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作者: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2      字数:4887
  6院⒆有拇让嫒砭褪亲萑莺⒆拥拇砦螅崾购⒆拥拇砦蟮貌坏郊笆本勒嵩嚼丛窖现亍5鹊酱シ噶朔傻氖焙颍牍芤猜植坏郊页ち恕?br />
  批评教育孩子力度要适度是对孩子要适可而止,不可穷凶极恶、没完没了,不能打头部,不能伤及面容,不能伤筋动骨,不能在气头上打孩子,不能拿孩子发泄,不能动用器械(如棍棒等),等等。批评教育的力度要适度是十分重要的,失度会造成终生悔恨。一位母亲一气之下扇了儿子一记耳光,结果把儿子的眼睛扇成了斜眼,留下了终生残疾。一位父亲经常把儿子往死里打,结果把儿子打疯了。一位父亲把女儿打得离家出走,结果女儿被坏人*后杀害了。力度失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太多了,家长们务必注意,万万不可大意。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5)
  我还想特别提醒,把孩子禁闭起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把孩子关在屋子里要有人监护。这样,一来防止孩子发生意外;二来不能让孩子长期处在孤独的环境之中,以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这里所说的“要有人监护”,不是说家长和孩子关在一间屋子里监视孩子,是说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譬如,把门留一道缝,过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等等。
  2批评教育孩子要适时
  批评教育孩子要适时是批评教育孩子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包括两层意思:第一,要从小开始;第二,要选择恰当的时间。
  1)批评教育要从小开始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管了也没用。管孩子从小管起是十分重要的。在2500多
  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了”。管孩子从小管起就是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天性”。孔子从小管孩子的思想,已被现代科学证实是正确的。
  2)批评教育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时间
  第一,吃饭时不要批评教育孩子。因为吃饭时批评教育孩子会影响孩子的食欲,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得胃病。所以,只要不是非得批评教育不可的,吃饭时就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要让孩子吃好饭再说。
  第二,睡觉前不要批评教育孩子。因为这时批评教育孩子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对孩子的健康不利。
  第三,当着众人不要批评教育孩子。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也收不到好的效果。
  在家里批评教育孩子,最好也是一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而不要父母等一齐出动。只有一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有以下几点好处:
  其一,可以使孩子集中精力听家长的意见。人多了,七嘴八舌,常常意见不一,使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甚至钻家长的空子。
  其二,可以打消有人出面保护他的念头。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如果姥姥在场,孩子往往有恃无恐地激怒妈妈,当妈妈出现过激时姥姥就帮着孩子说话。一位家长面对一个孩子就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
  其三,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不至于使孩子在所有家庭成员面前抬不起头来。
  其四,留有回旋余地。如果孩子觉得爸爸批评得不对了还可以找妈妈诉说,如果妈妈觉得批评孩子批评得不对了也可以请爸爸出面和孩子说说。这样会使家长和孩子彼此得到更多的尊重,收到比父母等一齐出动更好的效果。
  以上讲了三种不适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间。其实,不适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间不止前面提到的那三种。那么,什么时间批评教育孩子合适呢?这没有一定之规。前面讲了,批评教育孩子所体现的是家长的心灵和智慧,何时批评教育孩子更合适需要家长根据孩子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孩子的态度,结合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3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地
  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地是批评教育孩子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场合。有的家长不管不顾,在马路上、商店里、学校门口、家属大院里管教孩子,引来不少人围观。这样很不好,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通常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不要有其他私心杂念。有一位家长,平时娇惯孩子,惯得孩子经常在家属院里惹是生非,惹得邻里对孩子和家长意见很大。一天,孩子又惹是生非了。家长一看院子里人挺多的,就当着众人的面把孩子狠揍了一顿。这位家长揍孩子的主要用意是向邻里表白她是管孩子的。其实这位家长的做法是不对的,错在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又收不到管教孩子的效果,更达不到“表白”的目的(邻里不是傻子,作秀还是能看出来的)。批评教育孩子,尤其是惩罚孩子,最好在家里。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6)
  (四)为什么严格要求适当惩罚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谁也不怕,谁的话也不听,恣意横行,为所欲为,社会能容他吗?我想肯定不会。因此,要想孩子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就得对孩子提出要求,要求孩子按要求行事。如果孩子不按要求行事,就得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否则,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目的都无法实现,严重时孩子就废了。
  对孩子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是中国教育孩子的传统,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规矩”中的“规”和“矩”是两种工具,“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说要想画出圆形和方形的就得有“规”和“矩”,没有“规”和“矩”就画不出来。把“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用于家庭教育就是要想孩子成才、成器就得有规矩,没有规矩约束孩子,孩子就成不了才、成不了器。
  惩罚所体现的是使孩子敬畏的力量。“敬畏”包括敬重和畏惧两个方面。
  “敬重”是尊敬和重视。家长不能只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家长是对的,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只有获得了孩子的尊敬才能受到孩子的重视,孩子听家长的话才是真心实意的,家长才能有威力。否则,靠武力,靠高门大嗓,以势压人,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甚至把事情闹僵。
  使孩子对家长有所畏惧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家长一点威力(威信和力量)也没有,孩子谁也不怕,像小皇帝一样,这孩子就没有办法教育了,也就不可救药了。
  为了使读者对严格要求适当惩罚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举几个例子。
  事例1:一根冰棍
  不让孩子吃独食是培养孩子尊重他人、与人友好相处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习惯,常启先生的做法可供借鉴。
  孩子小的时候,常启先生的家里很穷,商店里也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小食品,只有冰棍、糖果、水果、点心什么的。一次,常启先生给女儿买了冰棍,对女儿说:“给我吃一口好吗?”女儿听了爸爸的话,不但没给爸爸吃,反而把头扭了过去,给了爸爸一个后脑壳。常启先生见状,对女儿说:“你这次给我吃了,下一次我还给你买,如果这次不给我吃,就再也不给你买了。”女儿听了爸爸的话还是没给爸爸吃,常启先生也没有多说什么。
  第二天上街,女儿又看见了卖冰棍的,想吃冰棍,常启先生装作没看见,没有理她。女儿说:“爸爸,我想吃冰棍。”
  爸爸说:“今天不能给买。昨天爸爸给你买了冰棍,你没给爸爸吃,爸爸说了,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所以今天不给你买,以后也不会再给你买了。”
  女儿委屈得哭了,常启先生还是没给女儿买。这就是常启先生给女儿的一次“权利剥夺”式的惩罚,剥夺了孩子吃冰棍的权利。
  有人对常启先生的做法颇不以为然,对常启先生说:“为了一根冰棍,几分钱的事,惹得孩子哭哭啼啼的,值得吗?自己想吃多买一根不就结了嘛,不就两分钱的事吗?”
  常启先生说:“这不是两分钱的事,也不是我不吃一口冰棍就会怎么样,我这是在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关心父母、关心他人,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小的时候不教育,养成了独霸的习惯,长大了就不好教育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7)
  那人说:“教育孩子‘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大事上不出格就行了,别在两分钱的小事上给孩子过不去。”
  常启先生说:“如果一个家庭里,孩子只有向家长提要求的权利,而没有满足家长要求的义务,就是对孩子的溺爱。教育孩子没小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蚁穴虽小,不及时封堵会酿成溃堤,造成水灾。一根冰棍虽然只值两分钱,却是爸爸给买的。爸爸给买的,都不肯给爸爸吃一口,要是女儿自己买的呢,不就更没有爸爸的份了吗?一个人的心中如果只有自己,连父母都没有,这个人长大了走向社会会怎样?会如何与人相处?依我看很难融入社会。难以融入社会,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这就是社会对孩子的惩罚。与其孩子长大了受社会惩罚,还不如从小先给他点惩罚,使其懂得与人友好相处,将来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出于上述的考虑,常启先生第二天没给女儿买冰棍,回到家里给女儿详细地说明了她的做法为什么是不对的。通过教育,女儿认识到自己不对了。第三天上街时,女儿又看见了卖冰棍的,看样子很想买一根。常启先生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主动地给女儿买了一根冰棍。女儿接过爸爸递过来的冰棍自己没有先吃,而是主动地先把冰棍送到了爸爸的嘴边。常启先生吃了一口,会心地笑了。他不是因为吃了一口冰棍而笑,是因为女儿懂事了。吃过冰棍之后,常启先生对女儿说:“常立,你为什么不先吃啊?”
  女儿说:“先给爸爸吃,我心里有爸爸。”
  常启先生说:“常立真懂事,真是好孩子,爸爸以后还给你买。”
  常启先生和妻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把“让家长吃第一口”作为一种制度来执行的。这项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事例2:爸爸,我懂了
  常民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放学后不及时回家,问他为什么,他说老师留他有事。时间长了,常启先生觉得有点不正常,猜想孩子可能在撒谎。教育孩子不能以猜想为依据,必须有真凭实据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只有心服口服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为此,常启先生专门走访了常民的班主任郝老师。郝老师说,是有两天留下常民有事,但绝没有天天留下他。郝老师也觉得常民可能在撒谎,对常启先生说:“我找他谈谈吧,您不用管了。”常启先生觉得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不应推给学校,而且也是家长和孩子交流思想、加深了解的机会,于是对郝老师说:“不用您费心了,我们自己解决吧。”常启先生把从郝老师那里了解来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对常民讲了一遍,并对常民说撒谎很不好,并要求他必须改正。常民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表示一定改正撒谎的错误。
  过了一段时间,常民又天天回来晚了。常启先生问他为什么回来晚了,是不是在学校玩了。他说:“没有,放学就回家了。”
  常启先生对儿子说:“五点半放学,六点半了你才回家,这么一点路哪能用得了1个小时呢?”
  常民说:“反正我没有在学校玩,放了学我就回家了。”
  其实,常启先生那天专门去学校大门口看过了,看见常民放学后和同学弹玻璃球。常民的回答使常启先生非常生气。尽管如此,常启先生听了常民的话并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说:“咱俩从家里往学校走一趟,看用多少时间。如果用了1个小时,就说明你放学后没有在学校玩,如果用不了1个小时就说明你放学后在学校了玩了,行吗?”常民说:“行。”于是,父子俩开始从家里往学校走。走了不一会儿就快到学校了,常民问:“爸爸,走几分钟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8)
  常启先生说:“还不到5分钟呢。”
  常民说:“咱们不走了,回家吧。”
  常启先生问为什么,常民不好意思地对爸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