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作者:
爱之冰点 更新:2021-02-20 16:23 字数:4721
挠判憷菲郧蟮媚苋谜庑┚康淖髌酚来嬗谑馈5且蛭詈蚕樽魑缬耙帐跫业牧己迷竿站坑胱魑笠导业纳凼瞎揪碛懈镜牟煌砸饧衙夥制纭T谡庵智榭鱿拢詈蚕榫黾埔闳焕肟胨卸嗄炅己煤献鞴叵档纳凼瞎荆巴婀谋Φ禾ㄍ迦タ戳硪坏缬盎亍肮钡缬肮荆〉蹦辏詈蚕檎侨咚甑暮媚昊坌淖持荆谙愀鄣缬叭δ谟志哂邢嗟钡挠跋欤岳詈蚕橹坏歉咭缓簦阌写笈嗑纭⑸阌啊⒚拦ぁ⒆髑陀判愕牡缬懊餍敲牵侗嫉嚼詈蚕榈镊庀隆2痪茫詈蚕榈摹肮惫竟嬖谔ū笨帕恕@詈蚕槭俏谎对ú鼙嗄艿寄苎莸亩嗝媸趾陀疤成嫌忻摹翱焓帧薄>驮谒摹肮贝窗煳迥甑氖奔淅铮詈蚕楣才某隽硕嗖康缬啊F渲校救酥吹嫉挠捌陀小兑幻贰ⅰ读荷讲胱S⑻ā贰ⅰ镀呦膳贰ⅰ蹲丛暗凇泛汀抖返鹊取F渲小段魇芬黄浞址⒒恿死詈蚕樯糜么蟪∶娴奶氐悖獠坷肪奁牡贸∶婧甏螅宋锉普娑恕T谔ㄍ宓摹敖鹇斫薄逼姥≈校段魇芬黄被竦米罴延捌妥罴训佳莸乃保?br />
李翰祥的“国联”在台湾初创时的辉煌,可惜并没有坚持始终。其失败的原因并非在于李翰祥本人没有艺术才华和主持这家“国联”的本领。而是因为李翰祥对电影艺术的追求过于至真至诚!出身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李翰祥,即使他改行当电影导演,并且已经成为了名噪港台的杰出大导演时,他也仍然改不了美术家的本来面目。在台湾创办“国联”公司期间,李翰祥为使他所执导的电影在布景上做到可以乱真,他就不惜金钱和工本,将每一场戏的每一台布景,都绘制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如此下去,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成本费中去了。李翰祥的“国联”后来虽然因为经济的桔据,而走向了倒闭。但是,任何影界人士都十分怀恋李翰祥当年筹组“国联”的大胆之举。因为,李翰祥的“国联”公司是对台湾大量民营影片公司的一个挑战和冲击,同时,李翰祥的“国联”以华语片来更新台语片功不可没。
在1980年的春天伊始,手术痊愈的大导演李翰祥厉兵袜马,在偷偷地筹组一批有底蕴和实力的电影艺术家,以超越1963年“国联”入台的声势,准备来内地拍摄历史巨片。李翰祥梦寐以求着将国人与世界各国人民所敬爱的周恩来,以高大感人的艺术形象再现于银幕之上!
然而,北京迟迟没做答复。
李翰祥在香港焦盼的时候,他的好友、新昆仑影业公司的经理苏诚寿先生,在上海的锦江饭店,给胡耀邦同志写去了一封言语诚恳的信函。苏诚寿在倾述与转达了李翰祥一片热诚之心后,请求日理万机的胡耀邦同志能支持此事。
不久,北京方面终于有了最新的消息。有关部门答复说:十分欢迎李翰祥先生到内地来拍片。但是,因为有关周恩来的电影已被国内某电影制片厂列人了拍摄计划,所以建议李翰祥先生能放弃上述选题,另选其他题材。如果李翰祥先生能够同意上述意见,他可以随时来北京面议拍片事宜,有关部门一定会对李翰祥的拍片给予大力支持。
李翰祥于是再有北京之行。
在上海的苏诚寿经理也作为李翰祥的合作者同飞北京。
“苏经理,经过你和朋友们的一致努力,我李翰祥在有生之年能回到生我养我的北京,来拍摄一部历史影片的理想,看来已经有可能得以实现了!”李翰祥在雅座里品尝着由慕名已久的“东来顺”涮羊肉,从内心里感到十分惬意。他不时地用小匙将碟子里的香油、麻酱、虾油、韭花和腐乳等佐料,放进热汤翻滚的铜锅之内,贪婪地品尝着由虾仁、鸡丝、口蘑和葱白等特殊料品加工而成的香汤,因为天气太热,李翰祥不时地用帕子揩拭额前的汗水。他边吃涮羊肉边与苏诚寿探讨将要开始的新合作,李翰祥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就是当我们放弃周恩来这个题材之后,还能在短时间内选取什么更为有利的题材呢?……”
苏诚寿默然。因为他知道李翰祥此次从香港再次飞到北京,与有关方面商洽合作拍片的意向,在题材上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国内地大物博,历史人物浩如烟海,李翰祥选什么呢?许多朋友仍然主张以故宫三大殿为历史真实背景,同时也可以利用北京西郊清代的颐和园,以及距北平仅几百里的承德避暑山庄,来拍一部真山真水的清宫影片。当然,还有些电影界著名人士向李翰祥建议,在充分利用这些古老文化瑰宝拍摄故事影片的同时,又可以拍摄多集记录片,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历史风光于一炉,既可以在电影院放映,亦可在电视台上播映。李翰祥对于这种很有艺术胆识的建议确实动过心思,可是又因为他早已经在香港执导过《倾国倾城》、《瀛台泣血》、《乾隆与三姑娘》等清代宫廷片,所以对再来大陆重拍这类影片的建议踌躇不定。在这之前,李翰祥的老朋友、著名电影演员赵丹,在上海对他所执导的历史巨片《倾国倾城》进行了“内部观摩”以后,心有所动,所以辗转让人带话给在香港的李翰祥,希望他能有一天回内地来执导作家白桦所写的电影剧本《李白与杜甫》。当然,摆在李翰祥面前的好选题,好剧本比比皆是。李翰祥对这一切好剧本均有很强烈的创作欲,他恨不得一夜之间将这些好选题和好剧本统统搬上银幕。但是,他必须要在众多的好题材里,选出一部最适合于他执导,最适合于他进行艺术再创作的选题或剧本来!因为艺术风俗与做人品格都十分严肃的李翰祥,对回内地来拍摄电影的“第一部”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必须拍摄成上乘之品,来满足国内朋友们对他的期望!
李翰祥饮了一口醇酒说:“是啊,我作梦也不会想到我1975年为邵氏公司所拍的《倾国倾城》,会在内地放映。以前我在北平艺专的同学来信告诉我,说《倾国倾城》在北京‘内部放映’的情况。起初我以为只是少数文艺界人士看过,最多也不过千把人而已。想不到朋友告诉我最少要有几十万人看过。至于说《倾国倾城》这部片子如何进入内地,或者由何处进入内地的,恐怕连邵氏兄弟有限公司的老兄弟和小兄弟们也没法搞清楚。”
苏诚寿说:“这部片子在国内反映很强烈,听说有一位领导人看过你的《倾国倾城》后,对电影界人士说:你们看,人家李翰祥在香港没有故宫,反而拍出了宏伟的、几可乱真的宫殿影片,我们有故宫反而拍不出来!……”
李翰祥说:“我当然很想利用故宫的真景再拍一部清朝的宫廷巨片,也像意大利拍的《马可·波罗》以及像美日所合拍的《大将军》那样,拍成宏大的巨片,当然如能拍成传世之作更好。对于我来说,拍古装历史片,能够拍到那些历史人物真的走过或住过的有关环境,在实景中再现历史人物,当然是一件最好的事情。譬如说慈禧太后何时何地被选秀女,何时何地被封为兰贵人,何时何地生载淳,又在何时何地被封为懿妃、懿贵妃、母后皇太后,一直封到慈禧皇太后的等等。何时虽然我无法捕捉,但也有历史档案可查;何地如今仍在嘛,拍摄起来就更具真实感。加上她生前用过的东西,喜好的饰物,以及她的陵寝和她被军阀孙殿英盗过的地下宫殿,这一切对我都有很大的兴趣。苏经理,拍历史古装片,如能有这样好的条件,当然是不容放弃的好机会,但北上拍片,又有些顾虑。所以,我也曾经把这类的题材,和在邵氏影城坐镇的邵逸夫先生谈过,怎奈他老人家对邵氏的制片大计,不是力不从心,就是有心无力。唉,原因是邵逸夫先生太过忙碌。像我所提的这类题材,当然不会为邵氏所动。所以这部清宫片的拍摄计划,也就只能石沉大海了!但我对拍慈禧的宫廷戏,还没有最后放弃打算!……”
苏诚寿见李翰祥对究竟拍什么影片,仍然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所以以探询的口气问道:“事到如今,你必须尽快下定决心才行。究竟是拍《西太后》还是拍《茶馆》?是要由你来定夺的呀!……”
“现在看来,当然要拍老舍先生的《茶馆》了!”李翰祥依然大口大口地吞着由粉丝和紫菜混合成的火锅汤汁,黧黑的脸膛上泛起了兴奋的红晕。他边用帕子拭汗边说道。李翰祥此次应邀前来首都北京以后,除与有关协作拍片的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接触外,也会见了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局副局长丁峤、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两位热情的电影界权威人士在与李翰祥的交谈中,都很赞许李翰祥能将著名艺术大师老舍的名剧《茶馆》搬上银幕的设想。
李翰祥以充满深情的语气说:“我李翰祥是在北京成长的。我对古老的北京无疑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很喜欢老舍和老舍的作品。特别是他所创作的京味小说,我读起来更感到亲切。他笔下的祥子、祁家父子等等,都是我喜欢的人物。因此,在香港这么多年来,我老早就期盼着将老舍等大师的著作拍成气魄宏伟的巨片,留给后人。可是,这种想法在香港是很难行得通的。因为作为商人的电影公司老板对拍摄这种阳春白雪是毫无兴趣的。所以,许多年间我一直像一只被困的大鹏,有翅而难展啊!我也因为艺术上的追求不能得到完美的实现,深深地陷入苦恼之中。我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已经执导的数十部电影,我祈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在艺术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很好,李翰祥先生,如果没有更合适的题材,你就先把《茶馆》开起来再说!”电影局副局长丁峤这样鼓励李翰祥说。
李翰祥听了丁峤的话也十分高兴,他对拍老舍的《茶馆》更加充满了信心,他说:“我认真地研究了老舍的《茶馆》,我也真正地弄懂了这位已故艺术大师为什么将那么多人物放进一个小小的茶馆里去表现。正如老舍所说:‘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避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所以,我通过这次到北京来,才真正认识到老舍先生《茶馆》的真正内涵,这确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伟大作品!坦率地说,我很想将它搬上银幕,拍成一部可以传世的精品!……”
汪洋当时也在座,他当即就拍板定案,说道:“好,有李翰祥先生来执导老舍的名著,一定会是一部出类拔萃的影片。可以由我们北京电影制片厂来负责全部的拍摄经费!”
铜火锅内香气氤氲。
女服务员又进来为李翰祥、苏诚寿两人往桌上摆了佐料,添了香汤。李翰祥想到此次来京已就合作拍片的事达成协议,心里越加高兴。他说:“老舍是一位高产的京味小说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话剧剧作家。来北京后我有机会翻阅了这位多产作家的大部分作品,特别是他生前所创作的几部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和《神拳》。虽然这些剧本都各有特色,真正有内涵的还应该是《茶馆》呀!所以,我很想再到首都剧场去看一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茶馆》,如何?……”
苏诚寿赞许地点点头,说:“李先生,你如果想看,我还可以陪你去看一次的。直到你真正地将老舍的《茶馆》吃透为止!……”
李翰祥大口地吃着鲜嫩的羊肉片。
一辆豪华型小轿车穿过人流熙攘的北京前门大栅栏。李翰祥和苏诚寿等人坐在车里,在李翰祥的眼前,风俗画般地闪现出大栅栏的绚烂街景。历经战火兵燹与百年巨变的大栅栏,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风姿风采。古老的瑞蚨祥绸缎庄、六必居酱园、一品斋、聚顺和、步赢斋、长盛魁等老字号,在“文革”过后又恢复了它们从前的旧貌。只是大栅栏建起了许多新式的楼宇,使本来行人极多的大栅栏小街比从前变得更为拥挤了。街道两旁鳞次栉比的地摊、卖时装与鲜货的床子,货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李翰祥将鼻梁上的一副麦克镜取下来,将头探到窗外去看那已经改变了模样的大栅栏,他连连地叹道:“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在这里是很难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