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2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4 字数:4700
然然降伏他。这种恶人,如果常常跟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他的恶慢慢就衰退了,他的善就逐渐逐渐增长了,转恶为善,所以亲近善知识重要。
我在年轻的时候虽然没有福报,但是我有一个长处,喜欢亲近善知识。我年轻的时候,因为自己太苦了,一个人在外面流浪,没有依靠,没有人照顾,前途不堪设想,一定要靠自己努力。娱乐的场所里面找不到我,为什么?我没有能力到那些场所去,我也没有时间,我的时间去拜访善知识。那个时候(不是佛家的术语),就是要亲近好老师,希望多学一点,因为自己失学很痛苦,只有利用星期假日,去访问那些名教授。
因为我好学,这些教授都很喜欢我,不但他们教我,他们认识的一些好教授,他都写信给我介绍。所以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是二十二岁到台湾的,那几年当中,我二十六岁学佛,我认识大概有十七、八个名教授。我跟他们认识都是写信,慕名,然后他来接见,就这么就认识了。只要是星期假日有时间,我就先用电话联络拜访他们,这是我常去的地方。另外常去的,图书馆、书店,这我常去的地方,其他地方都不去。
虽然是失学,工作了,我的学习没有中断,所以我的同事,我的长官,常常笑我书呆子。你看放假的时候,人家都去玩去了,他不去玩。我跟他说:我不是不喜欢玩,玩不起,没有本钱。我的环境跟大家不一样,如果今天我要不拼命努力学习,我将来怎么办?这是逼迫我不能不学。我跟他们讲,等我学成了之后,我也会玩。这话也兑现了,以后真的我差不多是将近五十岁到国外去弘法,到处去游玩了,这是他们都亲眼看见的。到那个时候,逐渐像现在大家都退休了,跟我相比差得就太远了。那个时候我跟他们比,我比他们不如,差很远。现在倒过来的时候,他比我,他差很远。都是这一生认真努力学出来的。
很幸运的就是遇到一些好老师。好老师要你真正发心肯学,尊重老师,对老师不能怀疑,老老实实的依教奉行。我有疑难,我找谁来解决?请教老师。我那么多年,诸位知道,我对老师没有一分钱的供养,没有钱,只是尊敬。老师知道,教我这个学生义务的。到我有了能力之后,我对老师有报答,我不忘老师的恩德。老师的儿女,我都看作亲兄弟一样,他有困难,我有义务照顾,人不可以忘恩负义。中国人常讲,人与人之间要有恩、有德、有情、有义,这是做人基本的态度,基本的一个德行。
所以这个「福德处」意思就很广,「福德海」更广。「福德海」只有法身菩萨才能称,就是他的智慧福德影响太大了。我们今天这个修养道德,说老实话,你能够影响你居住这一个地区,这一个乡镇就不错了,能影响一个城市,这大德!更大的能影响这一个地区,影响这一个国家。在今天影响一个世界,勉强可以称福海,这个世界是小海。大威光菩萨他的「福海」是遍法界虚空界,他的「福德处」也是遍法界虚空界。
后面这两句『普贤菩萨所有愿,是汝大光能趣入』。普贤菩萨的愿是究竟圆满的大愿。你看礼敬,礼敬诸佛,诸佛,所指的十方三世,这个三世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华严经》上所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的「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一段经文就能够解释《华严经》上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说佛,那就是讲的心,这个心是灵明觉知,虚空法界是心变现的,唯心所现。那哪个不是佛?所以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普贤的「礼敬」,圆满周遍,没有一个众生他不敬,没有一法他不敬,乃至微尘毛端,他的敬意决定没有两样。所以他那个诚敬遍虚空法界。他的称赞,他的供养,乃至於回向,所有的愿,那个所有愿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全经所说的,无一不周遍虚空法界。谁能入?
「是汝大光能趣入」,这个汝是大威光菩萨。佛陀在这里称赞,只有你大威光,你的大智就是圆满的大智,文殊普贤的智慧,你能入。能入普贤的境界,他就是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是当位的普贤菩萨,不是位前。当位是等觉,十地以前叫位前。我们今天也学普贤行愿,我们也算是普贤菩萨,我们是幼稚园的普贤菩萨。他这个普贤菩萨是博士班的普贤菩萨,马上要毕业了。所以这个菩萨的福称海,「福海」,这个福海是无量无边。这意思就是说他的智慧福德的影响,他的影响面是遍法界虚空界;他的影响的时间是过去、现在、未来,无不周遍。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末后两句话说,「菩提心圆,当成妙智」。这两句话把这个佛对威光赞叹义趣统统说出来了。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九卷) 2003/3/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9
诸位同学,请看大威光菩萨遇第三佛,第六段偈颂第五首看起,第五首:
【汝能以此广大愿。入不思议诸佛海。诸佛福海无有边。汝以妙解皆能见。】
向下这四首,五、六、七、八都是讲的入佛境界。佛境界是所入,最重要的是能入。我们要特别著重这一点,这个就知道怎么样学习了。第一首,世尊一开端就教导我们,威光菩萨他发的广大愿,『汝能以此广大愿』。由此可知,这个「大愿」就是能入。『不思议诸佛海』,那是所入。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入不了佛的境界,不但说佛的境界入不了,说个实实在在的话,世间君子的境界都入不了。
在中国从前读书人,读书目的何在?志在圣贤。学圣、学贤,他有这个志。儒家讲志,佛法讲愿,志跟愿是一个意思。大威光他的志愿是作佛,就如同这个世间从前读书人,志在圣贤,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够作圣作贤。圣,在中国这两千多年当中是以孔圣人为标准,孔夫子,以他为标准。我们的存心像不像他,我们的言行像不像他,果然学得很像,你就是圣人了。在历史上学得最像的,孟子,孟子去孔子不远。其实这个事情没有古今远近的差别,今天的人真正立志向孔老夫子学习,我们相信这个人一定能成就。
夫子之德,实在讲简单明了,就是说他处事待人的原则:温、良、恭、俭、让。从前读书人,这五个字念念不忘,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应酬里头,学习、表演。「温和」,和气待人,我过去讲,我说「温厚」,温和里头显出这个人厚道。「善良、恭慎」,恭是恭敬,恭敬一定是很谨慎。诸葛亮一生的成功,谨慎,无论做什么事情小心谨慎,恭慎。「节俭」,自己在生活决定不浪费,节俭惜福。「忍让」,能忍让,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就不会有占有的念头,不会有控制的念头,他才能得大自在,他才真正能把烦恼断尽,智慧现前。
这五德是孔老夫子学生都承认的,我们老师有这五种德行:温、良、恭、俭、让。我们今天学习不能成就,什么原因?我们没有这个德行。世出世间的圣人修积德行,我们常说「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不是为自己,这就是圣人。为自己不是圣人,为自己,君子而已。圣贤,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教化众生,是做给一切众生看的,比自己的利益还要认真,还要负责任。为什么?这是给社会广大众生做一个好样子。这个样子做得好,能感动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能够和睦相处,能相亲相爱,能够给世间一切众生带来美满幸福的生活。诸位想想这功德多大!
换句话说,如果你做的是反面的,你表现的是反面的,肯定引发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的烦恼习气,杀盗淫妄,贪瞋痴慢。你带头干这个,你教一切众生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令一切众生造作罪业,给世界带来天灾人祸,这个罪有多重?罪福从这个地方分。造作罪业,这就是制造三途六道,谁最先受?那个造作的人最先受,没有一个不是在阿鼻地狱。
这两个鲜明的对比,我们清楚了,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自己选择。不要说:我做不到!这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古人讲,世间最难的事情是什么?登天难,求人难。这个事情求自己不是求人,求自己有什么难处。我们晓得求自己的事情做不到,你没有愿心。威光菩萨有广大愿,我们不要说广大愿,小愿都没有,哪来大愿?小愿小成就,大愿大成就。他的愿,普贤行愿,比大乘菩萨还要殊胜,还要广大,跟诸佛如来的心行完全相应。
所以《华严经》末后一品,诸位看《四十华严》,你看它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此地「不思议诸佛海」。「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就是此地讲的广大愿。入,有能入、有所入,所以入通能所。我们在此地就明了了,威光菩萨的大愿是普贤愿,他发普贤愿,他能解、能行、能证。这个能证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那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诸佛福海无有边』,诸佛如来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圆满的称性。性在哪里?性是宇宙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性是体,遍虚空法界,它是能现。诸位现在或者是在你的电脑萤幕里面,你看到这个现相,看到我们的现场,或者在电视机面前见到这个现场。电脑、电视机的萤幕就好比是性,这里面现的相就是宇宙、就是虚空、就是法界、就是刹土、就是众生,大家从这个地方去体会。这个萤幕能现,所有一切影像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诸位仔细去观察,细心去体会。
所以说能现的性在哪里?那我们这个萤幕里现的相,你说哪一个相它不是萤幕?离开萤幕就没有了,相就没有了。所以大乘经上常讲「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性在哪里?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宗门真正明白、觉悟了,明心见性了。性在哪里?无处不是。性是真实的,性是平等的,性是永远不迷的,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
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证明、证实了。相好是什么?相好就是基本物质自然的结晶,非常之美,真是美不胜收,把佛在经典上讲的事实真相,证明出来了。无量无边的相好,起心动念那就是迷。《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立知,无明起来了,无明起来,相就有所改变了,改变的幅度不大。如果随著无明,无明是不觉,愈迷愈深。六道凡夫的迷惑,迷到什么程度?迷到不知道回头,不知道自己有个真性,迷到这种程度。这个相好就产生了严重的变化,把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
我们今天这个眼前的境界,十法界里头人道的境界。在人道里面,我们也很可怜,我们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们居住的是什么境界?五浊十恶的境界,严重的浊恶。佛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我们处在这个境界里。境界从哪里来的?唯识所变。那个识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总得要晓得这是事实真相。
知道之后,你修行就知道怎么修?修行是怎么回事情?到底修什么?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修正过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不再有妄想了,不再有分别了,不再有执著了。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纯净纯善,这个净跟善的念头都没有,才叫真正纯。如果你有一个纯净纯善,你不纯了,那就是世尊在《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那是无明本,你还有个纯净纯善的念头;真心里头没有念头。
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没有念。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都是描绘真心本性,这个时候现出来的才是本善。我们套一句《三字经》上的话「人之初,性本善」,本善现出来的,圆满的般若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就像佛经里面说的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回事情。有一个念头就错了,没有念头也错了;没有念头,你是无明,有念头是妄想。这个事情很难,妄想、无明两边都离开,真性现前,真性就是真心。
『汝以妙解皆能见』,这是威光菩萨了不起,他有「妙解」。这个妙解九法界众生都没有,九法界众生能解,但是总是隔一层,就好像我们讲了:纯净纯善。这个心里头还分别著纯净纯善,还执著著纯净纯善,不错!不妙,你解的没错,不妙。妙解是什么?确确实实是纯净纯善到了家了。有没有纯净纯善这个念头?没有了。那个解就真妙!
我们再举个例子说,这我们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