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白寒 更新:2021-02-21 07:53 字数:4701
我心里有恭敬心,我不知道怎么表示,不晓得怎么表达?不需要,自自然然的。所以威仪不是做作的,是自然的,不需要学习的。
在初学为什么要学威仪?儒家《仪礼》里面三千威仪,佛法里面一出家,沙弥有二十四门威仪,为什么要学?是你的性德没有现前,你要向佛学,要向法身菩萨学,法身菩萨表现在外面就是这个样子,完全是自然的。我们现在学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可以帮助我们加速度的达到明心见性,有这个好处。如果我们不学,性德又不现前,永远被无明烦恼习气盖覆住,这个很苦。
所以真正要明心见性,你不学佛菩萨怎么行?戒定慧是佛菩萨表现在外面的形象,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会认真努力修学。不明了就常常问:我为什么要学这些?甚至於还有个错误观念,我为什么要被他牵著鼻子走?思想上产生错误,绝对不是被人家牵著走,不是的,人家没有牵你走!
释迦牟尼佛制定戒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生活规范完全是性德的流露,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勉强。佛陀当年在世,他的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写下来就是戒律,就是威仪,佛什么时候造作?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性德让我们凡夫看到、接触到,从内心里面生起敬畏。这个敬畏表面上看好像是对人,对这一位道德之人,对这一位大善知识,而实际上是什么?实际上是对性德。你往更深一层去看,你才发现那是性德,我们自己自性本具。明心见性的人,将性德完全显示在他的形象、在他日常生活行为当中,表演给我们看的,为人演说,让我们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这个性德是好,我们今天是错了,是应当要回头。他那个演是教我们,来启示我们,来帮助我们,没有别的。这就是「宝华旋布放光明」,「旋」是回旋,周遍的意思。
『普震音声闻远近』,「普」是普遍,也是平等,「震」是震动。音声在这个地方还是表法的,菩萨的形象,菩萨的教诲,随著学习的大众向四方传播。怎么传播法?譬如我学了,我把我以前不善的习气统统都改过来了,我走到哪个地方,不就是在传播老师的教诲吗?老师的学生很多,走到哪个地方就传播到哪个地方;传播有多少,那就看我做到多少。我们学生有很多人,每一个学生做到的多少不一样,做到多的,影响力大,影响的时间久;做到少的,影响力小,就是如此而已。老师一生在为人演说,我们学到之后也是到处为人演说,这是「音声闻远近」。
现在在这个世间,资讯跟交通便捷,我们的生活空间已经不是一个城市、不是一个地区了。社会大众人人都有旅游的机会,度假。现在度假不是到城外风景地区去游览,多半出国旅行。我们学了佛的这个形象,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正过来,这个形象随著你的旅游,不都带到各个旅游观光地区了吗?如果你接受的教化深,你的功夫也深,你的感化力量强,影响力强。多少人不信圣人教诲的,不信佛菩萨的,看了你这个样子,他的信心就生起来了。好!他赞叹好;是好,是跟一般人不一样。
从前我们跟一般人完全一样,这个不一样是这么多年学来的,跟佛菩萨学,跟善知识学;天天不间断的在学,天天不间断的在改,改毛病,改习气。这个形象不是装模作样,也是自自然然变化的,变化得连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潜移默化,从前我们总以为是对人家讲的,现在明白了,潜移默化实际上先对自己,然后才能够影响别人。自己的成就是天天在读经,天天在研教,天天在学习,不知不觉气质变化了,形相产生变化了。
形相是身体,我们的色相、我们的体质都是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变化,也不是有意的。刻意求变变不了,为什么?那个刻意就是个妄念,妄念是障碍,妄念哪能够转烦恼?转烦恼要智慧,不是妄念,打妄想不行,一切随顺自然。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自然然发生变化;要不随顺自然,刻意去求,那障碍了,反而求不到。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教诲在哪里?在经论。随顺经论的教诲,把经论教诲落实,尽心尽力去做,一切效果是自然的。影响也是自然的,「闻远近」是影响,决定不刻意去求。刻意去求就变成攀缘,就不是随缘,攀缘就造成障碍。
末后这一句,归结到佛菩萨的加持。『以佛威神演妙法』,这一句意思很深,它不是说宣扬妙法。不是说「宣」,不是说「说」,是演,表演。「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在我们的形象里头,在我们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当中,从这个地方透出来。这就是讲统统做到,自自然然做到,没有做作,没有刻意有意去做,没有!自然的,这叫做功夫,这是真正的成就,都在日常生活当中。
头一个「清净妙宝布其底」,这个最重要,这是根,你要是没有这个根,全部都没有了。这个根,我们今天换句话来说,大家容易懂,「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经上讲的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平等是定,正觉是慧;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觉是佛宝,三学三宝具足!真诚是底,底之底,慈悲是相,体之相,自自然然显示出来。
我们只要真干,不需要天天求佛,佛自然加持。为什么?跟佛的本愿相应,佛的本愿就是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我们今天发心,发心为众生做好样子。所以从起心动念,这个样子、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不可以让一切众生来模仿、来效法,这个念头不能起。我的言语、行为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这种言语、这个行为要不得,这个言语、行为就不起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佛,我们真的发心这样做,佛菩萨哪有不加持的道理!何必要求?不要求,自然就加持。「以佛威神演妙法」,如来所说一切妙法都在我们形象里头,都在我们日常生活里头,这叫「演妙法」。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二卷) 2002/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2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地面香海」,偈颂第四首:
【阶陛庄严具众宝。复以摩尼为间饰。周回栏楯悉宝成。莲华珠网如云布。】
经文赞叹香海的庄严,长行里面我们都读过了。偈颂多数还能够补长行之不足,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意思非常的丰富,我们在这里面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阶陛』是台阶,众宝所成。台阶里面的装饰是『摩尼』、『众宝』,周围有『栏楯』,栏杆。前面长行里头我们曾经举故宫太和殿,经文里面所写的,我们在故宫太和殿前面差不多统统都能够看到,表法的意思也都非常接近。
「阶陛」在此地是代表我们修学的次第,在小乘里面表四果四向,在大乘里面代表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大乘里面常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五十一个阶位,就好像台阶一样。当中「摩尼间饰」,这一说就晓得了,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的是什么?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讲的是六度万行,我们晓得「摩尼间饰」就是六度万行。在《华严》里面是讲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部经是《华严经》,所以很明显的能够显示出来。这部经从头到尾有八十卷,像这些开示我们常常会见到,因此印象就非常深刻。佛常常讲用意也在此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重要!
「周回栏楯」,那就是万行,是十度跟十愿交互落实在行门里面。行门,包括意地里面起心动念。我们现在在学菩萨,不是菩萨,学菩萨。菩萨起心动念都与十愿、十波罗蜜相应,所以我们念头一起就要觉悟。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一起来立刻就能觉察。觉察什么?觉察与十波罗蜜、十愿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这个念头不善,我们要把它打掉,把这个念头换过来。
初学的菩萨们,我真的是千叮咛、万叮咛,首先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打掉,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想」这个念头是轮回心,无论做什么,学佛、念佛都是轮回业。轮回心一定造轮回业,念佛也不能往生。
我们修念佛法门,决定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老实讲无量劫前生生世世我们都修这个法门,为什么不能往生,到现在还落得在六道里头打转,原因在哪里?就是轮回心没有转过来,用轮回心念佛,依旧是轮回业。阿赖耶里头种一个佛的种子,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如此而已。过去生中这个善缘结得很深,善根很深厚,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了;遇到了,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完全看你能不能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
什么叫轮回心,我再细说一遍。虚伪的心是轮回心,真诚的心是菩提心。我们以虚伪的心处事待人接物,世间人都是用虚伪的心,虚假的,为什么?唯恐自己吃亏上当。别人对我都虚假,我怎么可以拿真心对人?人家用虚假,我也对他虚假,这很正常、很合乎逻辑。殊不知错了!这个心是轮回心。
我们要想超越轮回,我们把这个转过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吃亏不怕,上当也不怕,生死都不怕。我求的是什么?我这一生死了之后再不搞轮回了。我定的是这个方向,求的是这个目的,务必在这一生当中要成就,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
第二,染污的心是轮回心,什么染污?受外面境界影响,六根接触外头境界,起七情五欲,起贪瞋痴慢,这个心被污染。现在我们学佛了,要把这个心转过来变成清净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该放下的要放下,只取我现前生活所必需的,非生活所必需应当放下。世缘要简单,愈简单愈好,不攀缘。我现在清净,攀缘心就不清净了。贡高我慢的心,自以为是的心是轮回心,要把它转变为平等心。平等心是菩提心,迷惑颠倒的心是轮回心。正觉的心是菩提心,自私自利的心是轮回心。大慈大悲是菩提心。这是个标准放在此地,念头一动,能不能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能够与这个相应是菩提心,如果与这个恰恰相反是轮回心,这个标准常常摆在面前。心正行就正,菩萨行。菩萨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
念佛是广义的,不是单单指口里头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不断,不是指这个。它的意思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像阿弥陀佛,真念佛!怎么都像阿弥陀佛?依照《无量寿经》上去做,《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统统做到,像个佛!《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不能做的,不但不做,连念头都不生。依照《无量寿经》来塑造自己身心的形象,你就是阿弥陀佛了。
我过去曾经讲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辈九品,我讲过很多遍,我们果然把《无量寿经》百分之百的做到,那是上上品往生;如果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你这样一直降下来,降到下下品往生,要做到多少?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二十,肯定往生。那个标准的底限在此地。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往生就很难讲,靠不住。
所以经头一个是要念,念得很熟。我都是鼓励人能背。「我天资很笨,我没有办法背」,只要你有决心,古人常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曾经见到一个记忆能力的确是很笨的人,他大概在四、五年的时间,时间很长,天天念。他念了六千多遍,他背熟了,有恒心,有毅力。有天分很高的,前世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现在在澳洲图文巴刘连兴居士,他从德州休士顿来参学,他跟我讲他念《无量寿经》三个月,他告诉我大概念了五百遍,完全会背,三个月能背诵。别人能,为什么我不能?要常常反省,要常常警惕自己,应当勇猛精进,迎头追上。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往生,争取高品位。所以你不读熟不行,头一个是读熟,然后理解。你能够背诵,意思不懂那也不行,要能解其义;你会念,不懂,不起作用。懂了之后要行,懂是解,解了以后要行;不行,你那个解也等於白解,你没做到!做到,那就是真念佛。
所以那个「念」是广义的。念佛那个「念」字,你看看那个字,这个字是个会意的字。你仔细看看,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什么意思?很明显,现前的心,现在的心。现在心里头有佛,现在的心是佛,真念佛!心怎么是佛?心跟《无量寿经》完全相应,心是佛。就跟我们前面讲「清净妙宝布其底」,清净妙宝,这样说法那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