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作者:爱之冰点      更新:2021-02-20 16:23      字数:4767
  部电影。虽然还挂着我的策划导演名义,但是我却是既未策也未划。他们收购了我们‘国联’片厂的土地,把两个未建完的摄影棚和整条仿古街道,未用一分一毫就劫收到手。特别令我悲愤的是,那条仿古街道和厂房的租金,也从未转到我们‘国联’公司的账目底下!金铨,这就是我李翰祥现在的全部情况……”
  小雨初弄。李翰祥驾驶着那辆白色的跑车,疾驶在通往圆山的柏油路上。方才他陪着从香港专程来探望他的拜弟,在板桥片厂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现在,李翰祥驱车到胡金铨在台湾下榻的圆山大饭店去。半路上胡金铨的神色很凝重,他对李翰祥说:“翰祥兄,在台北的‘国联’既然已经办不下去,依我看不如马上回香港去……”
  李翰祥心事沉重地摇摇头,说:“回香港又谈何容易?如今我李翰祥‘国联’处在这种行将倒闭的局面,回香港自然已经没有再独立办厂的能力。如果要参加某一个电影公司,料定别人也是不会看得起我李翰祥的。古来都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则贼,我李翰祥是宁可饿死,也不想寄人篱下!……”
  “不,现在香港不是没有欢迎你回去供职的公司。”胡金铨见李翰祥并没有完全回绝去香港,索性说道:“我此次到台湾来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有人让我转话:香港有人欢迎你马上就回去!
  “谁?谁让你给我捎话?”
  “方逸华!邵氏公司的权威女秘书方小姐!……”
  “她……她在代表谁向我转达这种意思?”
  “还用说吗?翰祥兄,当然真正欢迎你早日回香港拍片的,就是邵氏公司总经理邵逸夫先生呀!……”
  “邵先生?……”李翰祥暗暗地一惊,他对邵逸夫许久以来便深怀一种超越寻常的敬意。当初台湾“联邦”以种种手段从中中伤挑拨他脱离邵氏公司时,李翰祥就曾百般犹豫,踌躇再三,也迟迟没做决定。尽管他与邵氏公司的一些人有过这样那样的恩恩怨怨,但是李翰祥不能不从内心里对宽宏大量的邵逸夫充满了好感。所以,当胡金铨说出邵逸夫的名字时,李翰祥还是有些不安,讷讷地说:“邵先生莫非当真不计较从前我从邵氏公司脱离出来的旧怨吗?
  胡金拴正色地说:“翰祥兄应该比我还清楚邵逸夫先生的为人,他历来十分重视人才。本来他可以与你合作得很好,如果当初没有人从中挑拨,我相信你是不会走的。据方逸华小姐多次对我说:邵逸夫先生非常怀念你们从前多年的合作友情,他也很后悔当初放你走……”
  “金铨,别说了!……”李翰祥再也不想回忆那些难堪的往事。他想到邵逸夫与他的关系,不禁有些眼睛湿润了。
  汽车在圆山大饭店门前煞住。电梯缓缓上升,不久,他们来到圆山饭店十二楼的昆仑厅内。这里是富丽豪华的餐厅。就在李翰祥和胡金铨走进大厅,前方一道楼花屏风的背后娉娉婷婷迎出一位衣饰华贵的女人。她的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太阳镜,手上臂挂着一只精巧别致的小挎包,高跟红皮鞋笃笃地响着。她径直地朝李翰祥走来,远远就伸出一只手,亲昵地叫道:“李先生,莫非当真认不得我方逸华吗?……”
  李翰祥愕然地望望身边的胡金铨说:“原来方小姐已经来到了台湾,可是你为什么直到现在也不肯告诉我呢?……
  胡金铨诙谐地笑道:“这一切都是方小姐她精心安排好的。本来我可以告诉你方小姐在圆山为你设宴,可是方小姐又担心如实相告你会拒绝赴宴的,故而我只能如此!……”
  李翰祥与方逸华亲昵地握一下手,三个人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大导演李翰祥第十六章 《武松》拍砸了,怨谁呢
  第十六章 《武松》拍砸了,怨谁呢
  “哪有这样的事情?”邵逸夫闻言大吃一惊。他万没有想到当初
  会发生这种事。
  令所有人不解的是,那只名叫“柳娘”的母老虎却根本没有露出凶相,
  俨如一位温存可爱的胖女人,姗姗地来到“武松”的面前……
  时间已经到了1981年的初秋。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还像从前那样湛蓝而魅人。一架由香港直飞泰国的国际航班在清晨时从启德机场一跃飞上云空。
  李翰祥坐在临近机窗口的E号座位上,他今天是奉邵氏公司总裁邵逸夫先生之命,领着电影《武松》摄制组的制片人蔡澜等前往曼谷去为“武松打虎”一场戏选外景的。李翰祥的心里很兴奋,那倒并非因为将飞抵佛教之国去拍外景,曼谷对他来说也并不陌生,早在台湾主持“国联”的时候,李翰祥就曾来过曼谷。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透过机窗口,凝望着从机翼下飞掠而过的团团雪白云朵,心中所挂念的却是他近年来魂牵梦绕的北京。
  自从李翰祥决定与内地合拍电影《垂帘听政》以后,很快就得到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的同意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于是,在1980年春天开始,就由苏诚寿等人写出《垂帘听政》的电影文学剧本初稿。该年夏天,李翰祥又第四次从香港飞赴北京,与合作制片公司举行会晤。文化部最初确定××电影制片厂与著名导演李翰祥合作,拍摄历史巨片《垂帘听政》。但是,就在李翰祥回香港筹备合拍资金,选挑演员的时候,合拍之事忽然又发生触礁现象。那就是本来已经与李翰祥签订合拍协约的××制片厂,因为一时无法使足够拍摄这部影片的资金到位,不得不失去了与这位香港著名大导演合作的机会。李翰祥回到香港以后,并没有因此而失望或气馁,因为北京支持他!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仍然对与李翰祥合作《垂帘听政》充满着巨大的信心,并且还在北京为李翰祥重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就在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忙着为李翰祥寻找合作者的时候,李翰祥也委托在上海的《垂帘听政》作者苏诚寿,出面约请上海的著名剧作家杨村彬先生,重新写出《垂帘听政》剧本的第二稿。现在,因为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合拍计划渐渐有望,李翰祥难免在心中对不久后即可回到内地去圆他的拍片梦而跃跃欲试!
  客机飞抵泰国的首都曼谷。
  李翰祥从飞机上居高临下地俯瞰曼谷,只见湄南河水在碧绿如锦的大地上宛若一条闪亮的玉带,将古老的曼谷城从西到东截成了两半。飞机在廊曼国际机场降落后,李翰祥和制片人蔡澜两人很快就乘车驶入市区。他望着从曼谷市区横穿的几条河道,只见清例冽的河水里,几艘小船往来穿梭,桨声(矣欠)乃。
  “翰祥,你还是回到我的公司里的好!”不知为什么,李翰祥的耳际又响起邵逸夫先生那沙哑的嗓音。70年代初他从台北回到香港以后,虽然有方逸华小姐代表邵逸夫先生对他发出热情邀请,但是李翰祥回港后并没有马上到邵氏公司去拍片。李翰祥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他又在香港自组了一家名叫“新国联”的小公司,仍然准备独自逆风拼搏下去。因为当时李翰祥手头的资金甚少,所以在不能拍大片的情况下他自编自导了一部名叫《骗术奇谭》的集锦片。李翰祥将几段生活中骗子诈骗小姐的传奇故事,巧妙地编成一部影片,既有强烈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辛辣而且尖锐。当这部《骗术奇谭》拍成后,李翰祥别出心裁地在巨大的电影广告牌上写下八个大字,叫作:
  识以防骗,非以教骗!
  此片在香港果然空前轰动。各家电影院都人如潮涌,车马云集。当时,在香港即便是最叫座的武侠片,票房的纪录也不过百万。而李翰祥只用区区仅有的资金所拍摄的集锦片《骗术奇谭》,居然得到了一百二十八万元的最高票房纪录。这对在台北因受人排斥打击而走向低谷的李翰祥来说,无疑是一次绝处逢生。
  邵逸夫先生在《骗术奇谭》的轰动声中,在香港希尔顿大酒店里单独会见了李翰祥。邵逸夫亲自为李翰祥斟上一杯琥珀色的“人头马XO”,诚恳地对李翰祥说道:“你还是尽快回到我的公司里来吧!翰祥,我知道你很重人格、义气,最讲好马不吃回头草!可是,当初你离开我们邵氏,本来就是一场误会嘛!”
  李翰祥不语。他将透明的杯盏高高地举起来,眯着眼睛去凝望着那杯盏中的酒浆,不理睬邵逸夫的话。忽然,李翰祥将困惑的目光投向邵逸夫那张多皱的脸,问道:“我始终不明白,1963年我准备去台北的时候,本来很想与您谈一次话。可是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拒绝接见我?……”
  “哪有这样的事情?”邵逸夫闻言大吃一惊。他万没有想到当初会发生这种事,说:“我当真不知道你有要找我谈话的意思,如果那时我们真的能够谈一次话,也许你根本就去不成台湾了!请问,当时你是通过什么人与我联系的?我为什么到现在也不知道有此事呢?…
  李翰祥听了也颇感讶然,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脸膛登时涨红了。他似在追忆往事,说:“邵先生,当时我为什么走呢?为什么要去台北呢?莫非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我想过一把大老板的瘾吗?我只是热爱艺术,永远也不会放弃导演这个职业的。那时我所以去台湾,一方面有人挑拨离间,一方面有人对我加以利诱。我当时年轻又无社会经验,再加上那时邵氏也有人对我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既嫉且恨,巴不得我跟邵氏闹翻,而坐收渔人之利。我就是这样在外面游说诱惑,里面排挤离间的情况下脱离了邵氏,自组‘国联’公司的。我和‘国泰’订约之前,邵氏的合约还未届满,但是‘国泰’当时说:愿意承担一切费用。所以当时就和‘国泰’、‘联邦’签了一个合约,丙方就是我李翰祥!邵先生,签约之前我曾经一再想办法,希望能与邵先生您再详谈一下,可是却被人奇妙地挡驾了。那个人说六先生您无意和我当面谈话。于是我就在气愤之余,不顾一切地签了约。……”
  “怎么?会有人这样挡驾吗?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邵逸夫气得将筷著一掼,一贯平和安详的他立刻气歪了脸。
  李翰祥已经感到他与分手已久的邵逸夫,终于在内心深处找到了一种互相理解的默契,他继续吐出积郁已久的怒气,说:“到台湾以后,我始终对您不肯接见我耿耿于怀。直到后来发觉上当,才真正后悔了!那时,我想不到三方面正式签约以后,‘国泰’却来了一个全盘推翻。但那时我已和邵氏的制片主任说明不惜赔款也要离去的意愿,情势上已是骑虎难下,所以,我只好走了!……”
  酒店的深处飘来一阵萨克斯管尖厉的啸叫。邵逸夫亲昵而真诚地抓住李翰祥的手说:“别说了,就将那页老皇历翻过去吧!翰祥,就让我们重新开始,你回到邵氏公司来为我挑大梁吧!我很希望你回来帮助我再拍几部黄梅调影片,因为谁都知道你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杨贵妃》和《七仙女》,开了港台黄梅调之先河呀!后来港台一带人人传唱的黄梅调,都来源于你呀!……”
  “不,邵先生,我很难从命了!”李翰祥侧耳倾听着从酒楼深处隐隐传来的歌女吟唱之声。那如泣如诉的歌声令李翰祥伤感,他固执地将头一摇说:“如果先生看重我,真诚地邀我回邵氏的话,我当然不负善意。只是邵先生也应该给我一点发挥导演风格的余地,黄梅调确实不错,也能有票房价值,可是黄梅调终究不能老唱下去。我当初所以去台湾组建‘国联’,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在邵氏很难发挥我的艺术风格。一个导演不能老是为卖座而拍片呀,他应该在艺术上有所突破,邵先生也应该允许我有新的艺术追求。如果邵先生不能答应这个条件,那么我情愿继续在‘新国联’里搞,我甚至还可以再拍一部像《骗术奇谭》这类的片子。我拍它不单纯为票房价值,因为它终究有一点艺术性呀!……”
  “好,翰祥,你有追求,有抱负,这才是我所欢迎的导演!我保证支持你就是了!”邵逸夫尽管从内心里对李翰祥所提出来的条件难以赞同,但是,他已经有了1963年邵氏公司失去李翰祥后所蒙受到的巨大损失。现在,他不想也不敢因为这种在艺术上的不同观点而舍弃李翰祥。精明过人的邵逸夫无意与李翰祥相争,他急忙在对方的高脚杯里斟上醇酒,说道:“你的拍片要求我尽量满足。你说不拍黄梅调就不拍黄梅调,你有什么艺术追求就只管提出来,我会为你开一路绿灯的!”
  “那好,邵先生很爽快。”李翰祥说:“我最近已经想到了一个好题材,那就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