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作者:
谁知道呢 更新:2021-02-20 16:36 字数:4192
取U飧鲈缙诮逃巧婕暗椒椒矫婷娴模鞣矫娑加性鹑蔚恼庋囊桓鍪乱担Ω盟凳钦庋囊桓鲈鹑巍D敲聪衷谖颐怯忻挥幸恍┫嘤Φ幕够蛘呤裁醋爬创邮?岁到3岁孩子的这样的早期教育?
现在我们国家这些机构还是不少,首先是从教育部门,像北京市教委就已经办了20家的早期教育基地,在北京市,那北京教委还规定到2005年它要婴儿受教育率要达到95%。所以从教育部门已经着手这件事情,但是现在我们的早期教育基地,那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幼儿园北京有上千家的幼儿园,早期教育机构才十来家、二十来家,所以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现在社区的早期教育机构也应运而生,而且这个势头比教委部门的还要快。因为它们可以就是利用社会力量来支持办学,支持这个早期教育。那还有更多的呢是家庭,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孩子在0岁到3岁的时候,他是在家庭当中施展这种教育,但现在还有非常重要的呢,是这些早期教育师资的培训,你如果等着国家政策出来,那我们的孩子是不可逆转的。所以现在社会力量的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机构也在应运而生,而且为国家也是做了大量的培训师资的工作,可以缩短这些老师去磨合的时间。既然说0岁到3岁早教这么的重要,那首先应该是老师这块作为教育机构。那么老师是应该重视,具体重视到什么程度,我们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的储备?可能我们就是需要培训、去培训的基地。那只有我们这儿做了,我们再回去给家长做这些,我觉得这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孩子肯定是会很幸福的。
早期教育这个基地呢,我们说1998年的时候,开始逐步地把它落到实处,那么现在运作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
1998年那个时候开始做开始是以“亲子园”的形式,当时我们是第一个提出这种“亲子”的概念,就是让家长孩子和老师共同来参加活动。那这个活动呢,是由老师来设计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大纲。那这个当中我们教会家长,让孩子又是快乐地在这当中活动,那家长在把这里所学的回家再延续。所以这一两年呢,应该说社会力量办的亲子机构在全国都发展得很快,在北京也已经有上百家了;那教委这一块呢,是办了有一年,教委这一块将近一年,那么这个基地的诞生应该说是人们对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视的体现;社会、家庭还有我们的老师,但是它运作了这么一年多,教委出资办的这种基地,它实际有哪些困难?还遇到了哪些问题?首先就是遇到的困惑就是走近社区。因为我们急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刚开始因为我们是北京市“十五课题”二十个早教基地,我们幼儿园是第一家,那么第一家我们开始启动的时候呢,就像刚才各位老师说的什么都没有。然后到1998年8月份开始,我们第二期开始的时候呢,我们要开始走近社区,所以我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在其他基地更超前一点遇到的一些问题,走进社区的一个困难就是比如说我们原来过去的模式。幼儿园是关门式办园,就都是自己办自己的,把我自己办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打出自己的品牌是这样的,那么参加这个早期教育基地它是一个社会化的这么一个教育机构。那么它需要网罗更多的社会上的机构和群体去参与我们这个0岁至3岁早期教育,那么我们就要走出去,走进社区,那么我当走近社区的时候,我们园长那时候真是也挺辛苦的,带着我们承担了这个项目之后,走到社区居委会和办事处的时候。大家都很支持,就觉得能理解,不是说支持,就是能理解,这个事是个好事,是服务于社区,受益于儿童,而且家长受益孩子受益。
那么下一步呢,因为这个整个的早期教育实际上它是要依靠幼儿园、要依靠家庭、要依托社区。只有这三个三位一体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下一步可能需要政府能够更加大力度地来支持我们的早期教育,而且还要重视我们的早期教育;另外一个关注我们的早期教育,这个可能就是说我们下一步我觉得从政府这方面要这么做。
而且我觉得像现在我们在做一个行业,早期的教育行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存在。一个呢公众的认知度很低,因为还有很多人认为0岁到3岁只要是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就没有把这个教育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做。那这是我们媒体也有责任,对这个我们整个的媒体的宣传力度还不够,我们关注的成人比较多,关注0岁到3岁孩子还是比较少,所以公众的认知度不够。那还有一个,我们的教育内容不系统,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你自己没有一个完整的教育内容,你怎么让人家来相信你?怎么能叫人家敢把孩子放在你这儿来?你给我的教育是不是正确的?有没有起到一个反误导作用?所以这个呢是我们自己整个教育内容还不是很完整,因为国家还没有一个规范的0岁到3岁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这个还没有出现。现在我们在做的完整一点的是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可能会做得好一些。
还是应该说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从它出现到发展,它肯定要经历一些困难也好,或者是困惑也好,我们正在逐步地去解决。那么现在应该说从你们三位从事这个早期教育的工作当中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对早期教育的关注以及以后的发展前景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觉得发展前景非常地乐观。因为国家它必须是要培养人才,我们的国家要屹立于世界之林,那必须是从0岁到3岁的孩子抓起,所以国家有这样的计划,会出大笔的资金来进行0岁到3岁的早期教育。所以这块我觉得首先从政府部门就已经开始重视了,所以这块我们就可以放手地去干。那还有一块就是家长的水平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做家长的基本上都是已经大学毕业的这一批家长,所以他们的文化知识都已经具备一个良好家长的这样一个素质,你只要适当地给他早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那这一块他很快地就能够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那么就是说现在要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那么国民素质从哪儿去抓?那么首先应该抓孩子;那么孩子要靠谁去抓?我觉得那就是一个靠我们的老师。另外还有我们的家长,我们老师已经重视到一定的程度了,那么将来在工作的当中我们会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包括我们下一步可能是有整套的一个系统的,很完整的这么一个大纲。我们会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家长的需要,根据孩子的需要,我想我们早期教育能够把孩子的培养好,其实也是为我们国家在培养人才。
说起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前景我觉得真是非常乐观。因为我亲身经历过一切,而且真是看着现在家长这些需求,他们这些渴望的目光,我觉得办早教基地是势在必行的。而且要极力地推广,极力地去推广这些机构。那么常言有一句话,“一代母亲的素质决定了一代民族的素质”,我觉得做母亲的职责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这三个对孩子教育的大范围和小范围当中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让我们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思考,那我就希望我们的家长在跟孩子交往的时候多一些思考。有这样一句话,“思考,才能发现,发现了呢,才能有创造性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呢,家长也好、老师也好、社会也好,还是有志于我们这些幼教事业的有识之士也好,都要把这个理念——教育孩子的理念,用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不要攀求那些过于脱离孩子现状的一些现象出现。这样更有益于我们的孩子。
非常好,起码我们今天办这个节目大家已经在思考,早期教育这个问题。那希望大家以后呢,看了节目能够有更多的发现,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把我们的早期教育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今天探讨了关于早期教育它存在的人们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教育方式上的一些误区。那么最终其实更应该让人们关注的还是早期教育它的重要性。徐所长我们能不能再给我们说一下人0岁到3岁他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或者它到底起到怎样一个作用?到底有怎样的重要性?他0岁到3岁这一块就是从大脑来说我们是已经开发出来有50%了,那这个大脑的我们的基因已经给我们埋下我们每个人的潜能,但是这个潜能能不能成为现实,父母给了我们这个潜能我们能不能实现?那要靠后天的感官刺激,像我们教育环境的影响,越丰富的感官刺激给它,那你的大脑的沟回它才能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网络图。如果你现在不去训练,到后来这些网络、这些脑细胞它就会是退歇性的,那你就要再去做就会非常地困难。那0岁到3岁这块还是一个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我们不要把0岁到3岁先去灌输那些知识。知识是将来3岁到6岁,6岁到以后都可以再学的东西。所以你现在更重要的是人格,人格我们要培养,你的情感、你的智慧、你的意志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那很多人就会说0岁到3岁他有人格吗?有,因为我们现在好多家长把人格可能想像是一种很摸不着的东西,觉得是摸不着的东西,其实人格很简单,你就是能够正确地在这个环境当中,你遇到一件事能够正确地去判断、正确地分析,然后去采取正确的行动,每个人都这样做你的人格是一个完整的人格,那你如果在这周围环境当中,你看到一件事你可能就是说会产生错误的想法,甚至采取相反的行动,那这样的人格是不完整的。那我们家长有很多这些教育的不得法都会造成孩子的人格不完整,那将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其实说来0岁到3岁,它不仅人的一生当中生理还有他的心理,都是重要的打基础的阶段。对,重要的是心理,所以有一个诺贝尔获奖的科学家人家问他你觉得一生当中给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不是大学时代,是在幼儿阶段。所以这一块对一个人的人格的塑造是特别地重要,一个人我们将来能不能成功,你的智商才占20%,但我们的人格、情商要占80%。所以家长就是说千万不能忽视掉这种人格意志、这种情感的培养。那早期教育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社会性的培养,现在因为我们都是核心家庭,家长对孩子的社会性不是特别地重视,所以如果我们这个孩子你不具备一个社会人,这样一个社会能力,他将来是没有办法走向社会、面对这个社会。所以在你0岁到3岁这一块的时候,也是社会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如果0岁到3岁的时候,你把社会性培养做好。那将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应该是没有问题,这是一个基础的基础。
那今天我们通过和三位专家的交流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孩子早期教育它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工程;一个幼教基地的工程;更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承担起这份责任。
好,再一次感谢我们的三位嘉宾,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