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9 节
作者:
低诉 更新:2021-02-20 04:49 字数:4732
。至殿前,独宥瑀,二人即重罚。因著《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乃造宝塔贮经,檀香为之,高三尺。感一鍮石像,忽在庭中,奉安塔中,获舍利百粒。贞观十一年,见普贤菩萨,冉冉向西而去。(出《报应记》)
【译文】
萧瑀,是梁武帝的重孙子,梁王岿的儿子。梁灭亡后归顺隋朝,官到中书令,封为宋国公。他的女儿是隋炀帝的皇后,他诚笃信奉佛法,常常念诵金刚经。因商议讨伐高丽,不附合皇帝的旨意,皇上大怒,和贺若弼、高颍一起被囚禁,想要置之于法。萧瑀在监牢中。八天念金刚经七百遍。第二天,枷锁忽然自己脱落,看守的人大惊失色,又给他带上,等到了金殿上,唯独宽恕了萧瑀,那两个人就受了重罚。于是萧瑀写了《般若经灵验一十八条》,还建宝塔贮藏经书。塔用檀香木造成,高三尺。感召来一黄铜佛像,落在院子里,把这佛像也安放在塔中,获得佛骨一百粒。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看见了普贤菩萨,从塔中出来慢慢地向西而去。
赵文信
唐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暴死,三日后还苏。自说云:初死时,被人遮拥驱逐,同伴十人,相随至阎罗王所。其中有一僧,王先问云:“师在世修何功德?”师答云:“道徒自(明抄本“道徒自”三字作“贫道从”。)生以来,唯诵金刚般若经。”王闻此语,忽即惊起,合掌赞言:“善哉善哉!师审诵般若,当得升天,何因错来至此?”言未讫,忽有天衣来下,引师上天去。王复唤遂州人前曰:“汝在生有何功德?”其人报言:“臣一生以来,不读佛经,唯好庾信文章集。”王言:“庾信是大罪人,见此受苦,汝见庾信,颇识否?”答云:“虽读渠文章,然不识其人。”王即令引出庾信,乃见是龟身,王又令引去,少时复作人来,语云:“我为生时好作文章,妄引佛经,杂揉俗书,又诽谤佛法,谓言不及孔老之教,今受罪报龟身,苦也。”此人活已,具述其事,遂州人多好捕猎,及闻所说,共相鉴戒,永断杀业,各发诚心,受持般若,迄今不绝。(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遂州人赵文信。贞观元年忽然暴死,三天后复苏。自己说:“当初死的时候,被人簇拥着驱赶着,与同伴十人,相随来到了阎罗王的地府。其中有一个和尚,阎王先问道:“师傅在世修行什么功德?”和尚答道:“贫僧出生以来,专一诵读金刚般若经。”阎王听到这些话,忽然惊起。拍手赞道:“太好了,太好了!师傅认真诵读般若经,应当升天,为什么错走到这里来?”话没说完,忽然有天衣使者下来,接引和尚上天去了。阎王又叫遂州人上前说:“你在人世有什么功德?”赵文信答道:“我一生不读佛经,只喜好庾信文章集。”阎王说:“庾信是个大罪人。现正在这里受苦,你看见庾信,能认识吗?”回答说:“虽然读他的文章,然而不认识这个人。”阎王就叫人领出庾信。才看见是个乌龟的身子。阎王又叫领回去。不一会又变作人来,说道:“我是活着的时候喜好作文章。乱引佛经,杂揉世俗的书,又诽谤佛法。说佛教赶不上儒教和道教,现在受罪报为龟身,很苦。”文信复活之后,把所遭遇的全部讲述出来。遂州人很喜欢打猎,等到听说之后,互相为鉴,永远断绝杀生的事。各发诚心,信佛诵读般若经,到现在也不停止。
刘弼
唐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一日,有乌于房前树上鸣。土人云:“是乌所止为不祥。”弼闻之恐惧,思欲修崇功德,不知何者为胜。夜梦一僧,偏赞金刚般若经,令诵百遍。及寤,依命即诵至百遍。忽有大风,从东北来,拔此树,隔舍遥掷巷外,其拔处土坎,纵广一丈五尺。察暴风来处,小枝纤叶,并随风回靡,风止还起如故。乃知经力不可思议。(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刘弼,贞观元年任江南县尉。忽然有一天,有只乌鸦在房前的树上鸣叫。当地人说:“这乌鸦停落的地方是不吉祥的。”刘弼听说恐惧害怕,想要建立功德,不知道做什么最好。一夜梦见一个和尚,只是赞颂金刚般若经。让他诵读一百遍。等到刘弼醒来,按照和尚的话就诵读到一百遍。忽然刮起大风,从东北来。拔掉了这棵树,隔着房舍远远扔到村外。那个拔掉树的地方的土坎,长宽一丈五尺。看那风暴来的地方,小枝细叶,一起随着风飘舞,风停止之后复原象当初那样,才知道经书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袁志通
唐袁志通,天水人,常持金刚经。年二十,被驱为军士,败走岩崄,经日不得食。而觉二童子,持满盂饭来与之。志通拜,忽然不见,既食讫,累日不饥。后得还乡,贞观八年病死,两日即苏,曰:“被人领见王,王问在生善业,答云:‘常持金刚经。’王甚喜曰:‘且令送出。’遂活。”(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袁志通,是天水人,常常念金刚经,年龄二十岁。被抓去做了军士,失败逃跑到山岩险峻处,整天没有吃东西。却看见了二位童子,拿着满满的一碗饭来给他,志通拜谢,忽然间二童子不见了,就吃了饭,结果几天也不饿。以后回到家乡。贞观八年病死,两天后就复苏说:“被人领着拜见阎王,阎王问在人世做的好事,我答道:‘常念金刚经’。阎王很高兴地称许我,并且下令送回去,于是我就活了。”
韦克勤
唐韦克勤少持金刚经,为中郎将,从军伐辽,没高丽。贞观中,太宗征辽,克勤少持金刚经,望见官军,乃夜出投之。暗不知路,乃至心念经,俄见炬火前导,克勤随火而去,遂达汉军。(出《报应记》)
【译文】
唐韦克勤从少年开始念金刚经,长大后做了中郎将,从军攻打辽国,失散在高丽。贞观年间,太宗征辽,克勤看见了官军,就连夜出城投奔汉军。天黑看不见去路,于是诚心念经,不一会看见火炬在前引导,克勤便跟着火炬而走,终于到达汉军。
沈嘉会
唐沈嘉会,贞观中任校书郎,以事配兰州。思归甚切,每旦夕,常东向拜太山,愿得生还,积二百余日。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见二童子,仪服甚秀,云是太山府君之子,府君愧公朝夕拜礼,故遣奉迎。嘉会云:“太山三千余里,何能可去?”童子曰:“先生闭目,勿忧道远。”即依其言,瞬息之间便到,宫殿宏丽,童子引入谒拜。府君即延入曲室,对坐谈笑,无所不知,谓嘉会曰:“人之为恶,若不为人诛,死后必为鬼得而治,无有徼幸而免者也。若日持金刚经一遍,即万罪皆灭,鬼官不能拘矣。”又云:“前府君有过,天曹黜之。某姓刘。”嘉会亦不敢问其他也。尝与嘉会双陆,兼设酒肴。嘉会起,于小厅东见姑臧令慕容仁轨执笏端坐,云:“府君帖追到此,已六十日,未蒙处分。”嘉会坐启府君,便令召仁轨入,谓曰:“公县下有妇人阿赵,被县尉无状拷杀,阿赵来诉,遂误追公。”庭前有盆水,府君令洗面,仍遣一小儿送归。嘉会亦辞。复令二男送。凡在太山二十八日,家人但觉其精神昏昧,既还如旧。嘉会话仁轨于众,长史赵持满令人验之,无不同。自此常持金刚经,遇赦得归。(出《报应记》)
【译文】
唐朝沈嘉会,贞观年间任校书郎。因犯罪发配兰州。思归的心切。每天的早晚,常常向东拜泰山,愿能活着回去,一直过了二百多天。永徽六年十月三日夜,梦见二个童子,仪表服饰很美,说是泰山府君的儿子。说:“府君感谢你早晚礼拜,所以派遣我们来迎接你。”嘉会说:“泰山三千多里,怎么能去呢?”二童子说:“先生闭上眼睛,不要担心路远。”嘉会就按他俩说的那样,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宫殿宏伟华丽,童子领他进入拜见府君,府君就延请他进入密室,对面坐着谈笑,府君学识渊博没有不知道的事。对嘉会说:“人做恶,如果不被人杀,死后也一定会得到鬼的惩治,没有能侥幸而赦免的。如果每天能念金刚经一遍,所有的罪过就都没有了,鬼就不能拘捕你了。”又说:“先前的府君有罪,天曹把他罢免了。我本人姓刘。”嘉会也不敢再问其他的事。曾和嘉会打双陆,并且摆设酒宴。嘉会站起来,在小厅的东面看见姑臧县令慕容仁轨捧着笏板端坐在那里,说:“府君用帖子拘拿我到这里,已经六十天了,还未处理。”嘉会回来坐下后禀告府君。府君就叫仁轨进来,对他说:“你的县里有个女人叫阿赵,被县尉毫无理由地拷打致死,阿赵到阴司告状,就错把你拘来了。”院子里有一盆水,府君让仁轨洗了脸,叫一个童子送仁轨回去。嘉会也就告辞,又令二个童子送他。一共在泰山二十八天。同伴们只觉得他的精神恍惚。苏醒之后和先前一样。嘉会把仁轨的事告诉大家,长史赵持满让人验证,果然是这样。从此嘉会每天念金刚经,后来遇赦回乡。
陆怀素
唐吴郡陆怀素,贞观二十年失火,屋宇焚烧,并从烟灭,惟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独存。函及标轴亦尽,惟经字竟如故。闻者莫不惊叹。怀素即高阳许仁则妻之兄也,仁则当时目睹,常与人言之。(出《冥报记》)
【译文】
唐朝吴郡的陆怀素,他家在贞观二十年失火。房屋被烧毁,一齐化为灰烬。只有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没有被烧掉。装经的匣子和装经的轴也都烧完了。唯独经字却象先前一样。听到的人没有不惊讶叹服的。怀素就是高阳县许仁则的妻子的哥哥,许仁则当时亲眼看见,常常说给别人听。
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
司马乔卿 孙寿 李观 豆卢夫人 尼修行 陈文达 高纸 白仁皙 窦德玄 宋义伦 李冈 王陁 王令望 陈惠妻 何澋 张玄素 李丘一
司马乔卿
唐大理司直河内司马乔卿,天性纯谨,有志行。永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毁瘠骨立,刺血写金刚般若经二卷。未几,于庐侧生芝草二茎,九日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日沥汁一升食之,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寮数人并目睹其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大理寺直河内司马乔卿,本性纯厚谨慎,有志气有品德。唐高宗永徽年间,做了扬州司户曹。他的母亲死了,他为母亲守孝,悲伤忧愁,瘦得皮包骨头。为了超度母亲,他刺出鲜血写了金刚般若经两卷。不久,在他为母亲守坟所搭盖的草房旁边生长出两棵灵芝草来。九天长了一尺八寸,绿茎红顶,每天流出汁液一升,喝下去,味道象蜜那样甜,今天取了,明天又生出来。乔卿的同事几个人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
孙寿
唐显庆中,平州人孙寿于海滨游猎,遇野火,草木荡尽。唯有一丛茂草,独不焚,疑草中有伏兽。遂烛之以火,竟不爇。寿甚怪之,入草中窥视,乃获一函金刚般若经,其傍又有一死僧,颜色不变。火不延燎,盖由此也。始知经像非凡所测,孙寿亲自说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高宗显庆年间,平州人孙寿在海边打猎,遇到野火,草树全被烧尽,只有一处草丛茂盛,却不被烧毁。他便疑心草中趴着的是野兽,就用火点着它,竟然点不着。孙寿感到很奇怪,进入草丛中窥探。找到了一卷金刚般若经,它的旁边又有一个死了的和尚。面色不变,火烧不到他,大概是因为有这卷金刚般若经了。才知道这经的法力不是凡人所能猜测到的。孙寿亲自说了这件事。
李观
唐陇西李观,显庆中寓止荥阳。丁父忧,乃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自后院中恒有异香,非常馥烈,邻侧亦常闻之,无不称叹。中山郎徐(明抄本“徐”作“余”。)令过郑州,见彼亲友,具陈其事。(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陇西的李观,高宗显庆年间住在荥阳。他的父亲死了,他在守孝期间刺血写《金刚般若心经》、《随愿往生经》各一卷。从此庭院之中总是有一股奇异的香味,香气非常浓,连邻居也常常能闻到,没有不称赞的。中山郎徐令过郑州,去看望那里的亲友,就都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豆卢夫人
唐陈国窦公夫人豆卢氏,芮公宽之姊也。夫人信罪福,常诵金刚般若经,未尽卷一纸许,忽头痛,至夜愈甚。夫人自念,倘死遂不得终经,欲起诵之。令婢然烛,而火悉已灭,婢空还,夫人深益叹恨。忽见厨中有烛炬,渐升堂陛,直入卧内,去地三尺许,而无人执,光明若昼。夫人惊喜,取经诵之。有顷,家人钻燧得火,烛光即灭。自此日诵五遍,以为常法。后芮公将死,夫人往视,公谓夫人曰:“吾姊以诵经之福,当寿万岁,生好处也。”夫人年至八十,无疾而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