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8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2      字数:4693
  卸魉ツ敲闯さ氖奔涠晕颐堑恼展斯┭2荒芤蛭吡耍依锏募沂粢栈厝ィ蝗梦颐窃僮隽耍颐侨ピ购蓿悄憔褪峭鞲阂澹敕鹜咏棠愕耐耆辔ケ场U馐窃诠┭锩嫖颐且貌乒┭?br />
  佛弟子如何回馈斋主?回馈斋主是法供养。法供养里面第一条,《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第一条是「如教修行供养」。譬如他供养我这个道场,借给我用,我能够依照经教老老实实来修行,这就是我对他的供养,回馈给他,他得福报。我们的成就,修学的成就,就是斋主的成就。你们想对不对?斋主不提供我们修学环境,我们怎么可能有成就?所以我们的成就就是斋主的成就,这个事情明理的人知道。我也听到一些法师大德们说过,净空法师的成就就是韩馆长的成就,他讲的话一点都不错。弘法的成就就是护法的成就,没有人护持,你自己怎么能修成?怎么能够把佛法弘扬光大?要靠护法。有很多护法在后面不愿意出名的,真正在护持,他们护持佛法名闻利养什么都不要,都不愿意沾,更难得了!我们自己心里清楚明了。
  以一切所想的、所思的、所做的、所为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我们的思想是为正法久住,是为一切众生。我们的言行跟思想是相符的、是相应的,确确实实遵守佛陀的教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里头果然离四相,我常讲的我们要离自私自利、要离名闻利养、要离五欲六尘的享受、要离贪瞋痴慢,「离」就是功德。「不离」是福德,果报在人天;离是功德,果报是了生死出三界。所以,怎么样修供养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普贤菩萨第四愿「忏悔业障」。这个一定要肯定,无始劫以来,我们迷失自性,起惑造业受苦报。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不知道结多少冤业,这一生学佛明白过来了。忏悔是佛教修行方法里最重要的一个项目。什么叫忏悔?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后不再造」。你知道这个事情做错了,以后不再有这个过失,这叫忏悔。所以,他老人家告诉我,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祷告,求佛菩萨原谅,不是的。改过自新是忏悔,就是儒家讲的「不贰过」,佛家讲的「后不再造」。佛菩萨面前忏悔了,明天又造,造了又求佛菩萨原谅,这个不行,这种心态是自欺、欺佛菩萨。这种修忏悔法,不但业障忏悔不了,还要加重。我们看社会上许许多多人他是这么做,他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读书之过!他经教学得太少,佛所讲的这些话的意思他都不懂,那怎么办?由此可知,学佛头一桩事情,学经教!就是要上课。你想学佛,佛是个教育,你一定要进课堂,你不能够缺课。你认真好好学习,慢慢这些道理懂得,事实真相了解,你就晓得应该怎么作法。
  「忏悔」要从根本做起,根本是心,起心动念。一向我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我现在怎么叫忏悔?我把它颠倒过来,我把一切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我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后一位,这就是忏悔法门。往常无论什么事自己总要站在前面,现在知道我错了,我应当尊重别人,把别人放在前面,我自己排在最后。所以,你有没有修忏悔法,在你行动上看到。我们常常讲,从自己再帮助到别人,头一个自己转恶为善,转十恶为十善,这是真正修忏悔法。都是在自己,我自己转,转过来之后给别人看。过去我造十恶业,现在我不造十恶业,我造十善业,化敌为友。以前我喜欢跟别人作对、对立,瞋恚心很重,嫉妒心很重,报复的念头很重。现在我统统把它化解掉,变成我会尊重别人,我会敬爱别人,我会称赞别人的好处,我会感恩别人;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冤家对头。我不再跟任何人对立,从自己内心里面把所有一切过恶化解掉,变成纯净纯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这是真正在忏悔。所以我们自己想想,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还有一个人,我跟他是作对的,我不能原谅他,忏悔法你没修!「我修了,修得不够彻底」,那是你自己安慰自己的话,说真的怎么样?真的你没修。如果真修了,你心里头一个冤家、一个敌对的都没有,心平气和。
  尔后你才能够修「随喜功德」,一丝毫嫉妒、傲慢都没有。看到一切人善心、善思惟你会赞叹;看到他做了一些好事,对社会、对众生有利益的,你会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决定不会去障碍他。这是看出你真的在修忏悔法,你真的改了。在中国,古大德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不是天生的圣人、贤人,哪里说没有过失?人有过失,说实在话是正常的,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严重的,非常非常严重浊恶的染缸。佛经里面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在这个浊恶的染缸里面,我们自己没有被污染,了不起!如何能够在染缸里头还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也不受这个染著,这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这桩事情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处处要想到帮助社会、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这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时时刻刻抓到题目好做文章,好发挥教化的功能。现在世间人不知道敬祖先、孝父母,我们抓到这个题目。怎么样叫他觉悟?怎么样叫他回头?我们想出建一个「万姓先祖纪念堂」,清明、冬至我们举行祭祖的庆典,从网路、电视把这个活动播出去,让大家看看,我们相信会启发不少的人。祭祖还是重要的,提倡「孝亲尊师」。
  所以你要会抓题目,你要会做文章,我们讲机会教育。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尊重老师,不知道尊老敬贤,我们在生活当中,我们首先率先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我们对老师尊敬,我们对老人尊敬,我们对贤人尊敬。要做出来给人看,这叫「随喜功德」。在现今的社会里面许多人都知道,尤其我们是住在国外,常常感到种族的歧视。尽管法律上规定种族平等决定没有歧视,可是事实上还是无法避免,我们要把这个题目抓到,好好的来教。怎么样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就像一家人兄弟姊妹一样;做出来给人看,「讲」没有用处,一般人概念不深,一定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个统统都是属於社会教育。
  在这个世界上,今天讲多元文化,不少人在鼓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能不能在一起生活?到底有没有冲突?我们做个样子给人看,所以才有「多元文化村」的构想,或者我们更进一步,「多元文化之家」。我们建一个社区,小型的社区,这里面居住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这里头不同的言语,但是尽管种种不同,我们都像兄弟姊妹一家人一样。做这么一个社区展示给社会大众来看,看看世界可不可以和平,能不能真正做到和平共存,这是教育,这是真正多元文化的教育。教育要这样作法,课堂里面说说,没用的。要做出模型出来、做出榜样出来叫大家看看,这是真的,真的可以和睦共处,真的可以变成一家人,大家就相信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这一句还没有讲完。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六卷)  2003/1/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6
  诸位同学,请看「毗卢遮那品」,第二个小段「威光获益」十一句里面第四句看起:
  【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
  这一句前面已经说得很多,清凉大师在《疏》里面提示我们「知诸佛法,愿为本故」,特别是这一部《华严经》,确确实实是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为主。文殊所教导的十波罗蜜落实了普贤大士的十愿,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圆满的波罗蜜门,这才是普贤行。十愿,「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都跟各位简略的报告过了。特别是忏悔法门通一切佛法,换句话说,一切佛法的修学,我们佛门讲修行,修什么?都是修的忏悔法门。「忏」是梵语「忏摩」的音译,意思是自己有了过失能够向大众坦白的说出,就是所谓自我检讨、自我批评。「悔」这个字是中国字,意思是「后不再造」;我过去做的这个事情做错了,想错、做错了,我知道改正,以后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是转恶为善、转凡为圣最重要的学习关键之所在。
  人生在世,古人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圣人贤人、佛菩萨跟我们一般凡夫有什么两样?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能改过。所以,能改过、能不再犯过失,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称他作圣贤;不能改过,我们称他作凡夫。现在我们是凡夫,我们想要做圣人、想要做佛菩萨,怎么做法?改过而已。所以,改正,改就正了;改进,改就进步,就往上提升。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个「改」字太重要了,改往修来!我们如何改恶为善、改迷为悟,落实在生活上,它的功效是化敌为友、化怨为亲、化凡为圣。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佛法的行门无非是忏悔、改过而已,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天天要修,时时刻刻要修!一天不改过,一天增长罪业,增长迷邪染,增长贪瞋痴;贪瞋痴的反面是戒定慧,我们一定要晓得。换句话说,一切众生在世间,如果不是每天戒定慧增长,肯定就是贪瞋痴增长。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们是哪一方面在增长,哪一方面在衰退。希望我们贪瞋痴天天在衰退,戒定慧天天在增长,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走向成功光明的大道;佛门的话叫烦恼轻、菩提长,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去干。
  圣贤人他们的思想、言行,完全是从性德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用这个标准来修正自己的错误。孔老夫子有五德,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的,他的学生公认老师有五德。第一个「温和」,对人、接物,他的态度、他的言词、他的容貌温和不粗鲁,总是让对方生欢喜心;对方欢喜,肯定就生尊重心,他对你尊重。夫子第一德!第二「善良」,夫子的心善良。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夫子的善是本性善,本性流露出来的,止於至善!这个话我们听不懂,什么叫「本性善」?我再说得白一点,对待一切人事物没有丝毫伤害的念头,这就是性本善。对一切人,我们今天讲的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种族的人,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决定没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对一切物,天地万物,我们佛法常讲九法界众生,包括蚊虫蚂蚁、蜎飞蠕动,没有丝毫伤害的心;再扩大,包括一切植物,树木花草。这是自性里头本来的善,夫子确实是性德的流露。善良!
  第三个德行「恭敬」,他老人家敬人、敬事、敬物,没有一样不敬重!对一切人事物规规矩矩、如理如法。对人的基础就是《弟子规》,《弟子规》里面许许多多的话,都是《论语》上的;换句话说,都是孔老夫子日常生活当中学生们记录下来的,所以他那种生活的心态也是自然流露的,没有一丝毫勉强。这一句你们想想,是不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头一条「礼敬诸佛」?夫子的恭敬,实在讲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第四个德「节俭」,生活一丝毫的奢侈都没有,家里头日用平常,所用的用具都是很普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家里面的生活相当於现在人所讲的一般平民,过的是一般平民的生活,非常节俭。最后一个是「让」,忍让。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
  我们常常记在心里,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我们还是以暴躁的心态对人,那温和就没有了。怎么样把我们这种暴躁转变成温和,真修行,真用功!真的忏悔了,改过自新要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去做。我们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起心动念自以为是,念念还是自私自利,这是过失,这是错误。我们把它改过来,改变成善良的心意、善良的行为,对待人粗暴无理改变成恭敬;得会改!日常生活当中浪费惯了,无论是有意无意的,不知道节省,现在我们要学著,学圣人、学佛菩萨、学孔老夫子懂得节俭。过去不肯让别人,样样心里面存著「我要争」,现在人讲的竞争、斗争,如何能够把这个放下,学著「忍让」。忍让的人一定有大福报,一定有大智慧,定、慧是从忍辱里头来的,忍辱就是忍让。所以在六波罗蜜里面,忍辱后面才有精进、禅定、般若;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