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8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4 字数:4706
颐怯惺ν焦叵翟冢皇ν饺绺缸樱叵当雀缸踊骨酌埽ㄉ砀改福∥颐亲鲅娜艘靼渍飧龅览怼K源哟艘院螅颐钦庖簧匀硕允露晕铮鹦亩钭罡叩闹傅荚蚓褪墙洹⒍ā⒒廴А6ɑ劢蕖?br />
「经历」,这是你的过程,这是必定要经历的,不管是上根、中根、下根统统要经历。上上根人他很快速,一下就通过了。好像我们上五十一层楼,那个上上根的是什么?上上根的是坐电梯上去的。坐电梯他是不是还是一层一层经过?经过,不停。中下根性的人爬楼梯,一级一级上去的,统统要经过。不是说顿超的人就不经过了,没有这回事情;顿超是快速而不停留。要「经历十住」,在我们这个经里面在第三会,第三会十住,第四会十行,第五会十回向,第六会十地,第七会就是等觉,等觉叫十一地,要经过这个次第。
「日月岁劫,时分无迁,法界如本,不动智佛如旧,而成一切种智海」。这是华严境界,这是事实真相。你看这五十一个位次要经历,这是圆顿法门。日、月,岁是年,劫,这是讲时间。「时分无迁」,无迁是没改。《华严经》上讲的念劫圆融,一念迷了就变成无量劫,无量劫觉悟了就变成一刹那。所以诸位一定要懂得,时间不是真的。
时间跟空间,我们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对於时间跟空间起了虚妄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是真相。真相,佛说过,说得很多。《百法明门论》里面你们想想看,时空是属於哪一法?百法分为五大类:心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色法、无为法,分这五大类。时间、空间在「不相应行法」里面。不相应行法,它是有这么一法,它不是心法,也不是心所法,也不是色法。心、心所、色法依他起性。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性,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它不是事实,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是个抽象概念。把它的本质搞清楚!你真正搞清楚,你把这个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断掉了,时间就没有了。所以,时间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抽象概念。
大乘经上常常讲,坐断三际,三际是一。所以佛经,你看一切经开端,「如是我闻,一时」。阿难的记忆力人中第一,佛哪一天讲的,他能不知道吗?他为什么不在上面「如是我闻,几年几月几日,佛在什么地方讲这个经」,他为什么不用年月日,他用一时?这个里头道理很深,用一时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用年月日是假的。经历五十一个阶级,一时。
「法界如本」,法界有没有动?没动。法界就是真如本性,能现、能变,没动。再跟你说,所现、所变也没动。「不动智佛如旧」,从来没有改变。不动智佛是什么?是你的信心。你信心成就之后,永远不变。
「而成一切种智海」,这个一切智海就是妙觉位,到十一地是等觉,等觉再上去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了,究竟圆满的佛果就是一切种智海。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做出榜样给我们看!善财童子在一生当中经历十住、十行到十一地。德云比丘(就是吉祥云比丘)代表初住,海云比丘代表二住,妙住比丘代表三住,他参访一个善友,他的位子就提升一层。我们在这个地方,在这部经上看到他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有十一位善知识,十一位等觉菩萨。现的相,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说明这五十一位善知识在哪里?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你天天都见到,问题就是你不会!
希望通过「入法界品」的学习,我们恍然大悟,我们就学会了,自己成就。成就之后,「教化众生,因果不迁,时劫不改,方成信也」。「信」,到这个地方才讲到究竟圆满!这一段讲的义理非常之深,圆顿根性人的境界。圆顿根性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修学方法,跟九法界众生真的是不一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八九卷) 2003/4/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89
诸位同学,上一次我们读到李长者的开示,说到从信心,信心生起来之后,以「定慧进修」,经历四十一个位次,住、行、向、地、等觉。长者特别跟我们提到,时间坐断三际,空间十方无异。所以他说「时分无迁,法界如本,不动智佛如旧」,这样成就「一切种智海」,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以后「教化众生」。「因果不迁,时劫不改」,这才是真正成就了信心。今天我们接著看下面的文:
「若立僧只定实」,「立」是设立,「僧只」是阿僧只劫。如果说阿僧只劫决定是实有的,实实在在的,真有。「身是凡夫」,我们现在这个身确确实实是凡夫,凡不是圣,圣不是凡,「凡圣二途,时劫移改」。凡夫要慢慢的修,要修无量劫,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够成菩萨、成佛,这「心外有佛,不成信心」。这不是一乘佛法里面的信心,那是什么信心?三乘教里面讲的信心,跟法界乘不一样,完全不相同。
我们晓得,一乘是真实说,三乘是方便说,这个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是我们也知道,佛没有妄语,方便是真实的方便,真实是方便的真实,方便跟真实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是凡夫,确确实实不是一乘根性,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乘根性?烦恼不断,苦难重重,身心不安,这就不是一乘根性。一乘根性的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如如不动。所以理上我们有,事上没有,这个要知道。真正一乘根性的人,法身菩萨,他们理上有,事上也有,真的是理事不二。我们今天理是理,事是事,理跟事没有法子融合。
我们应该怎么学法?在现前,我们听的是一乘教,我们修的是三乘法,这就对了。这个因缘实在说无比的希有殊胜。三乘教的学习我们可以落实,断烦恼,开智慧,淘汰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逐渐把自己提升到一乘境界,这是如来的善巧方便。所以,由此我们能够体会到,世尊为什么要说三乘,甚至於还说五乘(三乘法再加上人乘、天乘)。这是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帮助我们。
学佛最重要的是知见,知见贵在圆融贯通,决定不能够执著,执著就成了障碍,世出世间一切事无不如是。世间法里头,众生有病了,请教大夫来诊断。大夫给你开药方,药方是对治你的毛病的,依照这个药方用了,病好了,还要不要吃药?不可以!病好了,再吃药就又吃出毛病出来,药到病除。健康的人药跟病两边都不要,都丢掉,这是正确的。哪有健康的人天天吃药的!
九法界众生都是病人,什么病?迷失了本性,这是病。佛种种示现、种种说法都是药,这个药起什么作用?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恢复本性。到我们真的觉悟,明心见性,这个药还能不能执著?不能!执著就又迷了。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大乘佛法。但是什么时候舍,要清楚、要明了,有病的时候不能舍,病好了就舍。
我们今天的病很重,不但三乘法不能舍,五乘法也不能舍。提升一个阶级,下面舍了。好像上楼一样,上到二楼,一楼舍了,上到三楼,二楼舍了,你不舍上不去。舍就是放下,放下第一层你就升第二层,放下第二层你就升第三层,你不舍,不肯放下,你怎么能上升?
所以,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执著,世尊立法,立法都是方便,都是教学的手段,教学的善巧。换句话说,这种方便法适用在某个时节因缘里,不是这个时节因缘,这个法就不能用,失效了。像我们在学校念书,念小学,你是小学程度,正在读小学,小学里面这些教学的仪式、课程、教学方法对你很适用。到你程度提高,提高到中学程度,小学这一套对你没用了,你不需要了,你完全把它放下。你再进步读大学,中学这些课程、方法,试问问你是不是全盘放下?你无需要再在这些地方浪费时间精力了!
如来在九法界示现亦复如是,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尽了,所谓身心世界、世出世法统统放下,那就恭喜你,你圆满了,你就证得无上菩提,成就一切种智海。长者在这里这些话讲得好,信心的标准说出来了。
我们自己要清楚、要肯定,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我们要有这个信心,本来成佛。不但我是,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平等平等。性德是真诚、是清净、是平等、是正觉、是慈悲。我要随顺性德,对一切众生,对一切万物,我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对待。跟诸佛菩萨一样,性德自然流露,诚敬的心念念不舍,心里头永远怀著诚敬,感恩的心念念不忘。
几年前(六年前),我们提出来跟同学们共同勉励,「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无论我们现前是顺境、是逆境,是恶缘、是善缘,我们以清净、平等心来对待,永远是诚敬感恩。不问别人怎么对我,要问我怎样对人,这个重要,别人怎么对我不重要。这个里头要懂得因果,别人对我好,别人对我不好,那是果报现前。就是平常说话语气,都是属於果报现前。所以觉悟的人欢喜承受,不觉的人他受不了,这受不了怎么样?又造业。业力相牵,冤冤相报,这个麻烦大了。
我在讲席里头常说,我们遇到一个陌生的人,跟他没有往来过。偶尔见面,他看我很不满意,眼光态度都很凶恶。我心里明白,很清楚,我也合掌对他恭敬,低声下气。为什么?业报现前。过去生中,或者是无量劫之前,我曾经这样对过他,今天碰到,他这样对我,应该的!我欢喜接受,一点怨恨报复都没有,我们这个帐在这里结掉了。下一次见面,态度就不一样,帐结了。如果你看到他不好的态度,你放在心上,这个帐没完,后面还没完没了,麻烦大了!如果你动瞋恚心,动报复心,后果不堪设想。
世出世间圣人常常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绝对不是懦弱),从今而后我不再得罪任何一个人。让自己的性德流露,不要让自己的烦恼起现行,那你真的是学佛、学菩萨。言语态度谦和忍让,决定有好处。
我听说昨天我们学院的多元文化论坛,许多当地的朋友们来参加。昨天讨论的就是日本科学家研究水这桩事情,有个录相带他们看了,听说很高兴。你们看了就晓得,里头有一个例子,同样是一句话,语气、心态不一样,水结晶感应不相同。这个话是平常,很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你去做吧。很温柔的一句话。另外一个态度是板著面孔:你去做吧!这是命令口气,反应结晶不一样。温柔的语气,对方感谢。命令的口气,他也要做,心里头不服,效果不相同。命令人家做,人家是勉强去做,不一定服你。但是你的态度非常柔和,他会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强迫命令顶多敷衍一下就算了。心态、效果都不一样。
这种命令、强制是烦恼习气现行,温柔、关心、爱护是你性德的流露,不一样。一个完全是烦恼,一个已经是随顺性德了,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与性德靠近。所以这种实验提供我们很好的学习参考,我们要牢牢记住。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为什么不用诚敬,为什么不用谦虚,为什么不用忍让,跟一切众生结善缘?总而言之一句话,不会善用佛陀教诲,病根都是自己的贡高我慢。过分的看高了自己,看低了别人。
你看释迦牟尼佛每一天出去托钵,有的时候遇到贫穷下贱的乞丐。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对他是很恭敬的态度,没有轻视他,一丝毫傲慢习气没有,这是我们应当学的。佛为什么对他那么恭敬?佛知道那个人有佛性,那个人的佛性跟一切诸佛如来的佛性无二无别。他今天沦落到这种程度,是迷失了自性,造成的这么一个现象。但是迷不是真的,总有一天他会回头。现在他在迷的时候,我轻慢他、瞧不起他,等到他将来以后成佛,我们遇到的时候,这时怎么办?
这些事实真相佛菩萨清楚,所以佛菩萨永远不敢轻慢一个众生。佛菩萨这个缘结得好,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得到九法界众生的拥护。一切众生对他生欢喜心,你们想想这个福报多大!这个福报从哪里来的?就是从谦虚恭敬当中修来的,不敢轻慢一个众生,成就九法界众生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敬爱,愿意听他教诲。
佛种种示相都是给我们看的,希望我们头脑清醒一点,要看得清楚,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