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5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3 字数:4699
灾泄私驳模馑季褪侨枘苋蹋蔷兔挥惺裁床荒苋痰摹!敢磺蟹ǖ贸伸度獭梗荒懿恢馈N颐且氤删停忝挥腥倘韫Ψ颍萦谐删停删秃苡邢蓿悴豢赡苡写蟪删汀?br />
自己一生当中修学,「缘」非常重要。缘里面第一个是跟善知识的缘,其次是跟善友的缘,第三个是跟道场的缘,最后是跟众生的缘。要结好缘,要结善缘!纵然过去生中有不善的因,如果这一生能够小心谨慎,没有恶缘,不善的因,没有缘也不会有现行。佛法里面讲,因没有办法改,没法子控制,但是缘能控制,所以佛法不说因生,它说缘生,非常有道理。「缘」确确实实自己能够控制,如果有智慧的话,他就会控制住,不造一切恶业,远离一切恶缘。我阿赖耶识里头确实有恶因,恶因没有恶缘,不会现行。我们每个人阿赖耶识里头有善因,我们存心善,思想善,行为善,善的缘,善因跟善缘相应,善的果报起现行。道理在此地。
经上讲波罗蜜轮,名(它的名字)『示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确实,一切能忍,一切世间的众生自自然然尊重你,欢喜你。这就是我们佛门常讲的法缘,你的法缘殊胜,你得到许许多多的帮助。你要是不能够忍,缘就断了,缘断了不要紧,你有没有想到,如果对方不是一个修行人,他是一个凡夫,他有没有怨恨?他会不会报复?至少你想做一切善事,他不会帮助你;他要不来障碍你就算是不错了,不会帮助你。你要是一切法能忍,他不但不障碍,他还来帮助你。
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得好,「忍为上严」。在一切庄严里面,它是上上庄严。由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明白,我们天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我常讲,你拿什么庄严?忍辱是上上庄严。一切人能忍,跟一切人和睦相处;一切事能忍,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一切物能忍,能忍的人,决定持戒。不持戒,忍辱做不到。能忍,哪一条戒他会违犯?不可能。他不会杀生,他不会偷盗,他不会淫欲,乃至於他不贪、不瞋、不痴,他能忍。纵然自己生活过得很贫困,他也没有非分之想,本分之外的他不希求。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夫子感叹到,要是旁人、别的人,过这种生活很忧虑。可是颜回过这个生活,他很快乐,为什么?能忍。夫子赞叹!他忍受得了。乐在哪里?乐在道。我们现在讲是他精神生活充沛,物质生活很缺乏,精神生活不缺乏,贫而乐。一般人是贫,他苦,他为非作歹。一个觉悟的人、明白的人,贫而乐。贫是什么?过去生中没有修福报,在佛法里面讲,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命里头没有财富。明白这个道理,可以修,这一生修,这一生来得及。年轻的时候苦一点,不在乎,晚年有福报就好,晚年受苦,是真可怜,体力衰退了。所以年轻苦不怕,现在一般讲五十岁之前苦,不在乎。
希望我们都能懂得这个道理。有福报的人,希望多修一点福报,帮助穷困的众生。没有福报的人,自己要认真多修,晚年的时候,改善自己生活环境,有多余的,还可以帮助别人,这是好事,是善事。所以要想得到诸佛护念,善神拥护,社会大众的爱戴,你就要知道忍辱波罗蜜的重要性。什么都能忍,心里头还有稍稍不平,你没有忍辱。忍辱的人,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纵然遇到苦难、灾难,他也能够平稳的度过。我们再看下面第四句:
【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
这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无刹不入,无法不照,无见不净,是为精进」。这第四句是得精进波罗蜜。经文里面说的是『得增广行轮』;换句话说,「增广行」就是真精进的别名。换句话说,唯有精进能增广,这个道理很深很深,一般人不知道。只听说佛家也讲广学多闻,大概才是真正的增广行的修学法则,精进恐怕做不到。这是凡夫一般的知见。精进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怎么能增广?所以凡夫学习,总是希望广学多闻,样样都学。
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现前社会,你看做父母的培养子女。这个小孩才六、七岁,父母就给他学很多东西,总是希望将来自己的儿女多才多艺,出人头地。前几天到我们这边来表演吹笛子的这位陆先生,你们都见过,他今年八十二岁,他只会吹笛子。他跟我说,他吹了七十五年,一门深入,即一门精进!他今天的造诣,在吹笛子这一门里头,世界第一。确确实实在音乐这一方面,他的一门通了,就触类旁通,任何曲调他一接触,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曾经在五十多个国家地区表演,这是很值得一般家长参考的。希望做家长的教导自己儿女,从他的成就得到启示,一门。这个一门,自己不能作主,不能说我喜欢什么,让小孩学什么,那是错误的。要观察儿童的天分、根性,他喜欢什么。譬如乐器选一种,运动选一种,专精。到什么时候能看到成就?十年之后。比如小孩他六岁开始学,到十六岁的时候,他就有相当可观的成就。一门深入!同时给他学好几种,就不行了,他的精神、体力都分散了,不能集中,所谓是样样通,样样松,不精。搞了几十年,没有一样出人头地。世出世法都一样。
为什么佛学院出不了人才,佛学院四年,学十几二十门功课,他怎么可能有成就?如果是四年他专修一门,他这一门东西,虽然不能讲精通,他的根扎稳了。那不一样!一门东西,真正能拿得出去,得到大家的赞赏,至少要十年。今天,什么人肯用十年的时间去专门学一样东西,少了,所以出人头地的人不多。真正出人头地,说老实话,并不是各个都是有天才,不是的,积学而成的,这是占绝对大多数。世出世间法不专就不能成就,你要成就,一定要专精!
佛法跟世间法确实有不相同地方,佛法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这就是「增广行轮」。你没有学通,增广的相看不到,通了之后,增广就非常明显,六根一接触就通达。所以,这一门要深。「深」怎么个解释?什么才叫深?给诸位同学说,佛法里面的学习,无论是哪一个法门,「深」确实是有一定的说法,那就是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用一般讲,智慧开了,这叫深。如果智慧不开,你的功夫没有到。好像我们打井,我们这边也打了一口深水井,打到一定的深度,水才见到。我们这口井,原来预想是打两百尺的,打一百尺没有水,我听这些工程人员告诉我,打到一百三十尺水就抽出来了,而且水质非常好,所以就不必再打了。这个水源也相当丰富。所以「深」,真的是有个度数的。佛法一般讲都是以见性,以开智慧,你有能力触类旁通,一接触没有不通达的,这就到增广了。这一句的意思还没讲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接著再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六九卷) 2003/03/15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969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佛,「闻经悟入」,当机获益第四句,我们还从第四句看起:
【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
这是说精进波罗蜜。在前面我们也说过一些,精进的重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世出世法真正成就,特别是殊胜的成就,无一不是从精进得来的,所以这是千万不能够忽视。佛法自始至终讲智慧,不但佛法如此,世法也不例外。儒家教学非常重视悟性,观察这个学生有没有悟性。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法没有不重视智慧的、不重视觉悟的。因此,我们的修学,不能不知道用理智做基础,不是感情用事。虽然是一门深入,但是净宗里面讲的正助双修,这个话学净土宗的人都清楚、都明了,都听得耳熟。在大乘法里面,三十七助道品那是助修。我们今天学习净宗,净宗的典籍在所有宗派里头是最少的,原本只有三经一论。三经都不是很长的,都不是大部的,《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就这三种,一论是《往生论》。
在中国承传,到清朝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大家知道,慈禧太后是咸丰的妃子。咸丰年间有一位佛门的大德魏默深居士,他把《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一起流通,净宗就变成四经一论。诸位如果看到有这么一个本子《净土四经》,我见过木刻版本《净土四经》,魏默深居士把《行愿品》附在后面,变成四经一论。一直到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的经文不长,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我们知道《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二百四十四个字,附在四经的后面,这就变成净土五经,我们现在学习的本子。你总要晓得,四经、五经怎么来的。但是这些祖师大德们的作为是非常有道理,值得当时、后人赞叹。
早在干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就说过,《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为什么?《华严》,大家知道在佛法里面地位是最尊、最贵、最高的,称之为根本法轮,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你就晓得华严地位多高。《华严经》末后的成就,靠什么?靠「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再仔细看,末后「入法界品」这一品经,这一品经很难得,梵文的原本完完整整的传到中国,贞元年间把它翻译出来,《四十华严》。在这一品大经里面,我们仔细去研究观察,确确实实普贤菩萨念佛求生净土,文殊菩萨也是念佛求生净土。文殊最得意的弟子,善财,善财当然是念佛求生净土!经文是不是这样的?果然没错。善财头一个参访的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的是念佛法门。他修的方法,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不睡、不坐,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著睡,只可以站,只可以走动,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你们想想这是不是「一向专念」。这从《无量寿经》上来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吉祥云比丘表演给善财童子看,教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明白了,学会了。
五十三参当中,还有五十一参,那是什么?那是日常生活、工作、应酬,从早到晚你接触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是五十三参去掉头尾,当中的五十一参,你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不离念佛,高明到极处。你看看吉祥云教善财童子念佛,他讲了二十一门,二十一种念佛,这二十一种把佛法里所有一切法门统统都包括了,没有一门不是念佛法门。念的是什么佛?自性佛。阿弥陀佛就是自性佛的佛号,与一切法门都不违背。
《华严经》上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最后一参这很重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我们从整个四十卷经来看,恍然大悟!彭际清居士给我们这个启示,仔细看,是没错。所以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严》就是大本《无量寿经》。《华严》最后的归宿归《无量寿》,归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所以彭居士告诉我们的,《华严》、《无量寿》、《阿弥陀经》,这三种是一部经,只是广略不同。《华严经》讲得多、讲得详细,是广说,《阿弥陀经》是略说。只有广略不同,这个里头义理浅深、广大没有两样。话说得好,一点都不错。
我们明白了,我们专修五经一论,如果你的根性很利,你能够受持这六种,好!如果不是上根利智,这六种东西受持有困难,不要紧,六种东西选一种就行,你喜欢哪一种,你选一种就能成就。莲池大师选《阿弥陀经》,做了一部《疏钞》,博大精深。那个《疏钞》,诸位仔细一看,真的是小《华严》,确确实实是华严境界。蕅益大师一生真正得利之处,也是这一部《阿弥陀经》,他做了《要解》。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对《要解》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个要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这个注解这样赞叹,那么做注解的这个人是什么人?我们一定会联想到,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否则的话做不出来。
这些祖师大德为什么不提倡《无量寿经》,那就是梅光羲居士在夏老会集本前面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很透彻:《无量寿经》的版本太多。原译本在中国,从汉朝到宋朝八百年间,《无量寿经》出现十二种不同的译本,所以古德讲翻译最多,来到中国最早。安世高曾经翻译过《无量寿经》,但是这个本子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