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节
作者:
抵制日货 更新:2021-02-20 17:30 字数:4791
嬉凰溃蓝峒也亩氛厝槐ⅲ饩褪撬降摹扒霞冶洹薄G胰司壑诖竽郑瞧鄹毫缡堑呐投佑仔。弊帕缡堑拿姘侔憬新睿酱蚬芗遥廊ヒ鞴磐婧偷仄酰⒁辉俚敲乓G叶窆髅强裣骸拔曳钭骞竺⑺髁弦Я剑性蛏拊蛩溃 苯峁缡抢渚驳厝谜庑┘一锩牵骸吧跃财蹋菸铱省!比缓蟮锹チ⑾乱胖觯尤萆系踝陨薄?br />
得知此事后,钱家恶棍们吓得“弃帽逃窜”,后来因家主新丧,迫死主母而获罪。虽然也有的说法是,钱家人四处行贿,后来恶棍们都予以轻判,但柳如是子女财产因此得到保全,当无疑问。
对于柳如是最后的自尽,有人说成是为钱谦益殉节固然不全对,但如果说纯粹是由钱家人逼死的也未必。柳如是是个性格刚强、久经世面的女子,从她四处打点营救钱谦益出狱就可以看出来。如果只是想对付钱家人,她恐怕有的是办法。她完全可以行贿官府,让官府出面弹压一下钱家人。柳如是应该是一个渴望在政治上有作为的女子,从她的表现可以看出来,她绝对不是个甘于当个家庭妇女就罢休的女人。
也许她的死正是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生无可恋:她爱的人死了,爱她的人也死了;最重要的是,她看不到有任何复国的希望,所以她的心也死了。她本来就觉得生无意趣,而以此让钱家人获罪伏法其实就是顺便玩的一出“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游戏吧。我觉得正像《倚天屠龙记》上的殷素素自杀将死时,还不忘把少林方丈叫过来,假意将屠龙刀的秘密告诉了他,从而使少林寺几十年不得清静一样,柳如是一样的狡黠如此,至死不变。
柳如是没有和钱谦益葬在一起,孤坟独葬于虞山下。钱谦益是和他的正妻埋在一块的,不过这也算不得是一种遗憾,柳如是恐怕泉下有知,也不会以此为憾,她不应该只属于那个做过汉奸的钱谦益。
残编点滴残山泪
柳如是的才学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也许是沾了老公钱老头的光,柳如是的诗文保存的最多,有《戊寅草》、《湖上草》、《尺牍》等众多的作品。质量也是相当好,这里选几首最喜欢的和大家分享:
杨花
轻风淡丽绣帘垂,婀娜帘开花亦随。春草先笼红芍药,雕栏多分白棠梨。
黄鹂梦化原无晓,杜宇声消不上枝。杨柳杨花皆可恨,相思无奈雨丝丝。
很是清丽可爱,虽然不免有些堆砌软靡,但宋诗以后多半如此,如是此诗,当属佳作。个人感觉,柳如是的词作得比诗好:
金明池·寒柳
有恨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迷离,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舫,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春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郁达夫先生说柳如是的诗词堪称“秦淮八艳”之首,当非虚言。国学大师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说自己亦有“瞠目结舌”之感,陈先生尤其喜欢上面这首《金明池·寒柳》。笔者还很喜欢她这一首词:
踏莎行·寄书
花痕月片,愁头恨尾,临书已是无多泪,写成忽被巧风吹,巧风吹碎人儿意。
半帘灯焰,还如梦里,消魂照个人来矣,开时须索十分思,缘他小梦难寻你。
这首词不少句子全系口语,结构精巧,颇有易安风味,实在不错。柳如是还有《梦江南》十首,也写得很好。钱老头虽称为“文坛领袖”,当时的作协主席,也没有见他做过这样好的词。柳如是还有《男洛神赋》这样古灵精怪的东东,很是好玩,这也反映出她的思路之新颖。
柳如是的字写得相当好,她喜欢当时大书法家董其昌的字画,就临摹多年,以致能以假乱真。她的画也很出色,虽然流传下来的比较少,但是故宫博物院藏有她的《月堤烟柳图》。此图作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算来正是刚和钱谦益结婚不久,图上有钱谦益写的跋:“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
据说故宫藏品定级是很严格的,一般元代前的不论好坏,一律一级,元代后则分为一、二、三级。现藏的女性画家的作品故宫有300多件,但一级品只有管道升的《墨竹图》和柳如是的这个《月堤烟柳图》。由此可见,柳如是在绘画上的成就之高了。
总体来看,柳如是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子,不拘名教礼法,心高气傲,却又将民族大义看得极重。相比之下,钱谦益等文坛领袖、知识精英们到了国难之时,却变成一付奴才脸,竟不如曾身为妓女的柳如是有几分傲骨。这正是人们所叹息,所感慨的,可能也是陈寅恪先生倾晚年之力研究柳如是的原因吧。
陈先生曾为柳如是写过一首诗,就以此作结吧:
高楼冥想独徘徊,歌哭无端纸一堆。天壤久销奇女气,江关谁省暮年哀。
残编点滴残山泪,绝命从容绝代才。留得秋潭仙侣曲,人间遗恨终难裁。
湘江竹上痕无限——端生重续《再生缘》
聊将彩笔写良缘
明清两代,由于时代离我们今天比较近,而且刻板印刷也逐渐普及,所以有诗文著作流传的才女相当多。像明末的叶小鸾、黄媛介、方维仪、李因等等,都是颇有几分名气的才女。清朝单说袁枚收的随园女弟子如席佩兰、孙云凤、孙云鹤、廖云锦这类的就数不胜数。
那天,有朋友得知我正在写才女,就问“可写了女状元孟丽君吗?”呵呵,孟丽君如果真有其人,自是千古罕见的超级“才女”,但可惜她是文艺创作中虚构的人物。本书既不戏说,更不写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不过他这一问倒提醒了我,记起了孟丽君故事的作者——才女陈端生。很令人遗憾的是,有好多人对于孟丽君这个小说戏剧中的才女耳熟能详,但是对于真正的才女——作者陈端生却十分陌生。
陈端生(1751-1796年),杭州人,是当时名人陈句山(1701-1771)的长孙女。她除了《再生缘》之外,还著有《绘影阁诗集》,可惜失传。她的妹妹陈长生也是才女,是袁枚所称赏的女弟子之一。
孟丽君这一形象就来源于她所创作的长篇弹词小说《再生缘》。《再生缘》的原本由于是弹词这一形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它的普及。但是《再生缘》在文学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曾有人称之为“南缘北梦”,是说南方以《再生缘》最佳(陈端生为杭州人),北方以《红楼梦》为首。而且《再生缘》在思想上也很有值得称道之处,在那个女性受到压制的时代,孟丽君这种艺术形象有很宝贵的思想价值。不过可惜的是,和《红楼梦》一样,《再生缘》也是一本没有完成的作品,其中原因我们后面会说到。
上一篇说过,陈寅恪先生晚年曾倾十多年精力,专门写了《柳如是别传》一书。陈先生晚年,也对《再生缘》十分重视和关爱,写了近80页的长篇论文《论〈再生缘〉》,对前后两茬作者的生平勾沉索隐,使我们对陈才女的生平和经历清楚了不少。
陈端生母亲汪氏是曾任云南大理知府的汪上堉之女。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对陈端生的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陈端生将《再生缘》故事的起点放在云南,这应该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吧。也许她小时候,母亲就给她讲云南的故事,所以她的头脑中云南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陈端生只有一个妹妹相伴,她写《再生缘》的初衷,就是给母亲和妹妹两个人看的。根本没有想到出版赚稿费,也没有想到流传千古什么的。
陈才女的《再生缘》,写法比较独特,凡在每一卷的开始和结尾,陈才女都写出了自己的身边情况和时令物候,因而明确地保留下了作者写作的年月。这种特点,倒近似我们在网上的博客日志,给我们研究她的创作历程带来不少方便。
《再生缘》前十六卷是在陈端生十八、九岁时写的,那时她还在闺中当姑娘家。动笔之时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的秋天:
闺帷无事小窗前,秋夜初寒转未眠。灯影斜摇书案侧,雨声频滴曲栏边。
闲拈新思难成句,略捡微词可作篇。今夜安闲权自适,聊将彩笔写良缘。
这是《再生缘》开篇所述,说明了写作的季节,写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五(农历,下同),完成了前三卷。那时她才满十八岁,写作地点是在北京的外廊营(据说位于现在北京大栅栏地区的中西部)。
第二年二月初七日又开始写,写到五月二十七日,又在北京完成了四、五、六、七、八共五卷。据说一卷大约有四万多字,五卷就二十万字之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写了这么多,速度相当惊人。要知道那时候,都是用毛笔写,要砚墨,写起来也比较麻烦,这个速度是令人惊叹的,可想陈端生的勤奋。
陈端生的创作没有丝毫的功利思想,虽然写得很辛苦,但她觉得却乐在其中,陈端生写道:
姊妹联床听夜雨,椿萱分韵课诗篇。隔墙红杏飞晴雪,
映榻高槐覆晚烟。午绣倦来犹整线,春茶试罢更添泉。
不久,她父亲陈玉敦由北京去山东,赴登州(蓬莱)同知任,她跟随着到了登州。我们知道蓬莱那个地方有蓬莱阁,风光很优美,陈端生也很兴奋,描述道:
地临东海潮来近,人在蓬山快欲仙。空中楼阁千层现,岛外帆樯数点悬。
在蓬莱的这段时间内,陈端生没有沉溺于好山好水好风光,反而写得更快,写到快过新年时又完成了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六卷。那是乾隆三十四年(1769-1770),她年满十九岁。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初头,她又继续写,写了两个月的光景,又完成了十五、十六共两卷。十六卷合共六十万字左右,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只写了一年半光景,陈端生可谓下笔神速。但到这时她的母亲却生了病,到此年秋初就去世了。
母亲的去世对陈端生来说打击很大,母亲是她的读者,她的《再生缘》本来就是写给她的母亲看的,如今她的母亲走了,她一度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
半轮破镜镜难圆
陈端生二十三岁时嫁给范菼为妻。范菼是陈端生的祖父好友范璨之子,浙江秀水人,与陈端生母亲是同乡。当时范菼是诸生,尚未中举。但范菼的父亲范璨是雍正年间的进士,曾任湖北巡抚、安徽巡抚、资政大夫、工部侍郎等高官。所以也不是穷人,陈端生到范家,也不会太受穷。
陈端生婚后的生活还算是可以的,她如此描述婚后的生活:
幸赖翁姑怜弱质,更忻夫婿是儒冠。挑灯伴读茶汤废,
刻烛催诗笑语联。锦瑟喜同心好合,明珠蚤向掌中悬。
应该说还是幸福和美的。陈端生不久便生了一个女孩,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但从现在的记载中无从得知是男是女。不过这时候她的创作却几乎停顿,一个可能是母亲死后失去了读者,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原动力,再者生儿育女的也够忙的。但这种还算幸福的生活就过了两年,陈端生的老公就也像她小说中的皇甫少华一样遭了难。
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顺天乡试中发生了一场很大的科场舞弊案,一个叫陈七的人是主犯,陈端生的丈夫范菼竟然也牵连其中!案情大致是,在乡试中,主考官当场抓获几个夹带字条和冒名顶替替人代考的考生,陈七是主犯,他被抓获后供出范菼。乾隆年间,对科场舞弊是严打不手软,乾隆下诏重罚七个案犯。陈七判绞监候(应该就是绞刑缓期执行了),其他六人则发配新疆伊犁劳改,所以陈端生连她的老公见都没有见上一面,范菼就被押解到新疆搬砖去了。
这一去,就是十年。陈端生在婚后的六年多生活中,对她的老公还是很有感情的。她的老公被判刑发配,对她的生活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古代,女子们没有生活来源,一切都要靠老公。虽然范家是个大家族,陈端生又生有儿女,范家人也不能完全将她们母子推出门去,但旧时搞株连,范菼犯了事,不但处罚他自己,他的家长也因管教子弟不严,而受到革职处罚。所以可想而知,范家大大小小肯定也会有怨气。范菼新疆搬砖去了,埋怨不着他,于是可能也会有些冷言冷语落到陈端生身上。但陈端生是坚强的,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