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作者:
冥王 更新:2021-02-20 11:38 字数:4723
这种极致的丝毫不浪费的用法叫人叹为观止。
一个鸡骨架能熬两大锅汤,一个鸡蛋、几片青菜,一大海碗卖五文钱,成本大概也就两文,这包括买鸡钱、柴禾钱、调料钱。
没办法,附近的人消费能力在那呢,只能尽量降低成本。这也只有她能做到,因为通过神奇的空间能买到现代的调味品,所以做出的汤还是很美味的。
而干粮除了糜子发糕又增加了糜子米窝头。其实小米做的干粮种类很多,不过苏若想要把它们做成中档主食,目前不会推出来,只是用小米做了饭包对外试卖。
苏若小时候在乡下最喜欢吃的就是饭包,用大片的白菜叶,上面抹上大酱,加上葱、香菜,拌上小米饭一包,咬一口,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后来去了城里,见过两元一个往外卖的饭包,里面是肉酱、或者蘑菇酱,除了葱香菜外还有土豆丝、胡萝卜丝等,更加丰富,吃起来也更香,遗憾的是用的是大米饭,她胃不好,吃不了大米饭,想吃只能自己动手了。
饭包很容易做,看上去好像里面加各类的青菜,大酱作数,肉酱就好,其实不然,同样的东西有的人包出来就好吃,有的人包出来就没滋味,这个还真没法说去。她就遇上一个,是原来老板的老婆,包饭包不用做熟的酱,也不用肉酱,可包出来就是好吃,她包出来也不错,比起人家还是差一点。
现在是夏天,种了一大园子青菜,白菜最多,长势很好,不包饭包白瞎了,于是就推出了这样一道菜饭结合的主食。
都是包好的,按照里面材料不同定的价格也不同,最低十文,里面就是简单的饭拌着咸白菜,高一点的十五文,做熟的鸡蛋酱,或者蘑菇酱,配着青菜、葱。再高一点的二十文,肉酱,拌的青菜种类多了一些,除了葱、香菜外还有黄瓜丝、土豆丝、胡萝卜丝。最高的是三十文,用的是高汤做出的土豆泥,把小米饭拌匀,加瘦肉丁,配上葱、香菜、黄瓜、土豆丝、胡萝卜丝、鸡蛋丝,外包的大菜叶抹上少许的大酱,咬一口那真是香的不行!
鸡蛋也是能切成丝的,这在过去还是一道菜呢。做前把鸡蛋打匀,一定要按照一个方向打。打匀后锅里倒油,不要太多,太多会腻,把鸡蛋平摊锅里,和摊煎饼差不多,熟了揭起,做得好鸡蛋饼看上去就像一张透明的纸。然后放在案板上切成丝,吃的时候拌上糖,或者盐,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其他调料,很是美味。
咸菜的种类倒是很多,大多数是自己腌制的,少数是通过空间从现代买来的。自己腌制的有黄瓜、糖蒜、茄子。其中黄瓜最好弄,洗净整根放入盆里或者缸里,放一层黄瓜撒一层盐,这样叠加着,吃的时候用凉水泡一下,不然太咸。切成丁根据个人口味配葱姜蒜酱油香油醋,配粥吃最下饭。而泡出的盐水还可以腌咸菜疙瘩,一点也不浪费。
这种咸菜的由来是因为黄瓜结的太多,吃不过来,时间长了不摘就老了,勤快聪明的家庭主妇就把它腌制成咸菜,或者切成片晒干,炒菜、做馅都不错,还能留到冬天,可以代替青菜。
其他的咸菜除了咸菜疙瘩外,在夏天都不宜腌制太多,现吃现腌制最好。
除了以上这些,苏若还带着人活了两缸大酱。这地方也有现成的酱出售,不过苏若不满意,反正有免费的劳动力,自己就调调味,在活好的酱中放上辣菜疙瘩。辣菜疙瘩长相和甜菜差不多,吃的时候用盐水腌制,然后生着切成条吃,或者煮熟晾晒,当零嘴啃着吃。如果用火烤一下会更好。也就是北方最常见的咸菜疙瘩。苏若还是喜欢放在大酱中慢慢腌制,腌制好了用筷子一扎就能扎透,吃起来像土豆泥一样,既有大酱的味道,还有辣菜疙瘩的味道,很能满足味觉。而辣菜疙瘩叶子腌咸菜、炒菜、炖肉都很出味。
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在古代这些操作起来是很费功夫,也很考验耐心的,因为几乎都需要亲自动手加工才能吃到嘴里,而且有时候需要十几道程序。最简单的来说,盐用的时候都需要用水泡一下,沉淀杂质,干净一点的也需要砸碎成粉末。所以说做吃的生意,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即使现代的饭店事情也很琐碎。
当然,盐也好、大酱也好,都是可以通过空间在现代买到,可来源怎么解释呢,总不能像对苏成那样说,久了总会叫人起疑心,有了疑心就会有麻烦。再说了,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呢,她穿越了、有了神奇空间,可不会长生不老吧,她希望即使自己没了这些东西也能有人做。
以上这些花样百出,而粥就两种,小米和糜子米粥,很稀的,只是味道上做了改进,加了糖或者盐,还有少许的青菜等,总之每一样都是独特的,仅此一家的,尽管做的都是最底层普通老百姓的家常物。
15 家常面食与消费群体
说是早餐,其实普通百姓,特别是生活仅达到温饱的百姓对早晚应该吃什么没什么讲究的,充饥就行,所以小店晚餐基本上和早餐差不多,不过是增加了几样汤面。都是以荞面为主,像疙瘩汤,这个好做,倒油炒葱花,放水烧开,荞面用少许水拌成半干半湿倒入锅中,熟了就可以吃了,汤汤水水的,吃着暖和。冬天吃这个好些,夏天吃就有点热了。
还有荞面面条。
荞面因为软,比白面好活,活好擀成一张大饼,多放干面,对折用刀切了,条尽量细一些,放水煮熟,吃的时候凉水过一遍,浇上热卤子,吃起来不凉不热,温度正好。这是夏天的吃法,到了冬天可以吃热汤面,就是用调好味的汤来煮,原汤原食,吃下去暖和又容易消化,要是搓些干辣椒放点醋,更是提味。
手擀面的条是扁的,但也能用专门的工具弄出现代机器压出来的圆形面条,这个民间叫饸饹。
饸饹是压出来的,专门的工具叫饸饹床子,样式类似压水井,下面一根横木,有一个圆形的洞,嵌入一个铁质的圆筒,底部留着无数的孔。用的时候烧开水,把它放在锅上,把活好的面切成一段一段,粗细长短和圆筒差不多,塞进这个圆筒里,像压水一样,用一个铁的圆柱压面。这个铁的圆柱正好嵌入圆筒,这样上面施压,圆筒底部的孔就会漏下圆形的面条,另一人用筷子不断地搅拌,这是怕粘粘一起。熟了依然是用凉水过一遍,浇上热卤子吃。荞面饸饹最喜猪油酸菜卤子。
也可以放点白面、或者玉米面,只是没有纯粹的荞面饸饹吃起来地道。
压饸饹是门技术活,压好了,饸饹条长达到两米多,而且粗细均匀。压不好条会很短,还疙疙瘩瘩的,这主要是压的时候掌握不好力气。
吃饸饹也很有意思,有的人吃得快,捞上一碗,从厨房到里屋边走边吃,还没上炕就吃完了,说起来也算是国人民间一种快餐。
除了以上的荞面面食,糟米面条也列为其中,不过贵了一些,一大海碗要五十文,这是因为做起来程序多,费时又费力。
而卤子由于是夏天,种类很丰富,鸡蛋韭菜、鸡蛋西红柿、鸡蛋黄瓜、青椒肉丝、茄子、小白菜等等。这个成本还是很低的,多放水,多放菜,一个鸡蛋就能出两大锅卤子。
当然一个鸡蛋出两锅卤子,还要叫每一个顾客看到鸡蛋的影子,这是很考验甩鸡蛋技术的。
其中西红柿当地是没有的,种子是通过空间从现代买来的,为此凡是和西红柿做出来的东西都很贵,要五六十文,相当现代的五六块钱。这个和糟米面条也定位成店里的中档饮食。
关于菜,还是按照当地的饮食习惯做炖菜。因为炖菜汤汤水水的,成本低,相对炒菜成本就很高。只等来了有钱的大顾客才会考虑炒菜。
之前苏若一直担心周围人们的消费能力,为了赚钱在降低成本上费尽心思外,还计划着推出几样走高端路线,没想到事实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周围的人消费能力确实有限,不过一天消费三十文还是可以负担的。原因也很简单,夏天活多,吃口现成的饭菜节省不少时间,可以多揽些活,即使自己做,柴禾、米粮什么的,算下来也不便宜多少,还没店里做的好吃,所以大部分单身的男人都选择了来苏若这里吃。
关键在于这里的单身男人很多。
这些人多数都买过苏若的糜子发糕,一吃就是几年,早就成了回头客,现在也成了店里的固定消费群体,而他们做工认识一些同阶层的人,还有亲戚朋友什么的,随口介绍一下,穿越美食城的东西好吃,还很便宜,来尝尝吧之类的,无形中就又给苏若带来了一个消费群体。
在这些人身上充分体现了薄利多销。
这是最底层的消费群体,稍高一点的就是附近稍微有点钱的,他们消费能力在三十文以上,这些人包括了开业那天请到的典史、班头之类。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群体,常过来吃上一顿,多数还是给钱的,只有一顿半顿的吃完就走。不过这些人很会做人,介绍更多的人,不会叫你陪得太多。
除了他们小连子认识的混混也来,消费一下数目也相当可观。
这些消费群体都是意料中的,还有一群人是完全意料外的。
古代不像现代,生活节奏快,吃饭都吃快餐,古代的人们抛去生活质量还是挺悠闲的,有钱喜欢四处逛逛的半大孩子,哦,这里叫公子,或者少爷的人物很多,有时候一顿饭会跑出很远去吃,如果好吃了不管多远都是那里的回头客。他们是不计较距离远近,周围繁华与否,更注重的是特别新鲜,能不能满足他们的口腹,于是偶然间就发现了苏若的穿越美食城。
路很平坦,周围很干净,虽然没什么好景致,但贵在原生态十足,对这些连县城外都很少去的孩子们还是很吸引的,而在这样一个有点荒凉地方出现了一家美食城,还穿越美食城,感觉很古怪,很有意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去了,这一进去、这一吃到嘴里,结果,当然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满意了,便把他们的小伙伴带来,小伙伴们满意了,又带来了小伙伴们的小伙伴,就这样,一群贫民窟饭店里的高端消费群体成型,而且这个队伍还在壮大中。
苏若惊讶的目瞪口呆,但更多的是洋洋得意,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做的东西好吃啊,
确实,一个饭袋留住回头客,最简单就是做的东西好吃。
生意好了,大家忙起来,时间也不觉得过得飞快,一晃就到了月底。
这一天苏若验收定做的车辆和饭桶,还有雇来的车夫。
送饭菜考虑到干净、冬天天冷,车辆定做的是带车厢的,饭桶也是带盖子,密封好的。
这里的车用的还是木头轮子,现代的橡胶轮子要是推广的话,大概需要推动一下工业革命,苏若这次没把现代的车轮拿出来,还是采用当地的木头轮子。
车厢密封很好,只有前头开着,两边后面也没开窗,原木色,里面能容下三四个人,饭桶的话也能装下七八个。挺满意。
接下来就是给车厢包装,其实就是用不同颜色的漆上色,画画。
苏若不会画画,但广告宣传的涂鸦还是可以的,身上那点艺术细胞还是可以把握画面感觉的,何况还能通过空间搞到现成的样本。
经过一天的努力,一辆原木色带车厢车辆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蓝色的底,车厢两边,鲜花衬托,一盘盘美食点缀其间,叫人垂涎欲滴,各边写着“人生无大事”、“吃就是大事”。车厢后面,又是鲜花衬托的美食,写着“穿越美食城”的字样,车前面挂门帘,上面绣“秀色可餐”字样,下面依然是美食。
油漆是从现代买来的,选的是那种颜色亮丽的,叫人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原打算车厢底色用白色,可想到这是古代,对白色怕是有忌讳选黄色又担心政治麻烦,红色太艳,绿色清雅了,自己不是什么读书高雅人,最终选择了天蓝色、鲜花怒放,这样的衬托。
又考虑到古代不懂广告和实物不同,像现代的方便面,包装袋上印着大块牛肉的面多诱人啊,实际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这要是放在古代,古人还不砸了你的店,说你欺骗,所以苏若画上的美食都是店里能做出来的,上面标着菜名和价格,并注明“味道一致,颜色和实物会有所差别,请大家勿要较真”这样的字样。
这样的车一画好顿时吸引了很多人,围着惊奇地看着,指指点点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苏若画上去的鲜花和美食给人感觉都是立体的,大周国盛行的是水墨丹青,追求的是意境的美,她这个充其量算是匠画,蹬不上大雅之堂,要是被迂腐一点的读书人看到可能还会骂糟蹋了艺术,但这些围观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