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
作者:
古诗乐 更新:2021-02-20 14:03 字数:4934
李鸿过曾经也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当初不是那么年少轻狂,一步一个脚印地参加科考,是不是有可能会考中进士?
现在上天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他决定一定要好好地抓住。所以他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玩乐,没有时间浪费,他要利用一切时间疯狂地汲取知识。
赵志刚的这些笔记真的是一座宝库!虽然他已经看完了一遍,可是并没有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了,决定这一段时间就根据这些笔记上的记载好好地看书,沿着赵氏族学里夫子的思路好好地学习。
从赵志刚的笔记之中,李鸿过用他的眼光看出了赵氏族学里面夫子的教学思路,知道了他的基础其实很薄弱,于是对应地去找书来看,相当于沿着赵志刚的脚步一步步地从蒙童到童生,再到秀才、举人。
不同的是,赵志刚走这几步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而李鸿过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虽然赵志刚与学问一途不是很有天分,可是既然他能考中举人,记忆力总是不差的。让他单独创造出一种教书育人的方法对于他来说很难,但是让他复述一下夫子对他的教导却很容易。
于是李鸿过利用赵志刚的学习笔记,再加上询问赵志刚他每个阶段所看的书籍,询问赵志刚笔记中提到的内容具体要怎么深入地阐述,将基础牢牢地打好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他精研完这些笔记、走完赵志刚的求学路之后,他的水平已经完全能赶得上那些从赵氏族学之中学成考上举人的学子了。
第22章 双双中举
第二十二章双双中举
晨昏更迭,转瞬之间,就过去了几月的时光,六月份来了,赵庆泽和赵庆诚兄弟二人坐上了自家的马车,准备前往贡院里面参加举人考试。
京城与其他郡县不同,其他郡县的学子考试的地方就在自己学习的郡学、州学、县学,可是京城九门之内,学子们学习的场所很杂,最有名的自然是国子监,可是也有很多大家族的族学,考试的时候无法把那么多的人集中在国子监里面,所以京城人士无论是考童生、秀才、举人还是进士都是在贡院里面参加考试的。
这样同时也将他们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出来,其他各郡的才子们直到考进士一科的时候才能进入贡院参加考试,自然没有京城人士们的“主场优势”,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能来京城赴考,也算是提前熟悉考场。
因此,京城之内为了规避学子乱转学籍到京城赴考,对学籍的管理比较严格,同时也放出风声去,童生试、秀才试和举人试都是在各郡批改考卷,各郡自有考官和标准,但同时都会比京城的标准宽松,以减少大家前来京城赴考的热情。
这样一来很多对自己不自信的学子们自然对京城的考试望而却步,但是相反,那些对自己学问极为自负的人却反而想方设法要来参加京城的考试。
同样是童生、秀才、举人,你只要一说出来自己是在京城参加的考试,立即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来,这就是面子!
也因此,京城之内的学子都很看不上其他各郡的赴考学子。
赵庆泽和赵庆诚乘坐的是赵季氏安排的马车,他们的书童已经将应考的各种东西放在了篮子里,等到了贡院门口他们二人直接将篮子拎进去就可以了。
对于自己儿子这次考试,赵季氏自然是十二万的上心,该准备的东西一点儿也不会错了,这可是关系儿子前途的大事情啊!对于赵庆诚,虽然她心里不愿意,但还是给他准备了和赵庆泽一模一样的应考用品,免得别人说嘴。
她身边不仅有一个不省心的怜月死死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就连婆婆和大伯对赵庆诚这个小贱种也是关心得很,她可不敢在科举这种事情上给他使绊子,会被他们活撕了的。
不过鉴于给赵庆诚找了这么一门好亲事,赵季氏最近几个月来心情都相当的不错,一边大张旗鼓地给自己的儿子准备亲事,一边时不时地拉着怜月过来挑料子、挑首饰,作为给李家的聘礼。
每次看见怜月那样臭臭的脸色,赵季氏就是一阵开心:看你还怎么得意?你再得宠又如何?儿子的亲事还不是捏在我的手里,想给你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儿就找个什么样的!
每次赵季氏还喜欢故意说道:“哎呀,我也欠考虑,这个簪子太过于贵重了,这样拿过去做聘礼,万一李家回不出相同价值的嫁妆就不好了,李家会不会觉得我们是在打他们的脸啊?算了算了,把这个簪子减掉吧,换个一般的就行了。”
看着怜月那小妖精那种想怒不敢怒的样子,赵季氏的心中真是——那酸爽,难以形容啊!
不过她心中自然还是少不了暗暗期待:最好是泽哥儿考中了举人,但是那个小贱种不要考中!一辈子被泽哥儿压得死死的才好呢!
只是这些话却是不敢说出来让别人知道的,免得小妖精又拿着这些话去向婆婆告状!
不过不管她们二人怎么在后宅里面斗,怎么准备婚事,赵庆泽和赵庆诚都从未受过半分的影响。在考前一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不被族学准许回家了,吃住都在族学里面,而且不许家中女子过来探视,为的就是杜绝一切外物的打扰,让赵氏子弟安心赴考。
马车到了贡院前面的广场以后就听了下来,实在是不可能挤进去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二人带着自己的书童下了马车,挤到了贡院的门口。
照例是国子监的祭酒大人出来说了一番话,京兆尹也出席了,之后便是进场的检查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从书童手中接过了自己的篮子,从容的进场,在排队的时候还不免真心地互相鼓励一番,希望这一番兄弟二人都可以高中。
等成绩的一个月是极为难熬的,就连赵季氏都没有了和怜月斗的心思,一心一意与其他各家的夫人们聚在一处,传递各种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
等到真正放榜那一天,听说了赵庆泽和赵庆诚一同中举之后,整个赵家都欢腾了起来,就连远在永平县的赵志刚也高兴地找不着北了。
赵志刚欣喜地拉住李鸿过陪着他喝了一晚上的小酒,笑眯眯地说道:“我赵志高这辈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生了这么两个能干的儿子!二十岁、二十一岁的举人啊!进士可是能考到四十岁呢!他们熬也能给我熬出两个举人来,我看谁还敢看不起我赵志刚!”
李鸿过却笑着说道:“令公子学识过人,自然很快就能双双高中的,何必等到四十!”
赵志刚更开心了,说道:“对!何必等到四十?”
对于赵氏两兄弟中举,李鸿过也是很高兴的,并且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了远在武乡的母亲和姐姐,现在整个永平县里谁不说李徽命好,能嫁一个举人!多少人能有这样的好福气?
张家已经在整个永平县里呆不住了,随着李家崛起的势头越来越猛,他们在永平县里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变卖了家中所有的田产以及房屋,搬到长治州里去了。
在那里,他们买田置地,让儿子与刘氏女成亲,而且让儿子进入州学念书,也是风风光光的人家,不会走到那里都会有人指着脊梁骨骂,日子还过得有几分舒心。
但是李鸿过冷笑了一番,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躲过去了吗?简直是做梦!他们不会如愿的,欠的债还没有还清楚呢!
举人试过后就是李徽的亲事了,赵志刚已经先走一步,他还要参加自己大儿子和蒋家在六月份举办的婚礼呢,而李鸿过也与变卖了很多家财跟着赵志刚一同上京,先去买点宅子、田庄备着,总不能让李徽从客栈里面出嫁吧?
再说了,还得给李徽、李妍二人买点好的铺面、田庄做嫁妆,日后于经济一项也可以宽松些。李鸿过日后必然也是要进京赶考的,更是要在京城生活很多年,提前买下宅院置办下也不错。
所以,他几乎是把家里之前的宅子和天地都变卖了,仅仅留下租屋了公中的祭天没有变卖,大有一去不复返的趋势。
李蔡氏有些觉得心慌,可是李鸿过安慰她,日后一定会加倍地赚回来的,李蔡氏才勉强同意了。
最难得的是,方宝英知道了李鸿过缺钱,也将自己攒的很多私房钱拿出来给了李鸿过,而且这些钱还不少!李鸿过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个羞红了脸的小女子,她竟然攒了5000两的私房钱?
方宝英娇羞一笑,然后说道:“我及笄的时候赵夫人不是送了我一支很夸张的金钗吗?我把那支钗融了,把金子和粉红色宝石分开来卖,就得了8000两银子呢!”
李鸿过说道:“那么贵重的东西,你融了它干什么?日后留着自己戴多好?”
方宝英扑哧一笑,说道:“你是没见到那支钗的样子,谁好意思戴啊?而且粉色宝石我也没有全部卖掉,用剩余的再想了个花样请工匠打了一支钗子,日后学正夫人问起我也不会没有办法交代的,放心吧!”
李鸿过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帮你把这5000两银子都买成铺面和田庄,算做是你的嫁妆,好不好?”
方宝英听到“嫁妆”的时候脸色红得就像是天上的云霞一般,说道:“谁稀罕啊?这5000两就算我借给你的,你想要买什么给你姐姐添妆就尽管买,只要日后你将我的5000两银子换回来给我就行了,我才不管你呢!”然后便转身离开。
李鸿过对着她的背影喊道:“宝英,我这一生必不负你!”
方宝英的脚步停顿了一下,然后没有回头,更加欢快地跑向了后院之中。
别过了方宝英,李鸿过又见了方常庆,恳请方夫子护送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一个月后到京城出嫁,顺便带着姐姐绣的嫁妆。
因为其他值钱的嫁妆都要李鸿过到了京城之后才开始置办,所以护送的嫁妆都是一些绣品,不值多少钱,他们路上的安全却也不需要多么的担心。只是一路上没有一个男性长辈压阵,李鸿过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所以只能求着方常庆了。
方常庆答应了,同时也做了一个决定,不放心宝英和李妍二人留在永平县了,准备将这两女也一起带到京城里去参加婚礼,之后再一起回来。李鸿过自然是欣喜地应下了。
第23章 把酒言欢
第二十三章把酒言欢
李鸿过跟着赵志刚早早就到了京城。虽然永平县是最近几十年才归附于大秦朝的,可是永平县与大秦首都京城的实际距离并不是很远。况且从永平县到京城除了走一两天的山路以外,其他的路程全都是一马平川,马车在平坦的官道上走得飞快!
一般如果家眷比较多的话,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从永平县走到京城,但是像赵志刚和李鸿过这样轻装上阵的阵容,不到8天就到了京城了。
到了京城之后,赵志刚依然邀请李鸿过到自己的家中居住,李鸿过也欣然同意了。李鸿过这次到京城里面是带着任务的,想要购买铺面和田庄等事情都绕不开京城的牙行中人,让他们知道自己居住在赵志刚家中,有着一个“靠山”,不禁会让他们不敢在签合同的时候蒙蔽自己,甚至可以“狐假虎威”地拿到更加优惠一点儿的价格。
而且,他在永平县的时候同样也是借住在赵志刚家中的,他觉得自己欠赵志刚的恩情已经还不清了,也没有必要假惺惺地和他划清关系。
赵志刚的宅子不大,是个普通的四进宅子,比起永平县里他们居住的那个宅子面积小了不少。可是这里毕竟是京城,寸土寸金,这么大的宅子也价值不菲,更不用说这个地方临近东城区,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勋贵人家,就更加值钱了。
自己的宅子与租来的宅子始终是不一样的。李鸿过刚刚走进赵志刚的宅子就感受到了很不一样的气氛,沿路都是精致的景致,简直达到了“移步换景”的地步。而且这个季节正是剩下,草木茂盛,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进了客厅之后,桌椅家具以及各种博古架上的摆设更是让人移不开眼睛。
李鸿过虽然前世里面去过很多同僚家中做客,见过不少的好东西,可是还是要为赵志刚家中的布置暗道一声好,有品位!世家大族的底蕴和他们寒门士子之间的确是有天壤之别啊。
李鸿过从中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虽然赵志刚只是一个举人,但是他对于书画、古玩、诗词等等各种的品位都很高,难怪在他的熏陶下能够使得两个儿子都那么优秀。其实除了闭门苦读之外,还是需要一些文化熏陶的。
虽然李鸿过只有十五岁,但是因为他已经及冠了,所以赵志刚让赵季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