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你妹找1      更新:2021-02-21 05:40      字数:4961
  体样品。沃夫森也从遥远的英伦寄来磁带,那上面录有宝贵的科学数据。
  侯永庚是共产党员,每逢组织生活,都由李立璞搀扶着赶到所里参加。为了他免除他奔波之苦,同志们总是相约到侯家里开党小组会。
  有一次,李立璞刚领到手的两个人的400多元工资被扒手偷了。她的同学、同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个10元,那个30元,总共捐了2000元!有年春节,李立璞患心脏病,大家送来一大堆鱼、肉、鸡、苹果,直到三四月还没完……
  还在几年前,化学所的同志就要求记者采写侯永庚的事迹。但他坚持要干出像样的成绩来才允许记者报道;我们也实在担心采访会再次深深地触动他们悲伤的往事,给他们带来新的痛苦。
  我们终于勇敢地踏进侯永庚的家。他爽朗的谈吐,亲切的笑容,使我们的一切担心都成为多余。他在黑暗中为奇妙的晶体构建着骨架,同时也重新确立了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座标。他的幸福属于千万人。他的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切,但将长久地发挥作用……
  
  Number : 7982
  Title :世界人才战
  Author :华鸣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科学画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据报道,世界汽车业的两大巨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为一名原“通用”的高级主管洛佩斯“跳槽”至“大众”而大动干戈,对簿公堂,甚至惊动了两国的高级政府官员。这一“跨国纠纷”的起因在于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人员的“人才流动”,却牵动了两个经济强国的两个财大气粗的企业的神经。对于愈演愈烈的世界经济大战,人才——无论是科技还是管理,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以军事对峙为形式的战争威胁已经缓解,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都日益集中到经济领域。可以说,90年代乃是一个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竞争的时代,这一竞争,无可避免地导致国际间的人才竞争。
  “人才斜塔”
  当前国际间的人才争夺,开始于帝国主义几百年前扩张世界的大争夺。这一争夺经历了殖民地争夺和以“和平贸易”为主要形式,以资本扩张,财富掠夺为主要动因的世界人才争夺两大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人才竞争进入了更为高级而复杂的阶段,产生了因“三化”而筑成的“人才斜塔”。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强化了人才竞争的物质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0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期,世界出口贸易总值仅数百亿美元。至1970年上升为1300亿美元。而至1989年猛增到13000亿美元。20年间增长了近10倍。进入90年代后,这种势头有增无减。
  尖端科技作用的“最大化”,使人才竞争趋于白热化。
  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高、新、尖”科技的发明创造与开发应用。落后的技术与劣质的产品无疑是破产的代名词。因而,商品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无一不归结为尖端人才的竞争。90年代的世界,科技尖子已成为人才争夺的焦点。
  信息传递的“同步化”,大大加快了人才竞争的速率与步伐。
  当今世界各种信息传播的“同步化”或“准同步化”,大大缩短了时空,地球迅速变小,全面、畅通的运输及信息传递,为人才的跨国交流与竞争插上了翅膀。
  据联合国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0多年里,约有40万之众的外国科技、工程、医学人才被吸收到美国。美国在1989年和1990年每年吸收约五六十万名外国移民,基本上是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为推动美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对世界人才的流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英国、法国也采用类似美国的方法,广罗外国人才;德国和日本采取借用外国人才的办法;加拿大、澳大利亚则展开“新移民运动”,吸引各国英才。
  世界人才大战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第三世界国家。据联合国统计的资料表明:到1961年,第三世界流向欧美的科技人才为41万,至90年代初,估计已超过100万。
  仅以流入美国的亚洲人来说,60年代刚超过100万人,80年代末激增至650万人。20年间增加了5倍多。其中,专业人才、高科技人才占很的比例,包括占全美一流科技人才四分之一的华裔专家、学者、科学家。无怪乎美国社会流行着一种有趣的说法:“美国的财富在犹人的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人才,给发达国家带来多大的利益啊!然而这种利益却是建立在他国受损的基础之上的。
  法国《费加罗报》曾经“坦白”:“我们今后要处于世界经济战争状态。这场战争的目的,对于每个民族来说,就是为自己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越来越多的收入,而损害其邻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人才争夺:从战争到和平
  与人才的流失国蒙受巨大损失相反,美国通过吸引人才,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利益之一当然是直接的经济效益。1949~1973年美国共吸收22万名外国科学、工程技术人员,这22万人从小学到大学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仅培养经费就高达2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另国支付了200多亿美元,替美国培养了22万名人才。而这22万名人才所带有的直接或间接的科技成果,又将是一笔多么可观的财富。
  利益之二是前沿科学、高新技术上绐终占据着领先地位。
  美国在原子能、航天、电子计算机、新型材料、生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突破,美籍外国专家起了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1986年美国政府宣布:“在世界20项尖端技术中,美国有16项领先。”事实上,在这领先的辉煌背后,凝聚着多少外国科学家的心血啊
  !利益之三是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取得了深远的社会效益。
  如果说,战争年代可以用特殊手段去“抢”人才,那么,和平时期,这种做法显然就不合时宜了。对此,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各有绝招,从人才争夺中尝到了甜头。
  美国:
  一、凭借“三大法宝”吸引人才。
  1。创造“世界最优”的科研条件,鼓励创造一流成果;
  2。以金钱诱惑高价吸引;
  3。大力宣扬美国式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鼓吹“科学无国界”。
  二、借、聘外国人才。
  首先是通过借、聘直接为美国服务;然后在借聘的过程中逐步吸引,以利相诱(如给予“绿卡”等);即使留不住人,也尽量将其科研成果留住。
  三、把人才争夺列为重要“国策”,长计划,短安排,使其人才管理和策略运用日趋熟练。
  四、改善并创造有利于争夺外国人才的社会大环境,并不断调整人才争夺策略。
  日本:
  日本在争夺人才方面是下了苦功夫的。美国科技原来全方位领先于日本,但只经过三四十年,除航天技术外,日本科学大多赶上或超过了美国。据美国《芝加哥论坛报》1991年2月13日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先进的激光制导武器中,80%的零部件由日本公司提供。名噪一时的“爱国者”导弹,其综合电路系统用的也是日本计算机芯片。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科技实力,咄咄逼人地傲立于美国门前,并在人才争夺战中也获得了实利。日本采用的策略为:
  一、全盘收购外国公司与人才;
  二、高薪聘用知名人士。
  总而言之,世界已全方位开放,国际间的竞争势不可免且日趋激烈。认识、调整我国的人才培养及人才使用的战略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这便是世界人才大战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敢用强人,不怕超已
  凡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人,事业上无不取得成功的。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是菲亚特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谁也不会料到这家赫赫有名的公司,在1979年以前的10年里,竟是个面临倒闭的公司。它连年亏损,无法进行再投资,被迫将13%的股票卖给了对外银行。面对这种困境,菲亚特集团老板艾格龙尼家庭大胆起用强过他们的维托雷·吉德拉,任命他为汽车公司总经理,将公司全权交给他独立经营。
  吉德拉管理才华出众,平易近人,具有不屈不挠而又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性格,老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些优点而邀请他来汽车公司任职的。吉德拉上任后,果然出手不凡,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
  在吉德拉的整治下,菲亚特汽车公司很快摆脱了困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984年终于使汽车的销售量达了100多万辆,跃居欧洲第一,吉德拉本人也由于经营有方而闻名,被人们称之为欧洲汽车市场的“霸主”。
  高价收买人才
  瑞士有一位研究生研制成功一支电子笔和一套辅助设备,其性能可以用来修正遥感卫星拍摄的红外照片,这项重大发明引起全世界的注目。美国一个大企业闻讯后马上派人找到那个研究生,以优惠的待遇为条件,动员他到美国去工作。瑞士一些公司也千方百计地要留住他,于是希望得到人才的各方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你给他加薪,我也再加薪,弄得不可开交。最后,精明大胆的美国人说,现在我们不加了,等你们加定了,我们乘以5。就这样,这位研究生连人带笔一起被弄到了美国。
  
  Number : 7983
  Title :解缙的故事
  Author :舒展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广东工商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流传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联,出自明代翰林学士、《永乐大典》的总编纂解缙笔下。要论根底,解缙侍奉过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经亲口对解说:“朕与你义如君臣,恩犹父子,你对我有什么谏言应当言无不尽才是啊!”要论经纶,解缙曾经领导3千多文人以3年时间,完成了3亿7千多万字,卷帙达2万多(大部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现在全世界各大图书馆存书加起来只有八百卷)的宏大类书《永乐大典》。然而这位既有最强大靠山,又有满腹长才的庙堂伟器却没得好死,只活了47岁。
  朱元璋叫他提意见,解缙果然大冒傻气上万言书,历数朱元璋政令多变,一发火就除根剪蔓进行滥杀,小人趋媚,贤者远避,贪婪者得计,廉洁者受刑,吏部无贤否之分,刑部无枉直之判……
  《孟子》里早有“知识分子不是东西论”:“士,诚小人也。”但有人对朱元璋解释这句经典论断时却说:“士诚,小人也!”(《闲中古今录》)也就是说,对于专制皇权来说,忠诚的知识分子是最可恶的家伙!解缙还向朱元璋上书《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兴,解终于被罢官。8年之后建文帝时又出仕;等朱棣夺了侄儿的皇位,迁都到北京时,解缙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缙对“皇帝心理学”一窍不通,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对“官场关系学”尚未入门,这更是遭人嫉恨动摇官基的薄弱环节——“根底浅”。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谏,你没想想,不用说老天的儿子——天子,即令是平头百姓,有几个是闻过则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无常,滥杀忠良,却偏要去显显愚忠,触犯逆鳞,你这不是找死吗?几经折腾,受到第三个皇帝的重用,让你当《永乐大典》的总编辑,老老实实编你的书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层的权力斗争,终于被二太子构陷,锒铛入狱,在锦衣卫(皇上的特务机关)被打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被无辜关押了5年,叫你尝尝“言者无罪”是什么味道。
  官场如戏场。这一点,解缙连ABC也不懂。对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实品评。说某人诞而附势,虽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却短于才华;某人是薄书之才,驵侩(牲畜交易经纪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远小人。然而这些被他藐视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员。他们听到解缙的评论,能不嫉恨么?
  有一天,朱棣要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把监狱的囚犯名单给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缙”二字,顺口说了句:“啊,解缙还活着呀!”
  这无异于死刑判决书。纪纲心领神会,回到狱中,将解缙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
  
  Number : 7984
  Title :麻将太子
  Author :师晖
  Issue : 总第 15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太太好不容易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