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节
作者:淋雨      更新:2021-02-20 04:22      字数:4722
  U饣岫簧硌眨谠萍菸硪谎匀粑奕说赝白咦牛咦弑吡餮劾帷@嫌谧咴谇懊妫诤竺娉槌榇畲畹模睦镆彩撬崴岬夭皇亲涛抖?br />
  李家梁子没有汽车站,汽车站在七八里外的镇上,而且一天只有一班往返。老于说:“今儿只有挨一夜了,明儿一早我就去汽车站买票。”
  因为失血过多,汪苏的面部开始浮肿,到下半夜,眼睛已经肿得眯缝在一起。李兰茹心急如焚,一会儿看看窗外的天色,一会儿竖起耳朵听听有没有鸡叫。像是过了一世那样漫长,李兰茹终于听见老于开自己的房门。她知道老于是要赶早去汽车站买票。一天一班车,去晚了,票就买不到了。她看看闹钟,才刚刚四点。她站起来收拾东西,觉得像踩在棉絮上一样直打晃,身体轻飘飘地没有一点分量。两个人的分量,为什么会这么轻呢?她简直有些不明白。
  刚过五点,她抱着汪苏坐在林业站门前的公路边等车来。汪苏已经完全肿得变了形,半睡半昏迷地躺在她怀里,也不知道饿了,时不时疼得嘤嘤叫唤。等了一顿饭的工夫,远远来了一辆车,车后拖着长长一道尘土。车到跟前,老于从车上跳下来,把娘俩让到车里他刚占的位置上坐下。
  车上人很多,有些到城里走亲戚的人还带了鸡,缚在走道上,咯咯叫着。老于把李兰茹的行李在车上放好,说:“这边有我,你只管把孩子的伤治好,别急着回来。”李兰茹除了点头,说不出别的话,老于为她做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她的期望。
  车在盘山公路上绕来绕去开了三个小时才到县城。李兰茹也顾不及找家义,抱着孩子直接往医院跑。医生打开伤口,问她:“啥时候摔的?”李兰茹说:“昨天。”医生脸一寒。“昨天摔的,现在才抱来?这会儿就是缝上针,头上也要落疤。”李兰茹无法解释,带着哭腔说:“怪我,都怪我!”
  医生看她挺着大肚子,又是一脸的汗,问道:“你爱人呢?”李兰茹说:“他还不知道。”医生诧异地瞪着眼睛,李兰茹恨不得一头钻到地缝里去。
  在家里只住了一天,李兰茹就要回李家梁子。家义看她瘦得脱了形,想留她多住几天。李兰茹说:“我是偷偷回来的,哪还敢多住?”家义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搜出来递给她。李兰茹不接,说:“两个孩子现在都放在你这儿,你不用钱?”家义说:“用钱我再想办法。乡里鸡子好买,你把这钱拿去买几只鸡,炖了给自己补补。”李兰茹看他一眼,说:“还是你留着,苏苏换药还要花钱。”
  李兰茹走进林业站大门,老于正一个人在院子里搬木头,看见她,吃了一惊,问道:“你咋这快就回来了?”
  李兰茹进城的时候,因为注意力都在汪苏身上,没感觉什么不适。回来时,又累,心情又不好,一路上呕吐不止。下了车,人晕得简直站不住。
  老于一看她的脸色,忙丢下手里活,过来说:“你还没吃饭吧?我去给你下碗面疙瘩。”李兰茹无力地说:“我啥都不想吃,只想喝水。”老于说:“你快歇着,我马上去倒。”
  李兰茹刚在自己房间坐下,老于已经端着半碗水进来了。“这是凉开水,你先喝点儿。我去给你做饭。”李兰茹把水端起来,一气喝下几大口,发现老于端来的竟是糖水。老于平时很节省,每月的二两糖总是攒着舍不得吃,等月末回家带回去给孩子们。汪苏和汪若在时,他也从不拿出来。他家里有七个孩子,老大已经出嫁了,最小的才十岁。老于很巴家,针头线脑的小东西,都记得往家拿,但从不沾公家的,公私在他那儿分得十分清楚。糖水很甜,李兰茹却直想哭。她抬头看看老于,发现老于也正盯着她在看。四目相对时,老于赶紧把目光躲开。她感动地说了句:“你还放了糖。”老于红着脸说:“你先躺会儿,我做好饭给你端来。”
  李兰茹靠在床上晕晕乎乎刚迷糊一会儿,老于端着一碗面疙瘩进来。李兰茹闻见饭香,才觉得饿了。刚才还说不吃,这会儿却风扫残云似的,很快把一碗饭吃光。老于说:“你一个人不吃,两个人都饿着。”
  过了半个月,家义打电话来,说汪苏已经拆线,叫她不要操心。电话里嗤嗤拉拉全是杂音。家义在那边喊,她在这边喊,几乎喊得嗓子都哑了,才把一件事说清楚。
  胎儿在一天天长大,李兰茹却觉得自己在一天天变轻,走路像踩在云上,飘飘忽忽地。拿镜子一照,里面一个脸色苍白、眼圈青黑、颧骨高耸、头发枯黄的女鬼正看着自己。老于不停地催她去医院看看,她总说没事儿。又过了一个月,她连抬腿过门槛的力气也没了,才到乡卫生院去找医生。
  医生一看她的脸色,就叫去验血。结果出来,血色素只有五克。医生说:“你得住院。”李兰茹苦笑着说:“我恐怕住不了院。”医生说:“你必须得住院,这可是两条人命。”李兰茹想了想,说:“要是那样,就难为你给我开个假条。”
  益生堂 第二章(30)
  揣着病假条,李兰茹坐车回城去找单位领导请假。在单位把持实权的还是红卫兵,大小事情,都要交与他们定夺,真正的领导成了聋子耳朵。病假条递上去,红卫兵说要开会讨论。李兰茹就坐在隔壁屋里等结果。单位有个领导,妻子也姓李,和李兰茹沾点远亲。李兰茹听见他大着嗓门说:“想住院就叫她住呗,还讨论个啥。你们没看见她那张脸,白得跟石灰一样。要是搞出点啥事,可与我没有相干,我可是表了态的。”连唬带吓,红卫兵讨论不下去了,只得在李兰茹的病假条上歪歪扭扭签上字。
  李兰茹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天天服硫酸亚铁,吃得胃里像刀绞似的疼。到预产期临近,血色素终于升到九克。可生产时,医生又说是横胎。大家都有些紧张,怕李兰茹扛不过这一关。家义站在产房外面,看见医生护士出出进进救火一样步履匆匆,觉得自己正站在一座独木桥上,四顾无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桥下面就是无底深渊,时间像停滞了一样漫长。
  ()
  等到天黑,护士从产房抱着襁褓出来,对家义笑着说:“恭喜你,是个儿子。”李兰茹说:“两个女儿都是我取的名字,儿子的名由你取。”家义想了几天,找出一个“萱”字。解释说萱又名忘忧草,宜男,而且古人常以萱代指母亲。李兰茹怀这个儿子受尽艰难困苦,要让儿子永远记住。李兰茹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苦中取乐的意思,认为很好。儿子就叫了汪萱。
  李兰茹对家义说:“你吃了那么多苦,这个儿子算我补偿你的。”
  11
  一九六九年春,城里又有一批居民下放。街上到处贴着红纸标语:“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刚刚平静下来的茅山,又掀起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被划进下放名单的家庭,开始了迁徙前的大动荡。陈旧的木板墙后面,灰尘四起。
  益生堂的房子早已是街道上觊觎的一块肥肉。第一次城镇居民下放,就有人提出让他们下去。只是那时家礼还在医院上班,家义在学校已经做了校长,家廉和繁丽又刚刚去世。好多因素加在一起,才使得逐人占屋的计划胎死腹中。这回却是无论如何不能再网开一面了。
  家礼没有做任何的抗争。他的心,像秋后的树叶,正一天天枯萎,生命的活力正从他的眼睛里一点一点像烛光一样慢慢黯淡。魏学贤劝他像自己一样硬扛,他摇摇头说:“从公私合营那年起,我就在硬扛,总想把益生堂的招牌扛着不倒。后来不行了,又想把我这个家扛着不倒。眼看着又不行了。这一二十年,我都是在拿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他拍拍自己肩膀。“我这把老骨头承不起二两肉了。”
  家慧哭着说:“你这一走,啥时候才能回来?”家礼说:“益生堂都没了,我回来在哪儿落脚?”家慧就哭得说不出话。
  家礼吞吞吐吐半天,说了句:“我心里有件事,装了好多年,一直没敢跟你们说。我要能活着回来,就说给你们听。要回不来,只好带进棺材算了。”
  家慧抽泣着说:“啥事你快说出来,也免得我们惦记。”家礼神情委顿地说:“还是等以后吧。”魏学贤送他出门。家礼说:“我这一走,不知还能不能再见到家义?”魏学贤说:“等他太平了,我跟他一起去青峪河看你。”家礼摇着手说:“别来,别来。”他指指心窝。“这儿有就行了。”
  魏学贤站在夜色里,看他顺着窄窄的街巷踽踽独行,那么落寞和萧索,内心真是肝胆俱焚。他惊讶地发现,家礼的背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驼了,他头顶上那线窄窄的灰蒙蒙的天空,显得那样狭小和暗淡。
  玉芝对下放的事不表示好恶,只问下放的地方叫什么。家礼告诉她是青峪河,她点点头。“哦,青峪河。我知道这个地方。”过一会儿又来问:“是莲花池吧。”家礼说:“不是莲花池,是青峪河。莲花池不是家贞婆家吗?”她一副恍然的表情说:“哦,是的,是的。莲花池是家贞婆婆屋里。”但到了第二天还是问:“家贞在青峪河,我们去了,不是要跟她搁( 做 )邻居了?”
  士兰急了,说:“妈,人家忙得恨不能两只脚搬上来当手用,你还要在这儿颠三倒四地问过来问过去。烦死人!”她不想下乡,却又不得不下。士霞赶着结了婚,可以留在城里了,她才十六岁,这条路还不允许她走。
  士林不到十岁,下乡的事只有他一个人抱无所谓的态度,每天追着人问青峪河好玩不好玩。皮蛋骗他,说青峪河那儿都是哑巴,去了没人跟他说话。狼又多,专门吃儿娃子,儿娃子天黑出来,被狼遇见了,就会把他的雀雀一口咬下来。家瑛在一边听了,骂皮蛋:“你个砍头的,尽嚼些牙巴骨吓他。”
  整整收拾了两天。不想搬走的东西,一些给了家慧,一些给了家瑛。带走的,还没装满一辆车。临走的头天晚上,家慧和魏学贤悄悄来送行。家瑛也送了两双胶鞋过来,嘱咐家礼:“到那儿别跟在城里一样,总是跟人好言好语。我告诉你,人都是贱骨头,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要想活命,就得不要命。”士兰说:“三姑,干脆你跟我们一起走。”家瑛笑着说:“你倒想得美,我跟你走了,我那一抓筋都给饿死?”士兰说:“饿不死。等我们种了粮食,给他们送来。”家瑛说:“你还给我送粮食?你去了有没有饭吃还说不清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益生堂 第二章(31)
  下放到青峪河的有好几家。走的那天,一辆卡车拉着好几家人,敲锣打鼓从城里出来。家礼面朝前坐在车上,背对自己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县城,觉得心里有某种东西正在断裂,断口处咯咯吱吱往外流着血。
  到了青峪河,家礼、玉芝和士兰都算劳动力。三个人评定的工分,士兰最高,六分,家礼和玉芝都是四分。队里专门有记分员。出一天工,记一天工分。到年底,将工分累计折合成|人民币值,再按这个币值分配口粮。每人每月能分二十多斤毛粮,去皮去壳后只有十四五斤,干稀搭配能吃二十多天。夏秋季好过点,队里分了菜地,没有粮吃,就吃各种菜秧豆秧。无水无盐,用白水煮了充饥。冬季最难熬,口粮吃完了,几乎就是干饿。
  玉芝在乡下学会了做很多杂粮饭。她把打过米的谷糠用细筛子过一遍,过出来的糠面和点水调成糊状,在锅里做成贴饼子。没饭吃的时候,就拿这个充饥。士兰有一次连吃两天的糠面饼,小腹憋胀,却拉不出大便,蹲在厕所挣得两眼流泪。第二天队里抬树,她两腿像筛糠似的发抖,汗顺着发梢往下滴。到了半山一座干打垒的土房子前,再也走不动,就坐在门前的石岸上喘气,气还没喘匀,从门里走出一个女人,弯腰看看她的脸色,说:“你这是饿的吧。”士兰不认识她,心里又虚,头一阵阵发晕,浑身瘫软着,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试了几次想站起来,身体就像不是自己的,重得抬不起来。女人对士兰说:“到屋里歇会儿吧,坐着喝口水。”她把手伸到士兰腋下,半扶半拽地把她往屋里弄。士兰浑浑噩噩地由着她。
  屋里空空的,一张大方桌和四条长板凳都没上过漆。顺墙放着两把椅子和一些农具,地上斑斑点点的有些鸡屎。女人把士兰扶到板凳上坐下,转身进了灶屋。士兰听见她把枯柴折断塞进灶洞的声音,心想八成是在给自己烧水喝。没曾想那女人出来,手里竟端着一碗水煮荷包蛋,上面漂着厚厚一层油花。士兰睁大眼睛傻了似的看着女人,口里湿湿地有涎水漫出来。
  女人说:“你要不嫌孬,就吃两口。”士兰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