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节
作者:
童舟 更新:2021-02-21 05:41 字数:4844
3月2日,卡拉奇市再次发生教派冲突,7名逊尼派穆斯林男子在家中被持枪者杀死。据分析,这是对2月25日发生的枪杀什叶派穆斯林事件的报复。
至此,1995年卡拉奇市已有400多人死于不断升级的宗教派别冲突。但血案仍在一桩接一桩地发生……
如果说前一阶段暴力活动的牺牲者仅局限在巴籍公民身上的话,那么3月8日的血案则预示着好战分子已将恐怖活动的目标扩展到外国人身上,企图制造更大的混乱。
1995年3月8日,当地时间早晨6点50分左右,一辆黄色的铃木出租车在卡拉奇机场旅馆附近被两名骑摩托车的人劫持。然后,劫持者把车开到卡拉奇市政当局豪华的一号住宅区附近,停下来静静地等在那里。当美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的一辆白色丰田牌小面包车出现的时候,可以看到车内坐有三名乘客和一名司机。黄色出租车悄无声息地跟了上去。
大约7点45分,在白色面包车行驶到被称作“苗圃”的繁忙地段的交叉路口时,正赶上红灯亮了。这时那辆黄色的出租车猛然从丰田面包车的左侧超出并拦在了它的前面。车内窜出两名蒙面人,端起AK-47冲锋枪向面包车内的美国外交官猛烈扫射。整个行动持续不到一分钟,两名蒙面人又迅速返回出租车内,掉转车头,向着来的方向疾驶而去。在场的目击者,一个个被这突发的恐怖场面惊呆了。侥幸躲过这场灾难的面包车司机是一名巴基斯坦人,名叫纳义末尔,当时他还算清醒,事发后立即驾车向距现场6公里左右的阿嘎·汗医院奔去。坐在司机后面现年45岁的美国外交官戈利·杜瑞尔已经饮弹身亡。34岁的女秘书杰姬雅·万·兰尔哈姆在去往医院的途中也停止了呼吸。车内的第三名乘客马克·迈克洛伊只是脚踝中弹,保全了一条性命。
惨案发生后,信德省政府立即行动起来。首席部长阿布杜拉·沙阿急忙奔向医院,联邦政府官员、情报人员、军警等也都紧急动员起来。警察及准军事部队即刻封锁了医院,走廊里站满了各级官员。
此时,贝·布托总理正在新加坡访问。她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说,巴基斯坦政府将尽一切努力抓住罪犯。巴基斯坦总统莱加里此时正忙于第二天去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首脑会议,也即刻表示将亲自指挥调查美国外交官遇刺一事。
事发后,在卡拉奇的交通要道,警察对所有黄色铃木出租车进行盘查。上午9点30分左右,在距出事现场3公里远的穆罕默德·阿里社区,警察发现了被罪犯遗弃的那辆黄色出租车。
美国于当天派遣了一支由4名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组成的特别调查组前往卡拉奇,协助巴基斯坦有关当局尽快查明该事件。美国政府表示悬赏200万美元缉拿罪犯。3月9日,巴基斯坦警方在各大报纸均刊登了根据证人描述画出的罪犯画像,并悬赏100万卢比缉拿罪犯。
上至美国总统,下至美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都表示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态度,并强调美国政府将使用一切手段把凶手缉拿归案。美国政府继续向巴基斯坦派出特工人员,并从本土调集47名、从新加坡抽调了3名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
然而,就在这一天,卡拉奇街头枪声再起,53人死于非命。刚刚从新加坡出访归来的贝·布托总理急匆匆地赶到卡拉奇。她显然被这接二连三的恐怖活动激怒了,说她不愿见总督和首席部长,也用不着他们去机场迎接,她要把“所有这些人都统统换掉”。
在卡拉奇,贝·布托与驻军的军长莱拉萨博中将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希望军方能出面帮助收拾局面。但与执政的人民党结盟的居内久派穆斯林联盟则认为,此举容易使人产生在美国人被杀后,政府显得软弱无能的印象、贝·布托在与手下长时间的磋商后,决定暂时继续留任阿布杜拉·沙阿为信德省首席部长;同时亲自去医院看望受伤的儿童,并保证政府将继续承担一切医疗费用;贝·布托还允诺政府将考虑发放更多的持用枪支许可证,以保证人们更有效地保卫自己。
然而,事态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3月11日,在卡拉奇东区的一座什叶派清真寺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17人饮弹身亡。同一天该市其它地区还有另外4人死于恐怖活动。
面对卡拉奇市层出不穷的恐怖活动,贝·布托担心这座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会全面爆发教派和种族战争。她发誓说,必要时将在卡拉奇“毫不留情地”打击恐怖活动。“谁也不应利用目前这种局势。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努力维护秩序与和平。”贝·布托在卡拉奇同政府官员进行长时间磋商后说:“教派势力、种族势力和贩毒集团纠合在一起,在这座城市制造恐怖和骚乱活动。恐怖分子想吓跑外国投资者,但是我的政府将不为他们所左右,将要镇压他们。”
1995年仅3月6—13日一个星期内,卡拉奇就有120人被杀,价值数百万的财产被损坏,犯罪场所越来越多,谋杀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已由普通的下层百姓转至中上层人士和外国人。美国、日本公司正欲将其驻卡拉奇的办事处人员及家属撤出。一些欧洲国家的大使馆已制定了将本国公民紧急撤出的计划。一位西方金融家感慨道:“这里简直成了战场,没有人知道谁把谁杀了,谁会成为下一个攻击目标。在这儿做生意太难了。”
5月18日,警察在市内莱兹瓦区进行搜查时,遭到一伙不明身份的持枪分子的袭击,双方交火造成至少12人死亡,28人受伤。当天,持枪分子还在市内其它地方袭击平民和警察,并使用了手榴弹、火简简等武器。警察逮捕了约300名可疑分子,并收缴了大量武器。
5月22日,卡拉奇市最有影响的党派全国移民运动(阿尔塔夫派)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的5名该组织成员举行哀悼活动。但在这次“和平哀悼日”的活动中,卡拉奇的暴力事件再次升级,至少有21人在各区发生的暴力事件中丧生,60多辆汽车被烧毁。武装分子还使用了导弹和穿甲弹袭击警察和治安部队,致使卡拉奇市交通瘫痪,政府机关、商店、办公室、工厂和学校被迫关门,股市交易受阻,港口无法正常运转。
5月23日,又有10多人在市内不同街区被打死,20多人被打伤,许多车辆被烧毁。
当地舆论认为,这一系列暴力事件与全国移民运动在该市组织罢工活动有关。由于全国移民运动与政府进行对话的要求被拒绝,从6月2日开始,全国移民运动在卡拉奇组织大规模的反政府抗议活动,又掀起一股新的暴力活动的浪潮。从6月23日起到6月27日的5天时间里,至少有92人在枪林弹雨中丧生,其中包括数名儿童。全国移民运动阿尔塔夫派流亡国外的领袖侯赛因·阿尔塔夫6月26日在伦敦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全国移民运动阿尔塔夫派将在今后每月的星期五和星期六举行“示威活动”。
针对愈演愈烈的卡拉奇流血冲突,巴基斯坦内政部氏巴巴尔6月26日通报国民议会,政府已决定从土耳其订购一批装甲运兵车,专门用于对付卡拉奇街头出现的“恐怖主义行为”。贝·布托总理6月下旬还分别会见了陆军参谋长阿布尔·瓦希德上将和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法鲁克·汗空军上将,在制止卡拉奇骚乱问题上得到了军方要员们的“充分理解和有力支持”,从而加大了人民党政府处理卡拉奇问题的回旋余地。
拥有1000万人口的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工业和金融中心,在截止到1995年6月的一年多时间里,骚乱不断,导致约1200名居民死于非命,造成巨额财产损失,严重威胁着巴基斯坦的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卡拉奇发生的众多流血冲突背景复杂,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下述几类:
其一,卡拉奇市第一大政治组织—一全国移民运动两派之间的仇杀,这是卡拉奇市暴力活动贯穿始终的主线和症结所在。
全国移民运动创建于1970年,活动范围集中在信德省的卡拉奇市和海德拉巴市。在最近的两次选举中,该党成为卡拉奇和海德拉巴市的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全国移民运动是代表印巴分治时来自印度的穆斯林利益的政党,核心成员全部是1947年印巴分治后从印度移民过来的操乌尔都语的穆斯林及其后代。该组织一直要求在国家宪法中,明确承认现定居在信德省的几百万印度穆斯林移民为巴基斯坦境内除旁遮普族、信德族、巴丹族和俾路支族之外的第五大部落性政治实体,以改变作为二等公民被歧视的社会地位。
1988年大选后.全国移民运动曾同贝·布托的人民党合作,组成联合政府。后因与人民党的矛盾分歧,于1989年10月退出联合政府转而反对人民党。
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移民运动声势与日俱增。1993年10月全国大选时,全国移民运动夺得信德省议会100个议席中的27帝,仅次于人民党而名列第二,众多党徒为之士气大振,积极筹划起新一轮的夺权风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全国移民运动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内部火并却先开张。
事实上,全国移民运动于1991年已分裂成阿尔塔夫派(多数派)和哈齐齐派(少数派)。在巴基斯坦的1.3亿人口中,绝大多数是穆斯林,其中逊尼派约占80%以上,什叶派约占10一15%。全国移民运动的分裂也与教派分歧相对应,多数派的阿尔塔夫派是逊尼派,少数派的哈齐齐派是什叶派,因而两派的分歧不仅根源于政治上的主张不同,也根源于教派分歧。阿尔塔夫派指责哈齐齐派“投靠军警”而“出卖战友”;哈齐齐派则抨击阿尔塔夫派“寻求国际支持”而“叛党叛国”。于是,两派反目成仇,不共戴天,从1994年2月起动辄舞刀弄枪,大打出手,一场自相残杀开始在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蔓延开来,构成卡拉奇市不断发生的暴力冲突的主流。
贝·布托总理1995年6月24日指责说,卡拉奇骚乱是一个得到外国支持的叛乱组织挑起的,其目的是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她说:“阿尔塔夫集团得到外国资助,受到外国训练和外国鼓动,参与了针对国家的叛乱活动。”贝·布托政府宣布,它不久将举行国民议会秘密会议,提出全国移民运动从事反对国家活动的“确凿证据”。
其二,境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借机插手巴基斯坦内部事务,支持一派打击一派,火上浇油,使整个局面复杂化和尖锐化。
在巴基斯坦,以伊斯兰促进会为代表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一度很活跃,它曾联合前总统伊沙克·汗对当时的总理谢里夫施加压力,要求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并最终成为倒谢里夫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些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者动不动就要以“亵渎”的罪名处罚其它宗教的信徒。1993年11月4日,11岁的萨拉马特·马西赫被指控亵渎伊斯兰教,面临被判死刑的命运。他是在1993年5月在旁庶普省的古杰兰瓦拉地区与另外两位基督教徒一起被捕的。他们被指控在村子里的墙上写了贬低伊斯兰圣祖穆罕默德的话。此事传出后舆论哗然,社会各界反应强烈。贝·布托总理闻讯后,在11月10日下令释放了这个男孩。巴基斯坦境内的180万基督教徒、180万印度教徒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为反感,教派之间的仇杀事件屡屡发生。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极端分子为逼迫贝·布托政府在巴基斯坦实施“伊斯兰法”,大搞恐怖活动。如西北边境省部族分子约2500人,为要求政府实行“伊斯兰法”而切断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喀拉昆仑公路。在巴朱尔中央直辖区约有8000一1 名部落居民阻断交通,扣压政府官员并杀死西北边境省人民党议员,要求实行“伊斯兰法”。巴基斯坦国内外原教旨主义势力是卡拉奇动荡不安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三,国际贩毒集团和巴基斯坦国内的贩毒分子相互勾结,视卡拉奇为作案的“天堂”,混入其中为非作歹,推波助澜,加剧了卡拉奇的动荡不安。
其四,当地地痞流氓团伙乘势偷鸡摸狗,肆意干起打家劫舍的老本行,使卡拉奇本已糟成一团的治安形势更加恶化。
以上这四种因素交互作用,盘根错节,使得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卡拉奇大街小巷充满血腥味,社会治安长期不得安宁。
一向主张政教分离的巴基斯坦人民党政府,自1993年10月上台后并非无所作为,贝·布托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控制日趋抬头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倾向”。例如,驱逐伊斯兰教极端分子首领出境;收缴宗教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