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作者:
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1 字数:4901
就不会发生了。
(三)宽容不容易把事情做错
宽容者遇事能容得想一想,能三思而后行,可以不犯或少犯错误。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小不忍则乱大谋”,就是说“对小事不宽容就会坏大事”。
下面讲一个不宽容把事情做错的事例。
事例:老师为什么不说我偷了呢
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男孩,聪明,学习成绩很好,也很淘气,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一天班主任把男孩的父亲请去,说男孩偷了同桌同学的钱,而且还不接受老师的批评,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位父亲觉得孩子这样下去很危险,决心好好教训一下孩子。这位父亲回到家里,立即把男孩叫到跟前,开始了对孩子的教育。
父亲:“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我叫去学校吗?”
男孩:“知道,老师说我偷了同桌(同学)的钱。”
父亲:“你为什么偷同学的钱?我给了你多少钱啊,还偷同学的钱!”
男孩:“我没偷。”
父亲:“你没偷,老师为什么说你偷了?老师为什么不说我偷了呢?!你还敢嘴硬,怪不得老师说你偷了钱还不老实!”
男孩:“我没偷!”
这位父亲越听越来气,抄起身边的报纸夹子没头没脑地朝着男孩乱打起来。一边打还一边说:“我叫你偷!我叫你嘴硬!……”男孩被父亲打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宁死不肯承认偷了同学的钱。
这个男孩挨了父亲的打之后,整天闷闷不乐,见了谁也不说话,常常在梦里大喊大叫、失声痛哭。大约过了半年时间,班里一名学生在商店里偷东西被抓住了,通过审问供出了班里那位同学的钱也是他偷了。这位父亲知道这件事的真相之后非常后悔,不过已经晚了。
下面看看这位父亲管孩子的方法有何不妥之处。
首先,对孩子缺乏宽容。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没必要大惊小怪。成年人都可能犯错误,何况一个十来岁的孩子。
其次,不应该不允许孩子申辩。老师说孩子偷了钱只是一面之词,公安局、检察院办案还有错的时候,为什么老师说的就一定对呢?既然孩子说不是他偷的,就应当让孩子申辩为什么不是他偷的。孩子犯了错误,要弄清楚情况在前,管教在后。不允许孩子申辩也是对孩子缺乏宽容。
教育孩子不能急躁,要冷静。孩子犯了错误,如果不是非立即处理不可的,就缓一缓,冷静之后再说。冷静包括家长和孩子两个方面。家长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尽量把情况弄清楚。孩子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对在哪里,以后该如何做?冷静就是一种宽容。有时候为了弄清楚一件事情该如何处理、该如何和孩子说,常启先生会三番五次地琢磨,一连几天和妻子商量来商量去。教育孩子要叫孩子心服口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好了,对孩子正确认识问题、改正错误、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都有好处,弄不好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就会使孩子疏远与家长的关系。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九、负责——生存发展的保障(1)
(四)宽容有利于减少分歧,达成共识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下面讲一个故事。
故事:神仙长得什么样
一位智者让甲、乙、丙三人看一位神仙的头长得什么样子。甲站在神仙的正面,看到了神仙的面部和五官。乙站在神仙的背后,看到了神仙的后脑勺和两只不完整的耳朵。丙站在神仙的侧面,看到了神仙的半边脸和一只耳朵。看完之后,智者让甲、乙、丙三人根据自己所见说出神仙的头长得什么样子,结果三人说了三个样子,而且都说对方说得不对,当着智者的面争吵了起来。智者对甲、乙、丙说:“你们三人先不要肯定神仙的头长得什么样子,先交流一下各自看到的情况,然后再交换位置看一下,如何?”甲、乙、丙按照智者的吩咐做了,都说自己看到的不全面,并统一了认识。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是说明了由于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着眼点不同,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生活中也是这样,不同的人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所处环境、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会产生片面性。有了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分歧。如果能容得别人和自己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了解一下情况,就容易减少分歧,达成共识。
(五)如何做到宽容
前面讲了,要想做到宽容,需要把世道看开一点,把名利看淡一点,把事情做好一点,对人和气一点。下面具体讲讲这四点。
1把世道看开一点
世道就是社会。有人常抱怨世道不公平,愤世嫉俗,耿耿于怀,招来不快。本书第二章中讲了“社会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这是社会的基本现实,不管哪一个国家,也不管什么社会制度,都是如此。既然世道是不公平的,就应该把世道看开一点,对社会宽容一点。
2把名利看淡一点
名利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名是精神基础,利是物质基础。一个人参加了工作,不论是为国家工作还是为私人工作,工作了就要得到应得的报酬。这就是要得“利”。名也是一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名声。这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背上了坏名声,就会影响与他人的交往,就会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名利的归属有三种,一种是属于你的,一种是不属于你的,还有一种是既可能属于你又可能不属于你的。属于你的名利,是按照法律、文书、约定和道德规范应该归你所有的。如工资,讲好了给多少,完成了约定的工作之后,雇主就必须付多少,这是你应该得的利益。如果雇主少给了,就要去问清楚为什么,这叫维权。不属于你的名利,是按照法律、文书、约定和道德规范不应该归你所有的。不属于你的名利是不能占有的,占有了就是犯罪或缺德。既可能属于你又可能不属于你的名利,是既可能得到又可能得不到的名利。把名利看淡一点就是对于不属于你的名利千万不要去得,对于既可能属于你又可能不属于你的名利,要看宽一点,要容得自己少得一点、别人多得一点。
3把事情做好一点
不是有句话叫“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吗?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多一点,就要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一点,使自己更优秀一点。
有段时间涨工资讲百分数,结果出了不少问题,这其中除了领导不公平,甚至搞了*以外,也与某些人不宽容有很大关系。假如某单位有100名职工,涨工资的指标是40%,也就是只能给40名职工涨,而且其中有20个指标被*掉了,作为单位的一名职工,你该如何对待这件事呢?
对这样一件事,可能有的人会想:20个指标被*掉了,不是还有20个吗?就指着这20个吧。有的人不这么想,他们要“为了个人的利益与不正之风斗争到底”,结果呢,工资没涨上,心脏病复发气死了。
我觉得还是前一种人好一些,虽然没涨上工资,也不至于丧命。如果平时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一点,比别人更优秀一点,能在全体职工中排在前20名,不也就涨上了吗?宽容不是不要自己的利益,而是不要“拼命”去争“既可能属于你又可能不属于你”的利益。宽容不是不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而是不能大事小事都搞斗争。那种大事小事都要斗的人,不但事情难以做成,而且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4对人和气一点
对人和气一点就是与人相处时,要态度温和、友爱。当然,这里说的和气,不是无原则地迁就错误、包庇坏人坏事。其实,生活中的原则性错误、坏人坏事是少数,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好一些与差一些的非原则性问题;就是犯了错误也不一定是有意而为,也有好心办了错事的。
做到对人和气一点的关键是容得别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有过,只是后人更看中圣贤的“贤”而不再提起他的“过”而已。既然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那么就应该容得想一想,容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九、负责——生存发展的保障(2)
“负责”是尽到应尽的责任,做好分内之事,不马虎,不敷衍。
(一)负责是生存发展的保障
人在世上生活是有自己的特定身份的:在家是儿子或女儿,上学了是学生,工作了是员工,结婚了是丈夫或妻子,有了孩子是父亲或母亲,女的对公婆家是儿媳,男的对岳父岳母家是姑爷,等等。有特定身份就有特定责任,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尽责任就是负责,就是要做好分内之事,不马虎,不敷衍。如果不负责任,轻者会引起家庭不和、学习成绩差、工作效率低,重则可能把自己弄到监狱里去,甚至搭上性命。这就是为什么说“负责是生存发展的保障”的原因。为了孩子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家长一定要注重教育孩子负责,教育孩子认真做好分内之事,不要马虎,不要敷衍了事。
为了说明“负责”的重要性,下面讲几个事例。
事例1:工程师把自己弄到了监狱里
某设计院的李工程师被派到施工工地做设计代表,设计代表的任务是代表设计院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李工程师所在的工地,施工任务很简单:往水库大坝里灌水泥砂浆,加固大坝。大坝是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由于施工质量差,再加上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时间,大坝出现了裂缝,里面还有像蜂窝和狗洞一样的空洞。往大坝里灌水泥砂浆的施工工艺是先在大坝坝体上钻孔,然后往钻孔里灌水泥砂浆,让灌入的水泥砂浆灌满裂缝和蜂窝、狗洞,以达到加固大坝的目的。一天晚上,施工现场连续出了三次异常情况,施工队队长三次打电话请设计代表李工程师去现场处理问题。李工程师对现场出现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想当然地认为现场没什么问题,告诉施工队队长继续按预先安排施工。第二天水电厂开机时,开了几次,水轮发电机组就是转不起来。经过分析和实地检查,发现开机的旁通管道(开机的关键管道)被水泥堵死了。显然,这是昨天晚上往大坝里灌水泥砂浆时,把大坝里埋设的开机旁通管道当成大坝里的“狗洞”给灌死了。
往大坝里灌水泥砂浆加固大坝这件事,并不是什么高级、精密、尖端的技术,只要李工程师对工作负责一点,接到施工队队长报告情况异常的电话去现场看一下,是完全可以避免这次事故的。李工程师的不负责任,造成了这台当时全国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不能启动发电。李工程师也因此次事故被判了刑,把自己弄到监狱里去了。
事例2:他把命给弄没了
牛先生酒后驾车,严重超速,与一辆重载大型货车追尾相撞,当即死亡。牛先生的死表面上看是违反交通安全法,酒后驾车造成的。依我看,深层的原因,是他对家庭不负责任造成的。一位名人说过“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活着的人的不幸”。牛先生正值中年,事业如日中天,突然死了。他死了,他没事了。他的孩子呢?妻子呢?父母呢?他想过吗?如果想过,想到自己一旦出了车祸给家庭造成的悲伤,就不会酒后驾车了。牛先生的行为说明他对家庭缺乏责任心,结果把命弄没了。
事例3:就像党员交党费
常立研究生毕业后,分到一所大学教书,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之后问父母她交多少生活费。妈妈说:“你刚参加工作,该买点儿什么就买点儿什么吧,家里也不缺你那点儿钱,以后再说吧。”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
常立说:“你们把我养大了,供我上了大学,我都研究生毕业了,哪能还白吃父母的呢!给家里一些钱,也是我的责任。”常启先生觉得孩子说得有理,就说:“每月(交)100(元)吧。”
后来这件事被常启先生的大学同学知道了。那位同学质问常启先生:“你们两口子都是大学教授,每月收入几千块,缺孩子那100块钱呀!存着钱干什么?将来还不都是孩子的!算了吧,那100块钱别要了。”
常启先生说:“这不是100块钱的问题,是一个人的人格问题。父母把她供到了研究生毕业,自己挣钱了还白吃父母的,那她的人格和自尊何在呢?我不是只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