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节
作者:吻火      更新:2021-02-20 04:17      字数:4900
  位公司经理的女儿订婚。他再次向兰普登敷陈利害,规劝他切不可再与年老
  而又无钱的女人纠缠,并再次帮他出谋划策,代写情书,再将苏珊召回。
  爱丽丝回沃莱后因重病住院施行手术,苏珊要求兰普登立即写信到医院
  表示与爱丽丝绝交,兰普登只答应等爱丽丝出院后再行动。苏珊与兰普登因
  意见不合从动口舌进而动手脚,在一阵性虐狂发作之下,二人发生了性关系。
  此后不久,苏珊的父亲布朗突然邀请兰普登共进午餐。席间,布朗提示欲送
  兰普登大量钱财帮助他投资致富,交换条件是兰普登必须离开沃莱,永诀苏
  珊。兰普登挺身严词拒绝,表示自己真爱苏珊。不料此时情势竟急转直下,
  布朗面露和颜,竟同意他与苏珊速速成婚。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已身怀有孕,
  而他这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也颇赞赏兰普登的胆识。老布朗当场即安排好了
  兰普登未来的事业以及他与苏珊的生活。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立即与爱丽
  丝一刀两断。爱丽丝出院后的一天上午,兰普登与她在他们往日幽欢的公寓
  相见,正式提出与她分手。他一口咬定分手原因是为了苏珊和他不能容忍爱
  丽丝曾作过他最厌恶的威尔斯的情妇,始终不肯承认是因为爱丽丝已成为他
  在沃莱向上爬的障碍。次日晨间,兰普登怀着愉快和惜别的心情到市政厅,
  早茶中间,突然听到爱丽丝暴死的消息。原来,前一天上午他们二人分手后,
  爱丽丝为摆脱痛苦,曾狂饮烈酒,烂醉后驱车高速疾驰而触墙,车毁人伤,
  次日清晨被人送往医院后死去。听此消息后,兰普登神智恍惚,四处游逛了
  整日,在酒店酣酒、哭喊,与不相识的女人野合,与此女的情人斗殴,最后
  被朋友从街头找回。在回家的汽车上,他一路哭喊:“真是我杀死了她!”
  他的朋友劝说道:“别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拉吧,这样反而好,她会毁了你的
  一生。谁也不会责备你。”听到这一句,兰普登蓦地直起身子说:“啊,我
  的天,麻烦就出在这里。”
  作品鉴赏一个工矿区出身的青年,仅受过普通中学教育,战争期间身
  为一名中士,表现平平,花钱时一先令一便土地计较,面对女人满脑子邪念,
  与铁哥们在一起举止粗豪不驯,满口方言俚语,仅仅由于生来魁梧英俊,胆
  大妄为,竟作了有钱有势的企业家的乘龙快婿,爬到了社会上层,而被他抛
  弃的情妇则半自杀性地惨死。这种评论家所谓“攀龙附凤式婚姻”的故事,
  并非英国小说的专利。司汤达的《红与黑》、莫泊桑的《俊友》、德莱塞的
  《美国的悲剧》等等经典名著都有类似的情节。但是这部小说并非对传统的
  因袭。布莱恩笔下的兰普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社会一个普通常见的青
  年。他贫穷寒酸,但还不是分文皆无;他愤世嫉俗,但也不总是锋芒毕露;
  他对金钱和异性充满邪念,但又有负罪感和歉疚心,他善于说谎、权变,但
  也还没有达到一味钻营的地步。总之,他还不能算是于连、杜洛阿、克莱德
  那一类纯粹的坏蛋和杀人犯,而他的对应人物爱丽丝、苏珊也不是纯洁的天
  使和羔羊,老布朗则更非德高望重的君子。他们在观念、性格、行为、言谈
  方面部与兰普登有那么多的共同之点。尽管作家本人曾明确表示,他写此书
  并无意于揭露和批判,这部小说却以它极其真实自然的表述更深更广地揭示
  了它所涉及的那个世界是多么普遍地缺乏理想、道德和情操。尽管这部小说
  发表之后,批评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纷呈,任何一个读者在读过这
  部小说之后,似乎总可以得到这样一点起码的提示。作为现代第一流作家和
  第一流作品,布莱思和他的《向上爬》至今并来绝对站稳脚跟,但它确是一
  部富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作品,而且被公认为“愤怒的青年”派的代表
  作之一。这一全凭自发而形成的英国文学流派的作品都有这样一些特点:有
  共同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作家和主人公;这些作家和主人公一致对他们的社
  会和时代不满和对抗。但这种对抗既缺乏传统的道德凭借,又不是“垮掉的
  一代”的那种激烈狂放的玩世、厌世。因为这些作家和这些人物毕竟已经(或
  正在)从他们的出身之点上升为温柔软厚的英国绅士,在不酗酒的正常时刻,
  他们十分冷静客观,他们并不表现真正的愤怒,而只不过是怨而不怒。他们
  这样地充分留有余地,自然也就给自己开出了后路。正因如此,这些作品,
  以《向上爬》为例,通常留有颇费思索的结尾。从艺术表现上说,这种创作
  态度恰好也成全了作品结尾的不落俗套。本来,愈是接近生活真实的作品就
  愈是如此。这部作品简括隽永的文字、充分坚实的内容,多层面地镌刻的人
  物,也颇以一位寡言罕语、脚踏实地的英国绅士。同时他也运用时间倒错、
  内心独白、潜意识活动甚至幻觉、幻象描述等表现手法。看来,这位英国绅
  士还不算守旧,他看重时代潮流。
  (张玲)
  艾伦·西利托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1958)
  作者简介艾伦·西利托(1928—)英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28
  年3 月4 日生于英格兰中部高原的诺丁汉一个工人家庭。童年家境贫寒,14
  岁辍学,先后在当地自行车厂、三合板厂做工。1946 年应征,入英国皇家空
  军当报务员,在马来西亚服役两年,后因染上肺结核在医院治疗一年多。之
  后,在诺丁汉居住一年,创作短篇小说。接着旅居法国、西班牙6 年。1959
  年与过往多年的美籍诗人露丝·费恩莱特终成眷属。一生靠自学,在马来西
  亚时迷恋上特莱塞尔的工人小说《穿破裤子的慈善家》。住院期间,博览希
  腊和拉丁经典作品译本。创作思想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劳伦斯、费尔丁、
  康拉德等人影响,深谙社会底层生活,擅长工人题材。1954 年,受罗伯特·格
  雷夫斯指点,致力于以诺丁汉为背景的小说创作,将多年前写成的短篇,进
  行加工,整理,于1957 年创作出《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此书曾遭拒
  绝,次年得以出版,轰动文坛。从此他被誉为“愤怒的青年”后期代表作家,
  真正的工人阶级作家。1963 年应苏联作家联盟之邀,赴苏一个月。自1910
  年起,出任伦敦w·H·艾伦出版公司文学顾问。著作甚丰,几达四十部,重
  要小说有:《没有啤酒没有面包》(1957)、《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
  (1958,获伦敦作家俱乐部奖,1961 年由作者本人改编成同名剧本,该片成
  为电影史上经典之作)、《长跑运动员的孤独》(1959,次年获霍桑登奖,
  并由作者本人改编成电影剧本)、《将军》(1960)、《开门的钥匙》(1961)、
  《下贱人的女儿》(1963,1970 年改编减电影剧本)、《弗兰克,道利三部
  曲》、《威廉·波斯特斯之死》(1964)、《燃烧着的树》(1967)、《生
  命之火》(1974)、《鳏夫之子》(1976)、《说书人》(1976)、《第二
  次机会及其他故事》(1980,短篇小说集)等。剧本有:《所有公民皆士兵》
  (1967)、《这片异土》(1970)等。诗集有《工贼及其他诗歌》(1960)、
  《沙门及其他诗欢》(1968)、《野蛮人及其他诗歌》(1973)、《风暴:
  新诗》(1974)等。
  内容概要英格兰中部高原的诺丁汉。一高大的自行车厂房里,21 岁的
  青年工人亚瑟·西顿在车床边埋头操作。他在努力地干,因为一天做一千个
  零件,就能拿到14 镑3 先令两便士。为了生计,他15 岁便开始干这种计件
  工作;为了享乐,得挣更多的钱。他口中念念有词,不停地抱怨,不断地愤
  怒:累得腰酸背痛,快没命了!如果象头牛样地干,一周的定额半星期就能
  完成,可那样一来,“他们”就会削减工资,提高定额。。他不满:每天都
  是乏味的工作、嘈杂的机器声,周围都是些同样乏味的苦力。于是,他抓机
  会捣蛋,对工头软硬兼用,并有一套自我保护的流氓办法。从他称为的“黑
  色星期一”开始,他便盼着周末,可以休息,找女人鬼混,喝他个天昏地转,
  不时地还可以与人打打赌,寻畔闹点事,发泄一通,以留下空间去容纳下一
  周的愤怒扣怨气。他的同事们,一个个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即便西顿烂
  醉如泥,摔倒在石阶上,也不伸手扶他起来。他不满、反感他生活其间的社
  会制度、机构,乃至工人组织和社会福利制度,因为他不得不定期从工资中
  抽点出来上缴给这些机构。然而,他又不象其当兵的堂兄堂弟,明火执仗地
  与国家法律作对,尽管从内心讲,他的反叛决心比他们更强。他18 岁时曾参
  军,但他没有象堂兄那样屡屡逃跑,倒装出一副唯命是从的样子,尽管他对
  丘吉尔表示出极大的不敬。他不接受强加给他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只按
  快乐原则行事,因此,与已婚妇女、同事杰克的妻子布伦达勾搭,只要杰克
  不在,便与她私通。而30 岁上下的布伦达,生活态度也随随便便,只要有享
  乐的机会,绝不放过。仅有布伦达还不够,在他因不小心,让她怀上孕之后,
  还要勾引布伦达的妹妹、军人的妻子温妮。当布伦达告诉他受孕一事,他满
  不在乎,所关心的只是这孩子是不是他的。一次在工人们常去寻欢作乐、借
  酒浇愁的酒吧里,他遇到了年方19 的多琳,就因为她年轻、漂亮,于是穷追
  不舍,得到了这位天真、温顺的姑娘的爱情,但又从不考虑结婚,而且继续
  与其他女人鬼混,他的工作态度,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令周围的人看不惯,
  多次提出警告,但他只当耳旁风,听不得任何“教训”的话,依然我行我素,
  并自认为这样的生活很快乐,这才叫真正的生活。“好管闲事”的布尔太太,
  用饶舌妇的方式谴责他,他针锋相对,骂她“母狗”、“妓女”,说她与别
  的男人通奸,最后还用更厉害的方式报复她:选择她的屁股作为他的汽枪的
  攻击目标。这样,布尔太太因不便将受伤的部位露给警察看而只好哑吧吃黄
  连。然而,他得到了报应:军人杰克同几个士兵,在游乐场外,将他揍得鼻
  青脸肿,不省人事,幸亏多琳终于找到了他。这次血的实际教训,使他在昏
  迷中醒过来后,有所感悟,但劣习仍有所保留,企图蒙骗母亲和女友多琳,
  说那遍体鳞伤是马车撞的,从储气罐上摔下来造成的,云云。毕竟他慢慢成
  熟起来了,体会到了安分守己忠于一个女人的乐趣,能够在盲目的、一古脑
  儿的反叛与他面临的铁的现实原则之间,找到某种平衡。于是,他不再沉湎
  于酒的快感,追求女人的乐趣之中,终于去水边垂钩了;于是,他尝到了纯
  真的爱情的欢乐;于是,布伦达终于秘密地、成功地将孩子打掉了;于是,
  他至少表面上与杰克言和了;于是,3 个月后,他与多琳结婚——他似乎与
  这个一直厌恶、反感的社会妥协了。到书的结尾,他于星期天早上,去小河
  边钩鱼。他钩上了一尾,但从它的眼神中,他看出了那条鱼想活下去的强烈
  欲望。那条鱼就象他自己,吃比自己小的鱼而逃避比自己大的鱼。他感到那
  条鱼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上。他发了慈悲,将它放了。但是,他又在
  等着下一次机会,这次只要抓住了,绝不会再放掉,因为他得为自己的生存
  而斗争。
  作品鉴赏《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是一部情节松散,由一连串
  的故事片断构成的小说(全书实际上分两部分,前12 章写星期六晚上,到亚
  瑟·西顿挨揍为止;后4 章写星期天早上,主要围绕主人公的转变过程)。
  然而它被誉为当代经典之作。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赋予它名著的特
  质:拥有最长的工业文明的英国,在十九世纪就产生了不少以工人疾苦为主
  题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到了二十世纪,也有特莱塞尔、劳伦斯等专注工
  人题材的作家。可是,这个优秀的传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西
  利托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拣起了前辈的笔,将这个传统的文学题材提到了新
  的高度,成功地塑造了西顿这个反复无常、充满矛盾的现代工人形象,使这
  部作品成为“愤怒的青年”文学的晚期代表作。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
  为了生存,他15 岁就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在这个以享乐为时髦的时代,
  为了挣到更多的饯,他必须拼命苦干,尽管抱怨这机械的工作要他的命。他
  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对一?