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4 字数:4693
虻娜怂眯榭辗ń纭⑸餐林谏且桓錾餐澹沟拙跷蛄恕V谏俣窳樱隙ㄋ谢赝返囊惶欤岳忠饨痰妓心托牡牡却淖洌馐鞘兰淙俗霾坏降摹J兰淙宋裁醋霾坏剑渴兰淙思坏绞率档恼嫦啵挥姓飧鲋腔邸⒚徽飧瞿芰Α?br />
我们学佛从经论里面明白这些道理,虽然这些道理还不透彻,但是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实验,实验就是把佛陀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证实了圣贤教诲是真实的,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德。我们了解何以有差别?差别当中如何来恒顺众生?你不顺不行,你要顺著他走,他走错了,错了也要随顺。为什么?他生欢喜心。从随顺当中建立信赖,「这个人对我不错,这个人靠得住,这个人我可以依赖他」。到那个时候,你慢慢开导他,他能够省悟过来。
开导,特别是对於业障深重的凡夫,给他讲什么法?法没有定法,但是有一定的原理原则,那就是讲「利害得失」。这是什么?这个他马上就能够感触到的,什么对我有利?什么对我有害?怎样做我能得到?怎么做我会失掉?利害得失,在这种功利的社会当中,把这四个字看得很重,所以从这里下手。
第二步就跟他讲「吉凶祸福」。吉凶祸福从个人扩大,你的利害得失影响到别人的吉凶祸福、影响到社会的吉凶祸福,劝你做好事。现前的社会,佛菩萨广度众生讲什么法?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讲因果报应,可是现在有很多人,他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你讲利害得失、吉凶祸福能动他的心,能够引导他回头,不但要说,而且要做出榜样来给他看。
我在年轻的时候,念中学,我的老师也是学校的训导主任,提倡「身化教育」,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跟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意思很接近。「深心」,古大德的解释「好善好德」,所以我用「清净平等正觉」,这个说法简单清楚,给初学的同学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自行化他才能真正帮助自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自己得度了,全心全力帮助别人。
『如是十方皆遍满』,这是佛讲的方所,这个差别门在哪里?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头统统都有!这个世间,经论里常讲有佛有魔,大乘经上又说无佛无魔,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两种说法的意思是一不是二。如果我们用真心来看就是佛,用妄心来观察那就是魔。外面境界有没有佛跟魔?没有。这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在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好,外面的境界都好;自己的心不好,外面的境界都不好。「境随心转」一点都不错,这才是事实真相!
所以佛祖教人从根本修,修心,我们的心纯净纯善,这个世界是纯净纯善。正是因为境随心转,佛菩萨尽善尽美的刹土、清净国土才能现前。「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楞严经》上的经文是「若能转物」,「物」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它是从心想生,心想当然能转。我们为什么不想清净?为什么不想平等?为什么不去想真诚?不去想慈悲?这个想,好!佛教导我们想「天天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我们想「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个心多平静。清净平等心所生的这个波动,好!这是外国人讲的磁场,中国人讲气氛,这个气氛安祥、和平、温馨。一切众生接触,他有安全感,他生欢喜心。从这些地方也就能证实,我们的心想能感动我们周边的环境。
人、事、物,细心去观察,能够证实经典里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渐渐可以证明,信、解、行、证。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境界提升了,境界一提升,智慧长,能力也大了,相好庄严愈来愈殊胜。为什么?相随心转,这世间人都知道!功夫深一点,体质转了,生活环境转了,一转一切转。那个「一」是心,佛教导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心,离妄想分别执著是真心,这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或者我们说宇宙万物的真相。
末后一句讲庄严,『广大庄严现神力』。理没有边际,事也没有边际,现象当然广大。庄严差别不等,佛有佛的庄严、菩萨有菩萨的庄严、人天有人天的庄严、畜生有畜生的庄严、饿鬼、地狱各个有庄严。佛菩萨心目当中无非皆是清净平等,你要问,他心目当中清净平等是怎么生的?《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平等了。华藏、极乐相有性无,事有理无;饿鬼、畜生亦复如是,也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它怎么不平等?《金刚经》上说得好,「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大般若经》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总的来说,都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它怎么不平等?诸佛菩萨看了这个现象,他的心是定的,绝对不会被这些现象波动,不会。
看到好相,人天的好相、声闻缘觉的好相、佛菩萨的好相,他知道这是无量功德之所庄严;他看到三途苦报之相,他知道那是累劫恶习在那个地方消除的,也是好相。无量劫的恶习在那里消除,三途是消业障;佛菩萨是累积功德,岂不是事事是好事,哪有恶事?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了解事实真相,明理,懂事,然后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才会不动心,你才会不受这些梦幻泡影影响。这个时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一切诸法,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你自自然然会应付得面面周到。
凡夫难,没有法子应付,那是什么?凡夫心是动的。动不能止动,唯有静才能控制动的现象,你动我不动,你乱我不乱,你染我不染,你迷我不迷,这才能解决问题。这岂不是佛在经上常讲先自度,在境界里头不动心、不迷惑、不散乱,自度!自度而后才能帮助别人,你自然有善巧方便,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从信任接受你的教诲。他依靠你,你才能把他诱导脱离迷惑颠倒、脱离苦海,帮助他回归到性德。性德是自然的,现在人常讲回归自然,这一句话里头含著有无量义,会说的人多,无量义里头他能够理解多少,那是各个不相同。
佛菩萨在「广大庄严现神力」,这个「现神力」是施展他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为自己,完全是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破执著、离分别、灭妄想,那功德就圆满了。帮助他明心见性,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这是个总目标。方法没有一定,佛菩萨现的形相也没有一定,但是他教学的方向、目标确实是相同的。我们在这首偈里头讲「现神力」,回想昨天所说第五首偈里头,末后两句「一切众生大福业,佛功德音亦如是」,前后可以相应,现神力确实是佛功德音。
佛菩萨的功德无量劫修成的,示现在世间,我们这个说的方便。在中国祖师大德当中,我们在典籍记载里面读到的,善导大师,阿弥陀佛应化的;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宝志公,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弥勒菩萨的化身;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两位菩萨;近代的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看看他们,这些都是佛菩萨来示现的,他一生的行谊,教导我们现代人。当然我们要取最近的印光大师,这才去我们半个世纪,五十年前的人,他的行谊最契现代人的根机,我们要特别重视。他所表现的就是回避一切灾难的示现,我们要怎样能够消自己的业障?怎样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帮助大众把这个共业减轻?你想想看印光大师一生,他的行谊,如果我们照他那个方法来做好不好?好的,正确的。
印光大师遗留下来的书,在!大师的《文钞》点点滴滴都值得学习,要天天读,天天去做,以这个为基础,为我们修学的根本,慢慢再扩大到一切大乘经教。就像种树一样,这是树苗,《文钞》是树苗,慢慢长大,就是净宗的经论,再长大,那就是三藏十二分教,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包罗,受用无有穷尽。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平平安安的度过,成就自己的道业,具足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真正觉悟的人是个什么样子?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万缘放下,全心全力多做好事。什么是好事?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就是好事,务必要令众生得真实利益。那个得真实利益,你看看一切诸佛菩萨,你看看祖师大德们,全心全力教化众生,所以教化是第一功德、第一好事。自己要现身说法,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你的言教人家才能相信,才听得进去;自己做得不好,说得再好别人听了怀疑,难以接受。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七首颂:
【十方所有广大刹。悉来入此世界种。虽见十方普入中。而实无来无所入。】
这第一句是讲的「分齐」,第二句就是讲的「趣入」,分是等分,齐就是等齐。『十方所有广大刹』,那个数量无量无边。『悉来入此世界种』,这个世界种是华藏世界。「悉来入此世界种」,我们看这个「入」。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种,前面讲了「刹种一一差别门」,怎么入的?像我们现在的摄相机一样,像照相机,镜头打开,外面所有的景象全部都入了你的镜头了;这个镜头就好比是「世界种」,外面的景象就是「十方所有广大刹」,这个好懂。
再看底下两句,『虽见十方普入中』,我们在镜头里面去看,底片里面去看,风景确确实实都在你的镜头里面。『而实无来无所入』,实实在在的那个景并没有来,也没有入,用这个比喻来体会这一首偈,你就不难懂了。但是偈的意思很深,从这个现象里面我们要体会得「真性」,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入而无入,无入而入」。如果他真的有入、真的有来去,缘起就讲不通了;要是不入的话,那无碍也讲不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像镜子互相照一样,从这个里头,你细心去体会宇宙之间的真相,你才容易明了。就像《中观论》上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是讲的真相。佛在经上常用一句话说「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的眼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无量无边的色相入到这里头去了,我们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耳像个收音机一样,无量无边的音声入到这里头去了,真入还是假入?我们以眼根来说,外面这些境界相是不是真的入进去?没有,是照见,所以说是「而实无来无所入」,无入而入,无来说来,这真入。如果这里面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它就没法子入了。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这一首偈,佛在此地教我们什么?佛说这些话用意何在?无非是教我们入法界、入华藏、入真性,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菩萨教学功德就圆满了。学生不能见性、不能契入境界,这个教学失败了。
佛菩萨的教学永远是成功的,但是在现前一个阶段里面来看,他好像是没有成绩,成绩在后面,你再多看几年、多看几十年、多看千百劫,成绩可观!从这些地方,我们对佛菩萨的教诲建立了清净信心,知道佛法功不唐捐。为什么在眼前看不到效果?眼前这个学生业障太重。虽然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还是烦恼习气用事、做主,在佛菩萨这个地方所学习的力量很薄弱,敌不过烦恼习气,所以你看不到成绩,原因在此地。但是他确确实实已经在学习,这个种子已经种在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种在阿赖耶识就是入,佛法已经入他的藏识。佛在经上常讲,金刚种子永远不坏,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了,开花结果。什么时候时节因缘成熟,佛菩萨时时刻刻帮助他增长,时时刻刻没有舍离他,佛恩浩大,於此可见。
有一类的同学希望很快契入,他能不能契入?他不能。这几句经文告诉我们这个事实,悟入佛菩萨的境界,不能用心,也不能无心。你要用心想悟入,这是妄想,妄想怎么能入真性?你要不用心,不用心是无明,无明也不能够见性。这个事情难了,没有错,是难,如果要不难,每个人不都成佛了吗?学佛的人不是各个都成就了?麻烦就在此地。
譬如念佛,在念佛堂的同学有些很用功,天天在希求一心不乱。他来问我:我要念到什么时候,念到什么样功夫才能够得一心不乱?我告诉他,一心不乱你永远得不到。他问我为什么?你求一心不乱这个念头,把你一心不乱破坏掉了。为什么?你念佛夹杂一个「求一心不乱」,不是教你不要夹杂吗?你为什么夹杂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