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5 字数:4682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对没有违背《中庸》之道,决定是随顺《大学》的方法。孔子如是,孟夫子亦如是。孟夫子学孔子,学到家了!所以中国读书人尊称他为亚圣,孔子是至圣;仅次於孔子的圣人。所以编《四书》,朱夫子,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没有另外写一部儒学概论,没有,完全就儒家的原始的教材,把它抽出来编成这个概论,代表儒学,代表儒家。
我讲演时候所比喻,这好像盖房子的架构,其余的一切典籍都是这个房屋里头的装饰品。这个架构非常重要,《四书》是架构,儒家宫殿的结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诸佛如来的宫殿的架构,方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我看到弘一大师的著作,弘一大师也是把这一部经书,他特别介绍清凉大师的《疏钞》给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他认为像大学生、高等知识分子,学佛从哪里入门?从《大方广佛华严经》。而且说明一定要看清凉的注解,这个都是当代真正善知识,有识之士。我们在这一生有幸能够遇到,能够拥有这样丰富的典籍,从哪里下手?总得要晓得。儒不能不读四书,不能不在四书上下功夫。儒是佛的基础,这个大家要晓得。你看看佛在经上说得多么清楚,学佛,这是在那个里头讲的,《沙弥律仪》里头就有了,「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不是佛的学生,你不听佛的教诲。
在中国的佛教,可以说唐以后就不学小乘了。为什么中国佛教不学小乘就学大乘?中国学佛的无论是在家出家的人,都有儒家的基础、道家的基础,儒跟道代替了小乘。儒家的典籍,最少你要真正在《四书》上有些心得。《老子》、《庄子》,儒家的《易》、《礼》、《春秋》至少也要读过两三遍,这样入大乘你就有根了。但是今天,儒没有接触过就接触大乘,当然辛苦,当然困难。李老师当年在台中教学,希望能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讲《论语》,讲《礼记》,讲古文,讲唐诗。讲这些干什么?为大乘佛法奠定基础,培养成善的习性。《弟子规》是儒家教育童蒙的教科书,六、七岁小孩学的,老师教导。从前做老师不容易。为什么?老师要做到,要给学生做示范,家长要配合,父母、兄弟(他的哥哥姊姊)都学习,都要做示范,小弟妹在这个环境里面成长的,根才扎进去。这个叫什么?重视圣贤教育,重视伦理教育。如果他过去生中善的因深,这一次结的善缘,善增长,快速增长;过去生中恶习气深,这一生当中所接触的全是善的,那个恶的种子没有缘,不会起现行。这就是古人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佛的德号叫『持地妙光王』。「地」是心地,「持」是保持,如何保持纯真的心地、纯善的心地,那要什么?要「妙光」。妙光是智慧,真实智慧,没有智慧做不到;没有智慧,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德行的教学要从小开始。夫子教学四个课程,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言语是祸福之门,说话要有分寸,话不能随便说。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无意当中得罪人。所以我们的言语、表情,对人、对事、对物不能不讲究,不能不谨慎,这是学问,这是修养,这是道德,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举止行为之中。你要学佛,佛法在哪里?佛法就在你形态上,就在你这个样子上。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认知儒、佛是实学,实实在在的学问,一丝毫不虚假,学了马上就用上,绝对不是说所学非所用,你学了之后,你得到真实的受用。方老师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儒、佛确确实实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批评、反对。他没有学过,那些书他就看看,他看看把意思都曲解了。所以佛经,佛讲得很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虽然有世智辩聪,佛经看不懂!要有人给你讲解,什么人给你讲解?有修有证,他讲的不会错。现在要找个有修有证的人,难!到哪里去找?所以老师教导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不得已而求其次,那找什么样的人?有修,他还没有证。找这个有学有修的,换句话说,他天天肯学,他也肯做;做得不够圆满,这样的人就很难得,相当不容易了。这个在现代来讲,这个人就是善知识,我们应当向他学习。做得圆满,大善知识!真善知识可遇不可求。遇到这样的善知识一定要知道亲近,不能舍离。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被人家发现了,这好老师,善知识!多少人跟他一辈子不离开他。学成就了,还是不离开他;学成就了,帮助佛教导初学,给佛当助教。一直到佛圆寂了,这些学生才散开到各个地方教化有缘人。这些示现,我们要会看,要细心观察。要能够体会到这些示现教我们的是些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
大乘佛法里面教学的纲领,在中国,五尊菩萨代表的。第一尊地藏王菩萨,代表孝亲尊师。第二尊菩萨,观世音菩萨代表孝敬的扩大,孝敬一切众生;把孝亲尊师扩大,孝敬一切众生,大慈大悲。第三尊文殊菩萨,代表智慧、理智,不是感情用事。第四尊普贤菩萨,代表实践、落实。把地藏的孝敬、观音的慈悲、文殊的智慧,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之中,落实在自己处事待人接物,普贤菩萨。第五尊弥勒菩萨,他代表什么?代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代表性德流露,法喜充满,对十法界众生常生欢喜心。大乘佛法在中国,五尊菩萨圆满了。这五是一桩事情,一而五,五而一,不能分的,它是一体的,都是我们自己性德里头的一分,我们讲一部分。我们闻名见像,要知道回光返照,要把自己的性德随著名号、形像流露出来,那就有受用,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人真学佛。
我们看到这一尊佛的德号「持地妙光王」,我们想到,如何我要保持我的心地,也像佛一样微妙放光?佛这个德号跟地藏菩萨非常接近。孝道的光明、师道的光明,这是所有一切光明的根、本,都从这个地方生的。所以在这一段里面我们多说几句,我们的感慨很深很深,从自己本身去做起,不要要求别人,要要求自己。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喜乐音,佛号法灯王。】
这个意思我们不难体会。『世界名喜乐音』,如果念去声,喜乐(ㄩㄝˋ)音。行,能讲得通。真的,夫子在《易?系辞传》里面跟我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两句话说得很好,这两句话在佛法里面不是这个讲法,佛法里面讲「共业别业」。我们的喜欢都相同,当然就聚集在一块,在佛法叫共业;儒家讲群居,有共同的爱好。大概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都喜欢音乐,佛在这个地方用音乐做佛事,这肯定的。
『佛号法灯王』。「灯」,照明的,表智慧。「灯王」,可见得它不是小灯,光芒遍照这才能称得上灯王,这个灯不是普通灯,法灯。法灯当然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智慧里面必定又包括德能相好。这是用乐音为教学主要的方法,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有。音乐学院、戏剧学院,有些对这个非常爱好的,他就上这个学院。实在讲,如果用音乐、用戏剧、用美术,这些艺术的方法来弘扬伦理道德,来弘扬大乘佛法,效果肯定比我们在教室讲经效果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古人懂得,所以大藏经里头有剧本,出家人编的。为什么没有能够落实?在我们想,最重要的是佛门出家人缺乏这一类的人才,所以古大德虽有提倡,后继无人,这个很可惜。所以我们读到这一段文,我们今天没有这个力量,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我要有那么大的福报,我不会去办一个大学,我会去办一个戏剧学院,办一个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我要收一批这样的人才来弘法利生。我有心!藏经里面的剧本,我印了很多,确实有这个心,没有这个福。也可以说众生的缘不熟,众生因缘成熟了,那个力量加持我,我就有福了,缘就能成熟。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八层佛刹: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摩尼藏因陀罗网,佛号不空见。】
这个世界的名称是从比喻建立的。『因陀罗网』,就是帝释天宫里面的罗网,这是属於庄严具,也是保护这个艺术品的作用。这个宝网上面冠的是『摩尼藏』,「摩尼」有自在如意的意思。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众生福慧双修,而且都有可观的成就。为什么?他能转境,生活环境自在如意,万事万物就像因陀罗网一样。我们中国人常常讲的「事事如意」,这个名号的意思与这个很类似。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能尽如人意,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大概这个世界也不是凡夫,如果经文具足可能有「纯一清净」。为什么?我们知道九法界众生业障习气没有断,哪来的「摩尼藏」?古人常说「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都不能尽如人意,这个「人意」是自己的意思。真正能称心如意,十之一二;十桩事情里头一、二桩,不如意的事情有八、九桩。这是古人说我们人生在世的状况,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到「摩尼藏因陀罗网」,这个大概不如意事只有一、二,能如人意的应该有八、九,不是凡夫境界。
『佛号不空见』,不空见是权智,佛经里面讲的善巧方便。智慧、德能、相好全都落实在形相之中,不空!令一切众生见相闻声,声是佛陀教化众生的音声,都能觉悟,都能开解,都能奉行,都能契入如来境界。我们知道这样美好的世界,有,不是没有,绝对不是说这个太虚空当中,许许多多世界都跟我们这儿差不多一样的;跟我们差不多一样的,实在讲不是多数。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多数的世界都非常美好,五浊恶世实在是不多。我们喜欢浊恶的人,不喜欢伦理道德的人,这一类的人到这儿来投生。跟前面讲「喜乐音」,那都是喜欢音乐的,喜欢歌舞的,他到那个世界去了。这不就是人以群分吗?佛经里面讲共业所感。虽然如此,业,我们自己可以转,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确确实实是业力生到这个世间来的,但是生到这个世间来,遇到佛法;没遇到佛法,糊涂!被业力牵著走。现在遇到佛法觉悟了,原来业力是我自己主宰的,不是别人主宰的,那我一定要把它转变。怎么转变法?随顺佛陀教诲,我就转变了。真正有志气、有智慧、有毅力,应当把自己的业力转变成愿力。这一转变,乘愿再来。业力住在这个世间,很辛苦!转变成愿力你就得大自在。转变成愿力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乘愿再来。来干什么?来表演。来给这个世间人做好样子的,做觉悟的样子,做离苦得乐的样子。具体而言,我们做什么样子合适?这个不能问自己,要问自己就是业力。自己想自己要怎么做,业力。那怎样才不是业力,才是愿力?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愿力。我们要做些什么,要说些什么,看众生!众生现前他需要什么,他缺少什么?这是菩萨乘愿再来要做的,要帮助他的。
今天这个世界的众生,他最缺乏的是圣贤道德的教育,非常缺乏。所以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就是示现这桩事情。诸位想想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做这个示现?在中国,孔老夫子、孟夫子、老子、庄子是不是做这个示现?再看看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那个创始的大善知识、大圣大贤,又何尝不做如是的示现?都是这样的。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了,觉悟了,决定不随世俗的知见,这个很重要,我们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现在世间人不知道孝顺父母,我做样子给大家看;现在这个世间人,不知道如何教育儿女,我要做一个样子示现给他看;现在这个世间人,不知道友爱兄弟,不知道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不懂得互助合作。我们仔细观察,他缺少什么东西,我们就作斯示现,那就对了。你细心去观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些东西,业!罪业,极其严重的罪业。觉悟的人反过来,做样子给他看,这就是教化。
教化的工作长时间,决不是短时间。要随顺众生,不能急著求效果,这个事情急不得的。慢慢来,要像佛菩萨一样有耐心,示现。这一生当中天天给你做示现,你都没有觉悟,不要紧。印象已经印在他阿赖意识里头,他印象不深,所以他醒悟不过来。来生我继续给你示现,来生还不觉悟不要紧,后生还给你示现。「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