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4 节
作者:白寒      更新:2021-02-21 08:01      字数:4683
  锩娴拇鸢讣虻ッ髁耍谏懈械氖焙颍鹌腥陀型敕直鹬粗憬簿捣ǎ恢谏挥懈械氖焙颍鹌腥坏挥薪簿捣ǎ蜗喽济挥校飧鍪焙蚓褪欠畔峦敕直鹬粗U飧鍪率嫡嫦啵闶遣皇钦娓闱宄棵挥小U娓闱宄氖焙颍鞠喔皇鞠嗍且唬捣ǜ凰捣ㄒ彩且唬飧瞿讯K苑ń绲任薇穑庖痪浠暗囊馑忌罟忝挥斜呒剩馐谴蟪勾笪颉⑷缋垂厣系木辰纭R遣蝗搿痘稀罚飧鼍辰缑挥邪旆ㄌ寤帷:乘蹈龇ń纭傅取故瞧降龋肝薇稹故俏薏畋穑秃チ恕D闼嫡庋灿忻挥写恚棵唤泊恚馑纪覆怀隼础;懊挥薪泊恚馑纪覆怀隼础L烁惶且谎摹?br />
  所以学大乘最大的障碍,我常常劝同学们,我们到底从哪里入门?从哪里下手?从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你才能入门。门,在你自己这一边,不在别人那一边。如果在别人那一边,你永远入不了门。门在自己这一边,只要你把这个门打开就进去了。你现在这个门封闭了,什么东西封闭?四重封闭;自私自利封闭了,你不会觉悟!名闻利养封闭了,五欲六尘封闭了,贪瞋痴慢封闭了。你有这四重的封闭,你怎么能入进去?这个话我常讲,不放下不行,不能不放下。放下之后,那个功德利益世间人想像不到。谁能够见到?觉悟的人能见到。大乘初信位以上的菩萨,他看到你一定合掌,欢喜赞叹,欢迎你,你入门了;法身菩萨知道,这个时候必然来引导你、来帮助你,我们一般人讲的,佛菩萨保佑你、加持你。其实佛菩萨这个时候来协助你、来帮助你不断向上提升境界。众生烦恼习气很重,自己没有相当的功夫,伏不住自己的烦恼,往往外面境界一现行,立刻就堕落。妄想分别又现前,自私自利念头起来,名闻利养念头起来,贪瞋痴慢念头起来,这一起来,马上就堕落。我们了解!现在时间到了。
  现在我们还看偈颂的第一首: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於虚空。】
  前面我们用了不少的时间来介绍「法界等无别」。这一句话确实是不好懂,因为不但是六道凡夫,就是四圣法界的圣贤,也都以为法界无量无边差别现象。当然这是由於没有证得自性,没有真正理解宇宙的真相;说宇宙,包括人生。如果真相确确实实明白了,这个疑惑自然就断了。断疑不但生信,清净心现前了,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由此可知,它的关系多密切。我们今天实相生不出来,实相是真实智慧,般若智慧,实相般若。生不起来的原因,我们没有清净信心;有清净信心,自然就生实相智慧。我们的清净信心里面掺杂著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信心就不清净,见不到事实真相,见不到平等的法界,见不到无差别的法界。这个平等无差别的法界,就是《华严经》清凉大师所说的,无障碍的法界。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法界等无别。
  在这两三年,我在经典上的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法界等无别」。许多同学看了我写这几个字,也很欢喜,也很赞叹,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在处事待人接物,他还是起分别,还是有执著:这是好人,那是坏事。我们要问:如果一个人到是非、善恶、利害都不能辨别,这个人不是变成白痴吗?难道诸佛、法身菩萨,各个都是白痴吗?肯定不是,你还是没有理解真实义。这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佛法是求智慧,高等的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哪里是白痴?这个理太深,所以经称为深密。要知道佛法里面没有秘密,秘密决定不是好事情,不能见人的事情才秘密;正大光明,哪里需要秘密!理事都深,不但理深,事也深。事就在眼前,我们一般凡夫实在说是粗心大意,懵懵懂懂,糊里糊涂过一辈子。对於世出世间事,眼前大大小小的事情,确确实实没有细心去研究,没有微密的去观察,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心行,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如果你真正明了「法界等无别」,不但六道超越,十法界也超越。
  下面两句说『庄严极清净』。「庄严」我们可以用「真、善、美、慧」四个字来形容;真是真实不虚,善是纯善无恶,美是完美而没有丝毫欠缺,末后要加一个智慧,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现前。真善美慧在哪里?在事事物物之中,大,虚空法界充满了真善美慧;小,佛经上讲的毛孔、微尘,一一毛孔、一一微尘无不具足圆满的真善美慧。这样才知道「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这些年来,我们讲到修行,提出修行的纲领原则,我提出两个字「净、善」,心地清净,行为善良,提出这两个字;净生慧(生智慧),善生福德。所以纯净纯善是谁?究竟圆满如来的果地,纯净纯善。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心地善,思想善,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纯善!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心要清净,念要清净,言行要清净,不容丝毫不净夹杂,生智慧!我们皈依佛,佛是二足尊;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满足,两种满足了。哪两种?一种智慧,一种就是福德。所以清净心生智慧,十善行生福德,我们提倡纯净纯善。修什么?修福慧圆满,福慧圆满是二足尊,成佛之道。
  从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从早到晚,穿衣吃饭,从工作里面修,从待人接物当中去学习,历事炼心。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用的是这个方法。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学习,用这个方法,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用这个方法修学,快速!所以极庄严、极清净,在哪里?就在现前。六根都是,六尘亦如是,六识也不例外。根尘识统统都是庄严极清净,此地不是华藏,哪里是华藏!此地不是极乐世界,哪里是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说得好,「众生即弥陀,弥陀即众生;极乐即此土,此土即极乐」。他能说出这个话,我们知道他已经契入「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不入这个境界,这个话说不出来。能说出这个话,最低限度我们能肯定是法身菩萨;九法界里面的众生是肯定说不出来的,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了,理解了,最重要的要落实,真修行。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常说的,真干!这不是干假的,干真的。真的,就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看看这个方法,佛慈悲到极处,绝没有吝法,你入佛门,求受三皈,三皈的时候,就把这个修行的原理原则传授给你。这就是学佛的人,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你的方向,你的指标。如果要违背,你就退堕;如果你遵循,你走的是成佛之道,你走的是大菩提道。
  诸佛菩萨教人,开头就是重戒;在世间儒家教人亦复如是。你看看教童蒙,三字经上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你一生所走的方向目标,告诉你了。所以我们肯定人性本善,他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习性,习性不是本性。习性是我们世间人所谓的一时糊涂,人是好人,心是好心,一时糊涂,何必放在心上?何必去责怪他?大凡一般人都会原谅自己,不肯原谅别人,常常责备别人,不知道责备自己,错了。错误的根源在什么地方,自己永远不知道,所以长时间的修学没有进步。这个道理在哪里,自己也不肯细心去寻求,糊里糊涂过日子,你怎么会有进步?佛家讲精进,精进的反面是懈怠。我们自己回头想想自己,有没有懈怠?没有进步就是懈怠。懈怠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我们自己犯了这个过失自己还不知道。
  所以我在讲席里头常说,知道自己过失,这叫觉悟;能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这叫真修。古德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菩萨用什么方法修成圆满的佛道?没有别的,就是改过。他的功夫就是知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惠能大师在《坛经》上讲的。他自己是这样做的,也这样的教导学生。我们要常常想著这两句话。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修极清净。诸位要知道,极清净就是极庄严。如果心行不清净,庄严两个字就没有了。清净庄严常常连在一起说,清净是因,庄严是果;清净是心,庄严是相。
  『安住於虚空』,「虚空」两个字不好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这第三句是「具德庄严」,万德都是从清净里面生的。末后这一句,「无碍安住」,这个解释得好!「虚空」是什么意思?虚空是无碍的意思。清凉大师讲的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此地「虚空」的意思。《大华严经》里面讲的「不思议境界」,特别在末后这一品。贞元的本子我们通称为《四十华严》,它的经题,经题是一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品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品题。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此地讲的「虚空」。换句话说,安住於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能入!一真法界,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叫真正不思议。
  而「不思议」这一句话,意味深长。怎么能契入?不思议就契入。你有思,是所知障;你有议,是烦恼障。这两种障碍障住,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这个话又不好懂。古人说得很清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张开眼睛见到外面的色相,你没有起分别,你也没有起执著,甚至於连妄想都没有,在这个时候,外面境界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冷静去思惟观察,确实。不能说眼睛张开外头什么东西不见,真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眼睛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得很清楚、很明了,确确实实还没有起心动念,还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时候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佛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如是如是。可是凡夫很差劲,这个境界不能保持,刹那之间,他就起念头,起妄想、起分别、起执著,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把心想,这个心想就是包括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心、都是想。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见到是真相,就是「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
  为什么要起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无须要回答,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烦恼习气,不知不觉随著根尘接触,随时它就起来,这叫凡夫。什么叫诸佛?什么叫法身菩萨?他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妄想分别执著,那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称他作菩萨。我们尊重,我们应当发愿向他学习,效法他。他见到的才是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他见到是诸法实相。我们起心动念,所见到的是诸法妄相。但是你又要知道,真妄是一不是二。妄,不是无缘无故生的,是从真相那个地方看走了样子,误会了,并没有离真。离了真,哪来的妄?真,如同我们人身;妄,如同人影,人的影子总随著身,没有身,哪来的影?所以它是一不是二,这里面非常细微,要很细心去体会。
  说到这个地方,功夫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躐等。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的根性,要知道从哪里学起,要知道怎样去用功夫,你才能渐渐契入境界。如果好高骛远,不能够脚踏实地,纵然很认真、很努力学了十几年,几十年,学了一辈子,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到临命终时,功夫不得力,还是要在六道里面受生,这就错了。我常讲,错在哪里?「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个「眼前」是临命终,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错了。佛是怎么教我们?佛看我们是小学生,我们确确实实也是小学生,小学生就乖乖的念小学课本就没错。小学课本是什么?在《大藏经》里面,小乘经。《戒经》里头佛讲得清楚,「佛弟子,如果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那不是佛的学生,躐等了,你不肯听佛的教诲。小乘经很多,不是叫你全学,跟大乘经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就得利益。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教我第一部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小乘经,一部就够了。这一部经你能够读诵受持,受持是真正做到,你小学就毕业了,你就可以学大乘。但是这部经要怎样能做得好,做得圆满?还要去找补充教材。补充教材,印光大师的方法绝妙!他用什么方法?《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特别是《汇编》、《安士全书》,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