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3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4 字数:4692
,佛法教学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不可以拘泥,不可以分别执著,如果有分别执著这就难了。
可以说,大乘教自始至终破执著而已。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叫情执、情识,凡夫有,圣人没有。我们今天学佛目的何在?我们都知道,目的是「转凡成圣」,凡是凡情,情执一定要放下,要把它淘汰干净,我们才能够契入大圣的境界。这一段到这个地方介绍完了,这都是说明一会、一分、一品的大意,清凉给我们介绍到此地。
我们这个本子后面有李长者的《合论》,道霈法师把这一段节录在此地。《论》里面也是像清凉一样,在没有读到经文之前,给我们做一个总的介绍。这个介绍也相当精采,我们应当读读来学习。请看《论》这一段,这上面有个「论」字就是《合论》里头的文章。
「第二会六品经,明菩萨信心门」,这一句很重要,把这一会总的纲领一句话说出来了。这六品经宗旨、主旨就是说明菩萨的信心,让我们好好来做一个比较。我们今天不是信佛了吗?甚至於你还出了家,出家当然你信佛,不信佛你怎么会出家。可是你的信心跟这个地方菩萨信心做个比较。如果我的信心跟经上讲的相应,好!你的用心正确殊胜,必定有成就。
如果两相一比较,我的信心跟经论上讲的不一样,这个时候你一定要觉悟。把自己以为是的信心要放下、要舍弃,一定要随顺经论上所说的菩萨信心。依经论的教导修正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建立如诸菩萨一样的信心,我们才会有成就。
下面他说「於此一会之中」,这一会是第二会,「自有序分,正说,流通」,这个我们念过就行了,到后面我们会看到的。「今从第十二卷初尔时已下,有四行半经,是序分,已下至贤首品」,贤首品是第十二品,「是正说分」,就是正宗。「贤首品末有三行半经,是流通分」。这些地方我们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一切经段落的分法古大德不同,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他们分判都有道理,值得我们做参考,但是不可以执著。
你说哪一家对,哪一家不对,家家都对。至於我们自己学习采用哪一家,那是看各人的方便,也是各人的喜好不一样。不可以说这个对那个不对,不要有这样的分别执著。清凉大师分的跟贤首大师分的不完全相同,当然跟李长者所分的也不尽相同,都可以参考。重要的要看他的义趣、境界,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七如来名号品,从此已下至贤首品」,这有六品经,一共有四卷经文。「是第三长科文中,以果成信,信自己心是佛分,於此一段之中,约有六法,以成信心佛果,令信者入佛果故」。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在这个六品经里面,前面三品「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在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介绍过了,这是毗卢遮那佛正报之果。在这一会,我们看到毗卢遮那佛的果报,世尊也为我们说出果报的因缘。所以在这一会当中,他说了两桩事情,第一个是正报的因果,第二个是十信因果。正报因果里面,目的是教我们成就信心,十信因果是教导我们学习。换句话说,我们有了信心,从什么地方下手来学佛,从十信!在信心里面,最重要的「信自己心是佛分」。
佛是什么?通常在经教里面,佛是印度梵语「佛陀耶」音译成华文,意思是智、是觉悟,是圆满的大智,究竟的觉悟。圆满大智、究竟觉悟是什么?是心。是真心、是本性。佛陀在经教里面给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都是说的这桩事情。一桩事为什么要说很多的名词术语?这是教学的手段、教学的方便,教我们对於名词、术语、言说不要执著,怎么说都可以,都是这桩事情。
所以,教学真正用意教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你才能真正懂得事实真相,真正明了佛说法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没有别的,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如来真实义。对待九法界众生平等平等,没有差别。如来示现教化众生,希望众生快快成佛,我们要明了。
所以信心从哪里建立,我们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在哪里?不是在身体里面这个心脏,这个心脏在佛经里面叫肉团心,这个心实在说没有什么大作用,是我们身分里面器官之一。於是有人说了,能够思惟、想像的这个是心,现在人说能思惟、想像是什么?脑。比认识心脏作为心是有一点进步了,但是还不是真的。
《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考考阿难尊者,问阿难,心在哪里?你看佛不说真心,也不说妄心,你自己以为什么是心没有关系,问你心在哪里?阿难说心在身体里面,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他实在也相当不容易,居然能想起七处,我们一般人想不出来,七处都被佛否定了。阿难没话说了,再想不起来了,不能不向佛求教:到底心在哪里,什么是心?
诸位同学,这个示现很不容易,世尊跟阿难在表演,表演给我们看。阿难表演一个迷惑颠倒的凡夫,所想的、所说的全是凡夫知见,全是凡情、妄想执著,释迦牟尼佛一样一样把他否定。那什么是心?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诸法,唯心所现」,这跟《华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这一切诸法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华严经》上还说唯识所变,这把事实真相一语道破。
佛接著说「一切因果」,包括世出世间法,「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心是什么?心就是佛,就是智、就是觉。一切诸法之所生,是智、觉变现出来的。智、觉变现出来的,叫一真法界,那是究竟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可是众生迷失了自性,这是佛法里面讲起了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本来明了现在不明了了,不明了就起妄想分别执著。
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是从无明生的,不是真心,不是本性,心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东西生起来之后,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这就搞乱了。谁乱了?是你自己乱了。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被你搅和乱了?不是。一真法界还是一真法界,如果一真法界真的被你搅乱了,那就不叫一真法界。
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醒的境界就比喻一真法界,你作梦中的境界,那是梦里面的九法界、三途六道。你作梦是你一个人在这里面受用,你梦中境界没有改变这个清醒的境界,没有!法身菩萨他们住一真法界绝对不受你的干扰,你搞你的六道,你搞你的三途。一真法界里面的人能不能见到这些现象?能。他见到你的三途、见到你的六道。就好比一个真正有修行人,他在定中能够见到你梦中境界。
中国古老典籍里头,有一篇文章叫「黄粱梦」,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初中课本里面,国文课本里面都有,我们读过。有个出家人老和尚在入定,有个秀才到这边,看到老和尚入定也不便打搅,他就在旁边打个盹。没想到睡著了,睡著了就做了一场梦。梦醒了之后,老和尚就告诉他,梦中很得意吗?梦中时间多长?老和尚在那边煮高粱,高粱是小米(我们知道煮小米的时间不会长,很短),小米还没有煮熟,他梦醒了。梦中境界老和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定中能够看到别人的境界,凡夫看不出圣人的境界,圣人能看到凡夫的境界,看得很清楚。你在梦中,在得意的时候,报恩报怨;福报享尽的时候,要受大家对你冷落那种感受。又何况因果相续,因果循环,不是说这一生就完了,还有来生、还有后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秀才觉悟了,六道里头不过就是如此而已。觉悟之后不再搞了,糊涂事!叫糊涂人干糊涂事,在这里头只是受苦,哪有乐?所以佛说乐是坏苦。觉悟就回头,回头是岸。
几个人真正觉悟,觉悟自心是佛,自心是灵知、真心。灵知之心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能现宇宙万法。所现这些法,自己真实受用,在受用,自受用、他受用,叫正受。正受梵语称为三昧,也翻作禅定。什么叫正受?离妄想分别执著才叫正受。我们凡情、凡夫永远没有办法离妄想分别执著。没有离妄想分别执著,你的感受或者说你的享受,佛把它分成五大类,苦、乐、忧、喜、舍,你总不出这五大类;正受绝对不落在这五种里头。
换句话说,正受,身永远没有苦乐,心永远没有忧喜。苦乐忧喜统统都没有,这个时候叫正受,这个时候叫真正的乐;这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这个喜不是忧喜之喜,超越了。所以佛家讲法喜充满,法喜不是忧喜的喜,法乐不是苦乐的乐。那个乐、那个喜,九法界众生想像不到,为什么?他从来没有经验过,从来没有体会到过,他怎么能想得出来,愈想愈错。所以佛说不可思议,不能想、不能说,你想不出来,你说不出来,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先要相信,心是灵知,灵知是自己的心。
我们通常在大乘法里面讲三德,这个三德是真心、本性。本性本来具足圆满的般若智慧,那就是灵知,不是从外来的,本来有。现在有没有失掉,说老实话没有失掉。你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正是世尊在楞严会所讲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是你的真心,它在起作用。
大乘教里面说得好,第一念,心性起用,到第二念,第二念妄想夹杂在里面,凡夫!第二念就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睁开眼睛看外面境界,这个时候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妄想、没有执著,你看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是见性见色性。非常可惜就是你不能保持,如果你能保持初心,保持第一念,那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成了佛了。你保不住!第二念就变了,第二念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意识分别,末那执著,阿赖耶妄想。
你看,到第二念就把真心变成八识。法相宗的修学,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四智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分别,如来果地上的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第七识是执著,执著不平等,放弃执著就平等了。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照见遍虚空遍法界。前五识转变成所作智,成就自他圆满的德用,恢复本来面目;换句话说,就叫会转!你转不过来是凡夫,转过来,你是圣人,凡圣在一念之间。
我们今天为什么转不过来,对这个道理方法都知道了,就转不过来。那是什么?我们妄想习气太深太深。无量劫来的妄想习气,想转,但第二念又迷了,又堕落在里头去了,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但是,你真搞清楚、搞明白,相信自己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以这个为真修因,这正确、对了。以真心作为修佛的真因,当然成佛,用妄心来修肯定不能成就。
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好,也是这个意思,教我们要用真心作因地心。「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要用这个作本修因,不能用妄想。「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用妄想作为修行的因地心,怎么修都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没有谈到修行之前先讲信心。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人、看事、看物,我常讲我们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
中国古大德教童蒙,你看《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这一句,人性本善,物性本善,物是一切万物。九法界有情众生本性本善,本性没有差别,一样的。我们要以这样一个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你才谈得上修行。如果你有分别心,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你不能成就。为什么?你用妄心。起心动念,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还会能成就吗?
你看看这么多年来,我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对你错,你对我错,这个心不是真诚心,不是清净心,不是平等心,不是觉悟的心,也不是慈悲心,你用的是什么心!离一切虚妄是真诚,离一切染污是清净,离一切高下是平等,离一切自私自利是慈悲,离一切迷惑是正觉。用心是行门的大根大本,所以李长者在此地,这是随顺经教教导我们「信自心是佛」。
你看我们净土宗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三资粮,信是第一。信,他讲六个,第一个信自,你看看,信自己心是佛,没有这一条什么都谈不上!信这一条我们的前途是一片光明,信自心是佛。然后再回头想想,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惭愧心就生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