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3 字数:4697
S姓飧鲋粗习阃堑贡涑墒俏液α四恪?br />
其实我没有害你,是你自己害了自己。有很多人看到,要照一张照片,这是什么?著相!我现在不叫照相,叫著相。佛法,「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我们道场也挂了一些照片,那是道场。道场要表现他们工作的成绩,那是成绩展览,是给别人看的。给谁看?给不信佛的人看的,真正信佛的人不看这些,真正信佛的人心地清净不染。所以许多人欢喜把这些照片留著作纪念,这个问题很严重,你念念不忘这个,极乐世界去不了。为什么?纪念你就没有放下。也许诸位听了之后,好了,「我们要放下,我统统都不要了。」是的,真正修行是应该这样的,这个作法是对的。但是佛法是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些地方可以用这些手法接引众生,佛法是活的!为什么我们要造寺庙?为什么我们要塑佛像?是为了接引众生。为什么我们还要建一个先祖纪念堂?提倡孝道。现代人把孝道忘掉了,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纪念祖先,是提倡这个,是帮助这些人的。这是教学的方便、教学的艺术,执著就错了。
我们看到就是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华严经》上也有种种这些设施,全是教学的道具,全是教学的表演,他们心地清净,的确是一尘都不染。《般若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是虚妄,虽然是梦幻泡影,《华严经》上好热闹,这是怎么一回事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无障碍的境界。这个我们不能不懂,我们不能不学。你要不懂,你要不知道学,那就变成佛呆子,没有智慧。种种这些表演是属於权智,诸位一定要晓得,权智是利益众生的,不是自利;自利是实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之智是实智,是自利,自受用。自己修行证果,菩提道上畅通无阻,靠实智。权智是无所不知,是接引众生、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头是岸,不一样!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在佛菩萨、真正觉悟的人,那真叫「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他没有错。在我们没有觉悟、没有契入境界,怎么学怎么做都犯错,佛菩萨都摇头。这个境界,在从前禅堂里面最容易看到。禅堂里面坐香参禅,堂主和尚提出一个话头来考考学生,你回答,香板供养你,打你。打什么?把你的妄想打掉。你不回答,也打你,打什么?把你的无明打掉。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那该怎么样才是?必须堂主和尚是开悟的人,你一开悟的时候他知道,这两个人心里头有默契,一丝毫做作不得。我们讲作弊,那是做不得的,一眼就看穿了。真正境界达到那个地方。
实在讲,堂主拿香板打人的时候是什么?是在你功夫将成就还没有到,将到未到的时候,用这种非常的手段。可能那个香板一板打下来你就大彻大悟,真的把你的无明妄想一香板打掉了,你就明心见性了。不能随便打人,那个没有开悟的人,你把他打死了,他也不开悟。现在有些禅堂里头也供养了香板,谁有资格拿这香板?没有人。必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才有资格拿这个香板。我们没有开悟的拿这个香板,那好了,打下去之后,将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宗门帮助学人提升境界的一种手段。教下对象是中下根性的人,也有讲教下也有上根的人,它不讲上上根。宗门讲上上根,教下有上中下三等,教学的方法不一样。这个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老人家教学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什么样根性的人,他用什么方法来教他,学生学习的成绩都非常可观。老师好,有智慧,有方法。
但是再高明的老师,学生要能跟老师配合。那就是说学生对老师尊敬,古人常讲的尊师重道;你对老师没有尊敬心,你什么都学不成。为什么?对老师没有尊敬心,对老师的教学肯定不尊重,不会去学,所谓是阳奉阴违。表面上敷衍,实际上根本就不睬不理,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学生没有法子,他学不到东西,老师也没法子教导。师资道合,合不拢来就没有办法了。老师教的学生很多,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真正有成就的人不多。什么原因?是不是老师有偏心,决定不是的。甚至於真正得老师心传的,可能在老师面前接受教诲的时间很短;在老师身边时间很长的,他一无所成,这个原因就是学生是不是真的重视道业。尊师不是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是这个意思。尊是什么?真正依教奉行,这个才叫尊。教学里头,无论世法、佛法确实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并不是很重要,实质重要。一定要真干!
菩提道,如果我们用引、满二业来比喻,菩提道是引业,引导我们提升境界;『普贤之妙行』是满业,满业里头最殊胜的是法缘。同样成佛,同样证得菩萨的果位,法缘不一样。在一切诸佛如来,法缘最殊胜的是阿弥陀佛。我们怎么知道阿弥陀佛法缘殊胜?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他赞叹,劝导我们往生,这个殊胜。没有听说阿弥陀佛劝他的学生、弟子到娑婆世界来亲近释迦牟尼佛,没有听说;没有听说极乐世界的人求生娑婆世界,你从这些地方细心去体会。又何况在经中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都劝他们的弟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看看,阿弥陀佛的法缘多殊胜!
阿弥陀佛法缘何以这么殊胜?没有别的,阿弥陀佛在没有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修普贤行,这一点我们能够明显体会得到。《无量寿经》展开,头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明白了。那我们现前能不能修普贤行?实在讲我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是什么地方?我们业障太重。普贤行,关键所在就是大心量,这个跟大乘菩萨不一样的。大乘菩萨的心量很大,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普贤菩萨比,差很多。差在什么地方?大乘菩萨不知道一一微尘、一一毛端毛孔里面都包含世界海微尘数刹土众生,没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能入毛孔里面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能入微尘中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尽虚空遍法界普贤菩萨是真的入了。大乘菩萨还是有范围的。重重无尽的法界,唯独普贤能入,所以普贤行称为「妙行」!
我们今天是在凡夫地位,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是拓开心量。学著什么?学著能包容。於一切众生,不但是一切人,一切动物、一切植物,还有不同维次的空间,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九法界,圆满的包容!对於九法界依正,真诚恭敬普等供养,普遍、平等。对九法界众生尚且如是,那对眼前当然是这样的,决定是这个心,决定是这个行。但是在事相上,有时候你看到不平等,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缘,缘不同。譬如我们同学们在此地聚会,我们这个道场很小,不是一个大道场,不是在一层楼,三层。三层,我们没有办法分身,只能在一层楼上跟大家见面,另外两层楼只好用电视。这是什么?缘不同。我们在十一楼讲堂跟大家见面,哪些人来参加?只能说是每一个团体有两个代表来参加。大家统统都来,这个地方挤不下去,这是缘不同。如果我们这个道场是个一万尺、两万尺的道场,大家统统都能够聚集在一起,就没有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不能说是他参加,我不参加,我没有参加,这个法师瞧得起他,瞧不起我。你要这样想,完全错误。每一个团体经常带队的人,我们比较熟悉,所以总是请他们来做代表。或者以后我们是一个团体有两位来参加,你们自己推选代表也很好,是你们自己推选出来的,我们常住不指定。但是有一些聚会是有特定的事务,像前天我们是解答问题,主要的是对道场常住、义工,换句话说多半是我们内部的问题,他们就优先。他们坐下来之后,我们看这个讲堂还有多少空位,我们再邀请其他各个团体到这个地方来,跟我们一起共学的同学们。一起来,坐不下,只能推选几位代表。我们学佛的同学要有心量包容,选我跟选他没有两样,自他不二。入这个境界,你就入《华严》了。如果一定要争取,争不到心里头就不平,还要努力,还要把自己境界往上提升。为什么?那个争的心是不平的心,这个心不好!你修持得再好,种福再多,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在经论上讲得很多,阿修罗道。你好胜、竞争这个念头没有断,阿修罗。阿修罗福报很大,讲到德行就比不上天人,有天之福,没有天之德。佛把六道里面的情况跟我们讲得很多。
我们要学佛一定要记住,真正学佛,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无一不是教导我们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念头是根本。这几天讲的这一大段的《华严》经文,都是讲的心、念头。华藏世界周围的大海,那是心!清凉大师跟我们讲的,那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心。华藏世界这个大莲花,样样都是表法。莲花这是表世界海的世界种,世界种里面再讲世界。这个世界里面,世界就讲到星球,星球有大地,大地有海洋,海洋有河流。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是什么?阿赖耶的见分跟相分。见分是宇宙之间的能量,相分是宇宙之间布满了的粒子,这是所有一切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的根源;阿赖耶含藏的种子。讲到香河,香河是阿赖耶起作用,相应的心所。
换句话说,觉悟的人起心动念是菩提道、是普贤行,对於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礼敬、称赞、供养。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法怎么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性德相应,换句话说,都与菩提道、普贤行相应,真供养!这个供养是供养虚空法界,上供养法身如来,下供养一切众生,这个一切众生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相应!这个相应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表现在我们形象上,那就是佛常常教导我们的「信受奉行」,或者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说得很具体。表演出来,做到,做给大家看。像佛、像祖师一样,天天在表演,时时刻刻在表演,从来没有中断的在表演;表演出一副觉悟的样子,一副正知正见的样子,一副清净不染的样子。
真的到正觉、正知正见、清净不染,我们的相貌、体质变了。相貌自然变成佛菩萨的相貌,身体一定变成清净不坏身,不但有光,而且有香。一生不洗澡,身体上清香,身体透明,没有染污,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凡夫看不出这个身体透明,有功夫的人看透,能看得出来。现在社会上讲的特异功能,有特异功能的人能看得出来。往年我在迈阿密,美国有几个特异功能的人看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他给我们说: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没有看人,他看照片,他知道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透明是说明什么?他没有染污;换句话说,他已经证得「觉正净」,它才是透明的。证得觉正净最低的地位是初住菩萨、法身大士,六道十法界里头的染污都没有了,才能现这个相。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天人能看到,有这个特殊能力的人他能看到。
所以在此地提醒我们,「总现诸严」里面,一个菩提道,一个普贤行。普贤行讲得很多,前面讲过,后面还不知道要讲多少遍。凡是多次的提示,重要!唯恐我们忘掉,唯恐我们忽略了。这个的确是大慈大悲的开示。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一三卷) 2002/08/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13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四段,海间香河偈颂第八首:
【宝岸摩尼极清净,恒出如来本愿音,一切诸佛曩所行,其音普演皆令见。】
第八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注的是颂「现佛依正」,第九首是颂「浪出妙音」。可是这两首颂我们要把它合起来看才比较方便,因为文字里面好像第九首是「现佛依正」,而第八首是「浪出妙音」。因为它这里有『如来本愿音』,但是第九首第一句是「其河所有漩流处」,所以把这两首合起来反而好讲。首先我们要记住经里面表法的意思,这个是不能不知道的。在这个经上是将藏海比喻华藏世界周围的大海,莲华则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里面的大海表的是藏识含藏的种子,而海里面的香河则是表相应的心所。我们现在这一段偈颂还是讲相应的心所。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我们才知道真正了解佛在这里给我们说了些什么。
『宝岸』,这是讲河的两岸。『摩尼极清净』,「摩尼」是如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诚、清净、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