笄,价格自然是要高的。
那枚钗是六七百钱,而这枚笄即便是镶嵌了粉玉,玉质虽然不错,可到底是碎玉堆砌而成,就算是花蕊中心是金丝抽成,但那几丝金丝可以忽略不计。
全部下来,不过是原来钗一半的价钱不到。而这枚笄却比原来的那枚钗看着细致好看,掌柜的见状不想收仲秋的钱,可仲秋一定要给,掌柜的便只收了工料钱,一百七十文。当然,这个样子他还是要拿出来卖的,五百四十文。
仲秋拿出这枚亮眼的笄来,让一直围观的人都瞪大了眼珠子看着。议论之声自然是压不住的。
“哎呀,看看,真是大嫂子好心,这么一枚笄啊,这得多少钱啊?”
“可不是,那上面可是镶嵌着玉啊。”
“肯定值不老少钱,我前天看着仲秋她们提着兔子去镇上卖呢。”
“你小点声,仲秋她们卖兔子就是为了给秋月凑这枚及笄礼的。”
“哎呦,这也太那啥了……”
一声声的议论在人群进而漫延,高氏盯着那枚闪亮亮的笄,确实好看,高氏也喜欢。
王秋月就更不要说了,这样镶嵌的首饰在镇上卖的可贵了,少于五百钱都不要想,今天她真的看到了。
忍不住伸出手来轻轻以地拿起那枚笄来,看着那精致的做工,王秋月就算是再挑剔的人现在也无话可说了。
“娘。”王秋月拿着那枚笄举到了高氏的面前。
“及时到,大娘,该给妹子插笄了。”司仪看看时辰对发呆的高氏叫了一声。
高氏扫了一眼方氏,伸手接过王秋月手里的笄,轻轻地给王秋月挽起了发,插了上去。却把自己一留在袖袋里的那枚自己陪嫁过来的银笄收了起来。
她想过方氏会送笄礼的,可知道大概会是一枚银笄或者银钗。那个时候,她就会把自己早就给小闺女准备好的那枚自己陪嫁过来厚重的银笄给小闺女插上,好好地让方氏丢一把脸。
可是现在,眼前的这枚笄看着是好看,可是拿在手里的份量她是知道的。
她那枚笄可以打好几枝这样的笄,只是缺了那玉花就是了。
及笄礼成,围观的人群也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大家说说笑笑的,围着王秋月说了些祝福的话,其他的人也就慢慢地散了。
反正主人家也不管饭,大家家里也都是有活的。
及笄礼一成,仲秋就扯着方氏带着姐姐们回到了自家。
方氏看了一眼仲秋,没说什么。今天的事吓了她好大一跳,不过,方氏心里也是有些过意不去的。等到探春和半夏都出去了才对仲秋道:“仲秋啊,兔子卖了多少钱,娘补给你。”
“娘,补什么呀,老姑也不可能再过一次及笄了,咱们就这一回。只是以后……”仲秋觉得她还是要和方氏好好地说说,别高氏说什么是是什么,她可没那么多的银子给她们。“我奶要是再要什么,你也要回来和我们说,家里的钱都在我这里,你可是知道的,再让你掏什么东西,你就跟我奶说家里的钱你说了不算,要要什么找我说就是了。”
想来,那个高氏再无耻再偏心也不会向她一个孙女要东要西的吧,只要你能抹下那个脸,仲秋还真不在乎给她。不过,在村子里只要她还能出门,仲秋也挺服她的。
可是瑞高氏是找她娘要,媳妇孝敬婆婆是应该的,仲秋啥都说不出来。
可是,孙女即便是长大成人,不给奶奶孝敬东西,也没有人说出来什么,因为女孩子是养给别家的。你朝女孩子要东西,那就是你当老人的不爱护晚辈,村子里的人就会说话了。
方氏默默地点了点头,她也知道是自己让仲秋为难了。
本来家里因为买田已经够紧的了,现在又多了一笔大的支出。
仲秋见方氏已经内疚便不再多说,只要方氏不再吐口应下什么事情,她就好办。
没过几天,仲秋家稻田养鱼的事就已经在村子里传开了。而王兴文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每天一早起来去田里看看那些投进去的鱼是不啃到了苗儿了。
几天过去,看到稻田没有什么损失,而鱼好像也活得挺好的。王兴文这心才算是放下,村子里的人都看着稀奇,每天在仲秋家稻田里围观的人还真不少。
渐渐的,到了七月的时候,稻田里的苗已经明显看得出来长得比不放鱼的稻田里的苗长得壮,苗的叶子都是黑绿色,那是肥足的现象。
养鱼的稻田里,不但苗长得壮,而虫子也少。
渐渐的,大王庄老王家种水稻的风就刮了出去,有趁着农闲的人来大王庄看稻田的,再看到稻田养鱼,那就更是看着稀奇了。这同不知不觉的就刮了出去,不但引来更多的农人,还把县令给引了过来。
仲秋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些农人里,县城里的四氏米行的掌柜的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还很手快地把这个详细的情况写了一封详细的信派人送去了京都。
这才引来了县令的围观,这些仲秋家自然是不知道的。
第88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
日子在仲秋家和村里人忙活和好奇中到了八月份,这是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
仲秋家的人却一天也不敢在家里休息,尤其是王兴文和仲秋,每天都要到稻田里看看里面的鱼和水稻长得如何,这可是她们一家子明年的指望呢。
县令来的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不知道。县令大人穿着一件长衫,看着就是个读书的人。带着两个书吏到大王庄走了一趟,主要是看看他主子信里说的那家人家的地。
种水稻也不算是太奇怪的事,北方种水稻也不是仲秋家第一家,不过是水稻的产量不大,收益不好,所以,一般的农家都是种有出息的玉米来做粮食。
现在听说大王庄不但要种水稻,还要在水稻里养鱼,这不用他主子说,他自己就觉得奇怪呢。
听说一回事,看到又是一回事。县令大人亲眼看到游在稻田里的鱼时,他都觉得自己的眼睛花了。
“这是真的?”县令大人问跟着来的书吏。
“是的,大人,是真的。活得好好的,再过三几个月,就能捞了。”书吏也觉得这事透着新鲜。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稻田里的鱼,看着那些鱼游来游去的,“大人,你看这稻长得,还真是壮啊。”
“走,到别的稻田去看看。”县令大人刚刚被主子派到了这里,很是想要表现一把呢。既然主子都来信了,怎么着这事也得弄明白才成。
三个人在村子里的稻田转了一圈儿,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养鱼的水稻比没养鱼的长得壮实,而且,现在已经结出了稻穗,县令大人虽然心里奇怪,不过,也没有去打搅村民,这大王庄可是主子交待下来的让他注意的,他可不敢摆什么县令的架子。
带着三个人回去之后,把事情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