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7      字数:4845
  但是连续两晚他都遭人殴打,逼他说出宝珠的所在。他忍无可忍,终于设法
  把珍珠扔回大海。斯坦贝克在小说中大大扩展和深化了故事的思想内容。小
  说将奇诺一家为一方和以医生、神父、珠宝商为代表的另一方构成对立面,
  这样传说里的夺珠争斗就演化为小说中资产阶级对印第安人的民族压迫了。
  作者在小说里多次把对奇诺的袭击者描写为黑影,又点明他们的身分,不描
  绘他们的形象特征,其寓意就是把他们作为黑暗势力的代表。他们的力量是
  强大的。几百年来他们剥夺了印第安人受教育的权利。他们控制了医疗、宗
  教和珍珠的销售,把印第安渔民置于受欺骗遭压迫的地位。当他们得悉奇诺
  获得稀世宝珠后,先是用骗术企图把宝珠弄到手,未成后便疯狂地对奇诺袭
  击,追踪,必欲置之死地夺珠而后快。面对如此凶恶的敌人,奇诺凭借自己
  的机智和勇敢一次次击败了他们,维护了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斯坦贝克通
  过生动的人物描写表明了他的褒贬态度。他同情和赞扬善良正直的奇诺一
  家。小说结尾时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调描绘了奇诺和胡安娜在丧失爱子后返
  回拉巴斯镇的悲壮的一幕。夫妇俩并肩而行表明他们经历了共同的苦难后认
  识到作为人的平等地位。他们把宝珠扔回大海是对压迫者的无声抗议。他们
  虽然默默无语,却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作者在表现他们共性的同时还
  注意突出个性。奇诺的勇敢刚毅和胡安娜的温顺果断都通过具体事例得到充
  分展示。作者还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用多种手段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奇诺
  不善言谈,作者就按照印第安人的民俗,用歌来传达人物的感觉和内心的感
  情波澜。作者还致力于表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奇诺
  盼子读书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世世代代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印第安人对知识和
  自由的向往,而他在教堂补行婚礼的梦想则让我们看到了愚弄人的宗教在他
  灵魂深处打下的烙印。对奇诺的压迫者作者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他们的丑态。
  如当奇诺一无所有时医生拒绝为他儿子治病,而风闻奇诺获得宝珠后他当晚
  就亲自来到奇诺的茅屋送医送药,这种前后对比的手法把医生的势利贪婪暴
  露无遗。小说的另一成功之处是象征的巧妙运用。珍珠在西方文学里历来是
  纯洁的象征,因此拥有一颗大珍珠象征美满幸福。可是在小说中作者反其意
  而用之,把珍珠作为罪恶的象征,只有在扔掉它之后主人公才能重新得到心
  理平衡,这就使小说带有寓言的性质。正如作者在小说开头所说:“如果这
  个故事是个寓言,也许各人都从里面领会他自己的意义,也以自己的生活体
  验去读它。”小说给读者的联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余地。斯坦贝克擅于
  把现代的表演手段融入小说创作。由于小说是在电影的基础上再创造的,小
  说中电影的表现手法随处可见。景物描写、情节的展开、场景的衔接、高潮
  的激烈场面,处处体现电影结构严密、节奏明快的特点。作者简洁精练的语
  言也给作品增色不少。
  (陈士龙)
  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1947)
  作者简介田纳西·威廉斯(1911—1983)美国戏剧家。生于密西西比
  州哥伦布市,原名托马斯·拉尼尔·威廉斯。父亲是鞋业推销员。1929 年他
  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未几辍学,在一家鞋业公司工作,同时从事业余剧作。
  1938 年毕业于依阿华大学,他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1945),是一部自
  传体戏剧,在1944—1945 创连演563 场的纪录并获纽约剧评奖。该剧主角汤
  姆是个有理想的青年,由于父亲抛弃,他不得不挑起养活妈妈和妹妹的担子,
  在鞋厂干他不喜欢的工作,他在业余时间写诗,想成为诗人。他的妹妹腿部
  有轻微残疾,生性胆怯,母亲则整天沉涸在回忆旧时南方的好日子之中。此
  剧反映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挣扎和苦恼。《欲望号街车》是他最成功的剧作。
  女主人公布兰奇是典型南方淑女,在父母双亡,家庭败落以后,不肯放弃旧
  日的生活方式,堕落成为靠色相勾引有钱人为生的妓女,后来不得不投靠妹
  妹。但又与当工人的妹夫格格不入,继而遭妹夫强奸,最后被送进疯人院。
  此剧反映了“现代社会里各种野蛮残忍的势力蹂躏温柔优雅的弱者”,获普
  利策奖、纽约剧评奖,被评为47—48 年演出季节的最佳戏剧。《热铝铁皮屋
  顶上的猫》反映南方上流社会的虚伪和欺骗,获普列策奖和纽约剧评奖。《鬣
  蜥之夜》描写一群被社会遗弃的人,获纽约剧评奖。他的其他剧作有《夏和
  烟》、《去夏突至》、《玫瑰纹身》等。威廉斯在1965 年荣获布兰迪斯大学
  戏剧艺术创作奖章,1969 年获全国文学艺术学会戏剧金质奖章。威廉斯擅写
  南方妇女,主角多具有畸形心态,她们是畸形社会的产物。他擅用象征手法
  和表现主义的手法,以富有诗意的对话见长,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
  出色的剧作家之一。
  内容概要杜博依斯姐妹生于一个南方种植园主的家庭,父母拥有一个
  叫贝尔·里夫的庄园,原先过着优裕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家人却仍然保
  持旧的生活方式。贫穷使他们抵押了庄园,这时,父母又染了病,日子窘迫
  不堪。妹妹史蒂拉知道难以支撑这个家庭,便离家出走了,她嫁给波兰籍后
  裔的工人柯瓦尔斯基,住在新奥尔良贫民窟一套只有两室的公寓里,姐姐布
  兰奇支撑着那个破败的家,直到父母去世。布兰奇漂亮,性情温柔,富于幻
  想,举止优雅。她很年轻时,嫁给一个她崇拜的英俊的年轻诗人,但后来,
  发现他和一个年纪比他大的人搞同性恋,布兰奇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又不知
  道该怎样帮助他。在一次舞会上,她竟大声说:“我看见了,你真让我讨厌!”
  丈夫不胜羞愧,在舞会上开枪自杀了。这件事使布兰奇一生负疚,每当想起
  舞会上的情景,便不堪忍受。布兰奇感到非常孤独,空虚,无法排解,便开
  始酗酒,滥交男朋友,希望以性满足来填补空虚,靠有钱男朋友的供给维持
  她原来的生活水平,已堕落到妓女的地步了。随着时光流逝,布兰奇面临着
  红颜老去的危机,她曾挣扎着过自食其力的生活,在一个叫罗洛尔的小镇任
  中学教师,但是不堪忍受寂寞使她故态复萌,竟至勾引一个17 岁的学生,被
  家长发现,写信向校长投诉,说她“道德败坏,不宜为人师表”。布兰奇被
  学校开除,名声狼藉,在罗洛尔无法谋生,只好去投奔唯一的亲人,妹妹史
  蒂拉。但她万没有想到,史蒂拉和妹夫原来住在贫民窟里,过着那样的生活。
  布兰奇和妹夫斯坦利一开始就格格不入,斯坦利没有教养,粗鲁自负。他白
  天在工厂做工,晚上不是和同伴去玩保龄球就是聚在狭小的家里喝酒打牌,
  喝醉了还发酒疯。布兰奇身无分文,却是旧时气派,在浴缸里一泡就是半天,
  还偷喝斯坦利的酒。两人一见面就互相讥讽,更令斯坦利无法忍受的是,布
  兰奇曾经劝史蒂拉离开他,姐妹俩重新开始生活。但史蒂拉说她爱斯坦利,
  并且已有身孕。但布兰奇说他们之间的不是爱情,而是兽欲。她无法明白妹
  妹怎么能和斯坦利这样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她渴求安全感和正常的生活,
  把希望寄托在结婚上,她看中了斯坦利的牌友密奇,千方百计吸引他向她求
  婚。但是斯坦利把布兰奇的底细告诉了密奇,密奇便不来参加布兰奇的生日
  晚会,但事后他来了。布兰奇把事情和盘托出,希望得到密奇的谅解,但是
  密奇对她说,“你不够干净,不配和我母亲住在一起”,并和她绝交。更有
  甚者,斯坦利买了一张回罗洛尔的车票,在庆祝布兰奇生日的晚餐后作为“礼
  物”送给她。一连串的打击把原来已经到了精神崩溃边缘的布兰奇彻底地逼
  疯了。在史蒂拉去医院分娩的那一晚,斯坦利还强奸了她。事后,布兰奇把
  这事告诉史蒂拉,她却不相信,因为她还要和斯坦利过下去。布兰奇神智不
  清,整天打电话,等待着某个旧情人邀请她乘游艇游加勒比海。精神病院的
  医生护上来接她了,暴力不能使她就范,最后,医生以翩翩的绅士风度,口
  称杜博依斯小姐,才把她哄上了车。临走时,布兰奇发出了内心的呼喊:“不
  管你是谁,我一向靠陌生人的善心过活。”史蒂拉不忍看到姐姐这般结局,
  但又无能为力,只好在悲泣中看着姐姐被人架上汽车。
  作品鉴赏作者说过,这部剧作的意义在于表现“现代美国社会里的以
  强凌弱,野蛮残忍的恶势力蹂躏了那些温柔而优雅的弱者”。这固然是主题
  的一部份,象易卜主一样,威廉斯的这出戏也反映了妇女问题。40 年代的美
  国妇女,离开了男人的保护就无法生活,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她们必然要依
  附男人。布兰奇的名言:“不管你是谁,我一向靠陌生人的善心过活”就是
  被社会遗弃的那部分妇女的内心呼喊。布兰奇有值得责备之处,但也是令人
  同情的,而作者对她的同情就超过了对她的责备。无怪乎许多美国妇女说,
  看了这出戏后,心里很难受,但又还想再看,这就是此剧的魅力所在。布兰
  奇最终断送在亲人手里,虽然她没有死(现代悲剧不一定以死亡结尾),但
  被送去疯人院度过余生比死还要可怕。这个令人心寒的结尾也反映了美国社
  会冷酷的人际关系的一个侧面。布兰奇的悲剧在于,时代变了,生活条件变
  了,她却不顺应而改变,不肯放弃华服美酒、和绅士结交的生活习惯,因此
  旧时南方淑女的种种优点——有教养,温柔,娴雅,反而成了她适应新环境
  的累赘了。及至落魄到投奔住贫民窟的妹妹时,仍不肯正视自己已成了别人
  的负担这个现实,她多次声称“我不要现实,我要魔术”,她不肯适应斯坦
  利的家庭环境,却企图和史蒂拉一起去改变斯坦利,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
  想和行动使她和斯坦利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以至后者非要除掉她不可。
  布兰奇代表已遭淘汰的那种旧日的南方文明,而斯坦利代表着新文明——及
  时行乐、自私、强者凌弱,适者生存。布兰奇是不适者,必然被淘汰,美国
  社会是属于斯坦利这样的强者的。和布兰奇相比,史蒂拉要实际得多,也自
  私得多,但由于她能适应新环境,她有家,能过比较安定的生活。在人物间
  的冲突的处理上,此剧表现得很出色,最尖锐的冲突在布兰奇和斯坦利之间,
  是两种文明的冲突,强者和弱者的冲突,这对矛盾不断激化,直到高潮。斯
  坦利和史蒂拉之间也有冲突,但解决的办法是史蒂拉作出牺牲,去适应斯坦
  利的粗鲁专横。布兰奇和史蒂拉也有矛盾,最激烈处在她对待丈夫强奸布兰
  奇这件事。但是她选择了不相信,这样她就能和斯坦利继续生活下去。此外,
  史蒂拉和布兰奇都有各自内心的挣扎。象征主义手法在此剧也有出色的表
  现。戏一开始,布兰奇寻妹所走的路线是乘一辆叫“欲望号。的街车,到公
  墓转车,再过六个街区,到“天堂福地”下车。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名字就
  暗示了布兰奇的结局,很富讽刺意味,也暗示了欲望引向死亡。布兰奇的名
  字是“白色的树林”,象春天披雪的果园,意味着纯洁,在法语里,布兰寄
  还有胆怯、无辜的含义。斯坦利一词来自古英语,意为一片石头空地,冰冷、
  坚硬。这两个名字暗示着人物性格。剧中布兰奇唱的歌:“唉,这只不过是
  个纸月亮,正飘过纸造的海洋。但你若相信我,那就和真的一样。”第二首:
  “没有你的爱。这是不值钱的炫耀,没有你的爱,这支低级的小调”。还有
  第三首“玉米面包啊,玉米面包,/玉米面包没有盐”都非常贴切地暗示布兰
  奇那种依赖别人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首则更突出她所处的那种无法忍受
  的处境。内心感情的流露通过象征主义表现寻很含蓄。剧中人物的对话是高
  度性格化的,布兰奇的语言富有诗意,文质彬彬;斯坦利缺乏教养,两人经
  常唇枪舌剑,但讽刺挖苦的能耐各尽特色,很令人折服。象尤金·奥尼尔,
  威廉斯在这出戏里也运用了表现主义的技巧来使人物的内心冲突外化,变为
  可以为观众感受到的东西。整出戏在贫民窟一套狭窄的公寓里进行,三堵高
  墙使空间显得格外狭小,使人有喘不过气来之感,这正好表现生活对住在这
  儿的人的压力,尤其是对布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