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7      字数:4852
  事完全淡漠了。但他又觉得“历史是盲目的,人却不是盲目的”如果不承受
  过去留下的重担,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于是他与安妮结合,开始了新的生
  活。
  作品鉴赏发表于1946 年的《国王的人马》从表面上看似乎讲的是一
  个关于专制独裁的州长威利的故事,实质上却是一部严肃的政治小说,涉及
  到美国社会和政坛的各个方面。沃伦不愧是一位文学大师,为了不写成平铺
  直叙的自然主义小说,他起用了一位讲述人——新闻记者杰克,以第一人称
  的手法将整个故事有层次,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这样做,不仅避免了一般的
  政治小说常有的枯燥乏味,使故事起伏跌宕,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把小说
  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探求人的本质。在美国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的普遍罪恶中,任何人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哪怕他最初有着较好
  的愿望,到头来也是事与愿违,必然成为“恶”的工具。譬如威利始终认定
  自己掌握权力的目的是造福人民,但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却亲手玷污了自
  己的目的,虚无的理想主义毕竟没有战胜现实的权力欲。尽管他有那么高的
  威望,手下有那么多忠臣铺佐,最终还是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小说的
  题意也就在这里。“国王的人马”源于美国早期的一首童谣:“爬得高,摔
  得重,国王的全班人马,也难让破镜重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改造美
  国社会,净化人们被毒化的心灵,似乎不抱多大的期望。除了威利,小说中
  其他人物的处境也不美妙。杰克秉承威利的旨意,费尽心机地找到欧文法官
  的“隐私”材料,既造成了欧文自杀,同时又背叛了自己的过去——因为欧
  文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生身父亲。亚当医生的遭遇更令人同情。这位刚正不
  阿的外科医生素来对威利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看到别人生病就不忍要去医治,威利就利用了这一点,迫他就范。结果,生
  活仍然无情地捉弄了亚当,他想切除别人身上的“溃疡”,可又自觉不自觉
  地培植了社会的“肿瘤”。最发人深醒的,恐怕要数杰克的舅舅卡斯的经历
  了。他本是个热情纯真的人,一次同朋友的妻子相遇,竟坠入情网。那朋友
  为了解除这痛苦的“三角关系”,在一次狩猎中,假借猎枪走火自杀了。卡
  斯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为了从内疚中把自己解脱出来,他拼命地做好
  事,甚至带头解放黑奴,结果却使那些获得了自由的奴隶找不到挣钱吃饱肚
  子的地方。他想在战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勇于冲锋陷阵,可子弹偏偏不找
  他,反倒把那些跟在他后面冲锋的人送到死神时怀抱。然而,当他扬起了生
  命之帆,意识到人生的美好时,一颗子弹却把他送上了天。作者用相当的篇
  幅叙述了这位戏剧性人物的人生。从结构上看,这似乎是与主线关系不大的
  一条支线,但事实上,作者在暗中巧妙地铺设了联想的跳板,使人不由自主
  地拿理想主义的他与实用主义的威利相互对照,进而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
  在物欲横流,精神空虚的金钱社会,丧失信仰的实用主义与抽象的道德理想
  同样是行不通的。另外,小说还深刻剖析了美国所谓民主竟选的虚伪。尽管,
  从选民到竞选人似乎都在按照一种严格的程序办事,其实在幕后操纵竞选的
  还是腰缠万贯的财阀和手握权柄的党棍,其间的阴谋陷害和造谣中伤不胜枚
  举,以“正直”起家的威利也是靠这样的竞选“策略”才得以当上州长的。
  集诗人、批评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沃伦是一位不断探索人生价值和社会意义
  的大师,他很注意利用生活中的悲剧来挖掘其潜含的道德含义和自我本质。
  沃伦曾借杰克之口描述了他所处的那个世界:“它就象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如果你触动其中的任何一点,哪怕只是轻轻的一碰,振动也会波及最远的边
  缘。昏睡的蜘蛛受到震动会立即跳起来,吐出蛛丝,将你包围,并在你皮下
  注入黑色而使人麻木的毒液”。从作者这段充满了恐惧的描述中,我们深刻
  地意识到美国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置身于这样可怕的“黑网”中,人
  的悲剧性命运,当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晓申)
  约翰·斯但贝克珍珠(1947)
  作者简介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小说家,出生于加利
  福尼亚州蒙特雷县塞利纳斯镇一个面粉厂主家庭。母亲是中学教师,喜爱文
  学。家中藏书甚丰,使斯坦贝克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他家乡的秀丽山川
  也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上过斯坦福大学,却不受正规教育所拘,只
  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并且中途辍学。他从事过筑路、采摘水果、丈量土地
  等体力劳动,了解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1929 年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
  说《金杯》,描写17 世纪加勒比海的海盗,未引起广泛注意。他的创作生涯
  以《托蒂亚平地》(1935 年)的出版为标志进入全盛时期。小说描述蒙特雷
  市一群游手好闲但轻利重义的西班牙裔人的群居生活,以他们的淳朴单纯反
  衬中产阶级的自私贪婪,全书轻松幽默,富有喜剧色彩。在《胜负未决的战
  斗》(1936 年)中,作者以冷峻的现实主义笔调反映加州果园流动农业工人
  在共产党员领导下进行的罢工斗争。《鼠与人》(1937 年)塑造了两个流动
  农业工人的鲜明形象,作者对他们摆脱奴役的梦想及其破灭赋予极大的同
  情。作者在同年把小说改编成话剧在百老汇演出,也获得巨大成功。代表作
  《愤怒的葡萄》(1939 年)以广阔的画面展示了俄克拉伊马州佃农在30 年
  代被迫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去加州谋生的史实。小说鞭挞了压迫剥削农民的资
  产阶级,讴歌了农民团结互助顽强不屈的精神。小说被公认为反映经济大萧
  条的史诗式巨著。中篇小说《珍珠》(1947 年)是他烩炙人口的名篇。作者
  曾获1962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
  内吝概要墨西哥小镇拉巴斯的清晨显得格外宁静。印第安渔民奇诺睁开
  眼睛时听见早潮轻轻地拍击着沙滩,小鸟嘁嘁喳喳地叫着。他的妻子胡安娜
  躺在他身旁,这时也睁开了星星般的双眼。他们的婴儿小狗子正静静地睡在
  吊在空中的箱子里。奇诺的头脑中响起了“家庭之歌”的柔美乐声。突然,
  “家庭之歌”变成了“邪恶之歌”:一只蝎子蜇伤了小狗子。虽然胡安娜及
  时用嘴巴吸出了一些毒液,但是头生儿子伤口的红肿仍然使她感到不安。她
  毅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说。“去请大夫。”这话传到他们的邻居中
  间,大家都感到惊讶,因为住在花园洋房的大夫是从来不到印第安人的茅屋
  来看病的。当胡安娜知道大夫不会来时,便决定登门求医。她随即抱起小狗
  子,奇诺跟着她,邻居们列队相随一起向镇中心进发。大夫家的大门紧闭着,
  他只派出仆人隔着门缝向奇诺索取治疗费。奇诺掏出八颗又小又灰黯的珍珠
  递了上去。过了一会仆人把珍珠还给奇诺,谎说大夫出去了,急忙关上大门。
  奇诺一拳捶在大门上,裂开的指关节淌着鲜血。为了尽快救治小狗子,奇诺
  一家子乘小船出海,希望采到一颗珍珠给大夫作为治疗费。奇诺潜入水底,
  在一块突出的礁岩下面,他发现一个特大的牡蛎的贝壳半开着,闪出一道寒
  光。他感到一阵兴奋。他用力揪下壮蛎,浮上水面。他利索地用刀撬开了贝
  壳,拨开肌肉,在他眼前出现了一颗象一轮满月般的举世无双的大珍珠。胡
  安挪和丈夫一起凝视着这颗稀世宝珠。在这快乐的时刻她想起了儿子。她曾
  用海草做药敷在小狗子的伤口上,这时她惊喜地发现他肩头的红肿奇迹般地
  消失了。奇诺得到宝珠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镇。各个阶层的人顿时都
  对奇诺产生了兴趣。正在花园里散步的神父想到教堂必须进行的修缮,回忆
  自己有没有主持过奇诺的婚礼,有没有给小狗子洗过礼。大夫听到消息后马
  上说:“他是我的顾客。我正在给他的孩子治蝎子蜇的伤。”与此同时手握
  宝珠的奇诺正编织着玫瑰色的梦。在灿烂的珠光里他看到一幅幅美好的画
  面。他看到胡安娜、小狗子和他自己都穿着新衣服正在教堂补行婚礼。他看
  到自己买了一根新鱼叉,手里端着一支他梦寐以求的步枪。他看到小狗子正
  在学校里读书写字。奇诺的脸上放射出兴奋的光芒,他想到他儿子有了知识,
  他们也会有知识,从此再也不会受人欺凌,他们将得到最可宝贵的自由。然
  而恶势力象一群贪婪凶残的豺狼,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奇诺的美梦。就在他
  喜获宝珠的当晚,神父来到茅屋看望奇诺一家,观赏那颗大珍珠。大夫也来
  给小狗子治病。他利用奇诺无知连吓带骗让小狗子服下使他痉孪呕吐的药,
  一个小时后再来给他服解药。他除了向奇诺索取医药费外,还从奇诺的目光
  窥测他藏珍珠的地方。当晚就有一个黑影闪进茅屋,企图盗走珍珠。幸好奇
  诺早有提防,及时把珍珠转移了。为防不侧奇诺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到镇上把
  珍珠卖掉。拉巴斯镇收购珍珠的商人早就风闻奇诺要出售稀世宝珠。他们都
  成竹在胸,严阵以待。这些商人看似个体经营,实际上都受雇于一个大老板。
  他们见到宝珠在黑天鹅绒上珠光闪耀,全都看傻了,但迅即又装作若无其事
  般贬低它的价值,拼命杀价。奇诺看清了这伙骗子的真面目,断然表示要把
  宝珠拿到首都去卖。当晚奇诺再次与黑影遭遇,他受袭击负了伤。胡安娜认
  为珍珠是邪恶的,她劝奇诺把它扔回大海,他拒绝了。胡安挪半夜悄悄起身
  走出门去,决心把珍珠扔回大海。奇诺赶到夺回珍珠,狠揍了善良的妻子。
  两个黑影又向奇诺扑来,他刺死了一个,另一个逃走了。奇诺打算当夜就乘
  船出走,可是他发现船底被人砸了一个大洞。回家途中他又望见自己的茅屋
  起火燃烧,胡安挪抱着小狗子向他奔来。胡安娜告诉他是黑影放的火。他们
  一家在奇诺哥哥家躲了一天,第二天晚上离开拉巴斯镇向北方进发。他们小
  心翼翼地避开城镇绕道走。休息时奇诺不忘扫掉路上的足迹以防被人跟踪,
  但是奇诺还是发现有三个人远远地尾随而来,其中一个骑着马。奇诺带着妻
  儿进山暂避,追踪者又遁迹而至。就着他们吸烟时的火柴亮光,奇诺望见两
  个人在睡觉,另一个拿着步枪放哨。他认为只有把他们杀死才能免遭毒手。
  他乘月亮开起之前潜近他们。可是正当他准备扑过去时,月亮的银边露出东
  方的地平线,山上传来小狗子轻微的哭声,持枪的追踪者以为是山狗哀吠举
  枪欲射。奇诺急忙跳起,他在半空中时枪声响起。奇诺狂怒地夺过枪,一连
  杀死三个追踪者。这时蛙鸣和蝉噪都归于沉寂,奇诺分明听到了胡安娜的呜
  咽。在拉巴斯人人都记得奇诺一家是怎样回来的。一个金色的黄昏,奇诺和
  胡安娜出现了。他们不象往常那样一前一后地走,而是并肩同行。奇诺的胳
  臂上搁着一支步枪。胡安娜肩上扛着一个小包裹,包布上血迹斑斑。两人都
  面带倦容,但神情坚毅。他们走到海边,奇诺从怀里掏出那颗大珍珠。他看
  到珠子里面邪恶的面孔窥视着他的眼睛,他也看到熊熊燃烧的火光。在珍珠
  表面他看到在他枪口下追踪者狂乱的眼睛,他也看到小狗子被枪弹打掉头顶
  的尸体。珍珠显得丑陋,灰黯,象一个毒瘤。奇诺把它递给胡安娜。她看着
  丈夫的眼睛柔声说:“不,你来。”奇诺的手臂一扬,珍珠在落日的余晖中
  闪闪发光,远处溅起水花,一瞬间珍珠就无影无踪了。
  作品鉴赏中篇小说《珍珠》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美国读者的欢迎,并
  且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小说所以会有巨大的魅力,首先由
  于作品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墨西哥湾沿岸印第安渔民的生活。斯坦贝克是
  现实主义作家,一贯重视取得第一手材料。30 年代末他和好友生物学家里基
  茨到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考察海洋生物,听到了关于稀世宝珠的传说。1945
  年,他编剧的影片《稀世宝珠》在墨西哥摄成。两年后他又根据影片写成小
  说《珍珠》。原来关于稀世宝珠的传说只是讲一个印第安少年找到一颗特大
  珍珠。他知道珍珠价值连城,就梦想今后可以不用劳动,坐享荣华富贵了。
  但是连续两晚他都遭人殴打,逼他说出宝珠的所在。他忍无可忍,终于设法
  把珍珠扔回大海。斯坦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