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节
作者:
青涩春天 更新:2021-02-21 07:31 字数:4895
们祖孙俩做了演示。常贺看了喷水和雨刮器的协调动作,非常高兴,还发出了笑声。
事例6:四年想明白一个问题
常贺三岁的时候,对爷爷说:“爷爷,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呀?”
常启先生说:“你是妈妈生的呀。”
常贺说:“我知道是妈妈生的。我想知道我是从(妈妈)哪儿生出来的。”
常启先生说:“爷爷不知道。”
常贺对爷爷的回答很不满意,也没有往下追问。接着又问:“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呀?”
常启先生说:“爷爷不知道,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常贺说:“你已经长大了为什么不知道呀?”
常启先生说:“爷爷是老头子了,糊涂了,不知道了。”
常贺听了爷爷的话,哭了,很伤心地对爷爷说:“爷爷不是老头子,爷爷不糊涂。”这件事就这样岔过去了。
后来,常贺去了美国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在常贺快7岁的时候,奶奶到美国探亲,常贺很神秘地对奶奶说:“奶奶,我知道我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了。”这使奶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了。奶奶故意问他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常贺说:“我是从妈妈的肚脐眼儿生出来的。”
奶奶呵呵地笑了。
常启先生也没有想到他对常贺说的“爷爷不知道,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这件事过去了4年了,常贺还在探讨。
我觉得不在于孩子想得对不对,在于常启先生的教育方法给了孩子一个思索问题的空间,使孩子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常贺3岁时提出的问题,到了7岁还再想,而且想出了答案(不管对不对,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答案)。孩子能把一个问题思考好几年,是常启先生一家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是精神的结果。孩子一旦把求是精神升华和内化成为自己的素质,家长就用不着操心孩子对新东西不感兴趣、不愿意去尝试了。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五、创新——发展进步的灵魂(2)
“创新”就是创造新的,做出前所未有的。作为家庭教育,“创新”的要点是“新”,在于“前所未有”,而不在于“新”有多大、有多新,更不是“做出世界领先的新产品”、“提出划时代的新思想”才叫创新。为了使读者对创新有更清楚的认识,下面举几个事例。
事例1:闭眼拍照神采奕奕
有一位摄影师给一个大型会议拍摄纪念照。由于出席大会的人多,拍了好几次总有几个人闭着眼睛,会议主持单位非要摄影师拍一张没人闭眼睛的纪念照不可。这使摄影师叫苦不迭,连喊“难办”。有位朋友给摄影师出了一个主意:请所有参加照相的人都闭上眼睛,然后摄影师喊“一、二、三”,参加照相的人听到喊“三”后立即睁开眼睛。这样照出的照片一个闭眼睛的都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还精神,皆大欢喜。
摄影师的朋友将睁着眼睛喊“一、二、三”后拍照,变成闭起眼睛喊“一、二、三”后睁开眼睛再拍照,就是一种创新。
事例2:将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
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生产的牙膏品质优良、包装精美,很受消费者喜爱,销售额连续10年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可是到了第11年企业的业绩停滞下来了,以后2年也是如此。于是,公司高层不得不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在会上,公司总裁许诺:谁能想出办法让公司的销售额增长,就重奖谁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走到总裁那里递给总裁一张纸条。纸条上就写了一句话:“将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总裁惊讶地发现,如果消费者每天刷牙时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牙膏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每天的牙膏消费将会增加许多!于是,公司总裁马下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年轻的经理,并宣布散会。会后公司立即更换包装。第14年,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32%。这也是一种创新。
(一)创新是发展进步的灵魂
家长都希望孩子更好地发展,能做出突出的成绩,能成就大的事业。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着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这是因为创新是进步的灵魂,是超常发展的动力,是做出突出成绩、成就大的事业的基础。
为了说明创新的重要性,下面讲几个事例。
事例1: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首尾相接,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就开始绕着圆盘前进了,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队伍。法布尔在蚂蚁队伍的旁边放置了一些蚂蚁喜欢吃的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着原来的圈子前进。法布尔预料,蚂蚁会很快厌倦这种无始无终、毫无目的的前行,去寻找食物。但是,蚂蚁并没有像法布尔所预料的那样做,而是出于纯粹的本能,沿着自己或自己同类留下的化学信号前行。蚂蚁沿着圆盘的周围,一直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它们累死、饿死为止。
以上讲的是蚂蚁的故事。但是,世界上不是有许多人像蚂蚁一样不思改变、常年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中生活吗?这个故事说明,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就不会有精彩的人生。
事例2:你的观念得创新
1991年的一天,常启先生的同事甄凯明对他说:“你为什么把孩子送到西北去读大学呢?”常启先生说:“我是为了让他们上最好的专业。西安交通大学虽然总体上比不上清华大学,但我儿子就读的那个专业比清华大学好,是全国最好的。”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六、自尊——受人尊重的前提
甄凯明说:“你不能只看专业水平,应该多看看当地的人文环境,多看一下那里的观念如何。”
甄凯明曾留学美国,还在芬兰工作过。常启先生对甄凯明非常尊重,觉得他的话有来头,就认真地倾听他继续说什么。
甄凯明继续说:“深圳人、上海人、西北人都是炎黄子孙,为什么深圳、上海发达?为什么深圳人、上海人生活得比西北人好?不是深圳人和上海人的遗传基因比西北人好,也不是西北人不努力,而是深圳人和上海人的思想观念比西北人先进、开放。将来读研究生的时候,你应当把孩子换到东部沿海来读,让他接受先进的思想。一个人能否发达起来,能否做出突出的成绩和贡献,能否过上好生活,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观念,要看观念是否先进、开放。你的观念得创新。”
几分钟的谈话打开了常启先生的心结,原来儿子不愿意去美国留学,问题出在观念上。常启先生希望常民能去美国留学,并不止一次地对儿子说:“美国的科技和管理是世界上公认最先进的,在中国读了再到美国去读,就会丰富阅历,增长见识,登得高才能看得远,经得多才能见识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能力和更多的发展空间。”为了让常民去美国留学,常启先生寄钱给他,希望他去上专门为赴美留学开办的英语“考托(福)班”。但是,常民不想留学,不肯去上“考托班”。根据甄凯明的建议,1993年常民大学本科毕业时,在常启先生的坚持下,常民考取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留学成风。常民在清华大学的熏陶和激励下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卷入了准备留学的潮流。通过儿子的转变,常启先生进一步认识到了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灵魂和动力。能否创新的关键,是观念能否转变,观念转变了,其他才能随之转变;观念不转变,其他就不会变。观念的转变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调查了万名儿童,其中低能儿和呆傻儿占3‰~4‰(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5,6。)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天生聪明的人也占3‰~4‰;绝大多数人既不是天生聪明,也不是天生愚笨的人。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人与人会有差异呢?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但是,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造****与人之间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存在的问题
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把创新等同于科学技术创新,把创新看得高不可攀;二是因循守旧,不知道创新,不敢创新,怕出问题,怕出危险。
1认为创新高不可攀
提到创新,许多人将它与科学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认为创新就意味着重大发明创造,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因此,不少人认为创新高不可攀,是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才能做到的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错在对创新的含义没有弄清楚。
前面讲了,“创新”的要点是“新”,在于“前所未有”,而不在于“新”有多大、有多新,更不是“做出世界领先的新产品”、“提出划时代的新思想”才叫创新。前面讲的例子也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防止照相闭眼睛,把牙膏的开口直径扩大1毫米,都算不上科技创新,但它们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搞清这一点对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搞清了这一点就会看到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创新。为了使读者对创新有进一步的理解,下面讲一个创新的事例。
事例:这孩子胆子太大了
大家都知道,孩子滑滑梯要先从梯子爬上去,然后再坐着从滑道上滑下来。可是,常贺2岁零11个月的时候却不是这样的。他突发奇想,要从滑道上爬上去再从滑道上滑下来。当时只有常贺一个人玩滑梯,常启先生想这样玩也不妨害谁,就同意了。常贺脱了鞋(穿着鞋踏滑道会把滑道弄脏、弄坏),用两手扒住滑道的帮框,撅着屁股往上爬。由于袜子和滑道之间摩擦力小,爬起来总往下滑。常启先生就帮他往上爬。这样练好几天也没爬上去。一天,练了一会儿之后,常贺的脚热了,把袜子脱了。这一脱袜子不要紧,爬起来好多了,很快就掌握了往上爬的技术。常启先生当时觉得很奇怪,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为什么脱了袜子就好往上爬了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常贺的脚底出了汗,光着脚比穿着袜子摩擦力大,所以就好往上爬了。后来,常贺穿着袜子也能行了。幼儿园的园长见了说:“这孩子胆子太大了,像个猴子。”常贺这样玩滑梯就是一种创新,新在玩法和别的孩子不一样。
可能有人会说:“叫孩子这样玩滑梯有什么用呀!还挺危险的。”这是不对的。错在这样考虑问题不是从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出发。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学习知识、学对升学有用的才是有用的,像这样玩滑梯自然就没有用了。其实,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比学知识更有用,知识只管孩子的一时,创新素质管孩子的一生。
2怕出问题,怕出危险
有的家长不敢像常启先生那样让孩子创新,怕出问题,怕出危险,这是不对的,错在对危险的看法不正确。世界上绝对安全的事是没有的。要说在家睡觉应该安全吧,可来了地震不是也有被砸死的吗?这种玩滑梯的方法看上去是有点危险,但是只要保护得好,是不会出事的。孩子经历一点儿这样的“危险”并不是坏事。这也不敢让孩子做,那也不敢让孩子做,孩子长大了就会怯懦,就会胆小怕事,就会缺乏创新精神,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就会差。
第三章 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基础 七、自信——成就事业的动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尊”的解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是有“他人”才有价值的一个概念。如果没有他人,自己这个概念就没有价值了,自尊也就都不存在了。比如,人不穿衣服赤身*地出来,是不自尊。不自尊是因为有他人。同样是赤身*,在自己的卧室里,没有他人,自尊和不自尊就都不存在了。所以,自尊是有他人或与人交往时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品质,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受人尊重,其本质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获得别人的尊重。
(一)自尊是受人尊重的前提
自尊是受人尊重的前提。一个不懂得自尊的人,是很难获得别人尊重的。一个不受尊重的人,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更多地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家长要教育孩子自尊。
为了使读者对“自尊是受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