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
知恩报恩 更新:2021-02-20 20:20 字数:1754
徐通锵,1990b,《山西方言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音的三种类型和语言史的研究》,同上。
徐通锵,1991a,《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徐通锵,1991b,《百年来宁波音系的演变》,见《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徐通锵,1994a,《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语文研究》第3—4期。
徐通锵,1994b,《文白异读与语言史的研究》,《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
徐通锵,1994c,《语义句法刍议》,见《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徐通锵,1996a,《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的研究》,《民族语文》第6期。
徐通锵,1996b,《阴阳对转新论》,《语文新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徐通锵、王洪君,1986,《说“变异”》,《语言研究》第1期。
徐通锵、叶蜚声,1980a,《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第3期。
徐通锵、叶蜚声,1980b,《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语文研究》第1期。
徐通锵、叶蜚声,1981,《内部拟测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语文研究》第1期。
严学,1979,《论汉语同族词内部曲折的变换模式》,《中国语文》第2期。
尉迟治平,1982,《周、隋长安方音初探》,《语言研究》第2期。
尉迟治平,1985,《论隋唐长安音和洛阳音的声母系统》,同上第2期。
俞敏,1949,《汉语的“其”跟藏语的gji》,《燕京学报》第37期。
俞敏,1982,《汉藏比较的范围应该扩大》,第15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论文。
俞敏,1984,《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中国语文学论文选》,东京光生馆。
章炳麟,1924,《与汪旭初论阿字长短音书》,原载《华国》1卷5期,这里据《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月刊》第1期。
张公瑾,1982,《傣语指示词和汉语“者”字关系探源》;《民族语文》第4期。
张琨;1947;《苗瑶语声调系统》;《史语所集刊》第16本。
张琨,1969,SinoTibetanwordsfor“needle”;MonumentaSericaVol。XXVIII,译文载《汉藏语系语言学论文选译》。
张琨,1971,SinoTibetan‘iron‘:*qhleks;JournaloftheAmericanOrientalSociety,译文载《汉藏语系语言学论文选译》。
张琨,1984,《张琨教授谈汉藏系语言和汉语史的研究》;《语言学论丛》第13辑。
张旭,1987,《天津话新旧两派声类分析》,《语言研究论丛》,南开大学出版社。
赵衍荪,1982,《白语的系属问题》;《民族语言研究文集》,青海民族出版社。
赵荫棠,1957,《等韵源流》,商务印书馆。
赵元任,1931,《反切语八种》,史语所集刊2本3分。
赵元任,1941,DistinctionwithinAncientChinese,《哈佛燕京学报》第5卷第2期。
周法高,1948,《广韵重纽的研究》,史语集刊第13本。
周祖谟,1988,《沈兼士》,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
郑贻青,1980,《黎语和壮、傣、侗、水等元音的比较试探》,全国民族语言学术讨论会上提交的论文。
郑张尚芳,1981,《汉语上古音系表解》;油印稿。
郑张尚芳,1990,《古吴越地名中的侗台语成分》;《民族语文》第6期。
徐通锵浙江宁海人,1931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论著有《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著)、《历史语言学》、《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和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徐通锵自选集》等。
陈保亚四川德阳人,1956年生。1977年考入华西医科大学,后弃医学文。1982年获西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8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1994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师从徐通锵先生。主要论著有《语言文化论》,《论语言接触和语言联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