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节
作者:
泰达魔王 更新:2021-02-20 13:44 字数:4820
半,次子吴玉谆和长女吴玉珑是一对龙凤胎,比瑚哥儿小三岁半,刚学会走不不久,说话也不成句,白白嫩嫩的小包子,很是招人稀罕。
丽娘分别给了见面礼之后,又仔细地询问了陶氏关于吴立行一家的新宅子的情况,陶氏都一一的回答了。丽娘得知,吴家的新宅子是在东城昌荣胡同,周围住的都是些清贵的翰林学士之类的,到吴立行当班的衙门也很近。
自此,丽娘也算是有了娘家人撑腰,即使很多人都觉得吴立行算不得荣国府的正经亲戚,但是吴立行毕竟是凭本事考出来的官职,贾代善和贾赦等也是不敢轻慢他的,更何况,贾代善一向都很推崇读书人,羡慕那些清贵的进士士子。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五月间,宁国府的二姑娘出嫁了,并且三姑娘贾孜的婚期也定了下来,就在这年的十月。
当然了最要紧的一件大事还是吴立行这一科的探花郎林海和贾府的四姑娘贾敏也就是未来的林妹妹的亲妈定了亲。这门婚事是贾代善亲自看过,贾母也很是满意,主要是因为林海不但人长得俊秀不凡,一表人材,再加上他也是世家出身,他家也是钟钟鸣鼎食之家,书香翰墨之族。林家祖上也是袭过列侯的,如今到了林如海这一辈,已经是传承了五代了。。
虽说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家的爵位只能世袭三代,但是因着如今的皇帝很是看重林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所以皇帝又额外加恩让林如海的父亲又再袭了一代的爵位。本来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也就没了世袭的爵位,家业必然要凋零败落,但是林如海本人却也是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在读书方面很有天分,于是他就从科第出身,如今业已中了探花,也被皇帝直接赐了官职的。
不过,在贾代善看来比较可惜的是林海是独子不说,林家的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如今族里虽然也有几门亲族,但是却与林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有亲支嫡派的。以后,林如海在仕途上就未免少了可以信重的助力和帮手了。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一情况却是对贾家有利,林如海以后必然是前程似锦,他又是正正经经的考出来的,那么贾家作为林如海的妻族,必然会得到他的帮扶的。再说了,贾家虽然有爵位可以承袭,但是毕竟权贵不掌权,更何况贾家支庶茂盛,但是爵位有限,能做官的家族子弟也不多,所以贾家必然要走下坡路了,有了林如海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婿,对于目前的贾府来说,实在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
对于贾府的这些纷纷扰扰,丽娘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因为自打吴立行在京里的一切都料理妥当了之后,吴立行专程来了贾府一趟,和贾赦在书房里谈论了大半天才走。之后,贾赦就对丽娘说了,以后每个月,瑚哥儿除了去族学上二十天的学之外,剩下的十天去无立行那里住,让吴立行教导瑚哥儿。
丽娘刚听说的时候,愣了一下,不过再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前些日子,瑚哥儿去族学前,丽娘就和贾赦专门讨论过关于瑚哥儿以后的安排,那时丽娘就倾向于瑚哥儿也从科举晋身。
这一段日子以来,丽娘了解到贾代儒一生基本上都没能教导出一个真正的有前途的进士,唯一的一个中了进士的贾敬,最后还去了道观整日和道士们胡羼,整天神神叨叨的,最后还因为吞服丹砂过度,烧胀而殁。丽娘一想到这些,就为瑚哥儿的将来犯愁。这会儿,有了吴立行这个亲舅舅做他的老师,丽娘可算是放心了,忙高高兴兴的应了下来,然后又喊了李妈妈稻香等去了东厢给瑚哥儿收拾去吴立行那里住的时候要用的衣物等。
作者有话要说:及时更新了,亲们是不是也要捧一下场,撒撒花,评论一下?
谢谢啦!
57
丽娘也是从吴立行口中才慢慢的了解到他们的外祖家是有名的安徽黔县有名的商业世家孙家,丽娘外祖父的爷爷辈儿以开杂货铺起家,慢慢的扩大产业,到了丽娘外祖父一辈儿,就已经经营起布匹,茶叶,木材等,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家族人口也是越发的兴旺。但是随着家业的不断发扬光大,族里成丁的男人们也都走出了家门,去全国各地经商,料理生意,只留下女人和孩子守在家里。
男人们在外地自然也没几个老实的,再说了古代交通闭塞,消息也不灵通,大多数男人都在外地再成了家,娶妻生子的。丽娘的外祖母就是其外祖父远离老家,在淮扬经商的时候另娶的妻子。丽娘的外祖母给外祖父生了五男两女,丽娘是幺女,当年未嫁时,在家里很是得宠,是外祖父的掌上明珠。谁知丽娘的母亲曹氏嫁进吴家不到十年就香消玉殒,只留下不到八岁的丽娘和只有五岁的吴立行。
丽娘的外祖父曹老太爷伤心不已,就要接外孙外孙女回曹家养活,丽娘的祖父吴老太爷自是不肯,直到丽娘被逼嫁进了贾家给贾赦做了妾的时候,吴老太爷又重病在床,才同意曹家接了吴立行去了曹家养活,就连吴立行的亲事也是吴家老太太亲自首肯,托付给曹家打理的。
这些情况丽娘也是吴立行进京后才逐渐了解的。至于吴嬷嬷则是因为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曹家,这些年离得又远,再加上以前的丽娘对曹家是有怨言的,因为当年她差点儿被逼着嫁给一个死人的时候,曹家舅舅因为路上病重被耽搁了所以并没及时赶到,后来在她嫁到了贾家的第二天,曹家才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虽然丽娘也知道这并不能怪曹家,也实在是因为她的亲爹和继母太极品了的缘故。但是,人啊,被委屈了,总要有她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怨恨的地方。原来的丽娘在小的时候曹家一直待她很好,让她就以为有了曹家的依仗,她不用担心自己的未来,即使在被继母定给了一个病秧子的时候,她也没怎么觉得害怕和绝望。直到她都快被逼着上花轿要嫁给一个死人的时候,一直盼着能给她做主的外祖一家并没有及时派人过来,她才真正的绝望了,怨恨了。所以,她后来对救了她的张氏母女是多么的感激。
即使后来,曹家带走了吴立行,丽娘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她也再没有给外祖家寄过信了。
丽娘从吴立行那里慢慢的更多的了解了外租曹家的情况之后,心思也活了些,就把手头的几个铺子的经营情况跟吴立行说了一番,让吴立行帮忙看看。
吴立行在曹家住了这么些年,就连娶得老婆都是有名的官商世家的姑娘,所以对这些经济学问还是门儿清的。
这天,又到了瑚哥儿去吴家的时间,丽娘也起了个大早,去张氏那里请完安之后,丽娘向张氏请示她也想去吴家一趟。张氏听罢,也没多阻拦,就应了。丽娘道了谢,然后带着瑚哥儿去了吴家。
丽娘和瑚哥儿坐着马车到了东城昌荣胡同吴家的门口下了车,陶氏正好在门口儿迎着她们,一行人说说笑笑的进了屋子寒暄着。
丽娘通过这段日子的接触下来,知道了吴立行两口子都是靠得住的人,因此很多事也就不再避讳他们了。
陶氏陪着丽娘聊了一会儿天,喝了半盏香茶,就打发人带瑚哥儿去府里的书房和吴玉瑾一块儿念书了,然后才亲自带着丽娘去了吴立行那里。
丽娘到了吴立行的书房的时候,吴立行正在看书,见丽娘和陶氏进来了,忙站起来行礼道:“大姐好,怎么今儿有空过来?”
因着本来就是亲姐弟,再加上这些日子丽娘和他也混了个脸熟,更多的则是因为吴立行是实实在在的对她们母子好,事事都替她们打算,处处都维护她们。所以,丽娘渐渐地也真的把他当做真正的弟弟来看待。再加上,前世的丽娘也有一个弟弟,年纪和现在的吴立行差不多,相貌也有些类似,丽娘不知不觉的对他亲热了起来。只不过丽娘前世的刚大学毕业,才参加工作不久,哪有现在的吴立行这么的老成世故,当然了,丽娘的弟弟也不似吴立行这样早早的就娶妻生子,儿女环绕膝下了。
陶氏把丽娘领到了吴立行的书房之后,就退了下去,只留他们姐弟在书房说话。
因为丽娘很早就从吴嬷嬷那里得知曹氏的嫁妆大多数都给了丽娘做嫁妆,却没有给吴立行留下什么银钱产业之类的。丽娘担心吴立行因为没分到什么产业,怕他做官之后,手头紧张不够银钱应酬各处的人情往来,即使陶氏有大批的嫁妆陪送,毕竟男人靠老婆养活的话,说去处就不大好听不是。
所以,丽娘准备就这个问题和吴立行仔细的探讨过一番,还把手里的大部分早已经兑换成银票的现银都拿一个不起眼的黄花梨木的小匣子装了带过来,这会儿屋里趁着书房里没外人,就拿了出来,递给吴立行,道:“恪哥儿,你先拿着用。”吴立行愣了一下,接过匣子,打开一看,见里面是一大叠子银票,翻了翻,面值最大的是一百两,其余的还有些小面额的五两,十两。
吴立行眼圈儿红了红,又扭过头擦了擦眼睛,关上了盖子,又把匣子推了过来,这才笑着道:“姐姐这是干什么?快些收起来,我不缺这些个的。”
丽娘没接,看了他一眼道:“还跟我客气什么,这是给你的。当年太太的嫁妆大都给了我做陪嫁,基本上没给你留下什么。前些年,你吃住都在外祖家,估计吃穿是不愁的,但是想要手头宽裕点儿怕是就难了。一开始我还想着给你送银子些过去的,后来谁知道大奶奶说要急用,都借了去,我也没法子反抗不是?这会儿好不容易咱们姐弟能见着了,我也不能让你吃亏了不是,先就只能补上这些银子了。至于田产和铺子之类的,怕是不好直接给你,回头我再慢慢的补银钱给你了。”
吴立行满脸温和的看着丽娘笑道:“姐姐不必担心这些个,我不缺银子的。当年母亲的嫁妆明面上的那些银子田产和铺子都给了你,但是暗里的外祖家的好些个产业里的分红却是给了我,我并没有吃亏。再说了他们家又都是会经营的,我估摸着这些年下来,我的分红怕是都赶得上你的这些陪嫁了。”
说到这里,吴立行顿了一下,起身亲自给丽娘的茶碗里添了热水,继续道:“在外祖父家住的这些年,我除了念书之外,还跟着跟着舅舅表兄弟们一起学做生意了。前些年我把太太所有的分红都提了出来,换成货物了,然后跟着四舅舅一起出了海,狠狠的赚了些银子。不过出海虽然利润大,但是风险也大,好几回差点儿就没命了。自海上回来之后,我就用这些银钱置了些产业,然后一心的念书考科举。”
丽娘听他有些感慨和沧桑的说起这些的时候,知道当年他也必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心里也忍不住的发酸,也眼圈儿红红的,一脸心疼的看着他。
吴立行见了丽娘这个样子,内心也觉得温暖,遂爽朗地自我调侃道:“姐姐不必担心,你弟弟我目前的家底虽说不是富得流油,但是富贵到老,不愁吃穿的还是不成问题的。”
丽娘忍不住也笑了出来,吴立行见了,又接着跟丽娘仔细的说了关于他回乡祭祖的事,当然缺不了吴老爷夫妻两的一些极品倒槽的事儿,说这些事儿的时候,吴立行还很促狭的对丽娘说到,他回家之后对着吴老爷装穷,吴老爷很是大方那个的给了他一千两银子,但是吴太太却不依,和吴老爷大吵了一家,还动了全武行,让吴老爷挂了彩,之后,他启程回京的时候,吴老爷怕丢脸都装病没来送行。
吴立行调侃完这些,丽娘也跟着笑了笑,然后问道:“恪哥儿,吴家分家了没有?”
吴立行一听这话就明白丽娘担心什么,就摇了摇头,然后冷笑了一声,对丽娘道:“姐姐不必担心这个,当初我置办的田产,多数都没有挂在我的名下,好些都是挂在四舅舅的名下的。四舅舅一向疼我,这些年我读书的时候,这些产业都是四舅舅帮忙打理的,前些日子我回去的时候,四舅舅都交回给我了,好家伙,四舅舅不愧是点石成金的财神爷,我的这些产业可都翻了两番不止。”
丽娘也听得津津有味儿,猛然间像是想起来什么似的,又赶紧问吴立行道:“恪哥儿,那你的这些产业,现在在谁的名下?我好像记得吴家的家训是没分家的话,小辈儿是不能有私房钱的,这回四舅舅把你的私己产业都给回了你,倒是吴家那边怕是又有说法了?你也知道吴太太是多么精刮的一个人,她可是给吴老爷生了三个儿子的,不过她可是不像太太有那么多陪嫁!”丽娘说到这里,也忍不住恨恨道:“当年她可没少打太太嫁妆的注意,这不,不要脸到连我都买了。你也要注意,赶紧地把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